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哲学的故事》阅读分享

时间:2020-08-05

哲学的故事免费阅读

提示:本文共有 66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原标题:《哲学的故事》阅读分享

“真读”2018年第41次书会

《哲学的故事》阅读分享

分享人:笑白

分享时间:2018年10月20日

作者以及这本“哲学故事会”

威尔·杜兰特,美国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他也因此获得普利策奖。书名直接翻译为“文明的故事”,国内翻译为《世界文明史》 ,全套11册,经常有人试图要看完。

在这套耗费40年精力的大作之前,他写了另一本小作The Story of Philosophy, 直译《哲学的故事》,这本小作的大卖让他衣食无忧,也才有精力写出煌煌巨著。

从书名可以看出,威尔老爷子的本意是要讲故事的,而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课,从书中也能不时地看出老爷子的刻意压抑的吐槽本能。比如经常吐槽哲学家不结婚。

老爷子对幽默是这么理解的:

“幽默作为一种思想特质,是哲学的近亲,两者相辅相成。”

所以整本书还是比较可亲的,但由于德国哲学本身是无法逃开的深潭,在进入康德以后的部分,就开始略微催眠。不过庆幸的是,书中对于黑格尔是一笔带过。如果是说哲学史,那黑格尔是不能跳开的,但讲故事可以,毕竟讲故事要考虑趣味性。

一凡:我感觉他大概是不太喜欢黑格尔吧,哈哈。

既然是讲故事,这本书就应该当作故事书来读,遇到读不懂的章节跳过即可,对读故事没影响,看一章有一章的收获。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

哲学的故事从希腊开始说起。哲学在古希腊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苏格拉底前”,另个叫“苏格拉底时代”,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重要性。

如果说孔子关注的重点在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上,那么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就一个:这是什么?

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空气,有的说是无限。当然,都是脑力激荡,发散思维。各位都是大佬,你说啥就是啥。

一凡:也是吵来吵去,各有一批信众。

笑白:嗯,谁也吵不过谁,没有一个吵架的基本法。

一凡:总的来说,还是越吵越清晰,越吵越高级。

笑白:对,整个哲学史就是吵架史。后面就有基本法了。

到了苏格拉底,就不行了。他要追问要怀疑,他说:

“一个人学会怀疑的时候,哲学就产生了。”

如果说建立人的信念是盖一幢高楼,那么怀疑则是将地基来来回回翻找检查。比如说,如果我信仰上帝,那么就要怀疑“我信仰的上帝是真实的吗?”在经历反思后,信仰才会变得坚固。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哲学是定义精确、逻辑清晰和论证准确的。而正是这个方法,开启了西方哲学追问“这是什么”的故事。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是柏拉图。柏拉图最著名的是柏拉图之恋。柏拉图之恋是是纯精神恋爱,但柏拉图本人肯定是没有体验过精神恋爱的。他所提出的是“理念世界”。理解这个理念世界对于理解后面的故事很有帮助。

晦涩一点的解释是,理念是“一般概念”,或是“运行规律”,或是“目标与理想”(幸好,此刻离康德的时代还远)。而且柏拉图还做了一个比喻,有助于理解:

假想,一个人被捆绑在一个洞穴中,不得动弹,他目光所能看到的只是洞穴的墙壁。而洞穴外的光和影不断地在墙壁上走马灯一样演绎。他就认为这墙壁上的一切就是他的世界。但当他终于有一天挣脱捆绑,走到洞穴外,他终于发现世界的真相:原来墙壁上的龙不过是一根树枝。

柏拉图说:这洞穴外的世界,就是理念世界。墙壁上的世界就是我们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

柏拉图是精神的,但不是温情的。他的理念世界是冰冷的,是秩序的。这在他的《理想国》中体现最为明显。他说:

“甚至每个善良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种兽性,它在熟睡中仍不时地审视着我们。”

