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禅言佛曰:大智若愚哲理小故事

时间:2020-08-03

禅师和小和尚哲理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23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5 分钟。

一、泥泞路上的脚印——没有任何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是宽阔、平坦的。相反,它们往往充满泥泞,遍布或深或浅的脚印,印证努力过的痕迹。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的时间。一直以来,他都不能接受,他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得一点都不公平。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鉴真和尚仍未起床,住持觉得纳闷,便到鉴真和尚的寝室里巡视。当住持推开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堆破破烂烂的草鞋,住持叫醒鉴真:“今天你不出外化缘吗?床边堆的这些破草鞋是用来做什么的?”鉴真打了个哈欠说:“这些是别人一年都穿不破的草鞋,如今我剃度一年多,却穿破了这么多鞋,今天我想为庙里节省一些鞋。”住持听了之后,笑了笑对鉴真说:“昨夜外头下了一场雨,你起来陪我到寺前走走吧!”

昨夜的一场雨,使寺前的黄土坡变得泥泞不堪。忽然,住持拍了拍鉴真的肩膀说:“你是要当个只会撞钟的和尚,还是想成为能发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名僧?”鉴真说:“当然是发扬佛法的名僧啊!”

住持捻须一笑,接着说:“你昨天有没有走过这条路?”鉴真说:“当然有!”住持又问:“那么你现在找得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不解地说:“昨天这里原本是平坦、坚硬的道路,今天变得如此泥泞,小僧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脚印?”住持接着又笑了笑,说道:“那我们今天在这条路上走一回,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自信地说:“当然能了!”住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诲,开悟了。是的,只有泥泞路才能留下足印啊!只要经过艰苦的跋涉,终有一天会留下痕迹的,一如此刻,我们行走在这片泥地上,不管走得多远,足印都会深深地留在泥地里,印证我们的存在。

禅理感悟:我们不要只羡慕鲜花的芬芳,没有泥土的滋养,它们也没有绽放的机会。一份耕耘,总有一分收获,泥泞的道路上布满勤奋的脚印,坚持不懈,风雨无阻,才会最终抵达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个伟大事业完成的背后,总有不少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英雄”、“伟人”、“名人”,却是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又流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二、长大了就不苦了——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长大了就不苦了。”大师说。“可我已经长大了。”年轻人说。“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长大和成熟吗?”“有!那就是内心的长火和成熟。”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涩的,他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

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截面有什么不同吗?”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青涩的果子内心是空的,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涩的却没有。”“我们知道,成熟的果子是甜的,青涩的、未成熟的果子是苦的。”大师说,“为什么呢?因为未成熟的果子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内心怎样才算长大和成熟呢?就像这枚成熟的果子一样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你知道这成熟果子的果核代表什么吗?”

“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大师继续说,“一枚果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念,那就证明这枚果子已经成熟,自然也就变得甘甜了。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三、路曲心直——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在众僧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中,小和尚坚毅地走出了寺门。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禅理感悟: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四、送一轮明月给他——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从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五、等一下也不会死——到圆通寺的大殿拜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要吃冰淇淋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她双手抚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会死!”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出去。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米,最后消失在山下。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想: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淇淋给他吃,再回来拜佛;或者就陪他吃个冰淇淋也未可厚非,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追到了吗?”她说:“没有!这个死囡仔,跑得飞快,看在佛祖面上,饶她一命,我是拿这个板子回来还给寺里的。”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就跑了。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六、白纸上的小黑点——有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禅理感悟:如果你的脸上长了一颗痘,你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这颗痘上,还是其他干净的部位?

如果你跟某个人闹翻了,你整个的思绪是集中在这个人的身上,还是其他好友的身上?我们经常都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缺点上,以至于把问题过度放大。其实,除了这些小黑点之外,还有更多的空白,不是吗?

七、闭上嘴是一种能力——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流浪汉默默离开了寺庙……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

禅理感悟:静观其变,是一种能力!顺其自然,是一种幸福!

