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五十三:张钰哲

时间:2020-07-31

张钰哲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五十三:张钰哲

自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阿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之后,各国天文学家不断发现新的小行星。按照国际惯例,谁发现小行星就由谁来命名。第一个为祖国天文学争得这项荣誉的人就是张钰哲。张钰哲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天文学家,他是中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引路人。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 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张钰哲的生平简介张钰哲,1902 1986,男,汉族,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博士毕业,回国担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41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50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43年-1946年和1949年-1985年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任中央委员。1959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当选第三全国人大代表,连任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江苏省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天文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编委会主任等职。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公布国际编号第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 2051Chang.。1990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第二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为张钰哲头像。二、张钰哲的主要成就自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阿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之后,各国天文学家不断发现新的小行星。按照国际惯例,谁发现小行星就由谁来命名。第一个为祖国天文学争得这项荣誉的人就是张钰哲。1957年初,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张钰哲即在此时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了人造卫星轨道,并发表了《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的专题论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地球的赤道隆起和高层大气引力对人造卫星轨道的影响。这项研究,为我国人造卫星轨道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对航天飞行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的小行星分布和轨道运动研究,是张钰哲和他的助手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要弄清那么多小行星的运行情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不仅受太阳的吸引,还要受各大行星的引力摄动,小行星一般没有固定的轨道,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观测,不断的计算,才能把握住这些太阳系小天体的行踪。张钰哲和他的助手们一起共获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并先后发现1000多颗新的小行星。他们还先后创建了对小行星、彗星的照相定位观测和天体力学轨道计算的研究。张钰哲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天文学家,他是我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引路人。张钰哲的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先后发表论文、报告、专著90多篇,为发展中国现代天文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特殊天体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提供揭示天体物质运动规律和太阳系起源演化问题的重要线索,丰富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地小行星更有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经过近40年的观测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和他领导的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共拍摄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张,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发现了1000余颗新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这些观测和研究,不仅在实际观测和轨道计算的精度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建立了太阳系天体摄动运动的动力学数值模型,编制了小行星、彗星轨道含精确摄动连续计算软件,提出了研究天体轨道长期演变的方法,计算研究了300余颗小行星、彗星的近期轨道和40余颗小行星、彗星的长期百万年轨道。张钰哲开创并领导了多个领域天文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他领导的这项太阳系天体的基础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中国天体力学和方位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作用,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钰哲在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最出色的是他晚年关于哈雷彗星历史的研究。1978年,他在《天文学报》上发表论文《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1982年又在他的著作《哈雷彗星今昔》一书中加以阐述。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早期哈雷彗星记录进行分析考证,他认为,假若武王伐纣之年所出现的彗星为哈雷彗星,则是年为公元前1057 前1056年。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古代史中迄今仍未解决的年代学悬案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引起世界天文界的关注,英国的《考古天文学》1979年2卷2期、英国《自然》杂志1979年10月11日的一期、美国《天空和望远镜》1979年9月号等杂志分别登专文进行介绍和讨论。日本著名天文学家长谷川一郎在《哈雷彗星史话》一书中也多次引用张钰哲的研究成果。张钰哲为紫金山天文台的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该台已成为一座有14个研究室、组和300余名科研人员,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天文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还为上海、北京、云南、陕西等地的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的建设尽心竭力,并积极支持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的教学,20世纪50年代还亲自去南京大学天文系讲课。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不辞劳苦,前往青海高原,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中国后来建立在格尔木的第一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3年后,他又前往根据他的建议于1958年设立的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视察。1984年,他以82岁高龄再度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天体物理中心做《今日中国天文台》的学术报告。张钰哲在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推进技术交流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倡导和支持天文普及事业。