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佛教的故事/人文故事

时间:2020-08-05

佛教发人深省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4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这本《佛教的故事》是《人文故事》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黄复彩对佛教的产生、发展、在中国的传播、历朝统治阶层对佛教的支持与抑制以及兴佛、灭佛事件进行了详细地记述,并介绍了佛教界的著名法师与人士。本书对读者了解有关佛教的历史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佛教的故事/人文故事图书目录第一章 菩提树下觉真谛 降生 成长的烦恼 表妹的恋情 沉思的太子 生老病死 苦行林中(上) 苦行林中(下) 悟道成佛 第二章 开天辟地转法轮 初转法轮 人性平等,无有贵贱 教诲如海 冤冤相报,何时是了 金撒尼娜的故事 阿难与摩登伽女 最后的教诲 第三章 十大弟子的故事 含利弗合弃双眼 目犍连与盂兰盆会 富楼那随机说教 须菩提解空第 迦旃延说王弃私爱 大迦叶头陀第 阿那律肉眼换天眼 优婆离理发中得禅悦 阿难陀眼中的女人 佛的儿子罗喉罗 第四章 东方大国得契应 夜梦金人降,白马驮经来 第一尊佛像的诞生 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 方外丞相佛图澄 道安与淝水之战 东吴第一僧 逍遥园里不逍遥 一枝白莲出尘来 皇帝僧人梁武帝 法显西行求法记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北魏太武帝灭佛 第五章 辉煌篇章 誉中华 首创中国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净土宗的先遣者昙鸾 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 护法高僧法琳 玄奘西域取经记(一) 玄奘西域取经记(二) 不爱江山爱袈裟——善无畏的神秘世界 师徒相承,华严大兴 净土宗的承前启后者善导 南山律宗的创始人道宣 菩提本无树 丢掉衣钵又何妨——禅宗北派创始人神秀 江山社稷尽在一算——天文学家一行 金乔觉九华证道(一) 金乔觉九华证道(二) 鉴真东渡 第六章 余韵霞辉留绝响 天下法眼永明延寿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 黄帽喇嘛宗喀巴 走进傣寨的上座部僧侣们 明末四大高僧(一)——净宗八祖袜宏 明末四大高僧(二)——冤死狱中的紫柏真可 明末四大高僧(三)——憨山德清的母子之情 明末四大高僧(四)——智旭,从辟佛斗士到佛门高僧 六世班禅巴丹益喜进京 禅宗巨匠虚云 月霞智骂袁世凯 走向精神圣殿的李叔同(弘一) 第七章 水墨丹青处处禅 芭蕉林中书狂草——独步天下的怀素书法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新安画派僧弘仁 笔墨下的冷傲——八大山人的画品和人品 八指头陀的诗禅世界 变调的人生绝响——解读苏曼殊 一支秀笔懒和尚佛教的故事/人文故事文摘婚后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在蜜水中度过的。一年之后,他们的儿子罗喉罗降生了。为了庆祝这迦毗罗卫国又一位继承人的诞生,净饭王特意为悉达多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宫殿,在这些名为“春、夏、秋、冬”的宫殿里,悉达多与妻儿可以生活在随意的季节里,他们尽情地享受着人间的欢乐。 然而,悉达多毕竟不属于那种在声色犬马中得以逍遥的王公贵族,他天生的思想本能总使他对现有的生活产生不断的怀疑。他不时在内心拷问自己:这就是你悉达多生活的全部内容吗?悉达多啊,你之七尺伟躯,就只为这一切而生吗?在稚嫩的生命过程中,悉达多目睹了太多的人间戮杀,目睹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这豪华的宫殿,为了这成群的美女,为了这锦衣美食,人啊,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生活中的烦恼总是不期而遇,悉达多虽尚未临政,但他从父王的谈吐中还是了解到许多关于宫廷内外的事情。迦毗罗卫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国,为了能够保持独立的地位,弱小的迦毗罗卫不得不仰仗于周边大国的鼻息。内忧外患,时时逼迫着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下的弹丸之国。而国内的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他们在国王面前甜言蜜语,施尽了伎俩,为的就是能更多地博得国王的欢心。战争也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当一场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举国上下一片惊恐,那些即将失去儿子的母亲们绝望的哭叫声甚至能越过宫墙,传进悉达多的寝宫。一旦战争以胜利告终,无数的战俘则像牲口一样被押解到宫殿内外,他们或是被无情杀戮,或是被分配到有功的大臣家做奴隶。目睹这一切,悉达多的内心阵阵巨痛。他无法明白,同是上苍的子民,同是父精母血的生命,为什么就有着如此的差别,为什么就有着如此悬殊的命运? 或许是为了培养儿子临政的才能,有时候,净饭王在处理一些国务的时候,会将年轻的儿子悉达多招在身旁,于是,悉达多便看到了另一个净饭王,看到了另一个与在寝宫时完全不一样的父亲。他虚伪、残暴、贪婪、傲慢,他知道,父亲的现在,就是他的将来,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像父王一样,签署一个个有关战争的文牒,发一道道关于杀戮的命令。 只有细心的父亲才能洞察到儿子脸上所流露出来的细微变化,年迈的国王委实不能明白,自己的爱子为什么总是处在一种沉思默语的状态中,为什么这位未来的一国之主对现有的生活一点也兴奋不起来?为了排解儿子内心的忧焚,为了让悉达多能活得更开心一些,他决定安排儿子悉达多做一趟郊游。 仲秋时节,艳阳高照,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浩浩荡荡的车队排了几里路长,猎猎作响的旗帜遮蔽了大半个天空。坐在豪华的白象车里,悉达多第一次感受到宫墙以外的生活。他看到了栉次鳞比的商埠,他看到了潮水般喧闹的街市,他更看到了那些黑压压地挤缩在街道两旁,举着鲜花夹道欢呼的臣民。悉达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悦,不顾侍者的劝告,走下象车,走向人群。他接受着男童敬献的鲜花,依照惯例,他把早就准备好的美食施舍给一些老人和孩子。风儿轻抚着大地,天空如一块洁净的蓝宝石,悉达多就像一条自由的鱼儿,欢快地游向宽阔的大海。 他不顾侍者的阻挡,向另一处人群走去。在一处城墙根下,悉达多看到一幅绝然不同的画面,那些人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他们伛偻着身子,发出一声声饥饿的呻吟。悉达多说,为什么不给他们米饭,为什么不给他们牛乳,为什么不给他们鱼肉?侍者们相视无言,围观的人群则为太子的天真而哑然失笑。