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推荐

时间:2020-08-11

七年级下册课外故事三十首

提示:本文共有 6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 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学生分析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 13 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环境, 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判断进行深层理解必然有一 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区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 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 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 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 新讨论,或安排课后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积累一些古汉语常识,包括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句法。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一些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英雄人物花木兰身上的女儿情和英雄气,了解她的胆略和才智。 2.能力目标: ⑴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体会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所具 有的表达效果。 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主人公花木兰勤劳勇敢、善良朴实、善解人意的性格,学习她代父从军、保家 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背诵整首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女英雄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 处。 3.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理解掌握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 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 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学习本文可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法”。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塑造典型人 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活动来揭示社会生活,体现作者写作意图。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 通过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的,反过来如果我们抓住了人物形象,将十分 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当然,这种分析法适用于我们对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的文章, 本文就是如此。 “木兰诗”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这一点妇 孺皆知。“巾帼英雄”这一形象包括两方面:木兰是女性;木兰是英雄。木兰诗必然围绕这 两个方面展开。首先看木兰如何走出闺房成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的。 诗中首先交代木兰从军原因:国有战事,家无男丁,木兰为国为父毅然从军,从女性走 向军人是木兰迈向英雄的第一步。然后,写了十年沙场征战苦,归来赏赐百千强,可见木兰 在十年戎马生涯中是多么勇武,得到天子接见,足见战功不一般,战场上出色表现成就了木 兰。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再来看诗中如何表现木兰女性特征的。文中一开始,写木兰当户 织,惟闻其叹息,木兰也在愁;从军前木兰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购买军需用品,写出 了她精心、细心、考虑周到;“不闻爷娘唤女声”句,表现了她思念亲人;凯旋而归,“木 兰不用尚书郎”,固然写她不慕权势,更主要的是木兰没有忘记自己的女性性别,坚决急切 地要求返乡;木兰一进家门,就“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这都紧扣女性性别,写出她 思亲、细心、孝顺、爱美的特点。“巾帼英雄”四个字成就了木兰,也使本文成为古文中精 品,流传至今。 六、教学时数 1 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究竟采取哪种形式,一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讲授风格,二要 针对文本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下面设计了三种方案,仅供参考。 设计1 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 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 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设计2 教师播放香港电视连续剧《少女慈禧》主题歌《巾帼胜男儿》:“巾帼历次胜男儿,男 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或者播放《红色娘子军》主题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 扛枪为人民……”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设计3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同学思考,回答:穆桂英、刘胡兰……)教师演 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巾帼英雄图片:花木兰、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感受她的英雄气,女儿情。 (二)讲授新课 (一)作品及背景介绍 1.分发文字资料,了解北朝民歌。 2.可安排学生欣赏京剧、豫剧、评弹、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断,简介背景,激发兴 趣。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 “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 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 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 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 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 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 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 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内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 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 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 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 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 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 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 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 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 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 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 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 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 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 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⑴ 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⑵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⑶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⑴ 组为“二一二”节拍,⑵ 组为“二三”节拍,⑶ 组为“二二一” 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 则。 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三)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2.把全班分为 6 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 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3.一、二、三小组为 A 组,四、五、六小组为 B 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 测试的单号题为 A 组必答题,双号题为 B 组必答题。底分均为 100 分,错一小题扣 5 分。 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胜组。仲裁权、解释权归教师。 关于翻译。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 “十”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②关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义(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二要 考虑诗歌特征,译文不能失去诗味。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译为“到东市买 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 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同样④⑤⑥三句分别译为“将军身经百战生 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对 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关于句式特点。这首诗在句式上有民歌特色。第①句为复沓句,两句更换少数词语,即 构成复沓句,类似的句子有“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第②句为顶真句,前 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类似的有“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 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第③句为对偶句,类似的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等。第④句为排比句,类似的有“东市……北市买长鞭”。 (四)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1.教师提示: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 详略得当,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选四位同学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 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4段写木 兰十来年的沙场征战;第5段写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封;第6段写木兰辞官还家。 2.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强化背诵。 (三)巩固练习 (一)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生1:故事的传奇性,带给人们新奇的心理冲击,因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生2:千古不朽的形象美,永远是吸引人们的焦点,跨越时空,千古不衰。 生3:凝练生动的语言,给人全新的视觉、听觉以至心理享受。 生4:心系祖国,情系社稷,奏响了文学艺术殿堂最强劲最豪迈的乐曲。 生5:详略得当,繁简相宜,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尽现叙事魅力。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 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非常时期女 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 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 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 气相得益彰。 ⑶ 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 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 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 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⑷ 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 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城堡上空最强健的乐音。祖国是每个人心中至高的象征,热爱祖国、 保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 ⑸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木兰采买鞍马一 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 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 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 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 “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 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 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 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繁简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 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 女性。 (二)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1.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学生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 ⑴ 为什么把父亲称作“爷”,这一称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能介绍一点相 关的知识吗? ⑵ 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⑶ 木兰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这是否体现了她不慕荣华的高贵品德? ⑷ 在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⑸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 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出征打仗,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⑹ 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的塑造相同吗?如不同,请谈谈这一方面的差异,好吗? ⑺ 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 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 有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可自行解决,如⑵明确文学艺术忌“实”尚“虚”的原则即可; ⑶明确中国古代女人三从四德、受社会歧视的现实即可。 有些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他们提供答案,应有意识保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自己查 找相关资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读书报告。教师查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有些问题,教师可稍作提示。如⑸在古代,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 功、立言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以立德为名,花木兰、梁红玉以立功为名,李清照、朱淑贞 以立言为名。如⑹可阅读法国司汤达《巴玛修道院》、法国作家梅里美《卡门》,两部小说中 的吉娜、嘉尔曼或许会给我们启示。 (三)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四)归纳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 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 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 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 绿,哪怕是一点红。 (五)作业安排 1.背诵全诗。 2.收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 八、说板书设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推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范文3篇

