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精进修行方得究竟

时间:2020-08-07

佛教修行精进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9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精进修行方得究竟

⊙诸佛菩萨无上智,一切诸法寂清澄,得入如来净妙地。超出声闻缘觉之智,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诸佛菩萨无上智慧,一切诸法是寂静清澄。『寂静清澄』,这是佛陀教菩萨法,诸菩萨的智慧接近佛智,所以诸佛菩萨的智慧、心境,都是近于寂静清澄的境界。所以,每一位菩萨已经是得入如来净妙地。这是超出了声闻、缘觉的智慧。

所以,在《法华经》里再三的说,佛的知见,一般人无法体会佛知佛见,哪怕是到声闻、缘觉的境界,还是无法体会、了解佛知佛见,因为这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清净的智慧,所以『是名出世间上上智』。上上智,就是一切种智,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这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

如何使令一切众生体会佛的道理?不只是人,是所有的众生。所以在『阿含部』里有多少的故事,故事中除了人间,还有动物的境界。佛陀也曾经到过畜生道,那不是因为业力到畜生道,是他清净无上的智慧,他入畜生道是去度化同类,或者是度化人类;在畜生道中也能度化人类,甚至最微细的生命,同样也能化身度化。

释迦佛说,无量劫以前,有一位一切度王佛,他的弟子群中有二位很有特色的弟子,一位就是精进辩,一位是德乐正。这二位弟子,一位是很精进,一位是很懈怠,这二位是很好的道友。这位很精进的弟子,看到这位德乐正有心求法,有心听经,但是每一次听经,他只要坐下来,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他看了很不忍心。

有一天,他走过德乐正的面前,又是看到他在睡,就唤醒他:『德乐正,我们要好好提起精神,不要再昏沉。为了一时的昏沉,为了一时身体的快乐、安乐,没有想到这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妙法,我们这辈子若得不到,来生世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我们若是一失人身,远离佛法,将来又是会到哪里去?不得自觉啊!』用很恳切的心一直鞭策、勉励他。

德乐正比丘,他也深生惭愧,自我警惕,开始很认真。但是几天后,开始慢慢地又是昏沉、昏沉。不过,他常常脑海中还是有这个声音:『要精进,要精进,一失人身,万劫难再。』所以他就去找,找到水边的地方,在石头上开始在那里坐着,自己自我警惕:『现在若睡着了,稍微一摇动,打瞌睡若跌下去就是在水里。』要一直自我警惕。但是,又经过一段时间,开始又睡了。

精进辩比丘远远地看到,他就化为一只蜜蜂,故意在他的面前,不断地嗡嗡叫。他眼睛若闭起来,那只蜜蜂就开始又在他的眼前飞,发出声音,他也是眼睛赶快张开。这期间,眼睛张开时就看到这只蜜蜂飞啊飞,他眼睛就注意这只蜜蜂,飞到水池上的莲花,莲花开了,它停在花苞里。

忽然间,一阵风摇动了这朵花,这朵花垂了下去,这只蜜蜂就掉入水池里了。水池里都是泥沼,烂泥巴,这只蜜蜂就在那里非常的奋力挣扎,终于让它脱离了泥沼。展翅飞到水面上,在清净的水面,好像在洗它的翅膀,奋翅在水中摇晃,将翅膀上的污泥完全洗掉了。又回头来,停在莲蓬上,安然自在,仰头看着天。

这位比丘看了,好像得到很大的启悟,像这样的境界不就是在警惕自己吗?若是耽恋在甘露味,就容易太过于安逸,就容易堕落泥沼里。人生在修行的过程不就是要自我警惕,利用这个身体度这辈子,能够好好把握。

『发心一时很容易,假如没有恒心,也是一样万劫难。』这句话,好像这只蜜蜂在对他说话,就这样又是再自我警惕,必定要自我奋发自强。

这段讲完时,释迦牟尼佛就开始说:大家知道吗?那位精进辩就是过去的我,释迦牟尼佛。这位德乐正,他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未来即将成佛。过去生中,我们时时就是作伴求佛法,时时我都在提醒弥勒,用种种的方法。

原来,诸佛菩萨生生世世都是互相为伴,互相助道法,互相教育。这就是我们要很体会到佛法很奇妙。『诸佛菩萨无上智』,哪位在度哪位呢?未来的弥勒佛若出世时,相信释迦佛也会成为菩萨在助道场。

所以,由此道理我们就能了解,我们都是应缘来人间,有的人是现身为声闻、缘觉。若没有声闻、缘觉,佛陀怎么可能一直要将这心所护念的法说出来呢?所以这段经文一直一直说『种种因缘』。这『种种因缘』,含意很广很大,很多很多的因缘,无不都是法。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这就是用种种因缘说法。所以,希望所有的众生从佛闻法,都能够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希望大家所得到的,不只是声闻、辟支佛的法,不是四谛、十二因缘而已,应该还要进趣六度万行。所以这是佛陀的用心。

⊙是诸众生: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

『是诸众生』,此处的解释为『有情』,就是一切有情识的动物。人人有八识,八识不只是人有而已,所有的动物都同样有『识』,所以叫做『有情』,所有的动物都堪称『有情』。

『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有情识的叫做『有情』,但是,我们也是集种种因缘,所以称为『众生』。动物有动物的缘,它就叫做动物;天有天造福的缘,叫做天人;地狱有地狱的苦难,是集种种的恶因恶缘,所以在地狱的众生。总而言之,众生,就是一切集种种缘所生的有识、有情识的,都叫做众生,六道中都是众生。