1929年回国不久,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长文介绍蔡斯天象仪和天文馆。他是最早最详尽地介绍天文馆事业的人,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1954年北京天文馆的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于1957年建成开馆。《天文学论丛》1934是张钰哲的重要科普文集之一,就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三、张钰哲的轶事典故"中华"辉耀。1902年2月16日,张钰哲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职员家庭,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两岁时父亲逝世,跟随母亲艰苦度日。1907至1912年就读于福州明伦小学。1913年,张钰哲随家人搬到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畿辅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中。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堂的留美预科。1923年赴美国,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期间,偶然读到的一本天文学科普书籍,促使他于1925年毅然再度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次转学决定了他毕生的道路。1928年11月22日,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张钰哲通过观测发现了第1125号小行星,将之命名为"中华"China。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同年,他写了题为"留美学业将毕寄诗呈母"的一首诗:"科技学应家国需,异邦负笈跨舟车。漫言弧矢标英志,久缺晨昏奉起居。乳育劳劬齐载覆,春晖寸草永难如。喜把竹书传好语,明年渡海俱琴书。"1929年秋,张钰哲回国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讲授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等课程,同时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为通信研究员。回国之前,他参观访问了美国洛威尔天文台、立克天文台、威尔逊天文台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天文台,还搜集了不少天文学教科书、仪器样本、天文照片和教学幻灯片等资料。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携带多年搜集的全部图书资料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当时,天文研究所西迁至昆明,建立了凤凰山天文台。1941年初,张钰哲受聘担任天文研究所所长,只身从重庆到昆明任职。当时他不足40岁,留下老母和小他8岁的年青妻子及两个幼小的子女在重庆,抗战期间生活不安定,还要不时躲避日机的轰炸。他何以舍得离开呢?这在他之后给妻子生日的贺词中表露出来:"......圣战方殷,敢躭家室之乐?步天有责,难辞蛮瘴之行。......"凤凰山天文台研究设备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以一台破旧的台式计算机和一些陈旧的仪器坚持工作。1941年9月21日,他率领中国日食西北观测队赴甘肃临洮开展我国境内第一次日全食的科学观测。抗战胜利,1946年张钰哲率天文研究所回迁南京紫金山。当时,紫金山天文台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天文台最大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无法运转,一些仪器设备不知去向,工作难以开展。张钰哲再度赴美考察进修,了解当时世界天文学的新进展,并在一年多时间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48年3月,张钰哲完成了预定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准备回国。此时已近崩溃的国民党政府赖掉了原来要提供给张钰哲的回国路费。他的夫人在国内多方奔走毫无结果。朋友劝告张钰哲留在美国,美国的一些大学盛情邀请他留下任教,但张钰哲不为所动。他说:中国古代有楚材晋用的故事,我虽算不上"楚材",但也不甘心为"晋"所用。在他的导师樊比博教授的帮助下,张钰哲于1948年5月随美国赴浙江日食观测队回到中国。同年6月美国《科学》杂志封面刊登张钰哲照片。1948年11月,中央研究院有些机构撤往台湾,张钰哲与天文研究所部分人员暂迁上海迎接解放。1949年9月,他返回南京,积极参与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建工作。1950年5月20日,张钰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历任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等职,一直工作到1984年2月22日。1984年以后张钰哲任名誉台长,直到1986年7月21日病逝于南京。 深耕大地 群星闪耀。张钰哲为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展、为中国各天文台站的建设、为中国天文学走向世界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张钰哲的直接领导下,紫金山天文台在新中国成立后开拓和创建了小行星彗星观测研究、太阳物理、恒星物理、天文年历编算、天文仪器研制、毫米波射电天文、空间天文等分支学科,逐步发展成为一座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天文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张钰哲为上海、北京、云南、陕西等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的建设尽心竭力。新中国建国初期,张钰哲抽调骨干参与收回和发展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天文台,全面整顿和发展了我国的时纬工作。1956年后,张钰哲参与制定全国科技发展规划,草拟了六十年代天文学发展蓝图。1957年,张钰哲为在北京建立以天体物理为主的天文台,主持选址决策和踏勘工作。1958年,筹建南京天文仪器厂。1962年,张钰哲在广州向聂荣臻同志申述北京天文台选址中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张钰哲的推荐下,紫金山天文台一批骨干参与了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的建设工作以及北京天文馆的筹建,并成为各单位的中坚。在各天文台(厂)发展初具规模后,相继成为中科院直接领导的独立建制单位。1980年,张钰哲以78岁高龄,率领一支专家队伍到青海柴达木盆地,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我国建立第一座大型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站选址。3年后,他又前往根据他的建议于1958年设立的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视察。国际事务中,从解放初期到病逝前,张钰哲积极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代表中国天文界参与各种国际活动。五十年代,他多次出访苏联,了解苏联在变星、太阳、小行星等方面的研究。1972年以后张钰哲以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的身份,多次参与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中合法地位的谈判。1979年在加拿大的第十七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上,张钰哲与叶淑华、赵先孜、易照华、洪斯溢等一起为恢复我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中的合法地位作了有决定意义的努力。1984年,他以82岁高龄再度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天体物理中心作题为《今日中国天文台》的报告。涵泳人生。张钰哲是位科学家,同时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他的文章文笔优美,用词锤炼,对仗工整,寓文学于科学之中。例如《美洲天文台参观述记》,用的是古色古香的骈文,其中有:"异邦羁旅,裘葛六更,荒陬郊居,亦垂二载。问星移斗转,几阅人世沧桑,见银汉斜横,何日鹊桥飞渡。......"。因长期积劳成疾,1963年张钰哲在北京医院作胃切除手术。即便如此,他亦作诗一首:"百战艰难拼汉血,三山摧毁坐观成。步天测度原无补,病榻栖迟负国恩",感概自己作观革命,而又测天无补,栖迟病榻。1980年2月云南日全食观测,张钰哲赋诗:"大地春回洱海边,卌载光阴弹指间。南国欣逢旧游地,春城重见朗晴天。畴人本应观乾象,游客仍能事科研。二丸互掩神州暗,光明再放景逾妍。"此外,张钰哲在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修养甚深。他的书房里,四壁挂着自画的水彩画、油画及素描,书柜中放着一些他刻制的隶、篆、草等各种字体的印章。1962年张钰哲用隶书写过一副自拟对联,长期挂在书房里:"观河汉星辰,远溯鸿蒙探造化;究躔离仪象,相期月窟建灵台。"他亦为子女用中楷写下这样的警句:"莫道人之短,勿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四、张钰哲的名言名句 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五十三:张钰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钰哲的故事 张钰哲发现的行星