相对于个人自由主义,他所提倡的更多的是一种“国家主义”“社会主义”。他描绘了一个乌托邦,整本乌托邦只讲述两个字“秩序”。在他的理解中,正义是“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在2200年后,一个德国哲学家提出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口号,召唤了无数的幽灵回荡在欧亚大陆。)

柏拉图有个弟子叫亚里士多德。但人们从不说亚里士多德之恋。这位可以说是钢铁直男了。

如果说柏拉图更专注于构建精神家园,专注于研究现实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那亚里士多德就更像一位自然科学家,专注于客观实在。从天文物理到生物灵魂,他都进行了一一解cai答ce。

但他毕竟是来自苏格拉底的传承,在研究这些五花八门的学科之前,他提出了研究的工具:逻辑。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逻辑还是亲切可爱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做严谨的定义和推论”,这时的逻辑还没有陷入黑格尔的深渊之中。我们常见的三段论,就是来自于亚里士多德。

他提倡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进行生物研究,在对生命的研究中,他领悟到了他对于“世界是什么”的回答。他认为世界是发展的,是运动的,是从“质料”发展成“形式”。就像春天种下麦子,秋天收割麦穗。麦子是质料,麦穗则是形式。

但这随之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种下麦子会收获麦穗而不是苹果?第二个问题是:麦子从哪里来的?

亚里士多德将这归结到了上帝,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上帝没有像人一样的品格,他应该被称为“第一推动力”。

一凡:这两个问题都是本体论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天才亚里士多德几乎开启了现代科学的所有学科,甚至幸福课程,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生命的目标不是为了善而善,而是为了寻求幸福。”

他对友谊是这样描述的:

“朋友是寄居在两个身体里的同一个灵魂。”

随着希腊灭亡,文明之光蛰伏了整整一千年,亚里士多德被利用成教条主义,再加上东方传入的禁欲主义,构成了中世纪的主基调:阴森压抑。

一千年之后,文艺复兴来临

造纸和印刷两大技术的出现,结束了中世纪,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时期哲学界的领军人物是弗兰西斯·培根。

网络上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话确实就是培根说的。他的名字Francis Bacon被国人恶搞成France is bacon,就变成了“法国就是培根”。不过千万别误会,培根是英国人。

培根的哲学更类似与孔子的实践哲学,他认为:

“知识不运用于行动便只是苍白无力的学术虚荣而已。”

相比于虚无缥缈地追问世界本源,他更关注于经验与应用,或者说是实用主义。

如果说哪位哲学家的著作最为平易近人,那就首推培根,他更像一个金句大王。

对于读书,他说:“有些书只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应该囫囵吞下,有些书则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对于年轻人,他说:“快乐宁要多样,也不要过度。”

对于婚姻,他说:“男人一结婚,马上就成熟七岁。”

现在人们一般说到哲学总会想到一些带有人生哲理的句子,看培根的随笔集一准没错。但他若仅限于此,也不会被列入哲学的故事中。

亚里士多德开启了科学各学科,培根则是亲自砌上了地基。他说:“我把一切知识都视为我的领地。” 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他写了《新工具》,在其中提出了观察归纳法——通过假设、实验、推演、验证来追寻真理,这正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

启蒙运动,思想在闪光!

接下来的斯宾诺莎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或培根一样试图建立一个学派,他没有结婚,独来独往埋头写书。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个天才。

斯宾诺莎写的第一本书《神学政治论》将人格化的上帝拉下神坛,他说:

“圣经的目标不是以理性使他们信服,而是吸引和抓住他们的想象力。”

但他并不是将上帝归为虚无,而是将上帝等同于世界本身,或者说等同于世界运行规律本身。他将神格归还给上帝,以至于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句话:

“对上帝最真挚的解读和理解可能就在这里。”(不过也要注意那个“可能”。)

斯宾诺莎的第二本书《知性改进论》是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认识论。

让我们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这是什么?” 以往的人往往通过理性进行思考,提供了类似于“世界是原子组成”这样的回答。但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理性是可以信赖的吗?知识是可以信赖的吗?这个问题到康德那里才得到解决。

这就相当于解答1+1=?的问题时,普通学生回答2,笨学生回答21。而斯宾诺莎思考的是“+”以及“=”是如何得以成立的,以及1+1=2这个答案是值得信赖的吗?

