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0-08-01

关于赵国的成语故事25个

提示:本文共有 105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第16 卷第2期V . 01. 16N o . 2邯郸学院学报Jo u m a l o fH a lld a nC o lle g e20 0 6 年6 月Ju n e 2 0 0 6赵文化研究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王雁(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 0 14 )摘要: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 精神、 特质和风格, 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 安然无恙 、 董狐直笔 、 完璧归赵 、 刎颈之交 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关键词: 赵国; 成语典故; 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 K 23l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3. 20 30 ( 20 0 6)0 2. o o l7 . 05收稿日期: 2005. 12. 27作者简介: 王雁( 19 7 0一), 女, 山东淄博人,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先秦赵国, 历史悠久, 国脉绵延二百余年, 列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策??赵二??苏秦从燕之赵章》 载苏秦语日: 当今之时, 山东之国莫如赵强。 赵地方二千里, 带甲数十万, 车千乘, 骑万匹, 粟支十万; 西有常山, 南有河、 漳, 东有清河, 北有燕国。 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 莫如赵。 在苏秦看来, 当时的赵国幅员辽阔, 地势险要, 国富兵强, 是秦国之外山东六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国与强国。 殊不知, 先秦赵国不仅经济发达, 兵多将广, 而且文化昌盛, 绚丽多姿。赵国成语典故便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产生于先秦赵国与秦汉以降赵地的成语典故数量之多, 流传之广, 影响之大, 是我国其他地区难望项背的。 仅郝在朝先生编辑的《邯郸成语典故集》 一书,就收录了与赵国都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1584条。 1 1可见, 邯郸被誉为我国成语典故之都是名副其实的。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既是赵人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积淀的文化成果, 又是赵文化的一种载体。 作为文化成果, 赵国赵地的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 精神、 特质和风格; 作为文化载体,赵国赵地的成语典故负荷着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一路走来, 从昨天走到今天, 还将一直走向明天和后天, 并且远播八方。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 是历史上的赵人留给今人的~。 块文化瑰宝,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 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把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今社会的三个文明建设资源, 从而为邯郸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并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为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数量太大, 内容太丰富,限于笔者之功力与本文之篇幅, 不可能对其做一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故截取其一断面, 选取几个点来剖析, 以求窥斑见豹之效。 于是便有了《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这个题目。一、 安然无恙 的文化解读 安然无恙 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章》 。 该章载: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日: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 日: 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日: 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又载: ( 赵威后)进而问之日: 齐有处士日钟离子, 无恙耶?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 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藁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也, 哀鳏寡, 卸孤独, 振因穷, 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琪, 至老不嫁, 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 一女不 7 万方数据朝, 何以王齐国、 子万民乎?於陵( 仲子)尚存乎?其为人也, 上不臣于王, 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何为至今不杀乎? 笔者从上引文字中读出了以下五项文化内涵:其一, 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由上文可知, 当齐国使者怀揣齐王国书拜见赵威后时, 威后未启国书便急切地向齐使询问了三个问题,即齐国的年成好吗?齐国的百姓好吗?齐王的身体好吗?此三问, 将年成与百姓置于前, 这充分体现了赵威后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思想。众所周知,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 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安危, 故有农本思想的产生。 而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年代, 农业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地的开垦与管理, 耕作的适时与勤劳, 风调雨顺与旱涝虫灾对农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故而, 《管子??乘马》 说: 地者, 政之本也。 《管子??牧民》 说: 凡有地牧民者, 务在四时, 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 地辟举则民留处;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臣乘马》 说: 彼王者, 不夺农时, 故五谷兴丰。 古代中国, 决定国家命运兴衰的因素除农业经济基础外, 那就是人民。《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说: 国将兴, 听于民。 《国语??周语下》 说: 众心成城, 众口铄金。 说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正因如此,《孟子??尽心下》 说, 国有三宝, 那就是土地、 人民和政事。 由此可知, 赵威后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与管子、 孟子及古代其他优秀思想家的思想是相通的。