张钰哲的故事 张钰哲发现的行星

张钰哲,小行星,天文学,台长,天文台,时候,天体,建筑,紫金山,故事,工作,命名为,对祖国,持之以恒,凯夫,叶凯,罗斯特,发现了,仰望天,新发现,芝加哥大学,中国,中华,中华民族,全世界,力量,功底,励志,双目失明,名字

2020-07-31 #故事大全

张钰哲

张钰哲

张钰哲,观测,天文,中国,我国,天文台,美国,天文学,祖国,行星,中华星,发现了,日食,紫金山天文台,中国人,事业,仪器设备,小行星,日军,台长,太阳,紫金山,一生,世界,临洮,仪器,加拿大,古学,变星,地区

2020-07-30 #长篇故事

张钰哲故事的作文600字

张钰哲故事的作文600字

张钰哲,中国,古学,天文学,哈雷彗星,头顶,天文,小行星,星空,芙蓉,闽侯县,研究,多年前,出生于,康德,心微,朱紫坊,老宅院,花园弄,一生,中华,先河,全食,光芒,北斗七星,军阀,国粹,天文学家,天象,奠基人

2020-07-30 #长篇故事

张钰哲的故事50字

张钰哲的故事50字

小行星,张钰哲,中华,彗星,命名为,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天文学会,发现了,年发,清华学堂,美国芝加哥大学,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者,博士学位,享年,台长,国际,大学,天文,天文学,奠基人,福建,我国,理事会,理事长,...

2020-07-30 #故事会

青春励志故事张钰哲:追星不移

青春励志故事张钰哲:追星不移

张钰哲,观测,小行星,日全食,P.A.,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南京,中国,天文,太阳,我国,彗星,日食,工作,木王,中央研究院,发现了,台长,文章,日食带,月球,甘肃,研究所,领导,中国青年网,你知道,八卦占卜,命名为,地理实体

2020-07-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张钰哲,中国,天文,行星,天文学家,发现了,事业,小行星,中华,天文学,照片,中国人,命名为,能做到,一闪而过,事情,古学,发现者,外国人,家庭,天际,文学,望远镜,环境,祖国,简介,贡献,一个普通,为祖国,叶凯士天文台

2020-07-30 #故事会

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

张钰哲,中国,天文,行星,天文学家,发现了,事业,小行星,中华,天文学,照片,中国人,命名为,能做到,一闪而过,事情,古学,发现者,外国人,家庭,天际,文学,望远镜,环境,祖国,简介,贡献,一个普通,为祖国,叶凯士天文台

2008-10-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名人故事:张钰哲发现“中华号”小行星

名人故事:张钰哲发现“中华号”小行星

小行星,观测,习天文,张钰哲,发现了,年代,中华,天象,冻得,寒夜,美国,芝加哥,轨道,19世纪,中华号,命名为,士学位,就是现在,所大学,手脚麻木,民族的骄傲,辛勤努力

2020-07-3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