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东汉末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 为何强势的曹魏 最终没能统一天下?

时间:2020-07-28

而在三国末期,则是蜀魏吴三国归晋,华夏重获一统

提示:本文共有 22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春秋末期,曾经上演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大戏,开启了七雄争霸的战国序幕。而在三国末期,则是蜀魏吴三国归晋,华夏重获一统。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地盘、人口上而言,曹魏拥有优势

蜀汉

原本流浪四方的刘备,趁赤壁之战魏吴鏖战之机,夺取了荆州四郡。之后,又从孙权那里换得了南郡,有了立足之地。接着,刘备夺益州,取汉中,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虽然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蜀汉还是以益州、汉中,外加一个并不稳定的南中荒蛮之地,以区区百余万人口,一直坚持抗衡曹魏。

东吴

东吴则自孙坚、孙策,到孙权,经过三代的努力,控制了扬州、荆州、交州,以及时臣服时叛乱的南方广州山越地区。东吴的地盘虽然很大,但当时的江浙、山越地区,在东晋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之前,还是欠发达地区,总人口仅250余万,实力非常有限。

曹魏

曹魏则是三国中绝对的实力第一。传统的华夏核心区域,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曹魏手中,而且多数都是富庶的产粮区。曹魏当时控制着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凉州8州,外加司隶地区(长安、洛阳的京畿地区)。曹魏的总人口比蜀吴之和还要多,有440余万之众。

魏国占据优势

如果蜀吴不持续对曹魏用兵,破坏曹魏的发展节奏,很明显,单纯拼发展的话,曹魏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而蜀吴则会与曹魏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是,蜀吴持续用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己的发展节奏。小国真的是生存不易呀。

从君主上而言,曹魏要比蜀吴的更加贤明,而司马氏则个个都是人精

魏蜀吴三国,都不缺乏文治武功的能臣良将,他们之间区别最大的就是君主的能力。

蜀后主刘禅

蜀国的刘禅,以“乐不思蜀”的典故,成了中国古代昏君的典范。虽然现代有无数人替刘禅洗白,但是,刘禅的治国能力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当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蜀汉四大名相在世之时,蜀国还能苦苦支撑。而四相一亡,刘禅就开始宠幸黄皓等奸佞,逼的姜维只能远走沓中屯田。在钟会伐蜀之时,刘禅又听信益州投降派之言,仅仅被邓艾一个偷渡阴平的奇袭,就亡了国。不能不说,刘禅作为君主而言,就是一个比汉献帝还悲剧的悲剧。

吴后主孙皓

吴国,虽然在孙权去世之后,同样是内部争斗不断。吴主之位,先传孙亮,再传孙休,最后落到了吴后主孙皓的手中。孙皓虽然残暴噬杀,却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曾经一度在对晋朝作战中,占了优势。

不过,孙皓除了暴虐噬杀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非常迷信,对谶语深信不疑。他从大臣刁玄那里听到了一段谶语:“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然后,孙皓就深信自己是天命所归,觉得只要自己御驾亲征,定能一举歼灭晋朝。

于是,孙皓在晋泰始七年(271年),直接带着自己的老妈、妻子、孩子,还有后宫佳丽、太监、宫女上千人,浩浩荡荡的亲率大军伐晋。孙皓天真的认为,此次北伐一定可以一举灭晋。然后,他直接定都洛阳就好了,就不用再麻烦搬迁家人了。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大军走到一半,天降大雪,士兵们苦不堪言,军心纷乱。孙皓败给了一场大雪,只能悻悻而归。此战,东吴名将丁奉病逝,万彧被毒死,留平郁闷而亡。

在孙皓这么一位君主的统治之下,吴国的灭亡是迟早之事。在晋朝的持续打击之下,最终晋朝大将杜预率十万大军伐吴,兵临建业(南京)城下。孙皓无奈,效仿当年蜀后主刘禅的典故,向晋军投降。

不过孙皓可不像刘禅那么懦弱。晋武帝第一次召进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毫不客气的回答:“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贾充也想趁机刁难孙皓,说听闻孙皓爱剥人脸皮。孙皓直接答:“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说的贾充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因为贾充曾噬杀魏帝曹髦。

而在晋武帝司马炎的宴席之上,孙皓则直呼司马炎为“汝”,硬气的很。好在晋武帝司马炎并非度量狭隘之人,还是让孙皓在洛阳得了善终。

悲催的魏国

至于魏国,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皆为贤君明主,而司马懿也已经开始往权臣之路转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除掉了曹爽、夏侯玄等曹氏宗亲,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自此之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控朝政。

司马师掌权之后,先废了23岁的魏帝曹芳,立了年仅12岁的曹髦为帝。

魏帝曹髦,曾被钟会评价为:“文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即陈思王曹植,太祖即魏武帝曹操,一看这曹髦就本非平凡之辈。只是可惜,司马昭更是人精,早有察觉。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的专权,说出了举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后亲登战车,率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中护军贾充率军迎战曹髦,其部下成济一剑穿胸,当场刺死了魏帝。