八、有一种失败叫瞎忙——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父。

他对老禅师说:“师父,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小徒弟不知道师父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拿不了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你再去取些水来。”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小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父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什么东西。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禅理感悟: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九、一定不能说的慈悲——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这匹马可以来回跑上千里,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因此主人非常爱护它。另外还有一位乙生意人,他每天赶着一群骆驼到各处载运货物,他看到甲生意人骑着马,一天之内就可来回运送货物,心里非常羡慕。

有一天,乙生意人向甲生意人说:“我想用这群骆驼来跟你换这匹马。”甲生意人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换。”乙生意人说:“只要你给我这一匹马,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甲生意人说:“不管你怎么说,只要我还有这条命在,绝对不愿舍掉这匹马,因为它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伴侣,所以不能跟你换。”

但是,乙生意人实在很喜欢这匹马,他知道甲生意人很有爱心,有一天,他就故意穿得破破烂烂,装病倒在甲商人要经过的路旁。甲生意人看到有人倒在路边,赶紧下马。一看,原来是乙生意人,看他好像得了重病的样子,甲生意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把乙生意人扶上马背,要送他去看医生。

乙生意人看计谋已得逞,立刻恢复原貌说:“平常我想尽办法、用尽各种物质要跟你换马,你都不肯割爱,现在我已骑在马上,这匹马就是我的,所以我要骑走了。”

甲生意人很平静地说:“既然你已骑在马上,马算是你的,不过请你听我几句话,而且要好好记得。”乙生意人说:“只要马是我的,听再多的话我都愿意。”甲生意人说:“请谨记在心,以后如果有人问你用什么方法得到这匹马,你一定不能说。”乙生意人问:“为什么呢?”甲生意人说:“你如果说了,以后若有人生病倒在路边,就没有人敢再搭救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发生,你一定不能说,好让人人保有这份善念。”乙生意人听了,刹那之间,感到很惭愧、很忏悔,他赶紧下马来,说:“我一念之差,扭曲了人性之善,我很忏悔,马还是属于你的,我还给你,请你原谅。”

禅理感悟:我们要常常培养欢喜心,以理智和感恩之心待人,如此人生就会过得很快乐幸福。这就是慈悲和智慧的教育,其实人的心都有善良的一面!只是有时会经不起外境的引诱而犯错。我们若用平静的心,以智慧来开导他,对方善良的本性仍会复活。

十、顺游逆游——两个和尚走在江边,看到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小和尚说:“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小和尚问:“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更多快乐吗?”老和尚说:“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逆水而游,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禅理感悟:不要为眼前的困境烦扰,挺过每一个低谷,就会走向另一个新高!

十一、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却说路途那么遥远,老是休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镜虚禅师径自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师徒俩经过一座村庄,迎面遇到一位姿态美丽的妇女,走在前面的师父不晓得跟那位妇女说了些什么,只见那女人突然大声尖叫。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走在后面背着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随师父往前奔逃。

跑过几条山路后,镜虚禅师见村人没有追上,就在一条寂静的山路边停了下来,回头看见徒弟气喘嘘嘘地跑了过来,就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刚才背了那么多行李,跑了这么远的路,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李很重!”

禅理感悟: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对前途没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及目标,那么做一点小事,就会觉得很辛苦、繁重;如果对前途有信心、有理想、有目标,再远的路途、再重的责任,也不会感觉辛苦、繁重了。因此,我们在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要有承担力、责任感,你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相对的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十二、穷和尚富和尚——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座寺院,寺院里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用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禅理感悟: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如果你永远只想着怎么到彼岸而不去付出行动的话,那你的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十三、卖豆腐的女孩——今天,法云法师抽空陪同友人前去珠海诊病。傍晚返程顺便卖菜,只见菜市污水遍地,略显冷清。一个卖豆腐的小女孩亲切的笑容令法云法师驻脚。于是便指指她面前的木板: “买点豆腐吧!”“那是早上做的,不大新鲜。”她笑着为法云法师称了另外一种:“这个是刚做好的。”法云法师抚摩着尚有余温的豆腐,温暖和安慰油然而生。友人也为之所动:“再来点豆干。”她再次笑着摇头:“这也是早晨来的,旁边这个是下午做的。”她指着隔邻的摊位说道。让人真感到惊奇,在工商时代,一切向钱看,谁不巴望快点把陈货销掉?谁不争着把顾客往自己这边拉?甚至在菜上多浇点水,在称上缺斤短两,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她却如此诚实无欺,怀有一颗尚未遭到污染的心灵。有云:“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则美在其中矣。”

