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 为什么佛陀却总是无动于衷呢

时间:2020-08-02

虽然说并没有痴迷到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地步,但也是出于内心的真正喜欢,因为小编我每天都要读一卷楞严经文

提示:本文共有 21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小编我呢,是喜欢楞严经的。虽然说并没有痴迷到“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地步,但也是出于内心的真正喜欢,因为小编我每天都要读一卷楞严经文。一天读一卷,那么十天就能读一遍经文,这么些年下来呢,小编我少说也读过了上百遍的楞严经文吧。读得多了,即便是愚钝如小编这般,也多少有些悟解、有些收获。于是呢,小编也曾经写过一些学习楞严经的心得。在那些文章的评论区里,也常有人发表楞严不是真经的看法,据他们说,“自楞严传入中土以来,就一直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

小编并不会认同他们对楞严的质疑,但是小编倾向于相信他们的一个“说法”,那就是“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那么“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的尴尬,却为何总也没有到改善呢?要知道那些质疑“楞严不是真经”的人,也多有佛学基础,“法力无边”的佛陀却为什么总是无动于衷呢?

为什么说佛陀无动于衷呢?因为那些质疑的声音一直都有。要是楞严是佛说真经,那么面对质疑时,佛陀可以无动于衷吗?楞严经文中有个桥段“远游在外的阿难,遭遇了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将将毁了戒体时,是佛陀预知并帮他度过了这个劫难”。那么面对那些针对楞严的质疑,佛陀就不该无动于衷,况且佛陀也应当有能力改变被质疑的现状。

要证明楞严是部佛说真经,想来经文中的“佛说”字眼,并不足以冰销那些质疑者们的疑虑。或许只有一个途径,才能广被采信,那就是“有人依楞严而开悟”。要是有人能依楞严而开悟,那么楞严经就会像金刚经一样,再也不会有人质疑。那么“依楞严而开悟”的标准会是什么呢?想来一定不会是“自己觉得开悟”那就算是真的开悟了吧。或者说最少应当做到的一点是,“有足够的智慧去平息那些针对楞严的质疑言论吧”。那么反过来呢,只要还有质疑楞严的声音存在,就能说明至今并没有一个真正“依楞严而开悟的人”。为了照顾学佛人的情绪,就再加一句吧,“即便是有开悟的人,那也不是依楞严而开悟”。

那么佛陀为什么就不能用佛力帮着几个亲近于他的人,依楞严而开悟呢?正如经文所说的“身心不能相代”,即便是亲近如阿难,佛陀也不会用佛力帮着开悟。可是历来学习楞严经的人多了去,难道竟然就没有人能够依楞严而开悟吗?或许学习楞严经的人,大都跟阿难一样,发心不纯,功利心太重,目的性动机太强了。或者学习楞严经的人,大都是把楞严当成了“开悟宝典”、“破魔宝典”了吧。“严则心直,严则木方”,“楞严”一词更应当指的是“纠正发心的规绳”。

要想依楞严而开悟,首先学习楞严经时,要有正确的理解角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理解角度,一定不能取得楞严真谛。其实有一段楞严经文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纠正理解角度的。

经云:“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谘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这段经文素来是质疑者们的着力点之一。那么依佛陀之力,为什么要出现这段经文呢?为什么会遭到质疑呢?依佛陀之力,会出现这段经文,说明了这段经文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向作用。会成为质疑点,说明了这段经文不能简单地去随意理解。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应当正是佛力的安排。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正确理解。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谘决心疑”,点明了佛陀为阿难说楞严大法时,比丘们正在休夏安居,在他们各自的安居地结夏自恣,也就是说比丘们并不在楞严法会上。暗指的是:“不要从比丘的习惯角度来理解楞严经义”,要依菩萨“度人即是度己”的角度来理解经义,而不能从“破魔自了”的角度来理解经义。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辟支者不执佛缘”、“无学者不囿法执”,暗指的是学习楞严经要有“以平常心待佛”的学习态度。以平常心待佛,方能“法筵清众得未曾有”,以平常心待佛,方能得趣深奥密义。

或者你会说了,要是比丘们都在结夏安居地,那为什么下文中会有“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之说呢?“同时饭僧”中的“僧”字,指的并不是比丘。这个“僧”字不是名词,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饭僧”是为了伫佛来应,“佛应则僧合”。这段经文意在突出跟“广设珍馐,无上妙味”相对应的“饭”字,“饭”为平常之食,以平常心待佛之意。

波斯匿王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延请佛陀与诸大菩萨,而城中的长者居士,只以平常之“饭”,伫佛来应。那么佛陀会怎么处理呢?“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说明了佛陀并没有让菩萨们去应波斯匿王之请,说明了相比于波斯匿王的精心之供,佛陀更为看重的是“以平常心待佛的饭僧之举”。