其二, 民贵君轻的思想当齐国使臣不解、 不满赵威后询问之意, 而发出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的质疑时, 赵威后回答道: 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水1408彻在此, 赵威后以反问的方式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即民为本君为末, 民为先君为次, 充分表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自商末周兴以来, 、 至于春秋战国时代, 由于民在天下更始、 争霸称雄的过程中,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使统治者和政治思想家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 天视自我民视、 天昕自我民听 , 君者, 舟也; 民者, 水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因而产生了光辉的民本思想。 对此, 《六韬??文韬》 说: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下之天下也。 《管子??小匡》说: 上农工商国之石民。 《说苑??建本》 载: 桓公18问管仲日: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日: 所谓天者, 非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 辅之则强, 非之则危, 背之则亡。 《诗》 日: 人而无良, 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 不遂亡者, 未之有也。 《管子??霸形》 说: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霸言》 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 本治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 又说: 以天下之财, 利天下之人。 《孟子??尽心下》 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 由此可知, 赵威后的民贵君轻思想与姜太公、 管子和孟子思想是相通的。其三, 贤士治国的思想赵威后在问了齐国的年成、 百姓和国王之后又着重问了齐国的四个人物。 前两个是钟离子和莱阳子。从问的内容来看, 这两个人是齐国的在野贤士, 故赵威后有二士闲置不用, 何以王齐国、 子万民 之叹!这里充分体现了赵威后贤士治国的思想。 赵威后的这一思想与晏婴是相通的。 晏婴认为, 要想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必须任用贤能之士。 《晏子春秋??卷三??第十三》 载晏婴语日: 举贤以临国, 官能以敕民, 则其道也。 举贤官能, 则民与君矣。 同书同卷第十七亦说:明君治国, 其政任贤。 同书同卷第一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任贤官能的重要性, 说: 中听任贤者, 能威诸侯; 愎谏傲贤者, 不能威诸侯。 同书卷二第十进一步说道: 国有三不详 夫有贤而不知, 一不详;知而不用, 二不详; 用而不任, 三不详。 其四, 孝以导民的思想接下来, 赵威后问的第三个人物是婴儿子。 她认为北宫之女婴儿子自己素衣粗食, 终身不嫁, 奉养父母, 是一个孝女, 应该立为榜样, 让齐民效仿。 可是齐王尚未对婴儿子进行表彰, 故赵威后有二士闲置不用, 一女不朝, 何以王齐国、 子万民乎 之叹!这里充分体现了赵威后孝以导民的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 以家族为基础,以宗法为核心的社会, 因而伦理政治是一个大的特色。于是也便产生了以孝治国的伦理政治思想。 对此, 《左传??闵公二年》 说: 孝而安民。 管子亦说: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闲燕则父与父言义, 子与子言孝, 其事君者言敬, 长者言爱, 幼者言弟。 3 292儒家思想中则具有更多孝的成分, 此不枚举。其五, 才为我用的思想赵威后问的最后一个人物是於陵陈仲子。 陈伸子,齐国的隐士。 他消极避世, 不入仕途, 不为诸侯所用,而极力追求廉洁无瑕的操守, 过分机械地坚持自食其 万方数据力, 几乎到了自我残害的程度。 赵威后认为这种脱离社会之人, 留之无用, 应杀之。赵威后的这一主张与姜太公是相通的。 据史载,姜太公封齐建国伊始遇到了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其一, 莱夷的武力反抗, 其二, 狂蓠华士的 非暴力不合作 , 其三, 营荡的以礼乱国。 此专讲狂蟊华士的 非暴力不合作 。 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载: 太公望东封于齐, 齐东海上有居士狂蟊、 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日: 吾不臣天子, 不友诸侯, 耕作而食之, 掘井而饮子, 吾无求于人也, 无上之名, 无君之禄, 不事仕而事力。 太公望至于营丘, 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 这件事, 《荀子》 、 《论衡》 、 《淮南子》 等书都有记载。这件事反映出姜太公初至齐, 当时社会上有这么一批人, 各自出于不同的目的, 比如, 对乱世的畏惧和厌倦, 对新统治者的不满和敌意, 对天放牧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等, 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可称之为 非暴力不合作 的态度, 成为对姜太公建立齐国统治秩序的一大障碍。 欲知人是社会之人, 不能成为化民, 便不能见容于社会, 姜太公故而杀之。二、 董狐直笔 的文化解读 董狐直笔 语见《左传》 。 该书宣公二年载: 已丑,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太史书日: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日: 不然。 对日: 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 非子而谁? 孔子日: 董狐, 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 笔者从上引文字中读出了我国史学的直笔文化精神。 我国史学源远流长。 史的原意是指史官。 甲骨文中出现的 史 , 即为史官的通称。 汉人许慎《说文解字》 云: 史, 记事者也。 《世本??作篇》 说: 沮诵,仓颉作书。 宗衷注云: 黄帝之世, 始立史官, 沮诵、仓颉居其职。 这就是说, 在古人眼中, 早在黄帝时期便产生了史官。 此说待考。 《吕氏春秋??先识》 说: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 执而泣之。 复桀迷惑, 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 如果这一记载可靠的话,那么夏朝末年, 我国就已有了史官。 殷商已有史官则是确凿无疑的了, 因为有甲骨文字在。 甲骨文中的史、尹、 作册、 太史、 内史等, 便是当时史官的名称。 西周时期, 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史官制度。 设有太史、内史、 内史尹、 史、 作册、 作册尹、 命尹、 尹氏等史职, 而且分工明确, 比如有左史记事, 右史记言的规定。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 不仅周王室设有史官,各诸侯国、 甚至卿大夫之家也设史官。 秦汉以降, 我国的史官制度更加完善, 此不详述。 正因如此, 我国留一F 来的史书也非常丰富, 常用汗牛充栋形容之。在绵长的史学史中, 我国创造了丰富的史学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史学传统和精神, 比如许多优秀史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进步的历史观, 刚直不阿的品质, 秉笔直书的精神,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严谨的治史态度,以及对史书体裁的创造, 对略古详今编撰原则的坚持,对史家德才识修养的严格要求等,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其中, 秉笔直书应是史学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所在。 对此, 《说文解字》 日: 史,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 正也。 所谓中正, 就是求真、 求实。