为了让结论可以信赖,他用欧几里得几何的方式推演了《伦理学》,目的就是让这个混乱的世界变得统一而有序。后来英国的洛克也用同样的方式推演了《政府论》。

(这里岔开一句。老是有人会说某某某是什么什么学派的。最好不要这么说,比如说洛克,一般都认为他是经验主义的,但他的《政府论》又是按照理性主义的套路写的。)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将爱、权力、理智统一在一起,形成和谐的统一体,这是第一次形成体系的道德理论。在这里已经隐约看到了康德的道德。

他将世界的本质描述为“事物所竭力保存的自我存在”,在这种思想下,催生了费希特的“自我”、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柏格森的“生命动力”。

他唯一的缺点是死得太早了,他死时才44岁。对于一个普通哲学家来说,44岁才是刚刚开始。(《哲学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完成于杜兰特41岁时。)

接着说到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人帅,多金,智慧,慷慨,勇敢,你可以往他身上贴无数的优秀标签。雨果说过“伏尔泰标志着十八世纪”。

杜兰特老爷子看起来也是比较中意伏尔泰的。他说伏尔泰:血液中流淌着美酒,笔下流淌着精神。

关于伏尔泰与有妇之夫私奔的事情,杜兰特写道:“如今侯爵夫人选择的不仅仅是情人,而且是个天才,全世界都原谅了她。”事实上侯爵夫人的丈夫也原谅了她,1749年侯爵夫人分娩时去世,她的丈夫、伏尔泰以及侯爵夫人的新欢同时出现在她床前。但老爷子并没有说这怀的是谁的孩子。

在浪荡了前半生后,伏尔泰开始了伟大的创作。他尝试把哲学赋予历史。他寻求一个统一的原则,用文化史将欧洲文明史串起来。他编写自己的百科全书《哲学辞典》,按字母顺序排列标题,试图将哲学问题一网打尽。

和培根类似,此时的哲学家还没有将斯宾诺莎的晦涩发扬光大。伏尔泰写的更多的是脍炙人口的小说,例如《老实人》,用以讽刺卢梭的安于天命。

他并不像斯宾诺莎那样专注于哲学研究,他是启蒙运动中的一面大旗,他去世时,灵车上写着:“他给了人类动力,他让我们准备好迎接自由。”

康德!!

老爷子在本书第一句话就写道“哲学使人愉悦”,我认为应该修改为“康德前的哲学使人愉悦”。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在伏尔泰还在快乐地写歌剧时,康德已经出生了。

在大部分的哲学读物上,都会提到康德调和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了解康德就要从这两个概念出发。

再次回顾下前面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柏拉图的比喻中,存在着两个世界: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个概念一直延续影响到后面的哲学家。

举个例子,想象你桌子前面放着一个苹果,那么现实世界中有一个苹果的实物,理念世界也有与之对应的苹果的概念。

再比如,说到人的时候,我们脑子里不会回想起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概念;但说到名字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具体的人。可以从这里理解概念和实体,从而理解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

前面提到斯宾诺莎引发了认识论的思考。做个名词解释,简单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就是:人们是如何认识这个苹果的,换句话来说是:人们是如何获取知识的?

唯理论和经验论就是两种认识论,它们的认识途径正好相反,唯理论是从理念世界到现实世界,经验论是现实世界到理念世界。

唯理论较好的例子就是欧几里得几何。比如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认为在理念世界中一定存在着这样的规则: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此一点,推演其他的性质。闭着眼睛通过人的大脑(心灵)就可以领悟到整个理念世界中的种种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一一对应到现实世界中。

在伏尔泰的那个时代,理念主义占主导地位,想想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体系,人们似乎发现一切皆可计算,都在掌握之中。人类似乎已经掌握了理念世界。当然脸被打得多肿大家后来已经知道了。

在量子力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聪明的哲学家已经发现唯理论的问题了:你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就真的是理所应当的吗?比如说两点之间真的线段最短吗?逻辑就一定是对的吗?