女孩的纯真令人省思:与其贪求名利而欺世,最后身败名裂,不如坦坦荡荡,平凡善良,让人倍感温馨。

十四、我所鸟——很久以前,有一座大香山,山里长着无数的荜拨树、胡椒树以及其它各种药草。荜拨树上常常栖息着一种鸟,名叫“我所鸟”。每年春天药果成熟时,许多人都来采摘药果,用这些药果治病,这时我所鸟总是悲伤地叫唤着:“这果是我所有啊!你们不要采摘!我心里真不愿意谁来采摘啊!”它虽然这样叫喊,人们还是照旧采摘!却一点也不理会它。这鸟命薄,忧伤地叫呀叫的,声声不绝,最后终于因为过于哀叫而死。舍,在佛家看来,就是对一切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著,并且能够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给予。如贪求无厌,吝惜不舍,一旦失落,难免会像我所鸟那样哀叫而死。

十五、天堂地狱皆由心造——有一个民妇去拜访法演禅师,请示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还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到真实的地狱与极乐。法演禅师立刻用脑中所想象得到的污秽轻薄的语言来调戏这个民妇,让这位妇人十分惊讶,刚开始时基于礼貌的关系,妇人并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并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抡起木棍就朝禅师身上打去。法演禅师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目凶相、从后追赶的民妇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恢复自我的民妇,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急忙参拜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法演禅师说:“你看,这就是极乐!”佛心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行会使我们变得高尚,一个高尚的人可能很贫穷,但他的精神永远是富有的,因为爱心让他的生命变得充盈。

禅理感悟: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天堂地狱,皆由心行造作。

十六、那个人是谁——清风徐来,月华如水。老禅师在寺院的菩提树下来回地走动,一边散步一边思忖着什么。过了不知多长时间,他似乎是走累了,坐到离菩提树不远的一个石凳上闭目养神。一个小和尚怕他着凉,为他披上一件袈裟。他谢过弟子之后,忽然问道:“刚才那个在菩提树下来回走动的人是谁?”小和尚一愣,不无疑惑地说:“那不是您吗?您刚才在那里走动来着。”“不是我,我在这里坐着哪。”禅师慢条斯理地说。小和尚就更迷惑了,他不无惊讶地说:“您没事吧?师父!”“我能有什么事?”禅师一本正经地说,“我在这里坐着,清醒着呢。我只是想问你,刚才那个在菩提树下走动的人是谁?”小和尚顿感脊背发凉,不无惊怵地说:“我明明看见是您在那里走动,后来才坐到这里来的!”“就是呀,我已坐到这里来了,刚才那个散步的人是谁呢?”禅师一字一顿地说。小和尚依然一头雾水,惊得张大了嘴巴,无言以对了。禅师就开导说:“你现在是小沙弥,过几十年之后,你若做了方丈,现在能叫你方丈吗?”小和尚终于开悟了,他喜出望外地说:“我明白师父的教化了!刚才那个在菩提树下走动的人是刚才的你,而不是此刻的你……”

禅理感悟:时光的隧道里,人们总是生活在变化之中——原来的你、未来的你,与现在的你总会有某些不同(身体和容貌的变化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判若两人。而主导这一切的,便是你及时的想法和行动。

十七、有欲必苦——有一个佛教信徒每天都要去禅院听云门禅师讲禅,有一天,他还是和平常一样,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云门禅师。来到禅院,他与云门禅师一边品茗,一边闲聊,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云门禅师随口答到。这个佛教信徒听到云门禅师这样回答,顿时惊讶不已。云门禅师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会知道的呢?”这个佛教信徒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云门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通啊。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佛教信徒大悟!