因而坚持秉笔直书, 反对曲笔造假便成了对史家的最基本却很难达到的要求。 董狐直笔表现的恰恰是我国史学文化的这一内涵和崇高精神。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主张直笔, 反对曲笔, 对古代史学的直笔传统给予充分肯定。 他在《史通??直书》 中热情赞扬了历史上那些不隐恶、 不虚美、 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家, 歌颂了他们 宁为兰摧玉折, 不作瓦砾长存 的直笔精神, 无情斥责了那些任情褒贬、 谀言媚主 的曲笔作风。先秦时期, 能与赵国董狐比美的史学家应首推齐国的太史和南史。 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载: 崔杼弑齐庄公, 大史书日: 崔杼弑其君。 崔杼杀之。 其弟嗣书, 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 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 乃还。 齐太史和南史氏前仆后继、 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忠于职守、 捍卫史学尊严的精神和行动, 唱响了一曲秉笔直书的高歌!司马迁是秉笔直书的又一位杰出史家代表。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 中评价《史记》 说: 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例如, 在《平准书》 、 《封禅书》 诸篇中, 司马迁一方面如实记载了汉武帝年间 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 、 守闻阎者食梁肉, 为吏者长子孙, 居官者以为姓号 等一派繁荣、 升平的景象; 另一方面又揭露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好大喜功、 迷信鬼神、 轻用民力、 重赋厚敛, 因而导致 县官大空 、 黎民重困 的局面。 杜周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 当有人责备他断狱 不循三尺 时,他回答说: 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所是, 何古之法乎 ! 司马迁在《酷吏列传》 中如实地记载了酷吏的斑斑劣迹和赤裸裸的言论,从而暴露了封建律令的虚伪和酷吏统治的黑暗。董狐, 齐国太史兄弟、 南史氏, 司马迁不愧我国古之良史, 因为他们以高洁的操守实践了秉笔直书的19 万方数据史学文化精神。三、 完璧归赵 的文化解读 完璧归赵 语出《史记》 。 该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载: 赵惠文王时, 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及前日: 璧有瑕, 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 倚柱, 怒发上冲冠, 谓秦王日: 大王欲得璧, 使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 皆日: 秦贪, 负其强, 以空言求璧, 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鹱, 不可。 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使臣奉璧, 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 礼节甚倨; 得璧, 传之美人, 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 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 乃辞谢圃请,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实不可得, 乃谓秦王日: 和氏璧, 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 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 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 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戒五日, 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 决负约不偿城, 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拜相如为上大夫。 又载: 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 相如从。 秦王饮酒酣, 日: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 某年月 日,秦王与赵王会饮, 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请奏盆瓴秦王, 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於是相如前进瓴, 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瓴。相如日: 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 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瓴。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 某年月 日, 秦王为赵王击瓴。 秦之群臣日: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7蔺相如亦日: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 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秦不敢动。 上引文字生动地讲述了关于蔺相如在秦赵外交斗争史上的两个故事。 从这两个故事中, 笔者读出以下两项文化内涵:其一, 作为国家的使臣, 在外交斗争中, 尤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2 0外交是政治的组成部分, 是国际斗争的主要战场之~。 我国古人高度重视外交斗争艺术, 常以折冲尊俎比喻外交谈判。 《晏子春秋??杂下》 说: 不出尊俎之间, 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折冲, 拒敌之意。 尊俎, 盛酒莱的器皿, 喻为外交谈判。 这里突出了外交之于政治、 军事斗争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外交谈判的艺术性。由此可见, 作为一个使者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了。 在关键的时刻, 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使者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 付出巨大的代价, 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蔺相如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赵国使者。我国古代, 能与蔺相如比美的应首推西汉时期的苏武了。 据史载, 苏武出使匈奴, 被扣, 困于北海。 武既至海上, 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4 2463 武留匈奴十九岁, 始以强壮出, 及还, 须发尽自 。 4 2467 可见,蔺相如与苏武都实践了一个优秀使臣应具有的外交文化精神。在此, 齐景公访晋的故事也值得一提。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 载: 晋侯以齐侯宴, 中行穆子相。 投壶,晋侯先, 穆子日: 有酒如淮, 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中之。 齐侯举矢, 日: 有酒如渑, 有肉如陵, 寡君中此, 与君代兴。 亦中之。 在晋国的都城中, 右晋侯设的宴会上, 齐景公借酒抒怀, 直言 与君代兴 之志, 也算颇具英雄气概了。其二, 作为国家的使臣, 要想维护国家尊严, 必须做到大智大勇作为国家的使臣, 要想维护国家尊严, 不辱使命,必须充满非凡的智慧, 在与对方交锋的过程中, 以智取胜。 对此, 《管子??霸言》 说: 霸王之形, 德义胜之, 智谋胜之, 兵战胜之, 地形胜之, 动作胜之, 故王之。 