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学渣”到“学霸”:我在国外学英语的故事附视频

时间:2020-08-05

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英语

提示:本文共有 100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和宽余时光公众号。

作者孙宽,90年代就去了新加坡,海外经商从教很多年。在英语世界生活,她起初遭遇了很多因为语言表达不畅带来的不便和刺激,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这篇文章,她分享了这一路的体验,非常生动,非常实在。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个小长假,和大家分享 ~

英语不好,一开始觉得关系不大

94年出国时,我立刻发现自己在英语上完全是个聋子和哑巴。

本来,我小时记忆力好,因此英语成绩一直都不太差,上中学的时候,还当过好几年的英语课代表。高考时因为英语分数最高,差点儿进了英语系,但最后还托关系,强烈要求去了中文系。因为我实在不喜欢学英语,特别是对死记硬背的东西,压根就深恶痛绝。

学英语等于“死记硬背”,这估计和当时的教学方法有关;当然,也许因为开始一流行学英语时,家里逼得太厉害。我是极为反感被迫地做任何事,最后从喜欢学英语到厌恶学英语,以至于上大学时,学校有英语选修课,我都不去上,算是对英语是彻底逃离和回避。

大专毕业后,续读了三年本科,也还是因为不喜欢学英语,英语四级的考试都没有过关,因此没有拿到学士学位证书。

后来我因工作需要被调到新加坡,幸亏华人多还不至于无法生存,但是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去移民厅面试的时候,我需要公司的人事部经理陪同,看着移民官脸上的那个表情分明就是:你们公司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傻子来做你们的分行经理?

我仍然不以为然,自负公司是香港的投资公司,我是中国人,不会说英语也没有什么可耻的。所以,我招聘的销售人员时,都要求他们必须中英双语皆佳,最主要是方便合适我自己的需要;再加上香港老板英语也一般般,况且我们卖的是中国地产楼盘,客户基本上都是华人。

总体上,英语不灵光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大。也正因此,出国后我的英语水平没见提高。

调到新加坡工作时间不久,销售成绩就凸显了,我的英语缺陷似乎被弥补了,实际上是被掩盖了。我觉得自己更没有必要去努力,而且我开始还挺骄傲的,“英语这么烂竟然也没有什么嘛!”最后,连我当时晚间上的英语学习班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无所收获。

被刺激,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

我的骄傲彻底受到挫败,是和我当时的男朋友去马来西亚玩,回来后我听到他朋友这样的评价:“你那个女朋友挺漂亮,不会说英语,看起来有点蠢。”

虽然我的英语不好,但是这几句,从远处我还是听到了,也听懂了。

我第一次感觉到很沮丧。我的沮丧主要来自于自己无能无力的自卑感,我相信自己一向以来的骄傲和自负,可能都来自于内心的自卑。

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人们考察我们的最初能力;而在别人不了解我们的时候,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基本上就代表了我们的全部。而我当时就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我所有的成绩都必须扣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

从那天开始,我有了学习的愿望。这是一种非常强烈地要学习它、要攻克和征服它的愿望,终于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这种愿望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当时我的工作需要它,我可以绕着它走,我可以掩藏自己的弱点;而当我的生活需要它时,我没有办法再绕着它走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说我是个“花瓶”,简直就等于侮辱我。那样的评价,正好踩到我的短处,正中我的要害。其实,是我不能接受当时不能以流利的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自己。换了现在,再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很可能不在乎。但当时我必须感激那位说我“看起来很蠢”的朋友,他说得对,完全不能和他人沟通,看起来一定是“很蠢”的样子。

英语的学习动机必须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因为我个人非常反对国内所谓一定要和国际接轨的说法。那些没有实际需要的语言学习,是不能持久、无法真正存活并产生价值的。

简单举例,国内大多数博士都经历过英语六级考、托福雅思考等,学习过程极端艰苦;但是他们一旦过关,英语水平慢慢打回原形。非英语专业的人,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凡不被使用的语言,都最终会退化,若干年后多数都仍是聋哑人。

然而,学习还是会遭遇沮丧的瓶颈期

强烈的愿望是有了,但能不能攻克各种学习障碍则是另一个难题。

我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读夜校,由于没有时间消化所学内容,基本上没有长进。最后,我终于在96年亚洲经济危机,公司又要调我去其他分行时辞职了,开始了我在新加坡脱产的英语学习。离开工作,重新背起书包,只为把英语学好,我希望把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放在首位。