禅理感悟: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皆是因为这欲望之绳斩不断,理还乱。对于贪婪者来说,因为欲壑难填,所以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贪的人因为很容易满足,所以永远生活在一种幸福感当中。从佛家觉悟的角度来看,人不能把利益看得太重了。只要身体无病无灾,平安健康那就是最大的利益。

十八、完美——一成不变,永远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于是许多人感叹自己枯燥的生活,眼睛却看着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的人生。 一位事业心极强的女强人,把婚后的“事业第二春”当作自己事业的高峰。但是过度的工作,导致她的健康出现了问题,最后她不得不停下工作,回家修养身体。一段时间之后,她再复出时,她眼中的光芒温柔了,神情显得轻松。原来她已拜会过方舟禅师,顿悟了人生的意义。她说:“我现在做什么都是低标准,就像我现在只期待儿子可以身体健康、平安长大就好了。我不再用自己的高标准去为难别人,也不再折磨自己。”的确,低标准生活,不奢求完美,才会更快乐地生活。

方舟禅师为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于是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所以滚动的得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充分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寻找着——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于是它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的鸣叫,当它意识到这一点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心万苦才找到的碎片。这又让它重新变得快乐起来。原来,正是失去才另我们完整。所以,不必要求太高,不必非要完美。享受着路边美景的旅途才是真正的旅途。

方舟禅师说:“世人崇拜完美已经登峰造极,结果时刻为其所累,片刻不得安宁。可是,完美虽然美好,却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也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是的,我们当然应该努力让人生完美,不要留下遗憾,但人生永远不可能完美。得到与失去总是同时存在的。

禅理感悟:凡世中的人们总是得到了这个又想得到那个,他们觉得人生若是缺少了某样东西就不够完整,可是他们却又忘了,在追求某样东西的同时,他们也正失去着另一样东西……

人生不会完美,人也不会完美,所以无须耿耿于怀自己总无法完善的缺点。当你接受现实的不完美时,当你为生命的继续心存感激时,你就能成就完整,实现完美人生。如果你能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坦然地对待生命中永远不能实现的完美,为别人的幸福慷慨地表达自己的欣慰,理智地珍惜围绕自己的爱,那么,你就能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

十九、心不忘给予,善始有善终——有个大官的的女儿,不论是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美丽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整天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连个可以谈心的朋友都没有,于是她就去寺院请教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喜欢。禅师告诉她道:“如果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一定会成为有魅力的人。”这个大官的女儿听完后非常开心,虔诚地问道:“那禅话怎么讲呢?”禅师道:“禅话,就是说喜欢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而不是说处处显示自己优越的话。”大官的女儿又接着问道:“那禅音又要怎么听呢?”禅师答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化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化为帮助的声音,把不屑的声音化为尊重的声音,把娇纵的声音化为体贴的声音;同时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大官的女儿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禅师回答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大官的女儿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呢?”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说到底要有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大官的女儿听后,从此不再守着美貌、财富、权力等不放,而是广泛布施,用一颗爱心把财富分与贫苦的人,用权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结果,她真的变得非常快乐。

禅理感悟: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无价之宝,它不在于你是否拥有美貌、是否拥财富、是否拥有权力,而在于你心灵的仁慈、智慧的丰硕和广阔的胸怀。在人的一生中,只要你拥有了“爱”,不管是“给予”还是“接受”,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二十、平常心——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有。”“是什么呢?”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慧海答:“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禅理感悟:没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就不会品味到人生的幸福;不珍惜平常的人,也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因为平常包容着一切。

原来在禅中,宁静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做事游刃有余,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世人难做到拥有一颗平常心。的确,我们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羡慕嫉妒别人的富足安详,烦恼自己的平庸无常,我们看不透世间的名利得失。我们没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于是在生活之中,因物质的多寡而烦忧,因物欲的刺激而恣情狂妄,重利忘义,从而丧失自己的良知……

