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敦煌莫高窟故事。

时间:2020-08-07

敦煌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600多年前,乐樽和尚行至此处,见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胜地。” 因了这样美丽的传说,每次临近莫高窟,我都忍不住透过车窗南望,以期看见那些刺破云天的万道金光。这次也不例外,结果同样不例外。没有看到金光,没有看到千佛,但是面对渐渐逼近的千佛洞(莫高窟别称),内心总是溢满激动和胆怯。急切想靠近,却又不敢靠近,生怕触扰了它的宁静,玷污了它的神圣。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崖上,浓郁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静谧,愈显它的神秘和宏大。置身其下,我不敢叩响浩淼历史中的每一个细节,也不敢拨动瑰丽艺术中的每一根琴弦。我是单薄的,苍白的,微渺的——在真正的圣地,任何一个朝拜者都无法任由自己内心的狂躁和膨胀。 在走进洞窟之前,我见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老人。她站在一片清扫干净的空地上迎接我们。瘦弱的身躯在晨光里投下更加瘦弱的影子。若干年前,在同样的地方,我见过她,远远的。她用四十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和保护莫高窟精神宏大的文化遗产,她被称作“敦煌的女儿”。 60多年前,一批爱国艺术家来到敦煌,他们担当起保护敦煌、研究敦煌的使命,人们称他们是敦煌的守护神。 1963年,25岁的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她告别恋人,心怀对老一辈敦煌守护人的崇敬,凭着一腔对敦煌艺术的热情来到荒凉的戈壁深处,加入了敦煌守护神的队伍。当她一头扎进千佛洞时,那升腾飘舞的飞天壁画,那千姿百态的菩萨彩塑,那洋洋大观的佛国故事,顿时使北京大学的女才子为之倾倒。谁知这一待就是40年。40年的风雨40年的坎坷,使这位苗条俊秀的上海姑娘满面风霜,成为地地道道的敦煌的女儿了。 如今,青丝变华发,但智慧依旧,大漠风沙吹不老的,是她的沉静,她的淡定,她的信仰之光沐浴下的执着。听说在敦煌研究院有这样的一尊雕塑,它取名为《青春》,塑造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的原形就是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樊锦诗。可惜,我没有机会看到那座雕塑。樊锦诗几十年来全身心地投入敦煌学的考证和研究,成就显著,硕果累累,出版和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1998年4月,84岁高龄的段文杰退居二线,敦煌研究院院长这副沉重的担子又压在了樊锦诗瘦弱的肩上。当了院长的她认为莫高窟的工作第一位就是保护,于是她和专业人员一起成立了一支年轻的保护队伍。为了更好地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樊锦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建立“数字敦煌”,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这促使樊锦诗考虑要用“数字化”永久地保存敦煌信息。在她的主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敦煌艺术已经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到人们面前,在敦煌壁画的艺术复原与创造方面的尝试也卓有成效。 樊锦诗老人亲自带领我们走向莫高窟。看着这位瘦小的女性站在巍峨的九层楼下,她给我的感觉,除了坚强,剩下的,唯有尊敬。坚强,出于热爱和坚守。而尊敬,来自莫高窟文化对她的吸引和她呈现给我们的伟岸与朴素。 洞窟被轻轻打开,阳光斜照进来,映亮某个角落。我随着阳光,进入历史的某个角落。待视觉渐渐适应下来,我相信我看到了遗落在历史尘路上的辉煌和华丽,看到了翻飞在精神之野上的永恒和圣洁。还有一屡阳光,落在樊锦诗老人的背上,如秋叶,片片金黄,片片安详。她的讲解缓慢沉稳,充满智慧。每一个洞窟,每一尊佛像,都被她讲出了大智慧。在释迦摩尼圆寂像前,她轻声讲到了寂灭。寂灭不是消亡,而是新生。达观,超脱,甚至内心的平静,都来自一种智慧。而智慧的获得,需要修炼,需要坚守。樊锦诗老人讲的最多的,是洞窟里无处不在的艺术、文化、信仰,而对藏经洞一百多年前遭遇的劫难一带而过。也许,唯有艺术、文化、信仰是永恒的,伤痛将万劫不复。 走出洞窟,外面阳光灿烂,游人如织,没有喧哗,没有匆忙。在这里,没有理由喧哗和匆忙。客人们被引领着到高出的洞窟参观,樊锦诗老人满含歉意地说,她最近身体不太好,上楼梯有点心慌气喘,不能陪同了。说着,安排以为年轻的导游小姐为大家带路讲解。我们几个主人没有上去,陪着樊锦诗老人在九层楼下的空地上说话。她很健谈,说着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说着敦煌学的诸位前辈,也说着文物保护的漫漫长路。已近中午,炙热的太阳透过白杨树,在地上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光影随风晃动,像花丛里翻飞的蝴蝶,某一时刻,它们落在铁护栏上,而在下一个时刻,它们又清清灵灵地落在樊锦诗老人瘦弱的肩上。她说着话,目光却伸向远处,循着她的目光,我看见阳光下沉默的三危山,更显苍凉,巍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敦煌莫高窟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国王,故事,壁画,九色鹿,太子,涅盘,释迦牟尼,人物,情节,强盗,成佛,敦煌,老鹰,佛陀,恒河,夫人,画面,菩萨,连环画,九色,写实,古印度,财长,鸽子,敦煌莫高窟,因缘,长者,化城,敦煌壁画,须摩提

