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罗素 绯闻哲学家

时间:2020-08-05

哲学家罗素的有趣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罗素传 来自明白知识 00:00 06:12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学院教授徐英瑾老师

讲读《罗素传》精彩片段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了。他集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诸多「家」于一生。

1950年,罗素因为「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趣的是,罗素除了以上的身份,还被很多人称为「绯闻哲学家」。

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01.

双面罗素

罗素长达98岁的生命中,结过四次婚,情人无数。在与这些女性的纠缠中,罗素还经历过私奔、出轨、和朋友的老婆厮混、和小于自己二三十岁的女孩恋爱,和学生、演员结婚。

就此而言,「绯闻哲学家」是个不折不扣的称呼。罗素自己则言:

「三种情感,虽朴实却无比强烈地主宰着我的生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求索,以及对人类所遭受苦难的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激情似飓风,肆意地使我飘忽不定的心灵掠过茫茫苦海,又坠落到绝望的边缘。」(傅雷译)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针对罗素的爱情经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老师在为我们导读《罗素传》时说到:

「罗素这个人一生感情丰富......正是因为罗素这个人的绯闻很多,反而冲淡了更加严肃的罗素形象。」

徐英瑾老师认为,罗素的感情丰富,与他孩童时的经历是脱不开关系的。

和其他的孩子相比,罗素的童年无疑是痛苦的。

▲罗素四岁照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的一个贵族家庭。罗素的爷爷曾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利伯爵是爵位的继承人。尽管罗素系出名门,但是罗素的孩童时代并不顺利,而是经历了很多同年人所没有的痛苦。

1874年,年仅两岁的罗素先后失去了母亲和姐姐。罗素的父亲在双重打击之下,两 年后(1876年1月)也去世了。

年幼的罗素便由祖父母抚养。悲惨的罗素在6岁时,又遇到了祖父去世,从此只能跟随祖母一起生活。亲人们相继离去之后,罗素很担心祖母也会抛下自己,离他而去。

罗素的童年,没有像其他孩子一般,获得父母家人的爱护和亲情,有的也只是那遥远而模糊的记忆。

孩童时期的经历造就了罗素多变的性格,一边渴望爱,一边却在分手的时候表现得冷酷无情。

徐英瑾老师在评价罗素的经历时,认为:

◆一定程度上,可能因为罗素小时候得到的母爱相对来说比较少,他有时候需要一种代偿性的心理满足;

◆另外一方面,罗素对别人辩解时所说的话,爱情类似于柏拉图理念的东西,可以聚集在这个女人身上,也可以换到另外一个女人身上。等到天命不在你身上时,他对这个人就特别冷漠。这话好像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哲学辩解,但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这种冷漠和热情地追求,只是他性格中的两面,冷漠是他面对世界变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寻找热烈的感情是填补他内心空虚的一种方式。

▲伯特兰·罗素(1872 1970)

02.

罗素与中国

罗素丰富的感情经历,在他1920年代受邀访问中国时,也引起了中国公众的好奇与热议。

1920年10月,罗素携当时的情人勃拉克(DoraBlack)抵达上海。当时的报纸媒体,将勃拉克介绍为罗素夫人,后来方知道闹了乌龙,对罗素表示歉意,罗素却不以为然,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罗素来到北京后,蒋百里安排罗素和勃拉克同住在北京东城的一间四合院里,因为两人未婚而同居,惹来不少非议。而当时担任罗素翻译的赵元任,则与两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罗素与勃拉克在四合院

赵元任当时已经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学家,又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他给罗素翻译的故事,已成为传奇。罗素在杭州、长沙等地演讲,赵元任就用当地方言直接翻译。

后来,赵元任在《赵元任早年自传》中曾以「为罗素翻译及结婚」为标题,记录了这桩往事:

「在师大的演讲是关于哲学问题的,我们又遇到了老问题:What is matter?Never mind!What is mind?It doesn’t matter!翻起来很难,只能说是一种英文的文字游戏。It required a gooddeal of thought to prove that there was no thought.这句话还好翻译一点儿,意思是:要证明这里头没有意思,得耗费大量的思想,意思是:要证明这里头没有思想,得耗费大量的思想。」

饶是赵元任这样的语言天才,遇到罗素玩语言游戏,翻译起来也是头大。

▲罗素与赵元任等人的合影

慕名前去听罗素演讲的人,多半是为了罗素的名气,以及他对政治,对中国的看法,这些内容最容易激发听众兴趣。一旦罗素谈论哲学问题,听众就会以离席来表达没有兴趣。

罗素的中国行,可以说是一场错位的热情与空欢喜。

罗素在北京访问的时候,美国哲学家杜威也在。从结果上来说,杜威对当时中国教育界和思想界的影响,要比罗素大得多。不仅是因为杜威有嫡传弟子胡适等人的张罗,而且还因为杜威当时所主张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在中国容易接地气。

中国的社会活动家邀请罗素,是希望罗素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开出药方;而罗素本人,因为经历了一战,目睹西方文明所经历的暴力,则希望从东方传统中为西方文明问诊把脉。