每天上午,我在一家语言学校上三个小时课,下午复习巩固和做作业。晚上也会查单词,做词汇练习,做各种句子练习,写作文等,几乎竭尽全力。

初期阶段,确实有些进步。以前学过的都慢慢恢复了记忆,特别是语法规则,条理都越来越清晰,基本上能完整地写一篇小命题作文,并能完全正确使用时态。

但是,口语和听力都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英语学习进入沮丧的瓶颈期。

加拿大老师让我读、读、读

假期回北京探亲,住家附件有一个外语学校,怕度假影响学习,又上了一个短训班,认识了一位加拿大退休老教师。

这位英语教师,他使我的语言学习,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根本上纠正了我的错误理念和低效学习方法,并在我后来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堂课,他让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用英语说:“我叫孙宽,我是中国人,我是一个老师,我现在住在新加坡。”

我觉得自己说得挺清楚的,但是他皱着眉头,看着我,脸上完全没有肯定的表情。他停顿了几秒钟才说:“你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把这几句话反复练习熟练了,明天上课,你继续介绍自己,不要加任何新内容,但是要站到讲台前面来说这几句话。”

我非常不屑一顾,心想这个短训班又浪费钱了。教程如此简单,基本上就是浪费我的时间。四句话的作业还需要反复练习吗?回家后,我在心里把这四句话默念了两遍。站到台前来对于我不是个问题。所以作业就算完成了。

第二天一上课,我就站到前面去了,然后就慢条斯理地把那几句话说了一遍,中间还停了一下,可能“啊”了一声,几秒钟就混过去了,我指望老师说我的作业过关了。

结果老师看着我的表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仅不满意,他简直满脸都是近乎愤怒的表情。

“你说的跟本不是英语!没有人说:我 是 一 个 老师 ”他很生气地说,我完全想象不出他干嘛生那么大的气。

“一个有音乐般魅力的语言让你分割成了碎片,没有人懂你在说什么!”我被训斥得脸都红了,说不出一句话。我不懂这种分割成碎片意思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明白他是说我差,差得让他认为我简直是玷污了这有美好音频音律的语言!

我沉静了半分钟,开始请教他。

他非常流利迅速地重复了一遍,而我几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他已经说完了!

这是怎么回事?我完全懂的、差不多最简单的四句话,而老师一说快起来,我竟然都没来得及反应。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根本不知道怎样继续沟通。

“你没有听到我说什么,对不对?”

我无助地点点头。

“那是因为你说话的速度太慢,如果你的朗读速度快过我的说话速度,那你就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原来道理就这么简单,在完全没有生僻词语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无法真正和说母语的人交流,只因为我们自己的语速不够快、不够熟练和流利。当我们能读得比他们的语速更快时,我们才有可能跟上他们说话的速度和频率!只有跟得上对方的语速,才有可能完全听懂对方的意思。

“你昨天回去读了几遍?”

“十遍。”实际上,我也就心里默念了几遍,我怕老师说我不受教或不努力。

“远远不够,你看一个婴儿学说话时,至少重复300遍才掌握一个词汇。这四个句子,今晚回家大声并快速地朗读100遍!速度慢慢加快,越快越好!直到你脱口而出,完全不需要想,完全没有任何迟疑。”

我还没有来得及答应,老师继续说:“而且,你一定要大声地,充满自信地朗读它!”我看着他,心里还在质疑,“干嘛要大声,大声小声和自信有关系吗?”

“大声地朗读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信心,当你有信心而且标准地说出这四句话的时候,别人一听就以为你的英语非常标准地道,人们才会对你的谈话有兴趣,而这些来自母语者的肯定和鼓励,一定会使你更有信心去学好它!大声也为自己听到,同时刺激自己的听。”

这就好像一个歌唱家,他们无需会唱每一首歌,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就是自己唱得最好的那几首歌,这些原唱歌曲很难被替代,那是歌唱家的招牌。我们一张口的头几句自我介绍,就好像是我们的招牌,能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们的自信;而自信确实来自于300次大声地快速流利地朗读训练。

“为什么要站到台前来?”

