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孔子问道于老子 原文

时间:2020-08-04

老子问道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5666264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扩展资料:

孔子(英语:Confucius,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 不消耗,《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问道于老子 原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问道于老子(文子的记载)

孔子问道于老子(文子的记载)

老子,文子,孔子,庄子,故事,眼神,汝知,来舍,汝居,神将,求其故,天和,心若死灰,智慧,汝容,若新生,修行人,明白四达,儒家,佛教,先生,容貌,安住,枯木,生机,道家,身心,一般人,原文如下,安乐处

2019-02-11 #故事阅读

孔子曾求学于老子 孔子从老子学到了什么?

孔子曾求学于老子 孔子从老子学到了什么?

孔子,老子,礼仪,孟僖子,条件,鲁国,南宫,鲁昭公,国君,子路,思想,欲望,理想,孟僖,不一样,中华民族,万恶之源,世界,人员,主张,乘风,仆人,仁人,儿子,低调,使命,关系,公务员,典型,始祖

2020-01-04 #故事会

孔子问礼于老子 将老子比作龙 老子是如何评价孔子的呢

孔子问礼于老子 将老子比作龙 老子是如何评价孔子的呢

孔子,老子,周礼,孔融,李膺,学说,儒家,主张,后人,弟子,道家,于老子,庄子,世交,创始人,典籍,史记,思想家,亦师亦友,多大,明老子,国家图书馆,过老,学派,中国,东周时期,全世界,中都,佳话,人们

2008-06-21 #小故事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告诫孔子 不要因为太聪明嘲笑他人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告诫孔子 不要因为太聪明嘲笑他人

孔子,老子,周礼,社会,等级,老师,仲尼,世道,仁义,天下,尊卑,时代,礼崩乐坏,逢时,我听说,中曾,司马迁,富贵,温良,不一样,好的,象中,过老,不语,严苛,享有盛名,人心,人们,儒道,何意

2014-08-25 #小故事

孔子“适周于老子问礼”考辨——读《史记·孔子世家》心得

孔子“适周于老子问礼”考辨——读《史记·孔子世家》心得

孔子,老子,战国,于老子,南宫,铭文,金人,太史公,孔子世家,钱穆,太史,史记,年代,思想,弟子,材料,孟僖子,文本,问题,公所,左传,源流,春秋,笔者,道家,于昭公,钱穆先生,道合,分析,儒道

2007-05-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问礼于老子再议

孔子问礼于老子再议

孔子,老子,庄子,老聃,于老子,丧礼,史官,史记,仁义,古礼,身份,道术,天道,方术,说法,研究,吕思勉,方之士,下文,事实,夫子,周室,寓言,实际,技术,真人,礼记,西藏,课题,过程

2016-10-15 #短篇故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文子的记载

孔子问道于老子文子的记载

文子,孔子,老子,庄子,故事,百家号,眼神,汝知,来舍,汝居,神将,求其故,作者,天和,心若死灰,智慧,于老子,汝容,若新生,修行人,明白四达,书院,儒家,佛教,先生,国学,头条,容貌,安住,枯木

2020-08-04 #故事阅读

孔子尊师: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就只说了一句话?却留下千古的智慧

孔子尊师: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就只说了一句话?却留下千古的智慧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9-0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