还有,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我们不知道在六道轮回多久了,不知道多少生多少世,不知道去过多少道了。很多,叫做『众』,所以『众生』。

在十法界中四圣六凡,这十法界中除了佛之外,其余九界都能称为『有情』,皆名众生。菩萨叫做『觉有情』、甚至『大觉有情』,这叫做菩萨。既觉悟的人就能称为『觉有情』。

⊙从佛闻法:谓一乘圆顿之法,微妙甚深难解难入,非利根上智之士,闻法不生信,反而生疑起谤。如法华会上五千人等,虽梵音盈耳,犹乃退席而去。

又『从佛闻法』,那就是『一乘圆顿之法,微妙甚深,难解难入,非利根上智之士,闻法不生信,反而生疑起谤』。

这在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这样非利根者。就如法华会上,还是有五千人等退座了。记得吗?佛陀在世时,他这样苦口婆心要引导人人要懂得疼惜法,要懂得把握时间,要懂得用心接受。竟然开始要说了,会中就已经有那么多人那样礼佛而退。这是在佛世时就这样了,若不是很利根者,要他来接受这一乘实相的道理,实在是不容易。

所以经文中说:『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

⊙故经云:『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此举闻法难也。

很长久的时间,你在这长久的时间有听法了,但是,真正要听到法的精髓,实在听法也是难。何况有很多因缘不具足,无法接受佛法的人,还有接受了佛法,根机不够的人等等,要听到一乘真实的道理不容易!这就是表示闻法难。

⊙究竟皆得:圆教极果,妙觉位中,无明之惑既尽,本觉之体全彰,得心见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觉。

『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就是圆教极果,就是妙觉当中。佛陀希望我们人人都能够到达圆觉,圆融妙觉,能够回归我们的本性。所以希望我们人人,无明之惑都完全去尽,本觉之体全都能够显现。

这就是我们闻法、听经要很用心,听了之后,闻、思、修,了解、深入它的道理,本觉之体才能够完全现前。『得心见性』,能够心见到我们的本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觉』。我们的心若能常住在这念清净的本性,这叫做究竟觉,也就是圆融的妙觉,也就是真如清净的本性。

所以,学佛,真的是要时时自我警惕。哪怕是修菩萨行,在那过程中一不小心,这种的混沌、睡眠、懈怠,还是会常常恢复回来。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高警觉,时时要多用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精进修行方得究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佛说 放下贪念 方得解脱

佛说 放下贪念 方得解脱

名利,欲望,身心,口腹之欲,常人,时候,美味,身体,饮食,为人们所,对我们,很多人,有些人,这样的人,适可而止,上许,爱的,佛教,人生,乐趣,价值,利益,利害关系,凡事,历史,好事,大事,女人,某物,所需

2009-10-21 #经典故事

佛说 放下嗔念 方得解脱

佛说 放下嗔念 方得解脱

生气,对自己,仇恨,情绪,身体,不值得,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看不开,这个世界,人和,大乘,五蕴,一生,事情,于己于人,动物,佛教,内经,冠心病,办法,外界,受损害,双方,快感,好事,心病,徒增,心理,心脏

2020-04-11 #小故事

「十年·故事」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十年·故事」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海帆,陈晓华,赛事,团队,帆船,陈晓,问题,发展,专业,机会,海南,细节,比赛,运作,帆船运动,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给大家,克利伯,千帆竞,在帆,赛多,先进个人,工作人员,发现了,和精,年运,都会,讲述了,乍暖还寒,个人

2012-04-23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勿忘初心 方得始终

民间故事:勿忘初心 方得始终

张成,二麻子,麻子,人家,大爷,姑娘,银子,城隍庙,城隍爷,聘礼,王成,这几个人,丈夫,初心,大伯,女人,时候,本真,篮子,花光,反应,不着急,只说是,哪里来,大事不妙,想起来,想到这,然后又,越想越,子都

2009-10-19 #故事阅读

心怀感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心怀感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哑女,孩子,工友,工头,村里人,丈夫,心怀,故事,母子,自闭,眼光,脚手架,在城里,过去了,时候,一笑而过,事故,事情,医生,几杯酒,初心,同龄人,套房,头家,垮塌,大城市,很漂亮,好人,工地,成绩

2017-07-30 #故事阅读

佛教故事: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佛教故事: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师傅,小和尚,时候,刀痕,力气,木条,持之以恒,那木,好的,都会,和尚,克服困难,任务,一生,个人,事情,他用,代价,刀刻,刀子,才能,时间,法号,木板,韧性,点点,精神,有一位,一天晚上,上一条

2018-09-24 #短篇故事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看《嗝嗝老师》电影有感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看《嗝嗝老师》电影有感

老师,纳娜,学生,教师,校长,孩子,瑞比,同学,人生,全校,力量,心灵,学校,教学大纲,方法,电影,辈子,一个又一个,有一天,寓教于乐,克迪亚,大爱,文通,女主角,我得,有一家,看电影,改变了,一生,中学组

2011-08-21 #长篇故事

“一心一意 方得始终”——小一班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一心一意 方得始终”——小一班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小猫,蝴蝶,猫妈妈,蜻蜓,小河边,妈妈,山坡上,树林里,鱼竿,姐姐,孩子们,就在这,才想起,而此时,小一,谢晓,陈素珍,一起玩,好地方,暴雨,太阳,场景,夜幕,宝藏,弟弟,手儿,心思,心痒,忍住,情况

2020-09-1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