木兰,木兰诗,学生,形象,花木兰,生活,语言,天子,板书,课文,和平,故事,民歌,英雄,l.,代父,句式,可汗,女儿,思想,情景,教师,称呼,巾帼英雄,战斗,亲人,人们,作品,女英雄,征途

2012-04-22 #故事大全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

木兰,花木兰,学生,形象,木兰诗,这首诗,诗歌,生活,人物,亲人,故事,教师,语言,辞官,北朝民歌,替父从军,巾帼英雄,修辞手法,和平,女子,排比,故事情节,特点,民歌,片段,英雄,详略,课文,鼓角,劳动

2008-08-17 #故事会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8.木兰诗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8.木兰诗

木兰,花木兰,教师,代父,学生,幻灯片,故事,诗歌,木兰诗,传奇色彩,乐府诗,小组,指导,何所思,爱国主义精神,详略得当,东市,作品,全班,南市,北市,同行,同学,多媒体,女英雄,女扮男装,情况,排比,故事情节,民歌

2015-07-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字词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字词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作者,字音,比喻,木兰,文学常识,诗中,木兰诗,词语解释,课文内容,代表作,文章,诗人,诗句,闻一多,生命,社戏,邓稼先,句子,样子,法国,生活,法国作家,单元,事物,人生,力量,知识点,精神,课文,题目

2020-08-22 #故事大全

七 寓言故事教案小学语文 长春版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七 寓言故事教案小学语文 长春版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梅花鹿,古希腊,伊索,外套,故事,目标,课文,道理,对自己,内容,奴隶,小鹿,态度,狮子,猴子,理解课文,老师,自然段,词语,身段,寓言家,只梅花,快速浏览,我真糊涂,最满意,这句话,死里逃生,克雷洛夫,雅德,新兴小学

2020-07-27 #小故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预习教案 《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七》

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预习教案 《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七》

小朋友,游戏,妖怪,图中,孙悟空,一起做,一起玩,儿歌,小女孩,新字,鼻子,一个字,四个字,成一个,意思是,唐僧,彭野,在做,我喜欢,同学们,先演,动作,加油站,声音,大人,小男孩,小熊,指示,小鸟,小虫

2013-05-08 #故事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沪教版

课文,罗丹,诺贝尔,课题,句子,词语,全神贯注,指导,方法,交流,陈景润,板书,有关,工作,学生,教与学,用学,问题,语句,世界第一高峰,胜利,故事,火里,提出问题,登山,地方,意思,小时,情景,文章

2014-08-04 #短篇故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6一分钟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6一分钟教案

时间,练一练,生字,课件,分之一,天才,灵感,百分十,课文,学生,绿灯,教学,词语,波长,写字,指导,板书,设计意图,公共汽车,熟字,课文内容,贪睡,迟到了,内容,朗读课文,红绿灯,自然段,识记,语气,及时通

2020-08-1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