“语言的能力就是人的能力,没有人会信任说话吞吞吐吐,没有信心的人。”

事实证明了这位70多岁的老教师的方法对我是有效的:

一、快速地读;

二、声音洪亮地读;

三、站到台前,充满自信地读。

一般的句子这样练上300遍,基本上都能脱口而出。

我开始认认真真并踏踏实实地读,300次甚至更多,我能非常标准、流利、充满自信地介绍自己了!母语英语的人听到我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认为我的英语口语非常棒!

自信心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我开始从简单的句子捡起,不断反复地朗读它们,如法炮制300遍,很快地我的语速提高了,同时我的听力也在进步着。

Everything becomes a little different as soon as it is spoken out loud.(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

过难关:改变自己用中文翻译的思维模式

接下来,我又把自己扔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

我先去了美国西雅图,但是那里的语言学校里,有太多中国人,我觉得语言环境不好。于是,我很快就转去了偏远的新西兰。97年的惠灵顿很少看见中国人,我所在的语言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我的英语学习迅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接着我无法突破的问题也来了,这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一直都在用中文思考,然后再来回英译中,中译英。由于思维的模式是中文的,我们自己创造出许多中文句式的英语,使英语母语的人无法真正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深层次沟通的障碍很难逾越。

在新西兰,我读的是一家英国的语言学校,多数老师来自英国伦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直在努力推进我。

学校当时总共设立了12个级别,我开始入学时,进了4。上课第一天,我几乎什么都跟不上。一周后我慢慢适应了,当我开始觉得自己似乎听懂了40%时,我马上就被推到了5;又是几天的紧张、惊慌和傻眼,慢慢地我又能掌握30% 40%了,紧接着我又被推到了6。

一个月被调了三次班,我自己感觉连滚带爬,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疲于奔命。我感觉自己吃不消了,我找到学科负责人,希望他能让我回去级5,不必一直拼命推进我,我实际上没有所有老师想象得那样自如,我担心自己学得不扎实。

听完我的申诉,负责人笑了,他看着我的考试成绩说:“你的雅思都已经6了。你实际上应该可以去7 8级了,完全没有问题。”

我说:“我的阅读里有大量的生字,我不完全明白它们的意思。”他又看了看我的阅读答题情况,“可是你的回答是相当正确的啊!”

“那是我分析、推断,加上瞎猜的!”我的焦虑并没有因为我的分数尚可,而减少一丝一毫。

“那么我问你,你小时候阅读中文小说时,你都认识每个字吗?”

这时,我突然想起来,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初次阅读《红楼梦》的情景,那时不只是满篇不认识的字,诗词歌赋是一文不通。但是我喜欢上古典诗词,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无法概括自己到底读懂了多少,但是对故事内容大致了解基调没有错。

我还记得初一时读《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时候,认字率更低,当时读这套书的情节,一些我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

“阅读帮助学习词汇,但是阅读的目的不只是认字。我们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或者说读懂故事的主旨,并享受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他看我仍然沉默不语,继续开导我:“阅读是要看整个句子,整个段落,整个篇章的主旨,不必焦虑个别词汇。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学校开会的时候,我们校长说的话,我不是每句都能听得懂,她有新西兰人的口音,但是我从来没有耽误工作啊!”

“放下英汉字典,必要时使用英英字典,慢慢你就开始改变自己一直要去翻译成母语的习惯了。”

学习路上有困惑,就会有思考;有人指点,就会有顿悟。

我慢慢地从一直要翻译每个词,每个句子的误区中,找到了突破,并走了出来。我很快开始享受阅读英文小说的乐趣了,我时刻提醒自己,去回顾自己初读《红楼梦》的感觉,如果我能读懂30 40%,这个阅读就是有意义的。当阅读量增加时,词汇量的积累就开始成倍地增长了。

我被升到9级时,我们的重点学习已经是快速阅读了。主要是阅读当天的报纸头版头条,这些词汇不仅多数都是常用词,而且更容易学习,最有实用性,都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同时对学习概括和归纳阅读的主旨有极大帮助。

算是过了英文关

原计划英语学习一年,结果提前仨月完成学业。当我再回来新加坡时,我以英语通过了工作面试,成为新加坡华人总商会语言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样我一边教外国人学中文,一边继续强化我的英语学习。

