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读史·老子见常摐舌头与牙齿的故事转载

时间:2020-08-05

老子牙和舌头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5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以上选自汉刘向《说苑》) 常摐是什么人?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从以上的文字,可知常摐正是老子的恩师。 故事很简单,常摐病了,老子过去一看,估计不行了,就直接问:“老师你这次病的不轻,还有什么没有交代我这个学生的吗?”意思很明白:“你快不行了,有什么好东西就别再藏着掖着了,快点告诉我吧。”若干年以后,当老子打算西步流沙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情景——函谷关的令尹喜出于同样的考虑,逼着老子把一生的心得写了下来。 常摐也不忌讳,回答得也很直接:“你就是不主动问,我也要和你说的。”以上算是开场白,之后才是正式的对话,从这三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智者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常摐问:“路过故乡的时候要下车来,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路过故乡就下车来,难道不是说不要忘本吗?”常摐一笑说:“嘿!是这个道理。” 常摐再问:“见到高大的树木要快步向前(向它致以敬意),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见到高大的树木就快步上前,难道不是说要敬老吗?”常摐又一笑说:“嘿!是这个道理!” 常摐接着张开嘴巴给老子看,然后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的!”常摐继续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没了!”常摐说:“关于这个,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说:“舌头的生存之道,不正在于它的柔韧吗?牙齿会落掉,不正在于它太过刚强吗?”常摐笑笑说:“嘿!是这个道理!天下事情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对你说的了。” 故事也罢,语言也罢,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得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确是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从始至中常摐都是用比喻的方法来教导老子,而老子也能心领神会,很快就应答出常摐要表达的深意。 我们看第一则对话,常摐说的是路过故乡的时候应该下车,老子马上领会到这是教育他不要忘本。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饮水思源”,都与这段问答有关。为什么?用个摩登的话语就是“感恩的心”,感父母的恩,感乡亲的恩,感故乡的恩。所以,古人在自己有所成就之后,都想着回馈故乡,铺路修桥、出资办学……其中体现的就是这段问答的精神。 再看第二则,常摐说的是见到高大的树应该快步向前表示敬意,老子马上领会到这是教育他要敬老。我们看一下,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叫做“老子”,为什么叫做老子呢?有人说是他本来就姓老,但更可靠的论证是,因为老子年老而有德。佛教故事中,常常出现一个称谓叫做“长者”,什么样的人能叫做长者呢?要求是“德腊俱长”,也就是说年老而有德。那么我们看到老人家、看到长者,为什么要向他们致以敬意呢?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经验……以及综合以上种种而形成的“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力,无须多言,光是跟随身旁,就有许多受用。 最后一则,常摐用舌头与牙齿的存亡作比喻,老子又一次领会了这是教育他处世之道。纵观老子为后世留下的五千言,我们很能看到他对“以柔克刚”的心得。可以说,老子将这句话体会之深。 遇到这样有悟性的学生,还有什么遗憾呢?难怪常摐高兴得说:“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史·老子见常摐舌头与牙齿的故事转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的老师问老子:为何我舌头还在 牙齿却没了?老子:舌柔齿硬

老子的老师问老子:为何我舌头还在 牙齿却没了?老子:舌柔齿硬

老子,中国,创始人,乔木,故乡,牙齿,舌头,道理,因为它,是这样,老子说,史上第,张开嘴,文子,有根,水有源,道得,在吗,上德,世界,神龙,智慧,体系,事情,先生,刚硬,全球,大任,哲学家,原则

2009-03-18 #经典故事

舌头与牙齿老子吧

舌头与牙齿老子吧

老子,乔木,故乡,岂非,齿弊舌存,原文,出处,先生,无遗,天下,诸弟

2020-08-05 #短篇故事

相传老子问孔子:“你说牙齿与舌头哪个坚硬?”孔子答:“当然是牙齿 ”老子张开嘴:

相传老子问孔子:“你说牙齿与舌头哪个坚硬?”孔子答:“当然是牙齿 ”老子张开嘴:

老子,孔子,牙齿,张开嘴,舌头,你看看,当然是,看看我

2020-08-05 #经典故事

跟着老子学大智慧:“牙齿”“舌头”与“水草”

跟着老子学大智慧:“牙齿”“舌头”与“水草”

老子,弟子,商容,万物,事物,婴儿,道德经,道理,尹喜,闻言,先生,原因,大道,天下,大风,天地间,思想,山林,山洞,本源,江河,流水,牙齿,溪流,滴水,真言,称善,舌头,草木,诸弟

2020-08-05 #故事会

跟着老子学大智慧:“牙齿”“舌头”与“水草”

跟着老子学大智慧:“牙齿”“舌头”与“水草”

老子,弟子,商容,万物,事物,婴儿,道德经,道理,尹喜,上善若水,先生,大道,天下,大风,天地间,思想,山林,山洞,本源,江河,流水,牙齿,溪流,滴水,真言,称善,舌头,草木,诸弟,身体

2020-08-05 #经典故事

孔子带颜回去见老子.老子指指自己的舌头 又指指牙齿什么意思

孔子带颜回去见老子.老子指指自己的舌头 又指指牙齿什么意思

孔子 老子 天下 伸舌头 例子 全国 思想 道德经 对话 攻坚 什么东西 才能成为 克强 张开嘴 莫之能 莫能行 里多 史记 个人 关系 篇章 圣人 国家 君主 君王 大师 时代 寿终 寓意 年龄

2020-05-02 #经典故事

老子向孔子讲舌头和牙齿的故事的出处是?

老子向孔子讲舌头和牙齿的故事的出处是?

老子 孔子 出处 评论 故事 华杉 王蒙 舌头和牙 乔木 岂非 广告 故乡 用户 问题 刘向 孔丘 孟子 庄子 书院 传说 世界 人间 先生 作者 千古 原文 响动 天下 学生 学堂

2020-05-02 #长篇故事

老子向孔子讲舌头和牙齿的故事的出处是?

老子向孔子讲舌头和牙齿的故事的出处是?

老子,孔子,出处,评论,故事,华杉,王蒙,舌头和牙,乔木,岂非,广告,故乡,用户,问题,刘向,孔丘,孟子,庄子,书院,传说,世界,人间,先生,作者,千古,原文,响动,天下,学生,学堂

2020-05-1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