前面我们提到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举个例子稍微解释一下:所有的苹果都有皮,桌子上有个苹果,那么桌子上的那个苹果肯定有皮。我们正常人都觉得这话非常顺,逻辑非常通。但是哲学家不这么认为,他会思考:为什么逻辑会存在?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对基督徒的诘难:上帝能不能造出他举不起来的石头?这样上帝就遇到了两难了:要么造不出来,要么举不起来,反正总之他就不是万能的了。但是这句话里面潜藏着一个条件:上帝要遵守逻辑。换个形式,上帝要遵守逻辑=上帝不能不遵守逻辑——这个潜在条件就已经说明上帝不是万能的了。那么,凭什么上帝要遵守逻辑?逻辑难道不是你们愚蠢的人类无法真正认识世界而人为创造的工具吗?

就这样,理念主义在遭受着种种批判,于是务实的英国人就从另一个方向提出了经验论。

请想象你桌子面前放着一个苹果,红色诱人。这时你获得了第一个印象:红色的。你获取了第一个知识:苹果是红色的。接着你咬了一口,你获得了第二个知识:苹果是甜的。通过不断地体验,你将获得越来越多关于苹果的知识。这就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理论:经验主义。

很快,哲学家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你永远无法获得完整的苹果的知识,比如苹果的分子结构知识,普通人就无法获得;第二,你永远无法证明你获得的苹果的知识是对的,比如苹果并不总是甜的。

洛克说,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通过不断地体验,物质世界在这种空白的心灵白纸上涂抹画画,从而形成知识画板。这画板当然不等同于世界,只是反映了世界。(洛克的白板论和教育没多大关系。)

这时候只是转向了唯物经验主义。

等到了唯心经验主义,就认为一切全TM是感觉,苹果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些串联交叉的与苹果相关的感觉。

最后凶残的休谟给了最后一击:一切都是扯犊子,物质不存在,心灵也不存在,科学也毫无根基。哲学的形而上学到这里已经把自己给埋了。

这时候伟大的康德老师站出来了,他写了一本《纯粹理性批判》。书名的意思是,理性到底有没有,咱们来聊一聊。这个批判不能理解为批评打倒搞批斗,应该理解为敲打锤炼。再怎么说康老师站队都是站在有理性这一边的。

还是先回到苹果的例子中。在经验主义中,知识产生的途径是这样的:感觉 知觉 知识(现代的认知心理学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对应的器官或官能是:感觉器官(眼睛) 大脑或心灵然后形成概念并记忆下来。

举个例子,在一场婚礼酒席中,周围非常吵,你专注着偷听着隔壁桌妹子的聊天,从而知道了这个妹子的电话。在这个例子中,你听到了非常多的声音,有旁边人喝酒的声音,有司仪说话的声音,也有妹子可爱的声音。这些都是“感觉”。

但这些感觉并不是都会被大脑(或心灵)所接收,大脑像有一个过滤器一样的把其他感觉都过滤掉,只接收到妹子聊天的声音,有大脑参与的进程就叫“知觉”。

在知觉的过程中,你get到了一个重要的知识:妹子的电话。

康老师敏锐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是不是存在不需要感觉的知识?换句话来说,是否有某些知识是不用体验就能get到的(术语叫先天知识)。当然妹子电话号码不问肯定不知道,康老师也一直单身。

康老师指出了时间和空间是先天知识,它们的规律即数学规律也是。就这样康老师把数学从怀疑论中拯救出来了。

有了先天知识后,康老师继续论证心灵的认识结构也是先天的。人是不需要学习就知道空间和时间的存在的。同时人获得的各种感觉也都会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整理。