本着这样的出发点,自然是会使两边都失望。尽管中国的公众和知识分子追捧罗素,把他当作中国问题的专家,他自己却一直澄清他对中国问题并不专业权威。

而罗素对传统中国的浪漫化想象,也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所批评。先是周作人撰文写到:

「罗素初到中国,所以不大明白中国的内情,我希望他不久就会知道,中国的坏处多于好处,中国人有自大的性质。」

鲁迅在1925年所写的《灯下漫笔》中,也批评罗素到:

「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

罗素回到英国后,撰写了一本小书《中国问题》,里面提到他对当时的中国、中国与日本、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看法,其中不乏断言:

「事实上,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好是坏,在今后的两百年中都将被证明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从全人类的观点来看,中国由于懒散而派生的缺陷远没有由于欧美的骄横自大、颐指气使而在全世界产生的邪恶那样可怕。」

「我们西方文化最显著的长处是讲求科学的方法;而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优点只是对人生目的具有洞见。我们希望看到的,正是二者的结合。」

「中国人的冷漠确实使每一个盎格鲁 撒克逊人感到震惊。他们一点没有人道主义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却可以使我们西方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精力,去缓解牵扯了其他人九十九分精力的灾难。」

03.

被耽误的天才

从罗素对中国问题的论述,就可以窥探到他一生研究领域之广。

可惜,罗素却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过该领域的研究顶峰,感情的丰富和性格的多面性同时也造就了罗素在哲学研究上的多面性。

从与其老师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合著《数学原理》,试图把所有的数学命题还原为逻辑命题,到研究「摹状词理论」,再到1918年和1919年期间在监狱里写的《数理哲学导论》,再到「西方哲学史与主谓词逻辑」,罗素几乎没法在一件事上专注下去。

徐英瑾老师认为,罗素是一个辜负了自己天才潜能的天才。

在20世纪变动的历史中,罗素身份复杂,角色多变。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有天才的禀赋,但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成功的哲学家。因为罗素虚掷精力,参与了太多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刷了存在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而对于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回顾罗素的一生,虽然精彩,却未在任何领域摘得头冠,看起来实在可惜。

徐英瑾老师在总结罗素一生学术贡献时,指出:

「数理逻辑里面,拿到第一名的是弗雷格(Frege),另外一个是皮亚诺(Peano Giuseppe),罗素虽然在传播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他没有拿到第一名。对于如何利用这种数理逻辑的这种框架来做哲学,罗素所提出的「摹状词理论」虽引起了巨大的学术轰动,但是「摹状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篇论文,他最早的一个样子《论指谓》只是篇论文,他并没有扩展成一个哲学体系。」

作者:「英」瑞·蒙克(Ray Monk)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罗素 绯闻哲学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哲学家罗素

哲学家罗素

罗素,英国,犬儒主义,网页,大哲学家

2020-08-05 #故事会

哲学家罗素名言

哲学家罗素名言

生活,人们,个人,事情,不幸,东西,思想,行为,世界,学会,因为它,人生,哲学,爱情,工作,人类,效率,文明,时间,环境,知识,社会,群体,我们必须,兴趣,信念,典型,愿望,感情,欲望

2012-10-24 #经典故事

哲学家罗素经典语录

哲学家罗素经典语录

不幸,人们,行为,因为它,东西,人生,爱情,生活,事情,群体,个人,哲学,愿望,文明,欲望,知识,社会,工作,罗素,习惯,乞丐,产物,人类,仇恨,哲学家,勇气,制度,和信,因素,女人

2008-08-31 #长篇故事

哲学家罗素经典语录

哲学家罗素经典语录

不幸,人们,行为,因为它,东西,人生,爱情,生活,事情,群体,个人,哲学,愿望,文明,欲望,知识,社会,工作,罗素,习惯,乞丐,产物,人类,仇恨,哲学家,勇气,制度,和信,因素,女人

2012-04-16 #故事会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罗素,作文,哲学家,苏格拉底,中国,人生,初一,作者,农夫,奴隶,故事,日本,朋友,记者,不觉得,每当我,庄子,好的,门后,体裁,仔细阅读,一家,事情,今天下午,伏案写作,摘要,全文,同学们,古希腊,后生

2020-08-05 #故事阅读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罗素,作文,哲学家,苏格拉底,中国,人生,初一,作者,农夫,奴隶,故事,日本,朋友,记者,不觉得,每当我,庄子,好的,门后,体裁,仔细阅读,一家,事情,今天下午,伏案写作,摘要,全文,同学们,古希腊,后生

2020-08-05 #故事阅读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罗素 记者 中国 人生 日本 朋友 花园 每当我 好的 门后 一家 后生 初一 报人 字条 房屋 报刊 报社 消息 秘书 阳光 谈话 了一场 作为报复 双眼凝视 很不满意 大科学家 接受采访 此消息 有一天

2020-05-02 #故事阅读

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

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

罗素,中国,人生,日本,朋友,花园,每当我,好的,门后,一家,后生,报人,字条,房屋,报刊,报社,消息,秘书,记者,阳光,谈话,了一场,作为报复,双眼凝视,很不满意,大科学家,接受采访,此消息,有一天,没有希望

2020-04-1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