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质量管理小故事

时间:2020-08-08

质量故事案例

提示:本文共有 53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领悟:

1、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2、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3、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4、质量主管需要不断地以此事例培训和说服老板。

(二)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领悟:

1、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呐

2、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3、我们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三)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

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领悟:

1、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 “关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2、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 “加高笼子”。

3、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吗?”

(四)

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领悟:

1、助人者,助己也。

2、帮助生产部门解决质量问题,实际上帮助了质量部门自己。

3、不要老是抱怨生产部门或其它部门不支持质量工作,多想想怎么帮助他们消除产品不良吧。

(五)

老木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领悟:

1、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2、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3、我们做质量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

曲突徙薪

有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有位客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领悟:

1、预防重于救防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

2、现在很多企业高管或老板,就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不重视预防问题的出现,而是重用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即救火之人。这是企业老板或高管的短视。作为质量人,需要不断向老板宣贯这些道理,不防从此故事开始。

3、如果只注重救火,而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不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那么火灾是肯定要发生的,而且经常发生,那么你就整天忙于救火了。目前暂时的安定只是火灾的前奏。

4、质量人要以此为戒,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善措施的有效完成。同时,要善于不断地向老板或高管进言,他们终究会明白“曲突徙薪”的道理的,并且会请你去“喝酒”的。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七)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

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找到解决的良策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领悟:

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

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4品质没有折扣。

(八)

电话机

某首长接父亲到军区来度假,白天带父亲尽兴游玩,晚上回到军区,首长打电话叫厨师把父亲喜欢吃的菜烧好,一一端过来,味道不错,还电话通知侍卫买五粮液。老头子玩得吃得很开心,临走时,首长问老头子,喜欢拿点什么东西,老头子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电话机。”

“你为什么要电话机呢”?“你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领悟:

1不能生搬硬套

2ISO9000仅仅是一种工具,我们所要的是理解其中的精神,达成目标。 (九)

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

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领悟:

1.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

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营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十)

小和尚撞钟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领悟:

1.小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2.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3.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4.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 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 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十一)

电话亭的故事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领悟: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SAP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十二)

猴子香蕉与培训

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

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一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

领悟: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培训的重要性和无条件的执行制度

1.培训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会战无不胜的。

2.制度就是要无条件执行的。因为制度是经验的总结。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错误或受惩罚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质量管理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主人,小岛,男孩,皮鞋,袋鼠,小故事,规则,丹尼斯,陈太太,客户,房子,火灾,笼子,顾客,万美,故事,事件,心得,德国人,扁鹊,生活,管理,厂商,品质,名气,地狱,大学生,天堂

2020-08-08 #小故事

对我们有点启示的质量小故事!质量管理吧

对我们有点启示的质量小故事!质量管理吧

扁鹊,质量事故,质量管理,医术,名气,员工,质量,长兄,一般人,企业,小病,控制者,病情,水平,过程,领导,小故事,控制和,文王,魏文王,医学专家,人和,业绩考核,从上到下,兄弟,全国,响遍,固本,客户,局面

2020-07-01 #短篇故事

对我们有点启示的质量小故事!质量管理吧

对我们有点启示的质量小故事!质量管理吧

扁鹊,质量事故,质量管理,医术,名气,员工,质量,长兄,一般人,企业,小病,控制者,病情,水平,过程,领导,小故事,控制和,文王,魏文王,医学专家,人和,业绩考核,从上到下,兄弟,全国,响遍,固本,客户,局面

2020-08-07 #故事会

质量管理从一则小故事看中日工厂管理的差距

质量管理从一则小故事看中日工厂管理的差距

设备,故障,小庞,基准,能力,劣化,日本,活动,检查,人员,生产,维修,对策,过程,部门,问题,工作,零故障,才能,班组,车间,管理,使用条件,基本条件,功能,原因,基础,技能,维修保养,操作人员

2007-03-30 #短篇故事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扁鹊,医术,长兄,质量管理,名气,细节,魏文王,一般人,管理人员,事事,兄弟,员工,故事,水平,病情,质量,问名,小故事,你们家,质量问题,文王,理中,医学专家,产品,人们,产品质量,全国,全员,关键,全程

2020-08-07 #短篇故事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扁鹊,医术,名气,长兄,细节,一般人,管理人员,事事,员工,病情,水平,质量,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刘晓东,魏文王,文王,理中,科苑,故事,专家,产品,人们,产品质量,兄弟,全国,全员,关键所在,全程,内化

2020-07-02 #故事阅读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扁鹊,医术,名气,长兄,细节,一般人,管理人员,事事,员工,病情,水平,质量,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刘晓东,魏文王,文王,理中,科苑,故事,专家,产品,人们,产品质量,兄弟,全国,全员,关键所在,全程,内化

2020-07-01 #经典故事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质量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分享

扁鹊,医术,名气,长兄,细节,一般人,管理人员,事事,员工,病情,水平,质量,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刘晓东,魏文王,文王,理中,科苑,故事,专家,产品,人们,产品质量,兄弟,全国,全员,关键所在,全程,内化

2020-08-0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