那么康老师说感觉 知觉 知识这样的顺序是没错的,但是康老师强调感觉是被动的,而知觉是心灵主动的。心灵主动地按照先天就有的结构进行认知。就这样,康老师调和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物质世界提供原料,心灵负责加工成知识。

用康老师的原话是说,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不都来源自经验。

小结:哲学家想要的快乐

由于时间和精力问题,只分享到这里,有机会再续。最后分享一个来自伏尔泰的哲理故事:

伏尔泰终日研究,知道得越多却发现无知的更多,于是他不开心。但他邻居的老妇人每天都很开心。

别人问:“离你不到五十码的地方,一位老妇人什么都不想而活得很快乐,你不为你如此痛苦而羞愧吗?”

他答道:“你说得对,我对自己说了一千遍了,如果我能和那个老邻居一样无知,我应该也很快乐,但是那并不是我要的快乐。”

(本期小编:Cathy)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哲学的故事》阅读分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哲学家,故事,百家号,问题,威尔·杜兰特,杜兰,作者,经典,时代,世界,学科,事件,想法,灵魂,通俗易懂,威尔·杜兰,人生,人们,历代,彷佛,意义,文章,智慧,概念,笔下,终究会,读物,结语,观点

2020-05-12 #小故事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哲学家,故事,百家号,问题,威尔·杜兰特,杜兰,作者,经典,时代,世界,学科,事件,想法,灵魂,通俗易懂,威尔·杜兰,人生,人们,历代,彷佛,意义,文章,智慧,概念,笔下,终究会,读物,结语,观点

2020-08-31 #故事阅读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的故事》——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让深奥的哲学通俗易懂

哲学,哲学家,故事,问题,威尔·杜兰特,杜兰,时代,学科,世界,事件,想法,经典,灵魂,威尔·杜兰,人生,人们,历代,意义,智慧,概念,笔下,终究会,结语,观点,诗歌,青少年,生活,人的心,可以看出,哲学专业

2007-04-18 #故事会

阅读《母亲的哲学》 完成下题。母亲的哲学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 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

阅读《母亲的哲学》 完成下题。母亲的哲学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 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

母亲 哲学 饼子 会过去 小河 父亲 胡萝卜 智慧 烙饼 高深 理中 这都 事儿 习惯 作者 学家 哲学家 地道战 小人书 文章内容 文章 村里 曲曲折折 粒米 规矩 鱼虾 麦草 先生说 世界上 总觉得

2020-05-02 #短篇故事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哲学家,故事,读者,宇宙,思想,这本书,世界观,智慧,理论,人们,内容,关系,大树,学派,理性,科学,伏尔泰,威尔杜兰特,康德,柏拉图,思考方式,作品,万事万物,世界,书籍,八卦,作用,叔本华,哲学思想

2020-04-18 #短篇故事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哲学家,故事,读者,宇宙,思想,这本书,世界观,智慧,理论,人们,内容,关系,大树,学派,理性,科学,伏尔泰,威尔杜兰特,康德,柏拉图,思考方式,作品,万事万物,世界,书籍,八卦,作用,叔本华,哲学思想

2020-04-23 #短篇故事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哲学家,故事,读者,宇宙,思想,这本书,世界观,智慧,理论,人们,内容,关系,大树,学派,理性,科学,伏尔泰,威尔杜兰特,康德,柏拉图,思考方式,作品,万事万物,世界,书籍,八卦,作用,叔本华,哲学思想

2020-08-05 #故事大全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第二辑儿童哲学启蒙第一书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第二辑儿童哲学启蒙第一书

哲学,故事,放大镜,智慧,达人,孟子,儿童,目录,人生,哥哥,怪物,青鹤洞,哲学家,悖论,荀子,芝诺,韩国,周敦颐,尹武,庄子,托马斯·阿奎那,李玉林,林玉,王守仁,韩非子,成均馆大学,价值,儒学,假相,信仰

2020-08-05 #故事会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

许武,江文,拉近,华蓉,郭聪,郭华,圈后,大腿,距离,速度,不一定,跟在后面,坚持着

2020-05-1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