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惟觉大和尚:修行人的三大精进--华人学佛网

时间:2020-08-07

佛教修行精进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0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惟觉老和尚1928年 2016年,四川省营山县人。于1963年秋在基隆十方大觉寺,依灵泉长老座下披剃出家,字号知安,法名惟觉。在台北县万里乡山中,闭关茅棚十余年。后应大众恳请弘化利众,始出草寮,辟建灵泉寺。随着皈依的四众弟子人数骤增,为了安僧度众,乃创建中台禅寺,于2001年9月1日落成启用,以“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为弘扬佛法的方向;广传禅宗心法,积极推动禅修教育。创建灵泉寺、中台佛教学院、中台禅寺、普台国民小学、普台高级中学、中台山博物馆,以及中台禅寺海内外一百零八家分院精舍。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夜赌博、打电玩、打麻将……这都不是正精进。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这就是精进的正确方向。

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须上半夜、中半夜、后半夜都不间断地用功,以这种精进心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修六波罗蜜。除了现在精进,尽未来际都要发永不退转的大愿心,行菩萨行,才是真正的精进。如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圆成佛的智慧福德,是最大的精进。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为螺髻仙人时,日夜精进不懈地禅坐,甚至“雀巢于顶,草穿过膝”,鸟雀在头顶发髻上筑巢生蛋,草长得高过膝盖,也不为所动。身心都放下,寂静不动,念念不空过,是正精进、大精进。所以佛有无量的定力,这是在平时精进用功所成就的。

又有一世,释迦牟尼佛生为大施太子,当时很精进地修布施,但是国库的宝物有限,无法救济所有的人。太子为解救大众而入海采宝,希望从龙宫取得龙王的如意珠,以便化现衣食财宝来布施众生。太子的诚心感动了海神,海神就从龙宫盗取如意珠,献给大施太子,龙王发现了,以神通取回如意珠。太子心想:没有如意珠,就无法救人,于是决定舀干海水,进龙宫向龙王要如意珠。太子一担一担的挑,可是海水怎么舀得干呢?但太子不畏艰难,仍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挑海水,挑到骨瘦如柴、精疲力竭,最后因于体力不支倒地。这时,四大天王深受太子为救度众生而不惜性命的精进心所感动,立刻协助太子,不一会儿海水就减去了大半。龙王为此心生恐怖,毕竟海水一旦枯竭,海里的众生将会灭亡殆尽,于是赶紧献出如意珠。大施太子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精进行。

事精进

精进分为事精进与理精进。一般修行人多半在事上精进,对于“理”较不明白。什么是事精进?如:拜佛,一天拜一千拜;念佛,念三万、五万、十万声;诵经,诵数十卷,或持咒几万遍,这都是在事上精进。在事上精进也要有恒心、毅力,才能达到目标;假如没有恒心、毅力,则念佛不久便觉得口干舌燥,诵经才几卷就不想诵了,这样的态度,是很难成道的。不仅修行要精进,世间上任何的百工技艺,也必须有恒心才能成就。有了恒心,再迟钝的人也会成功;反之,再聪明的人也难有成就,所以凡事都要精进不退。

佛法中,事精进的公案有很多,晒蜡师就是一例。民初有位出家众,在大殿里负责香灯职务,由于担心蜡烛发霉,就在六月的大太阳下晒蜡烛,岂知蜡烛被太阳一晒都化成了蜡油,后来大家称他为“晒蜡师”。有一回,佛学院招生,晒蜡师想开智慧,也要去读。虽然佛学院没有资格限制,但因他不识字,所以没被录取。可是晒蜡师意志很坚定,一直在那里磕头、礼拜,就是不肯离去,于是佛学院就收留了他。入了学院,他慢慢地认字,别人睡觉、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用功,因为有恒心、精进不懈,后来成为讲经说法的大法师,可说是佛学院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修行必须精进,听经时不能打瞌睡、打妄想,否则无法成就道果;世间上成功的名人,也都是靠精进而有成就。所以,人生奋斗的过程,必须具备精进的条件。

事上的精进,一念接一念不断地活动、攀缘,心念仍在生灭当中。若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将来所得到的就是生灭的果。因此事上的精进,还是与道相隔,故须进一步达到理精进。

理精进

理精进,就是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将来能够证到不生不灭的果——证涅盘、成正觉。什么是不生不灭?人人本具的这念心就是。“即心即佛”,悟了,这念心就是佛。这念心人人都有,一生下来就知道痛、痒、哭、笑的这念心,并非父母所生,也不是想出来、修出来的,更不是任何人送的,而是本具的。虽然现在是凡夫,但只要心不起染污、不打妄想,当下菩提心即现前。所以,现在修不起心、不动念、不攀缘、不颠倒,这念心就是定,不要再另外修定;这念心时刻了了分明,就是慧,不要再另外去求个慧。因为有求就有得失,若有得、有失,就不是本具的。

“本”是根本,就是指大众本具的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就是以本具的这念心为因地修行的根本。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时刻保持清楚明白,没有生、没有灭,这就是根本,不必另外去找。譬如参话头,在话头处提念、照念、参,话头处就是没有生、没有灭的地方,也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就是“本修因”。

《圆觉经》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因地”就是因地心,“本”就是本具佛性,以此为因地修行的根本。这念心始终保持不打妄想、不落昏沉、能作主,这就属于理上的精进。《楞严经》中,世尊明示舍妄去真的先决条件:“以因同果,澄浊入涅盘;依根解结,脱缠获圆通。”所以,因地心就是果地觉,依此而修就是理精进、大精进。