又说: 夫争国之强, 必先争谋、 争形、 争权。 《孙子兵法??谋攻》 说: 上兵伐谋。 仅有智慧行不行昵?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优秀的使臣必须有谋有勇,做到智勇兼备, 才可稳操胜券。 对此, 孙武认为 将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 5 12而蔺相如使秦与渑池之会的故事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智、 勇精神。把智慧用于外交斗争中, 以之维护国家尊严者,晏婴使楚应当是一个范例。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九》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 晏婴出使楚国。 楚人有意侮辱他, 让他从楚城侧门进。 这是不合礼仪的一 种做法。 智慧的晏婴说, 出使狗国者才入狗门。 楚人落了个没趣, 不得不打开正门迎入。 晏婴进了楚王宫殿后, 傲慢的楚王戏虐晏婴长得矮小, 进而嘲笑齐 万方数据国没有人才。 晏婴从齐国人才济济的正面回击切入,再以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的反语结束。 晏婴凭借超凡的智慧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同时也维护自己的人格。四 刎颈之交 的文化解读 刎颈之交 语出《史记》 。 该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载: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拜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后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日: 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 宣言日: 我见相如, 必辱之。 相如闻, 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於是舍人相与谏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 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日: 不若也。 相如日: 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日: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交友自古为国人所重。 《论语??学而》 载: 曾子日: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友信否是曾子每天自我检讨的三件事情之一, 可见曾子对交友是多么地重视了。 交友又因人而异, 有不同类型的朋友。 比如, 刎颈之交、 莫逆之交、 忘年之交、 酒肉之交等等。 无论名称如何烦多,大致可以概分为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两大类别。 因为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故有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的说法。 大凡君子之交皆与一个义字有关, 而在古人看来, 人之大义莫若精忠报国。 因而建立在以报国大义基础上的朋友关系都是值得礼赞的。 廉颇、 蔺相如二人的刎颈之交体现的正是这种交友文化精神。先秦齐国也有一个建立在以报国大义基础上的交友佳话, 那就是管鲍之交。 据史载: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日: 臣, 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 使臣不冻饥, 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 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宽惠爱民, 臣不如也; 治国不失秉, 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 臣不如也;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 臣不如也; 介胃执袍, 立于军门, 使百姓皆加勇, 臣不如也。 夫管仲, 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 不可弃其父母。 3 288宰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谓尊贵之极也, 然鲍叔牙为齐国的最高利益着想, 让相于管仲,可谓交友至诚、 高风亮节也。 对于管鲍之交, 《史记??管晏列传》 载管仲语日: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 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3 如同廉、 蔺刎颈之交一样, 管鲍之交体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现的是我国交友文化的崇高精神。总而言之, 产生在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的成语典故如汪洋大海, 本文从文化内涵与精神切入, 掬一瓢海水进行分析, 以期见大海之全貌。 只有这种文化内涵和精神, 才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历久而弥新。参考文献:l 郝在朝. 邯郸成语典故集M .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 9 7 .2 战国策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3 赵守正. 管子通解咖.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4 班固. 汉书M . 北京: 中华书局t 1982.5 徐勇. 先秦兵书通解〔 M .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 0 2.In te r p r e ta tio na b o u tth eC u ltu r a l C o Ⅱ n o ta tio no fth eId io m sf }o mZ h a o S ta te珥必N G 物n( S ch o o lo f H iS to r yC u ltu r ea n dS o cietyD ev elo p m en t, S h 柚d o n g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 Jin 肌250014 , C h in a )A b str a c t: 111e id io IIlso r ig in a te d 丘D mz h a o S ta te w h ic h h a d H a lld a nc时a sits c e n tr e w a Sh i枷yco n d ellS ed Ⅱ leco m lo ta tio n, spirit, m tu rea n dc h a r a c te r o fZ h a oc u Itu r e . T h e yw e r eth e e x o tic n o w e r S inm e c o lo r m ln o w e rg 捌eno fZ h a o cu ltW e. T h is a n ic le se le cts f o llr id io m s舶mz h a o S ta te inp ro - Q in D y n a styp e r io dw h ic hh a dty p ica lm ea n in g sa n d 、 Ⅳa se x te n siV e lysp r e a da n dd e印lym f lu e n c e d , a n dg iv e stllema nim e印r e诅tio na t cu ltu |盈l a Ildsp ir itu a lleV el.k e yw o r d s: Z h a o S ta te;Id io m s:C u ltu r a l co llllo ta tio n2l 万方数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成语典故,赵国,摘要,内涵,和风,刎颈之交,奇葩,邯郸,精神,特质,百花,董狐直笔,影响,为中心,从先秦,典型意义,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安然无恙,完璧归赵

