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初中语文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时间:2020-08-11

我和语文的故事记叙文

提示:本文共有 24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常见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

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3.语言品味;

4.主旨把握;

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

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

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 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事件;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

(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多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方法: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在有的情况下,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具体分析);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种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

(2)概括人物性格或评价:

①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

②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分析。

方法运用: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至少要从不同角度答两点)。如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4.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或揣摩)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方法运用:

学会角色转换,体验情境。联系前后文,将自己转化为文中人物/事物,置身于选文的情景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并注意答题时的人称角度。

5.环境描写作用(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环境特点+渲了某种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某种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为某种人物活动/故事发展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某种命运。

6.语言品味与赏析

命题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2)词语用法(动词、副词、形容词)

(3)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4)内容上:蕴含了某种人生哲理

从两方面入手:

(1)先评价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以及带给你的感受

答题方法:

(1)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对象+特点

①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了某个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② 拟人:赋予了主体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更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③ 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调+具体内容;

④ 夸张: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⑤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强调了+具体内容;

⑥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2)句子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写出了人物(对象)+性格(事物)特征

方法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了某种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3)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词语本意+句子内容(语境)+写出人物(事物)什么性格(特点)

7.重点句子内涵

命题角度:

(1)理解句子的含义;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3)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的个性特征)。

答题方法:

一般从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从句子表达的含义和与主题的关系分析;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1)哲理句:告诉了我们某种道理/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某种情感;

(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

(3)过渡句: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作用。

8.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

(1)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题的作用;

(2)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句里找;

(3)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某人/事,表现了某种精神,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或领悟/体会到了某种道理。

9.写作手法与技巧赏析

(1)布局谋篇的技巧: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详略得当等;

(2)表现手法及作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以物喻人;象征、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等。

10.对作品感受(认识、理解)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题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观点(态度)

查看全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初中语文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技巧 最全整理版!教你期末拿高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技巧 最全整理版!教你期末拿高分

阅读理解,初中语文,作文,同学们,好的,思路,技巧,文章,语文,重点,难点,很多同学,老教师,内容,分数,写作方法,原文,同学,审题,成绩,知识点,段落,答案,结构,老师,能力差,部份,速度,高分,答题

2011-02-03 #故事会

初中语文:说明文详解 基础知识+答题技巧 孩子一看就懂!

初中语文:说明文详解 基础知识+答题技巧 孩子一看就懂!

说明文,同学们,技巧,过程,题型,语文考试,在做,中经,基础,作文,主页,分值,发消息,成绩,基础知识,孩子,头像,完整版,文章,抒情文,效率,类型,正确率,标题,篇幅,若需,记叙文,题目,部分,资料

2016-12-22 #故事大全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模板 暑假赶快学起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模板 暑假赶快学起来!

阅读理解,题型,语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记叙文,议论文,方法,文章,说明文,分值,文体,套路,学生,技巧,小升初,建议,整体,比例,新台阶,方面,时间,理科,满分,老师,考点,能力差,规划,语文,分析

2008-07-29 #经典故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阅读理解一分不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阅读理解一分不扣

中考,同学们,阅读理解,资料,公式,语文,能力差,秘籍,高分,答题,语文阅读,部分,卷面,分值,初中语文,右上角,整体,成绩,大题,头像,完整版,文末,方法,文档,解题技巧,理想,考生,理解能力,私信,老师

2018-12-11 #故事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回复,资料,初中语文,数学,知识点,初中,小升初,公式,素材,答题,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易错,生词,资源,西安,语文,阅读理解,古诗,陈琴,学习资料,新概念,书籍,作文,公开课,几何,函数,初一,动画片

2014-04-14 #经典故事

初中语文 写人记叙文阅读题目 基本答题思路点拨

初中语文 写人记叙文阅读题目 基本答题思路点拨

人物,分析,孔乙己,记叙文,事情,主人公,作品,故事,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性格,散文,文章,武松,人为,例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内容,小说,动作,时候,武松打虎,语言,影响,答题,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人和,个性

2008-06-03 #故事会

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及答题要点总结之记叙文

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及答题要点总结之记叙文

作用,考点,思路,记叙文,形式,情感,题型,文章,词句,人物,词语,顺序,环境描写,中心,人物描写,内容,含义,方法,短语,要素,表情,答题,中考,语文,作者,句式,心理,时候,知识,种类

2015-02-03 #故事大全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答题技巧

成语,比喻,意义,技巧,语素,答题,初中语文,主观臆断,三人成虎,关键,写文章,含义,平均主义,意思,本义,标点,秦晋之好,结构,要注意,望文生义,文不加点,明日黄花,灯红酒绿,首当其冲,多加,秦晋,和意,后专,初中,主义者

2020-09-2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