无功用行 事理一如

“一念不生”是大精进。因为念头若有生,则一定会灭,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就属于方便的事精进。譬如念“阿弥陀佛”,起一句“阿弥陀佛”,后面再念句“阿弥陀佛”,则前句的“阿弥陀佛”就灭了,所以这念心始终在生灭当中,所念的佛号也成生灭。如果明白理上精进的道理,这念心就没有生灭了。悟了这个道理,就应从理上念佛,能念、所念当体即空,虽是当体即空,但这念心又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这就是“念念佛住世”。时时刻刻这念心都存在,如此念佛必然不可思议。念也是佛,不念也是佛;念是道,不念也是道,念与不念,心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这就是佛,这就是真精进。

修行要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以圆证不生灭心,为修行最高的目的。悟了此理,即称为入理圣人。理没有生灭,无形无相,若是修一切法门,都能从理上用功,所修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无相法门。不起心、不动念,时时保持这念心的存在,这时,不用功就是真用功。古人说:“一切法无不从此流,一切法无不归还此法界。”一切法无不归还“理”的法界,理就是当前这念心没有生灭,觉性始终存在。修了以后不执著修,念的当下没有能念、所念,始终一如,这就是无功用行。

无功用行,就是大功用、大精进。明白这个理,就可以契入无生;悟了此理,立即契入圣位。悟后起修,就能修一切善法而不执著一切善法,也就是修无修修,念无念念,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若未悟此理,则尚属事上精进,还是在生灭心当中。既属生灭,即感生灭果报;现在种因,果报是在未来,而非现在,所以始终是属于凡位。十法界中的佛法界,是“一乘任运,万德庄严”。“一乘”就是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除此以外没有第二个法门。佛陀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从凡夫开始起修,到最后证无上正等正觉,都不离开这念心,所以说:“万里途程,不离初步。”因果始终是一如的。

悟了不生不灭之理,就是见到自己本具的佛性。再依这念心起修,就是修无修修,也就是“无功用行”,此时随拈一法皆是佛法,事即理,理即事,事与理不二,事理一如。如果只知道理精进,而未落实事上的精进,也不容易悟理;所以须事理兼备,修行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理要悟,事要行,明白以后,依这念真心起修,时时不离这念心,这一生就能成就道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惟觉大和尚:修行人的三大精进--华人学佛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峨眉山百岁高僧精进念佛之开示--华人学佛网

峨眉山百岁高僧精进念佛之开示--华人学佛网

老和尚,老人,通永,弟子,人家,开示,峨眉山,老人家,精进,师父,佛号,念珠,持戒,先生,侍者,境界,阿弥陀佛,南怀瑾,挑担子,无上菩提,每小时,公案,大坪,开悟,文殊院,行住坐卧,袁焕仙,大和尚,为我们,每天至少

2020-05-17 #小故事

佛法讲要精进修行 将精进的程度分为五种--华人学佛网

佛法讲要精进修行 将精进的程度分为五种--华人学佛网

精进,目标,方向,社会,生活,佛教,境界,理想,工作,学生进行,就没有,生活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上都,人生目标,人才,专业人士,世界,事情,哈佛,佛法,信念,勇士,学历,天下,地精,学生,智力,年间

2020-08-06 #短篇故事

佛法讲要精进修行 将精进的程度分为五种--华人学佛网

佛法讲要精进修行 将精进的程度分为五种--华人学佛网

精进,目标,方向,社会,生活,佛教,境界,理想,工作,学生进行,就没有,生活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上都,人生目标,人才,专业人士,世界,事情,哈佛,佛法,信念,勇士,学历,天下,地精,学生,智力,年间

2020-08-07 #故事大全

虚云老和尚入定--华人学佛网

虚云老和尚入定--华人学佛网

老和尚,光明,佛菩萨,虚云,灯光,芋头,自性,出家人,个人,天空,执着,日月,菩萨,功夫,人生,佛经,偏差,分法,半路,大光,大菩萨,天立,太阳,完全相同,感觉,实际,年岁,月亮,禅定,灯笼

2008-07-31 #故事大全

一个关于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华人学佛网

一个关于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华人学佛网

阿弥陀佛,妻子,因果报应,孩子,佛菩萨,佛法,宝宝,检查,真实不虚,世人,听闻,医院,单位,时候,朋友,朝山,现世,罪过,顶礼,警示,我也要,我现在,菩提心,如影随行,发愿,生意,省城,精进,福报,罪孽

2020-06-07 #经典故事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 请珍惜当下!--华人学佛网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 请珍惜当下!--华人学佛网

牧童,贤者,丈夫,佛法,妻子,闻言,精进,慧海,徐上,生天界,责任编辑,坟前,编者按,亲人,丧事,五戒,经历,凤凰网,佛教,伤痛,佛龛,故事,图片,哀号,后生,坟冢,天眼,天道,尸骨,孩子

2020-07-04 #故事会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 请珍惜当下!--华人学佛网

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 请珍惜当下!--华人学佛网

牧童,贤者,丈夫,佛法,妻子,闻言,精进,慧海,徐上,生天界,责任编辑,坟前,编者按,亲人,丧事,五戒,经历,凤凰网,佛教,伤痛,佛龛,故事,图片,哀号,后生,坟冢,天眼,天道,尸骨,孩子

2020-07-18 #故事阅读

乞丐与佛祖的故事--华人学佛网

乞丐与佛祖的故事--华人学佛网

叫化子,佛祖,老和尚,老龟,问题,员外,女儿,西天,粮食,锡杖,老鼠,龟壳,成龙,夜明珠,缘由,福来,于是就,很高兴,答应了,乞丐,偷吃,命运,宝贝,传播,一个大,会说话,对他说,正能量,觉得自己,这是为什么

2020-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