佛说,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希望大家早日都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当今名利熏心、浮躁不安的生活中,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洒脱。

二十一、善恶兼容——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师徒几个到水边修禅,药山看到河流有两个分支,一个支流已经干涸,另一个支流却水流潺潺。于是药山禅师问到:“繁的好,还是涸的好?”道吾说:“繁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涸的好!”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渔者,山药就问他:“你说是繁的好,还是涸的好?”渔者说:“繁的任它繁,涸的任它涸。”禅师说:“繁自有繁的道理,涸也有涸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渔者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其无差别性。”

禅理感悟:立身处事,善恶兼容。为人处世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该坚持的不能让步,该恪守的不要通融,但是在非原则的事情上就不能过分刻板教条,要有包容之心,要有宽恕之德。

如果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地打人一下,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方法的一种差别与执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禅言佛曰:大智若愚哲理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芬奇,父亲,孔融,王冕,骆宾王,匡衡,王羲之,弟弟,老师,小故事,哥哥,鸡蛋,司马光,徐敬业,武则天,费罗,书法,光亮,佛像,好孩子,孩子,故事,画蛋,陈毅,名人,佛罗伦萨,墨盒,墨水,墨池,妈妈

2017-05-27 #长篇故事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芬奇,父亲,孔融,王冕,骆宾王,弟弟,老师,匡衡,司马光,王羲之,鸡蛋,小故事,哥哥,书法,墨水,徐敬业,武则天,费罗,光亮,佛像,妈妈,好孩子,孩子,小孩,画蛋,陈毅,主人,佛罗伦萨,墨盒,墨池

2013-03-13 #小故事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芬奇,父亲,孔融,王冕,骆宾王,弟弟,老师,匡衡,司马光,王羲之,鸡蛋,小故事,哥哥,书法,墨水,徐敬业,武则天,费罗,光亮,佛像,妈妈,好孩子,孩子,小孩,画蛋,陈毅,主人,佛罗伦萨,墨盒,墨池

2007-04-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名人童年智慧故事 大智若愚

芬奇,父亲,孔融,王冕,骆宾王,弟弟,老师,匡衡,司马光,王羲之,鸡蛋,小故事,哥哥,书法,墨水,徐敬业,武则天,费罗,光亮,佛像,妈妈,好孩子,孩子,小孩,画蛋,陈毅,主人,佛罗伦萨,墨盒,墨池

2011-12-20 #故事大全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

傻子,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张五,人们,孩子,大人物,张一,时候,行列,老人,钱币,多年前,你怎么,因为他,告诉我们,很多人,有一位,没兴趣,里有个,越来越多,这个故事,长大后

2020-04-28 #经典故事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傻子其实时候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傻子其实时候

傻子,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张五,人们,孩子,大人物,张一,时候,行列,老人,钱币,多年前,你怎么,因为他,告诉我们,很多人,有一位,没兴趣,里有个,越来越多,这个故事,长大后

2020-04-28 #经典故事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傻子其实时候

当你觉的别人傻的时候 其实自己才是个傻子 大智若愚的小故事傻子其实时候

傻子,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张五,人们,孩子,大人物,张一,时候,行列,老人,钱币,多年前,你怎么,因为他,告诉我们,很多人,有一位,没兴趣,里有个,越来越多,这个故事,长大后

2020-05-12 #长篇故事

大智若愚的鲁肃 一生背着糊涂名号 其实他的大智只是被忠臣掩盖

大智若愚的鲁肃 一生背着糊涂名号 其实他的大智只是被忠臣掩盖

鲁肃,孙权,刘备,荆州,作者,周瑜,曹操,百家号,主公,天下,吕蒙,吴臣,诸葛亮,历史,大智若,关羽,刘表,大智,陈寿,一生,名号,三国志,大业,忠臣,帝王,才能,赤壁之战,分析,张昭,陆逊

2017-05-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