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春联的过程小故事

时间:2020-08-05 20:48:01

相关推荐

春联的过程小故事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联的过程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农夫,对联,春联,先生,张秀才,纪晓岚,万卷书,上联,竹子,曹尚,解缙,有一位,下联,人家,夫人,子路,小时候,河工,父子,秀才,门户,财主,进士,一个字,上下联,有一次,先斩后奏,惊天动地,数一数二,乾隆

2020-05-26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农夫,对联,春联,先生,张秀才,纪晓岚,万卷书,上联,竹子,曹尚,解缙,有一位,下联,人家,夫人,子路,小时候,河工,父子,秀才,门户,财主,进士,一个字,上下联,有一次,先斩后奏,惊天动地,数一数二,乾隆

2020-05-30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农夫,对联,春联,先生,张秀才,纪晓岚,万卷书,上联,竹子,曹尚,解缙,有一位,下联,人家,夫人,子路,小时候,河工,父子,秀才,门户,财主,进士,一个字,上下联,有一次,先斩后奏,惊天动地,数一数二,乾隆

2020-06-10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民俗传统小故事春联

农夫,对联,春联,先生,张秀才,纪晓岚,万卷书,上联,竹子,曹尚,解缙,有一位,下联,人家,夫人,子路,小时候,河工,父子,秀才,门户,财主,进士,一个字,上下联,有一次,先斩后奏,惊天动地,数一数二,乾隆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