“以平常心待佛”,不能像“不遑佛次”的阿难一样,只是落在表面上,阿难表面上不遑僧次,其实还是把佛陀当成了“神”,而不是可以亲近的老师。“不遑僧次”是指阿难不拘泥于僧制,而不是说阿难来不及跟随着比丘们一起去应供。阿难可以不拘泥于僧制,是他答应当侍者的条件。所以呢,楞严法会时,比丘们正在结夏安居,而远游的阿难也不会想到要回去应供,这样才能没有逻辑上的矛盾。

要想读懂楞严经,要想正确理解楞严经,就不能所楞严经当成高不可攀的破魔秘笈,以平常心待佛,以平常心来学习楞严经,那么我们都能读懂楞严经,都能理解楞严经义要告诉我们的世界真相。

谢谢您的点赞、收藏与分享,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2 27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 为什么佛陀却总是无动于衷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阿难,佛陀,楞严经,于文,多闻,淫心,中国,世尊,众生,佛教,佛法,法门,文殊菩萨,佛弟子,阿难尊者,佛学,成佛,关键,圆通,因缘,如来,恶人,果位,经典,淫业,禅宗,积习,自性,说法,言语

2010-01-26 #故事大全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边际,众生,行者,阿难,出离,有的人,佛陀,境界,生活,阴边,次第,涅槃,觉悟,问题,就好比,世间,修行者,劫波,幻境,念头,才能,法理,理则,福报,虚幻,轻安,道理,阿赖耶识,扰动,不明白

2013-08-13 #故事会

楞严精读:佛陀开示阿难 初禅之见实为见精的妙用显明

楞严精读:佛陀开示阿难 初禅之见实为见精的妙用显明

阿难,境界,佛陀,见性,禅境,佛力,殊胜,汝见,你刚才,非自然,世间,个人,体性,周遍,开示,差别,妙用,才能,纷杂,神力,你现在,云何非,于明,别苑,周襄,安立,汝亦,汝今,三昧,佛经

2018-12-11 #长篇故事

在楞严经中 佛陀告诉阿难罗一个简单修行六根的方法 你学会了吗

在楞严经中 佛陀告诉阿难罗一个简单修行六根的方法 你学会了吗

功德,时候,舌根,功能,鼻根,世间,智慧,逆境,顺境,周遍,宣说,意识,身根,法音,默容,出世间,离开的时候,嗅闻,作用,感觉,法界,身体,阿难,一种是,不舒服,世间法,出世间法,十方三世,有一种,那个时候

2010-01-05 #故事会

楞严经中 佛陀对阿难说的话 也是对现在修行人说的话 看看吧

楞严经中 佛陀对阿难说的话 也是对现在修行人说的话 看看吧

因缘,阿难,十二部经,如来,多闻,授记,十方,时候,本事,本生,菩提,涅槃,法中,历劫,弟子,无漏,经典,在遥远,丘尼,河沙,汝解,达多,楞严经,人间,世间,一念,世界,三藏,个人,众生

2013-12-08 #经典故事

楞严经中 阿难为什么会说佛陀是个不说实话的圣者?看完就领悟了

楞严经中 阿难为什么会说佛陀是个不说实话的圣者?看完就领悟了

器皿,感觉,阿难,时候,如来,就没有,不一样,因果,湛然,问题,不起来,就不会,是没有,这里就,诸善根,解佛意,中不,人信,大欢喜,楞严经,三宝,一念,代表,佛门,功德,办法,动静,嘴皮子,善恶,善人

2017-09-11 #长篇故事

《楞严经》第一卷总集|修行人须知两个根本(1)

《楞严经》第一卷总集|修行人须知两个根本(1)

楞严经,阿难,佛陀,大阿罗汉,道力,修行者,方法,真心,请见,在哪里,修禅定,章文,比丘,迦罗,道中,在身,并加,读者,上链,一切众生,一身,下篇,作者,安居,十方,办法,城中,和心,多闻,境界

2013-04-09 #故事会

楞严机枢:阿难“多闻无功”的原因 竟然是因为不知“最初方便”

楞严机枢:阿难“多闻无功”的原因 竟然是因为不知“最初方便”

佛陀,阿难,觉悟,楞严经,佛法,十方,问题,佛经,信心,关键在于,如来,舍利,经义,菩提,迫切地,众生,命题,菩萨,道力,真正地,那么你,得越,世间,多闻,弟子,深度,经历,转轮,金刚经,随侍

2018-03-1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