不能不特别提一下这位贾充,生了一个极丑的女儿,就是后来西晋有名的丑皇后贾南风。而司马昭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最后,西晋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斗不止,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汉人不得已衣冠南渡。也许,这就是天理昭彰,循环有报吧。而司马氏的内斗,差点导致汉人绝种,司马懿家族对汉人而言,绝对是千古罪人。

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司马昭在杀死魏帝曹髦之后,立曹奂为帝,并派钟会、邓艾于263年伐灭了蜀国。

司马昭灭蜀后不久去世,司马炎接任。

265年,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朝建立。

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在汉末的纷繁乱世之后,重新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三国最终归入晋朝。不过,司马懿的后人真的都是人才呀,这位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的典故,也是千年经典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东汉末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 为何强势的曹魏 最终没能统一天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汉末年有魏蜀吴燕四国 为何只说是三国鼎立呢?

东汉末年有魏蜀吴燕四国 为何只说是三国鼎立呢?

燕国,公孙度,董卓,曹操,魏蜀吴,东汉末年,很多人,好的,弹丸之地,人家,实力,手下,时候,区的,吴蜀,才让,王之心,称王,三国鼎立,常识,吴国,个人,优势,原地,大树,地盘,地理,大国,太守,将领

2010-06-29 #小故事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 为何三国演义只写魏蜀吴 被抹掉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 为何三国演义只写魏蜀吴 被抹掉的是哪国?

辽东,公孙度,势力,曹操,公孙康,局面,政权,蜀国,公孙,司马懿,封永宁,罗贯中,称王,中原,太守,时间,野心,魏国,武威将军,何永,出生于,公孙恭,图王,孙度,孙权,徐荣,武库,玄菟,玄菟郡,王辽

2017-08-14 #长篇故事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 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 被抹去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 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 被抹去的是哪国?

辽东,公孙氏,公孙度,曹操,公孙,公孙渊,太守,使者,吴国,公孙康,魏国,公元,势力,政权,中原,割据势力,刘备,孙权,三国志,高句丽,儿子,国号,建安,时候,燕王,臣服于,公孙恭,司马懿灭,魏明帝,三国鼎立

2008-05-27 #长篇故事

东汉末年本是四国鼎立 为何罗贯中只写了魏蜀吴 哪国被移除了?

东汉末年本是四国鼎立 为何罗贯中只写了魏蜀吴 哪国被移除了?

公孙度,燕国,公孙,曹操,三国演义,公元,太守,魏蜀吴,时期,乱世,辽东,玄菟郡,董卓,袁绍,东吴,历史,儿子,公孙渊,刺史,国家,影子,朝廷,皇帝,襄平,进攻,三国时期,刘备,司马懿,周璇,孙权

2011-07-30 #长篇故事

东汉末年 为何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的魏蜀吴 没有一家统一天下

东汉末年 为何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的魏蜀吴 没有一家统一天下

曹操,士族,刘备,孙权,袁绍,门阀,势力,政权,乱世,朝廷,政治势力,统一,刘表,魏蜀,东汉末年,江东,三国鼎立,兖州,华夏,皇帝,的士,荆州,魏朝,人物,力量,天下,时期,社会底层,再比如,天下大势

2019-02-27 #经典故事

魏蜀吴三国灭亡时哪个最惨?东吴万名妃子被俘 曹魏后人悉数被杀

魏蜀吴三国灭亡时哪个最惨?东吴万名妃子被俘 曹魏后人悉数被杀

曹操,刘备,国家,皇帝,孙权,司马懿,这三个,三国演义,东吴,英雄,江山,蜀汉,阿斗,曹丕,诸葛亮,下场,家族,战争,发展,刘正,刘禅,南宫,司马炎,孙浩,曹卫,一生,三国鼎立,军饷,他用,书法

2013-02-17 #故事大全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 还有第4个国家 默默无闻却造福千秋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 还有第4个国家 默默无闻却造福千秋

辽东,中原,公孙家,燕国,人口,魏蜀吴,公孙度,董卓,三国鼎立,地区,实力,百姓,读书人,三国时期,东汉末年,这个国家,默默无闻,公孙,刘政,司马炎灭,吴为,孙度,曹丕,管宁,魏蜀,小吏,千秋,内战,中华文化,中国

2007-01-11 #故事会

三国“魏蜀吴” 为什么蜀汉国号为汉却被称为蜀?原来真相是这样

三国“魏蜀吴” 为什么蜀汉国号为汉却被称为蜀?原来真相是这样

蜀汉,国号,争锋,刘氏,图片,网络,魏蜀吴,刘协,曹丕,三国鼎立,皇帝,领导人,魏国,曹操,魏吴,魏蜀,没有办法,仅仅只是,人们,兵力,再加,势力,名头,时期,气势,禅位,称呼,蜀地,发展,东汉末年

2013-1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