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时间:2020-08-1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启发导向

提示:本文共有 26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 言[图片] 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是古代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事物的一种反映,凝聚着古代人们的经验和智慧,是古代文学艺术创造的结晶。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富有哲理,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寓言多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或加以荒诞、类比等写作手段,贴近现实,对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暴行加以讽刺和揭露,对社会上的一些丑陋、愚蠢的现象加以嘲讽和批判,并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加以赞扬和流传。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远,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自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一直到现代,代代都有经典的寓言产生,它们不仅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随着时代的发展,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一些精彩寓言,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如“拔苗助长”、“鹬蚌相争”、“叶公好龙”、“邯郸学步”等,都成为今天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有些寓言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政治现实,有些寓言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教训,有些寓言浓缩了立身处事的法则,而有些寓言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引人入胜。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方面可从中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历史和社会的面貌,感受到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智慧,对照历史,反省自身,以便能更好地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因此,青少年了解并学习中国古代寓言,对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从大量的寓言故事中,精选出了两百多则,故事简洁通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力求将故事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另外,每篇寓言故事后面都给出了一定的说明,阐明寓意,以指导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阿豺论折箭 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二十个儿子,这一天,阿豺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然后他把儿子们拿来的箭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过来了。阿豺对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试试。”慕利延照办了,很容易就把一支箭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了力气,也无法同时折断十九支箭。 阿豺意味深长地对儿子们说:“你们看见了吗?一支箭容易被折断,许多支箭合在一起,就难以被折断。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牢不可破。”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了“单者易折,众者难摧”的道理。哀 溺 古代的永州在今天的湖南省零陵县,那里的老百姓都很会游泳。一天,永州的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正在横渡湘江。行到河中央时,船漏了,所有的人都落入水中,在水里游着。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地游着,但不像平常那样游得快。他的同伴说:“你平时是游泳最好的,为什么今天落后了?”他回答说:“我腰里缠着一千钱,太重了,所以游不快。”他的同伴说:“你为什么不扔掉这些钱?”这个人顾不上答话,只是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游得更加吃力了。已经游上岸的同伴们向他大声喊道:“你真是太蠢了。性命都快保不住了,还要那些钱有什么用呢?”这个人还是吃力地摇摇头,不肯丢下腰间那捆钱。结果,他被淹死了。 说明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分贪图钱财,甚至为了钱财不要性命的人。拔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了客观规律,即便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也必然会失败。鲍君神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沼泽地附近意外地捉到了一头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把麋鹿拴在一棵树上,准备砍完柴再去牵麋鹿。这时,有几辆客商的车子从这附近经过。车上的人看见一棵树旁拴着一头麋鹿,而周围没有人,就把麋鹿牵走了。但他们觉得白牵走了一头麋鹿过意不去,就另外留了一大块咸鱼干,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作为补偿。过了一会儿,打柴的人回到这里,发现拴在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块咸鱼干拴在那里。他觉得非常奇怪,四周没有一个人,附近也没有水塘,麋鹿怎么会变成咸鱼干呢?这个人想,刚才一定是神灵显现了。回家后,打柴的人把这件事说给村里人听。很快,这件事便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奇。人们纷纷到沼泽地边的小树下求福消灾。后来,村里人凑钱建了一座庙,将咸鱼干供奉在里面,并称它为“鲍君神”(“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香火不断,方圆几百里内都有来求神求签的人。几年过去了。有一天,一支车队路过这里。车上有个人看到香火缭绕的场面和庙门上“鲍君神”的匾额,感到十分奇怪,就下车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鲍君神”的神奇来历。这个人听后,不禁大笑道:“几年前那棵树上的咸鱼干是我留下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真是太可笑了!”庙里正在虔诚祈祷的人们听说后,个个哭笑不得。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来拜这个“鲍君神”了。渐渐的,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破旧倒塌了。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仔细判断,对神话盲目迷信,是愚昧可笑的。悲心更微 有个燕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到老年,他才有机会返回出生地燕国。他在经过晋国时,他的同伴哄骗他说:“这里就是燕国的都城。”燕人一听,立刻神情悲伤起来。走了一会儿,同伴指着路边的一座社庙说:“这就是你们乡里的社庙啊。”燕人听了,立刻长吁短叹,感慨万分。走着走着,同伴指着一间屋舍说:“这就是你的先辈曾经居住的地方。”燕人听了,眼含热泪暗自哭泣。同伴又指着一处隆起的坟堆说:“这就是你先辈的墓地啊。”燕人一听,立刻跪地嚎啕大哭。这时,同伴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我刚才都是骗你的,这里其实是晋国呢!”燕人一听,赶紧从地上站起来,觉得非常羞愧。等到他们终于到了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社庙,见到了先辈的墓地时,这个燕人的悲伤心情反倒变得很淡薄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让人厌恶,品行高尚、态度谦逊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4-17 #小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 麋鹿 鲍君神 人们 同伴 禾苗 慕利延 支箭 燕国 咸鱼干 这个人 先辈 农夫 故事 寓言故事 经验 过了一会儿 这就是你 事物 历史 地方 墓地 拟人 性命 摇摇头 文学艺术 晋国 村里人 社会 永州

2020-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 麋鹿 鲍君神 人们 同伴 禾苗 慕利延 支箭 燕国 咸鱼干 这个人 先辈 农夫 故事 寓言故事 经验 过了一会儿 这就是你 事物 历史 地方 墓地 拟人 性命 摇摇头 文学艺术 晋国 村里人 社会 永州

2020-05-01 #故事阅读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5-17 #长篇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7-01 #故事大全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7-25 #小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8-09 #经典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古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麋鹿,鲍君神,人们,同伴,禾苗,慕利延,支箭,燕国,咸鱼干,这个人,先辈,农夫,故事,寓言故事,经验,过了一会儿,这就是你,事物,历史,地方,墓地,拟人,性命,摇摇头,文学艺术,晋国,村里人,社会,永州

2020-08-1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