7年对外汉语教学,我的英文听力迅速提高。学习汉语的人都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英语都有各地口音。比如英国人,除伦敦音意外,伦敦以北地区,几十公里的距离,口音都很不同。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口音,与英格兰南部地区的发音又有很大不同。其他欧洲国家,各有自己说英语的特征。

经过几年和世界各地的老外打交道的经验,我基本能大致识别他们所在的地区,这些都是最好的听力学习。

于此同时,我自己还请了一位来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的大学英语老师,当我的家庭教师。在他的帮助下我做的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有些类似于咱们学语文时,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阅读材料,提炼阅读摘要等。

06年,我到新加坡美国学校当汉语老师的时候,我的听说读写已经能应付日常工作。在美国学校工作期间加强了我的应用文写作。工作上使用的书面语言基本上都是英语,每天有各种电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快速阅读和简单电邮是工作的一部分,除此,各种工作报告和考核表格都是英文写作。

在完全使用英语的环境下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我们能迅速适应环境需要。

在新加坡美国学校工作将近十年,发生过最有喜感的事情是,我曾经被人事部新加坡同事投诉过。原因竟然是“孙宽说话速度太快!”

现在回想,这绝对受益于我的加拿大老师,他成功地把我从习惯于慢吞吞的,或吞吞吐吐的语言表达方式,完全改掉了;而英国老师,彻底纠正了我用中文翻译的思维模式的习惯,不再走“翻译式”英语的弯路。

我自己受益于优秀的教学方法,我也以他们的方法,去教外国人学汉语,收效同样极其显著。

英语、恋爱、生活 ...

让英语成为我们可以和他人沟通的日常语言,除了工作需要,就是生活也需要。如果我们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这种语言,学习它除非是个爱好,否则真是没有什么必要。一种语言学习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必须要有实际沟通交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从26岁来到新加坡,我生命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海外度过。我需要这种语言,因为它关系到我的生存,甚至我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有人问我,和外国人谈恋爱,是不是为了学英语?

年轻时,我也和华人谈过恋爱,但是本地文化修养高的华人,岁数多不合适。除非是研究英国文学的外国人,否则他们的语言深刻性不一定比我们高。所以攻克初级英语交流,谈恋爱练习一下初级口语听力是个好办法。两人是否能达到深层次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最终还得看对方的文学素养,文化历史的修养,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含量,以及个性上是否喜欢谈天说地,是否擅长表达思想感情。

总之一句话,因人而异。马克和我恋爱时,初期明显有些沟通障碍。比如他写电邮,一不分段落。二前后观点不一致,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三没有结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小时缺乏语言训练的孩子,甚至中学时期“语文”不及格的学生。因此,我要求他,万一有重要的事情,结尾一定要重申自己的观点,概括总结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他的长篇大论,我通常就只看看,他表达的是没有主题的情绪而已。

和这位地道的英国人进一步交往后,我还发现我不能请教他拼读,偶尔一个词我不确定拼写对不对,问他我更上火。现在我一边调侃他,一边慢慢理解了他。我们想象一下,即使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不是每个人都读得懂《红楼梦》,甚至不是每个都爱阅读,或能写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文章。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探讨文学、艺术或哲学的。

而当我英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看看马克,再想想自己第一次阅读《红楼梦》,回忆一下那位老师说的话:

“任何时候,无论听力还是阅读,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弄懂每个词,我们能抓住一个谈话、一个会议或一个阅读的主旨,清楚我们必须要理解或完成的事情,已经足够了。”

没有母语环境 怎么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

说实话,怎么学英语,各种道听途说、江湖秘诀太多了,弄得大家无所适从。所以,今天,我们来看看世界顶级英语教学专家是怎么说的。Puchta博士的论述建立在四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有足够的科学性、权威性,非常值得参考。

先来说说Puchta博士对大家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的解答 ... 这三大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带孩子学英语的三大误区,博士的回答,有似醍醐灌顶,特别值得看一看:

1、没有母语环境,孩子的英语思维应该如何培养?

