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0-08-01

请君入瓮历史故事简介

提示:本文共有 18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或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始作俑者自作自受。典故溯源《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在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个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称帝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于是她便采取极端的残酷的镇压政策,以维护自己统治权威。同时还发布命令,对于那些告密的人给予重赏。即使是诬告,对于告密者也不予以处置。这样一来,告密的人越来越多,全国上下到处都变得人人自危。由于武则天采取如此残酷镇压政策,以至于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有的捕风捉影,想尽办法诬陷政敌;有的则不断想出新的刑具严刑拷打人犯,逼迫其认罪。当时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武王手下极为得力和有名酷吏。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周兴、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丘神绩,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有一天,武则天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绩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说巧也巧。太监把武则天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来俊臣听了,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她也有点怀疑,就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去。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来俊臣也被处决了!这便是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形容自己布置圈套,想害别人,最后才发现是害了自己,但已无法挽回,只好自投圈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请君入瓮有什么历史典故?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请君入瓮有什么历史典故?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来俊臣,武则天,酷吏,周兴,武周,公元,卫遂忠,诸武,同类,妻女,俊臣,司仆,唐纪,少卿,请君入瓮,典故,时期,宗室,可汗,同僚,囚犯,商人,奴婢,妻子,强夺,李唐,炭火,炙烤,皇权,老兄

2020-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来俊臣,周兴,武则天,太后,索元礼,案件,犯人,密旨,请君入瓮,刑罚,大臣,死罪,炭火,丘神绩,个人,同谋,官吏,手段,材料,证据,还治其人之身,陛下,告密的人,好办法,向太后,周兴和,周兄,徐敬业,微微,武三思

2020-07-21 #故事阅读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来俊臣,周兴,武则天,太后,索元礼,案件,犯人,密旨,请君入瓮,刑罚,大臣,死罪,炭火,丘神绩,个人,同谋,官吏,手段,材料,证据,还治其人之身,陛下,告密的人,好办法,向太后,周兴和,周兄,徐敬业,微微,武三思

2020-07-23 #小故事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历史典故大全:请君入瓮

来俊臣,周兴,武则天,太后,索元礼,案件,犯人,密旨,请君入瓮,刑罚,大臣,死罪,炭火,丘神绩,个人,同谋,官吏,手段,材料,证据,还治其人之身,陛下,告密的人,好办法,向太后,周兴和,周兄,徐敬业,微微,武三思

2020-08-01 #经典故事

成语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成语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周兴,来俊臣,武则天,请君入瓮,犯人,酷吏,丘神绩,太后,炭火,大臣,密旨,圈套,刑具,手段,案件,左金吾,高宗,卫将军,大将军,成语,刑法,公元,天授,官吏,手下,故事,政策,死罪,老兄,罪状

2020-07-22 #故事会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周兴,来俊臣,武则天,密旨,犯人,请君入瓮,办法,君子,太监,方法,时候,死罪,还治其人之身,道理,历史典故,他自己,什么办法,以其人之道,司马光,周兴和,出处,一面,下子,为人处世,仇家,他用,以眼还眼,做法,刑具,刑罚

2020-08-01 #经典故事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周兴,请君入瓮,来俊臣,武则天,主人公,女皇,故事,犯人,炭火,老兄,酷吏,酒杯,我有罪,俊臣,任侍御,司仆,周兴和,朱南,少卿,推事,中国,中丞,党羽,兄弟,刑法,内容,办法,意思,大臣,宗室

2020-07-22 #经典故事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周兴,请君入瓮,来俊臣,武则天,主人公,女皇,故事,犯人,炭火,老兄,酷吏,酒杯,我有罪,俊臣,任侍御,司仆,周兴和,朱南,少卿,推事,中国,中丞,党羽,兄弟,刑法,内容,办法,意思,大臣,宗室

2020-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