一个衣不蔽体的乞丐说,尊贵的太子,你以为你每天啖厌了的东西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吗?你以为你的尊贵是从天而降的吗?你以为那些欢迎的人群是发自内心的吗? 侍者打断了那乞丐的疯话,他们再次希望太子能离开这些可恶的人群。然而悉达多却继续向人群走去。离他不远处,一个老人正向他伸出枯枝般的手臂,似乎在索要着什么。老人满身疥疮,一身腥臭,深陷的眼窝里不时流下浑浊的泪水。悉达多说,尊敬的老人,你需要米饭吗?我可以让我的侍者给你。你需要饮水吗?我也可以让我的侍者给你。然而老人却摇了摇头说,尊贵的太子,我不需要米饭,也不需要饮水,我只要生命,请……再给我一次年轻吧!悉达多被老人的疯话震惊了,人们告诉悉达多说,他曾经是本国最有名的角斗士,他曾经有着力搏猛虎的勇气,他曾经在50年前的一场捍卫国土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等待他的,就只有死亡这一种命运了。 形将就木的生命让悉达多从心灵深处发出颤栗,正要转身,另一幅更为可怕的画面横陈在他的面前。在一片瓦砾堆上,一张草席遮盖着一个发黑的躯体,那双裸露在外的脚杆已显出腐烂的颜色,风把一股难以遏制的恶臭送到悉达多的面前。围观的人们又七嘴八舌地告诉太子说,他曾经是本城最有名的美男子,他曾经享用过无数的女人。然而现在,追随他的,就只有这成群的红头苍蝇了。 悉达多再也无心继续出行,他立刻让侍者掉转车头回到了宫殿。 P10-13佛教的故事/人文故事序言佛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佛教的传人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儒学及玄学相互排异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佛教的一些理论如“苦空无常观”与中国黄老的“无为论”产生共鸣,而佛教的“不敬王者”和“三世因果”论又与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发生抵触。在长达两干多年的历史中,这种碰撞与交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佛教最终还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赢得上层集团的青睐,并逐渐向下层社会传播蔓延,从而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形成鼎立之势,影响并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前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从中国社会的哲学、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艺术各领域,都不难看到佛教的深刻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这些杰出的人物在浩瀚的历史大河中演绎了一幕幕惊世骇俗的生动活剧,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长期以来,由于佛教文化传播形式本身的局限,再加上历代社会的政治偏见,人们对佛教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消极”和“迷信”的误读阶段,佛教也一直成为被漠视被打击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一流传两干多年的文化现象难以被更多的民众所认识和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某种悲哀。 我并非佛教研究的专门学者,我对佛教的介入,一开始是因为文学。首先进入我文学视野的是佛教中的现实人物,我也正是通过这些在一般人看来难以接近的佛门人物而开始佛教题材的文学创作。然而当我真正开始触摸到佛教的边缘须角之后,才对佛教的博大与精深深为叹绝。我自叹对佛教的认识为时太晚,再加上自身的种种局限,已无法对佛教的某一领域作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不能从某个角度去领略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十多年来,正是凭借着我对佛教文化理解的逐步加深,我的文学观似乎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的确是我始料未及的。 接到人文故事丛书编辑委员会的邀请而撰写《佛教的故事》,几乎未作任何思考便欣然应允了。让更多的读者通过文学和故事的形式认识看似古奥的佛教,这工作过去曾有人做过,将来仍会有人继续去做,就像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的战士,我相信所有一切与我一同做着这一工作的同仁都会觉得,这实在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战场,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而所获者,则是永远也细数不尽的文化硕果。 然而这并非一本能够听凭作者随意虚构的文学作品,唯有在依据佛教史实和佛教基本论点的前提下对人物和事件作文学的描绘。佛教典籍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故事来说法,如《金刚经》,佛经的至尊大多出于这本经,它讲了佛的生和灭以及弟子修行过程的很多故事,所以笔者在书中的故事大多来自佛教典籍《经》、《律》、《论》等,也取材于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特别是广为人知的《百喻经》以及禅宗《五灯会元》等。另外,也来自我多年来遍访名山胜寺聆听各位高僧大德们的弘法故事,生动活泼的文风,是本书所要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达到史实和故事的和谐与统一,本书选择佛教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以及在佛教史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为端口,书中六章,均依照佛教史的发展进程,使其脉络清晰,疏而不漏。 一位资深历史学家在他的晚年说过这样的话:我应该重新去补佛教这门课。佛教文化的博大,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难以究竟的。对于生活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中的人来说,现在去补这门课应该是为时未晚。让我们一同努力!词条标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佛教的故事/人文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生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大道,部落,道教,太昊伏,太清,朱襄氏,炎帝,玉清,青帝,人文,华夏民族,化身,福佑,社稷,史记,又名,女娲,神农,老子,首领,道德天尊,中玉,代炎帝,宓羲,山氏,成龙,日中