作为非英语母语者,我们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无论在纸面上还是脑子里,都习惯去做“翻译”。

比如,我们读到一段英文,第一反应常常是弄清楚每个单词对应的中文意思是什么,要把中文意思串起来,才能明白这段英语说了个什么事儿。我们用英语对话时也是一样,先在脑子里用中文打好草稿,然后想想“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是什么样的?”,最后再从嘴巴里讲出来 ... 真的是“手忙脚乱”!

Puchta博士认为,这样做,不光累,效果也不会好,他说:

以翻译和语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正确的途径,因为它并不能赋予学生在现实世界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所谓英语思维,就是 Think in English,或者 Use English to think;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要避免翻译 Aviod Translation,跳过中文,直接用英语去想、去表达。

比如,看到一棵树的图像,一个具有英语思维的孩子会直接想到 Tree,而不会用“树”这个中文词来做过渡桥梁。

也许你会困惑:如果我都不知道“树”的英文对应词是“Tree”,那我看到一棵树的时候,怎么会想到“Tree”呢?

博士很明白大家的这个困惑,在演讲一开头就带领全体观众做了一场学习意大利语的练习。大家都不懂意大利语,博士也没有在白板上写任何意大利语,但是通过涂鸦、通过动作比划、通过跟读,完全没有中文和英文,几分钟内大家就会说几句简单的意大利语了。

这个例子,要说明的就是母语之外,希望建立一种外语思维的关键:你要建立这门外语(language)和你平时接触到的景象(images),你的经历(experience)和你的情感(emotions)之间的直接关系。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用母语翻译这个坎儿。

图片来自Herbert博士演讲PPT,版权属于剑桥大学出版社,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具体来说,爸爸妈妈在家里可以怎么做呢?博士这样建议:

1、在语言和图像(images)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很多爸爸妈妈带孩子开始学英语,常会这么做:用一副挂图,或者一些字卡,让孩子跟着学 “苹果,苹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 复习的时候会这样提问:“苹果的英语怎么说?香蕉的英语怎么说?”

这样的过程,孩子学会的是 “苹果=apple;香蕉=banana”,把中文和英文对应起来。所以等他看到“苹果”这个东西,要说出英文的时候,必然要经过翻译这一步。

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

重要的事说三遍!正确的做法是,在语言和图像(images)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比如,像下图这样,孩子听到英文Apples的时候,就能直接用手指出苹果的图片。

图片来自 Super Safari

博士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当场“操练” ...

2、在语言和动作(actions)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中国孩子学英语的时候常常很害羞,不说不动,静静地接受,最后的结果,就是咱们一直感到很无奈的“哑巴英语”。

博士说,学英语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动起来 act out English;比如,用英语给孩子动作指示,让他们把英语和动作联系起来。

比如,孩子跟着录音,或者爸爸妈妈的英文指示,做这些动作 ...

Stand up.

Raise your arms.

Clap your hands.

Take a piece of paper.

Put it on your head.

Turn around.

Look down and catch it.

图片来自 Super Safari

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很投入、很有趣,重复几次,一串的动作单词和表达法就很快理解、记住了。而且听到这些指示,完全不用借助中文翻译,就能直接做出动作。这就是英语思维。

3、同时调动各个感官(multi sensory)去学英语

学语言,是一个多感官配合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们说到“熊猫”就会想到它萌萌的姿态,说起“臭豆腐”就会想捂鼻子。同样的道理,学英语的时候可以这样去做。

很多朋友都会用词卡教孩子单词,用单词卡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去努力调动孩子各个感官。比如,词卡上是一条蛇,也许就可以一边模仿蛇扭扭曲曲的爬行动作,一边说出 snake 这个词 ... 演示越生动、形象,就越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看到蛇就知道这是 snake,听到 snake 就知道这是

博士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多感官方法带孩子学习 ...

2、都说英语启蒙要“磨耳朵”,这个方法奏效吗?

一提到“磨耳朵”,不少爸爸妈妈会觉得,只要囤一大堆英语视听资源,让英语成为家里的“背景音乐”无限循环播放,帮孩子浸润在英语的声音环境中,就可以帮他增强语感、培养兴趣。

这样学英语,会有效吗?博士的回答是 NO! NO! NO!

学英语固然要听,但听的同时还要理解,光 Listen 不 Understand,在语言学习上没有什么价值。记住,Listen and Understand!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假如我们要学意大利语,只是把录音放到耳朵边听,先不说有没有兴趣听下去,就算听完了,大概也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即使这样磨上一年,我们依然无法养成一双“意大利语耳朵”。

那么和孩子一起听歌谣、看动画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做呢?

