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故事——家校共育 发挥“微时代”教育力

时间:2020-08-03

家庭教育故事微分享

提示:本文共有 18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化,学生间微博、微信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我班就有那么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关注热门明星博客、到别人空间“踩一踩”、刷朋友圈、点赞积人气、建个群聊聊天等。尤其是男生们,他们对于网络新事物的接受特别快,不过有时也会忘乎所以地深陷其中,或是因此产生一些矛盾摩擦,家长们对此亦是烦恼不断。 微信转发,风波不断 周一中午,几个女生焦急地来办公室说小董和小叶要打起来了,小董还说要来找我们麻烦。探问究竟才知道事情发生在周末。周日傍晚,学生自建的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条转发的诅咒,要求看到消息的人必须转发十个群,否则三天内就会倒大霉,甚至描述了父母会怎么惨死。顿时,群里像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骂声不断。群主小董万万没想到转发了一条“保命”的消息竟掀起了轩然大波,满心委屈的他全然不觉得自己有错,以一敌十地在群里打响了口水战。望着手机屏幕上不断闪现的“你才死全家”的咒骂,“麻痹你脑子是不是有坑啊!”的讽刺,还有小叶发的“你没病吧!”的侮辱,小董一气之下说:“你们只会瞎比比,有本事出来干一架。”一腔怒火压制了理智,前来劝架的同学都被“关你毛事啊!”顶了回去,双方无一退让。小董还拉来了不明所以的小谢,只说是被几个女生骂了,断章取义的小谢也加入了口水战,事情就这样愈演愈烈。 当天,双方被叫到办公室后仍然各执一词。群主小董委屈又气愤地说:“群是我建的,发几条消息又没事喽,不满意你们滚出去!”而小叶和几个女生也满肚子委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有过错。当被问及此事缘由时,打抱不平的小谢一头雾水,只说是帮人。我想孩子们都在气头上,即使叫家长来也是没收手机,并没有达到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效果,于是我嘱咐他们停止互骂并承诺他们班会课上会给出解决的办法。 情景重现,群策群力 在那周的班会课《网络恶语转不转?》上,我安排事件双方换位重演当时的情景,想通过学生间的平行教育和换位思考促使双方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当情景重演到小董收到来自好朋友的“诅咒”消息时,他本该破口大骂,但他迟疑了,久久的沉默后竟是一句:“对不起,我也不想这样。”情景剧中断了,而学生心头的愤慨和矛盾却解开了。小董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理解了大家受到身边好朋友诅咒时的伤心与愤怒,也向大家袒露了心声,表达了收到“诅咒”消息时的无奈与无措。全班孩子们通过头脑风暴帮小董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心理素质强的可直接无视或拉黑消息传送者,可以举报消息的发布者,给收到“诅咒”的好朋友一个安慰的“抱抱”(表情)等等。班会课上,孩子们体谅、互助的温暖不仅驱散了“诅咒”带来的阴霾,而且使同学间友谊的小船更加稳固了。 微信捐助,家校共育 这场口水战算是平息了,然而“学生的微信群该不该建”又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焦点。互联网的世界充斥着各种新奇的诱惑和难辨真假的信息,如果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很容易误入歧途,对学习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许多家长的微信互动中得知:家长与孩子间矛盾的导火索往往就源于一台手机。如:孩子以查单词为由刷朋友圈,浪费大量时间,弄得家长左右为难;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成为低头族后亲子关系疏远;手机被家长没收后孩子整日魂不守舍,情绪低落或是在家大发雷霆等。 所以,不是注册一个微博或是加入一个微信群就意味着顺利过渡到了“微时代”,要使孩子们真正享受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还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合理引导。在今年三月的学雷锋期间,我班学生在得知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孩子们需要书籍来建一个凉山呷乃爱心图书室后,便通过微信发起了“阳光捐助”活动群,每天都有学生和家长在群聊中晒图或是讨论捐什么书籍更有意义。小董作为群主,每两天就会在群中更新一次最新的班级捐书整理情况。仅仅一周时间,我班学生与家长就从家中、公司里筹集来了31公斤的图书捐往山区。六天后,我们便收到大凉山志愿者在微信上回复的照片。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这次微信捐助活动,学生和家长们在微信群中因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携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微时代”并不意味着人与人的疏远与陌生化,它亦能承载起满心的温暖与正能量,微信平台也逐渐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延伸与成长的乐土。 如今,微时代已然到来。虽然互联网各平台良莠不齐,但我们也不可因噎废食。与其武断地禁止孩子使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甚至没收孩子的手机,不如有目的地合理引导孩子摆正心态,在感受“微时代”便捷高效、开放透明和民主自律等特点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微素养”,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故事——家校共育 发挥“微时代”教育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校携手 共育共赢

家校携手 共育共赢

家长,老师,孩子们,小学,家庭教育,大拇指,孩子,家长会,班级,共育,动力,学生,师生,拧成一股绳,故事,机制,纽带,真情,合作,教育,活动,为促进,学校教育,这样一个,让孩子,中来,周昱,周庆,朱德,班徽

2018-01-14 #经典故事

话家校共育 促学生成长

话家校共育 促学生成长

孩子,家长,家长会,老师,教育,汇报,班干部,学校,家庭教育,班级,交流,工作,一飞,学校教育,家长们,育儿经,和家,都会,个人,会上,功课,单靠,家庭,小船,无奈,本学期,红烧肉,问题,发展,进步

2008-11-08 #小故事

家校共育学校篇:当前疫情下的亲子教育

家校共育学校篇:当前疫情下的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家长,孩子,老师,父母,空间,中心幼儿园,山东省,山口镇,一生,共育,科学,课程,家长们,关工委,和家,山东省妇联,教科院,人生,互联网,中心,习惯,作用,充分利用,基础,图片,启蒙性,品德,家庭,山东

2009-03-17 #故事会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

家风,故事,好家风,读者,主题,家庭,对孩子,定价,中国,内容简介,共育,孩子,层面,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社,读本,作为家,有代表,文化,文明,道德教育,教育,中华民族,亲情,家长,时代,道理,友善,立德明,建设

2020-09-22 #故事会

筑梦未来 我区家校共育模式“升级”

筑梦未来 我区家校共育模式“升级”

家长,孩子,家庭教育,学校,共育,教师,区教委,刘晖,活动,问题,工作,指导,东城区,启明星,家庭,小学,成果,系统,教育,德育,志愿,社团,老师,服务,地坛小学,天坛东里,黑芝麻胡同小学,体系,俱乐部,团队

2015-01-22 #经典故事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家风,好家风,孩子,中国,家长,主题,亲情,故事,教师,教育,指导,共育,学校,学生,文明礼仪,亲人,六大,家庭,层面,读本,文明,行为习惯,读者,道德教育,交往,点拨,友善,亲子共读,作为家,可通过

2020-09-23 #故事大全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家风,好家风,孩子,中国,家长,主题,亲情,故事,教师,教育,指导,共育,学校,学生,文明礼仪,亲人,六大,家庭,层面,读本,文明,行为习惯,读者,道德教育,交往,点拨,友善,亲子共读,作为家,可通过

2016-10-26 #长篇故事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中国好家风——家校共育读本》阅读指导

家风,好家风,孩子,中国,家长,主题,亲情,故事,教师,教育,指导,共育,学校,学生,文明礼仪,亲人,六大,家庭,层面,读本,文明,行为习惯,读者,道德教育,交往,点拨,友善,亲子共读,作为家,可通过

2017-02-1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