2020-06-01 #故事阅读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生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大道,部落,道教,太昊伏,太清,朱襄氏,炎帝,玉清,青帝,人文,华夏民族,化身,福佑,社稷,史记,又名,女娲,神农,老子,首领,道德天尊,中玉,代炎帝,宓羲,山氏,成龙,日中

2020-06-21 #小故事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生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大道,部落,道教,太昊伏,太清,朱襄氏,炎帝,玉清,青帝,人文,华夏民族,化身,福佑,社稷,史记,又名,女娲,神农,老子,首领,道德天尊,中玉,代炎帝,宓羲,山氏,成龙,日中

2020-09-15 #小故事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中国佛教神话故事及人物图鉴

生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大道,部落,道教,太昊伏,太清,朱襄氏,炎帝,玉清,青帝,人文,华夏民族,化身,福佑,社稷,史记,又名,女娲,神农,老子,首领,道德天尊,中玉,代炎帝,宓羲,山氏,成龙,日中

2014-08-29 #经典故事

佛教圣地拈花湾 一个平凡而又充满着禅意的小镇 你确定不来看看

佛教圣地拈花湾 一个平凡而又充满着禅意的小镇 你确定不来看看

拈花,禅意,名字,景点,小镇,都会,宗教,信徒,佛教,佛教文化,佛经,参悟,生活,我们国家,佛莲,叶莲花,徐徐,迦叶,高塔,山水之间,经典故事,世界各地,五大,中心,东南西北,中平,主题,事情,人文,五谷

2008-12-28 #故事大全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所属,栏目,国王,狮王,波塞奇,波罗奈,人间,呼扇,大雁,故事,朋友,智力,臣民,菩萨,长毛,只梅花,生活在,弗沙,弗沙佛,比丘,诸比丘,在某一,太子,大湖里,好的,好朋友,人类,万物,不幸,世尊

2020-04-18 #故事会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所属,栏目,国王,狮王,波塞奇,波罗奈,人间,呼扇,大雁,故事,朋友,智力,臣民,菩萨,长毛,只梅花,生活在,弗沙,弗沙佛,比丘,诸比丘,在某一,太子,大湖里,好的,好朋友,人类,万物,不幸,世尊

2020-04-23 #短篇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所属,栏目,国王,狮王,波塞奇,波罗奈,人间,呼扇,大雁,故事,朋友,智力,臣民,菩萨,长毛,只梅花,生活在,弗沙,弗沙佛,比丘,诸比丘,在某一,太子,大湖里,好的,好朋友,人类,万物,不幸,世尊

2020-08-0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