1、听歌谣、指图像

研究表明,韵律对培养小孩对语言的结构感知很有帮助。关键是,听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用手把唱到的单词等指出来,紧密结合 listen和understand;如果手边没有这样的图像,可以把关键的歌词写下来或画出来,协助孩子边听边理解边记忆。

图片来自 Super Safari

2、看动画,把情节表演出来

坐在电视前再久,孩子是不能学会英语的 ...

孩子自己看电视的时候,他脑子里储存的是图像;当妈妈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脑子里储存的是听到的声音。因此,电视无法代替妈妈,无法代替老师。

博士建议,看完一段动画之后,可以借助一些玩偶、书,和孩子一起重构这个故事,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这样做,也是调动孩子多个感官,把英语“做”出来的意思;这个过程中声音、图像、动作在孩子的脑海里汇集,建立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英语、养成英语直接思维的有效启蒙方法。

3、爸爸妈妈说英语有口音,害怕把孩子带歪了,怎么办?

这也是一个很普遍性的问题。每天,我们都能收到这样的读者提问。爸爸妈妈不敢在孩子面前开口说英语,怕孩子语音一旦跟坏了,再也纠正不过来。

博士说,Dont Worry 你应该有信心、无顾虑、充满热情地跟你的孩子开练英语。

首先,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外国人”,你的英文必然有口音,这不算什么事儿!

其次,这辈子,你会和世界上各种人打交道。大多数交流对象,也是英语非母语的“外国人”,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口音(想想印度人),大家半斤半两,只要没有很大的交流障碍,谁都不必为有口音而不好意思。

最后,可以借助教材、书本里的录音,让孩子同时接触到标准的发音。

大家要自信,关键是当我们用英语的时候,不要“中译英”,能 think in English,才能理解准确、表达流畅。

博士还特别提到,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不是机械的,情感成分也很强。父母和孩子一起学英语,哪怕发音不准确,也要远远好过让孩子独自面对iPad、电视。所以父母要热情地、有自信地和孩子一起学。

大家仔细听哦,博士是奥地利人,说英语其实也有一点口音呢!

最后,博士建议中国父母在家带孩子学英语,可以参考3个态度,12项策略 ...

这3个态度、12项策略,博士在视频里有完整和生动的解释、演示,这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录制的现场演讲和问答视频,时长117分钟 ... 非常好的资料,建议没有机会来现场的朋友收藏着,有空看完哦!

根据现场观众的要求,演讲全程 pure English,没用翻译。必须赞一句,,你们真的好 好 好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学渣”到“学霸”:我在国外学英语的故事附视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芭比故事考100分的学霸跟考0分的学渣同时迟到 老师却只惩罚学渣

芭比故事考100分的学霸跟考0分的学渣同时迟到 老师却只惩罚学渣

芭比,故事,罗丽,老师,同学,教室,爸爸,结果,手机,家长,成绩,班长,视频,冰公主,扫一扫,假面骑士,文茜,王默,王小,考得,莫莎,贝尔,发现了,功能,亲子,全班同学,光头,公主,博客,动物园

2020-05-30 #短篇故事

学霸和学霸比语文 学霸和学渣比数学 学渣和学渣的是哪一科?

学霸和学霸比语文 学霸和学渣比数学 学渣和学渣的是哪一科?

学生,单词,数学,语文,高中,英语,差距,单词书,比拼,技巧,很多人,考高分,初中,学科,小学,成绩,思维,水平,英语单词,单词量,不一样,例文,兴趣,分数,层次,时间,神兽,词汇量,词汇,题目

2015-03-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20-05-12 #小故事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20-06-27 #经典故事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20-06-30 #故事阅读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20-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10-07-07 #短篇故事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学渣逆袭学霸励志故事 从学渣到学霸逆袭之路

英语,成绩,玲玲,数学,老师,考场,我知道,学校,时间,手册,语文,分数,基础知识,小时,故事,香港,进步,励志故事,我开始,我已经,我发现,好的,全班,全校,同学们,同窗,填空题,失败者,年级,成书

2010-05-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