2020-05-15 #故事会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成语典故,赵国,摘要,内涵,和风,刎颈之交,奇葩,邯郸,精神,特质,百花,董狐直笔,影响,为中心,从先秦,典型意义,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安然无恙,完璧归赵

2020-08-01 #长篇故事

转载:与赵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转载:与赵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赵国,成语典故,平原君,廉颇,主父,史记,成语,苏秦,公子,赵王,赵奢,比喻,赵威后,沙丘,秦国,毛遂,李兑,田不礼,赵军,使者,蔺相如,邯郸,赵策,上党,先生,战国策,许历,赵惠文王,渑池之功,秦军

2020-08-05 #故事大全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赵国,赵奢,赵军,赵括,主父,邯郸,李牧,赵胜,骑兵,赵王迁,郭开,国家,公子,信陵君,历史,土地,廉颇,惠文,晋国,百姓,秦国,赵王,孙膑,田忌,白起,赵惠文王,军队,反间计,国君,大将

2020-05-15 #经典故事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赵国,赵奢,赵军,赵括,主父,邯郸,李牧,赵胜,骑兵,赵王迁,郭开,国家,公子,信陵君,历史,土地,廉颇,惠文,晋国,百姓,秦国,赵王,孙膑,田忌,白起,赵惠文王,军队,反间计,国君,大将

2020-08-02 #小故事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成语,学步桥,魅力,历史文化,典故,古城,时代,胡服骑射,雕塑,历史典故,回车巷,成语典故,邯郸成语典故,曾云,洪湍,罗敷,郦道元,新时代,一大,中华民族,历史,内容,内涵,城市,哲理,大浪淘沙,成荫,我国,折射出

2019-09-26 #故事大全

关于赵国 邯郸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关于赵国 邯郸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赵国,译文,语法,近义词,司马迁,胡服骑射,战国,邯郸,胡人,作谓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奉公守法,上下平,完璧归赵,东西,奉公,城邑,定语,宾语,示例,百姓,荆条,物归原主,负荆请罪,邯郸学步,优孟,姚雪垠,庄周,李自成,未得

2020-08-02 #小故事

中华典故·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典故·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成语典故,故事,典故,读者,中华典故,典籍,成语,语言,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出处,明其义,历史文化,其源,个人,人们,光芒,国家,古人,天下,政治篇,战略,经典,文化,智谋,思辨,世相百态,战术篇,文化内涵,语言文化

2020-07-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