2020-06-26 #小故事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国王,故事,壁画,九色鹿,太子,涅盘,释迦牟尼,人物,情节,强盗,成佛,敦煌,老鹰,佛陀,恒河,夫人,画面,菩萨,连环画,九色,写实,古印度,财长,鸽子,敦煌莫高窟,因缘,长者,化城,敦煌壁画,须摩提

2020-09-14 #故事会

敦煌莫高窟里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里的故事

工匠,敦煌,塑匠,子典,故事,官府,先生,壁画,图片,馎饦,敦煌莫高窟,敦煌文书,中玉,籍无名,马德,国家图书馆,广州,个例,一家,中关,公元,修治,亲家翁,位置,伙食,作品,低分,儿子,劳筋苦骨,冶铁

2020-08-07 #经典故事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飞天,敦煌飞天,紧那罗,乾闼婆,莫高窟,石窟,世界,壁画,敦煌,洞窟,人们,佛教,佛国,时期,歌舞,造型,敦煌莫高窟,歌神,乐神,云霄,净土,北凉,叮当声,地位,天宫,形象,彩带,时代,现世,画师

2020-09-15 #短篇故事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飞天,敦煌飞天,紧那罗,乾闼婆,莫高窟,石窟,世界,壁画,敦煌,洞窟,人们,佛教,佛国,时期,歌舞,造型,敦煌莫高窟,歌神,乐神,云霄,净土,北凉,叮当声,地位,天宫,形象,彩带,时代,现世,画师

2020-09-15 #小故事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敦煌莫高窟:讲个飞天的故事给你听

飞天,敦煌飞天,紧那罗,乾闼婆,莫高窟,石窟,世界,壁画,敦煌,洞窟,人们,佛教,佛国,时期,歌舞,造型,敦煌莫高窟,歌神,乐神,云霄,净土,北凉,叮当声,地位,天宫,形象,彩带,时代,现世,画师

2020-09-15 #故事大全

东方瑰宝敦煌莫高窟

东方瑰宝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洞窟,讲解员,王圆箓,故事,朝代,壁画,敦煌莫高窟,人文景观,塑像,美术,黄沙,飞天,张骞,蒙娜丽莎,十六国,大环,敦煌研究院,中国,人物,内容,北魏,历史,所在地,好友,女儿,孩子,文书,本生

2014-02-15 #小故事

游记:敦煌莫高窟

游记:敦煌莫高窟

公元,洞窟,壁画,莫高窟,供养人,大佛,年间,彩塑,资料,敦煌莫高窟,中心,塑像,宗教,建筑,社会,艺术,西夏,说法,唐塑,代表,东壁,佛教,佛像,公主,军事,历史,又名,寺庙,岩体,敦煌

2013-03-0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