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

时间:2020-08-11

陕西延安红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18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4 分钟。

2016 年 11 月第 9 卷第 6 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November,2016Vol. 9,No. 6收稿日期2016 - 10 - 20注:本文是 2016 年 11 月 13 日作者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的《红色延安的故事》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石仲泉习近平同志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这个论断既有理论的高度,也包括对延安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红色延安的故事》虽然不是以理论性的分析来阐发这个问题,但它对党中央在延安 13 年红色故事的整理,形成的近 200 个故事和近百万字的 5 册丛书,却还原了当年延安的革命风采,诠释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这也是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并且是当下深入全面从严治党难得的生动教材。在这里,我想讲三点感言。一、少有的激动心情我是 11 月 5 日中午收到丛书的,本来想放一放再看。但读了《理想信念篇》的开篇之作就爱不释手。随后又翻看了 5 册书的目录,有的故事我知道,但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不了解。我从 2003 年起走长征路就到过陕北,并沿着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足迹作过考察,应当说对红色延安故事知道得不少。但看了这个开篇和 5 册目录,不由自主地又看了部分章节,就深感过去知道的那些事不完整、不系统、不全面。这套丛书讲的一些过去未曾与闻的故事十分感人,有的甚至震撼心灵,看过之后,我激动的心情是多年来看此类文章没有过的。这就使我不得不作出一个选择:是来此参加这个座谈会,还是完成赶写文章的任务,还有与此相冲突的另一个会。三者在短期内难以全其美,必须有所舍弃。同时,三者都有一个履约还是爽约问题,不是对不起你们,就是对不起别人。考虑再三,还是你们的“故事”打动了我的心。写宣传文章和参加另一个会,是我去当老师,讲给别人听;读这套丛书“故事”来参加座谈会,是我做学生接受教育。“教育”人者先要接受教育,于是决定来参中这个座谈会。这样,几天来就专读“延安故事”。过去参加别的出版座谈会,很少像读“延安故事”这样既划道道又折书页。准备发言,原来只想写个提纲,但是一发不可收拾,到昨天出发时还没写完,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这次来之所以紧紧张张,一是时间太短,二是“故事”实在感人,有话想讲。在这里,我首先要说,你们编了一本好书,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你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和各种材料中挑选出这近 200 个故事加工整理,太不容易了!凡是要了解红色延安、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人,都会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二、丛书的突出特点对这套丛书尽管是“读”,但也只匆匆地“读”了一遍,没来得及仔细思考、深入琢磨。我初步感到丛书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主题创意好。一本书的成功与否,选题是重要基础。这等于物色到一块好玉石,但适合雕塑什么,就需要眼光,有符合这个石材的好的创意。按8 2 1DOI:10.16223/j.cnki.cn61 1456/c.2016.06.021照这堆故事,也可选用“延安精神的故事”这类书名,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也不是不可以。但以故事形式讲延安精神的书过去出版过,没有吸引更多读者的新鲜感。作为读者,我更倾向于赞同目前这个书名。一是“红色延安”的外延更广泛,包容性更大,可选用的故事更多。二是“红色延安”更大众化,能吸引许多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读者。三是“红色延安”这个书名更感性、更形象、更具有亲和力,能博得更多青年人的青睐。所以,我觉得选用这个书名的创意很好。这套丛书的创意好,还在于其 5 个分册的主题也确定得比较到位。一是理想信念、求真务实、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这 5 个方面最能揭示当年延安所以成为红色的本质,最能反映革命延安 10 多年的真谛。二是这 5 个方面很切合目前六中全会深入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其核心也与这 5 个方面攸息相关。它是历史和现实的紧密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持续接力的一以贯之。我非常赞赏这套丛书的选题和创意。二素材选择好。5 本书近 200 个故事,绝大多数都选得很好,写得充实生动,感染力强。使我受到震撼和收获很大的故事有这样几类:1. 爱国进步青年奔赴延安的故事。这类故事过去知道一些,但比较零碎或片断。《不到抗大誓不休》等数篇文章,列举了那么多故事,把这个情况讲得比较清楚、系统、完整。一是对去延安的路途情况作了大致划分。即以 1938 年上半年为界,此前国民党没有设卡,比较畅通,800 里路云和月,10 多天能走到。但到 1938 年下半年后,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立场和政策改变,沿途设了重重关卡,千方百计阻拦,甚至关押杀害。这个情况过去了解得不详细。二是到延安的爱国进步青年人数比较清楚了。书中说:从 1937 年初到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前,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大约有 4 万人左右过去只知道这个总数,不清楚具体情况,抗战前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的华侨有 600 人左右。尽管这个数字可能有出入,但提供的许多细节对于研究这段历史有帮助。三是例举奔赴延安的几个典型人物对理想信念的作用很有说服力。比如:从千金小姐到革命战士、从皇亲国戚到鲁艺教员、从官宦之女到军事助理;以及追逐理想的白刃、奔赴圣地的钟萍和回国抗战的谭岚等诸多例子,都讲得好。四是《黄河大合唱》和《八路军进行曲》等篇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郑律成投奔延安怎样创作著名歌曲成为大音乐家的历程介绍得实事求是。冼星海克服各种困难排练《黄河大合唱》,令来延安观光的美国女作家深为敬佩,指出黄河的吼声预告着一个新的中国将诞生,对此我过去不大了解。郑律成创作《延安颂》和《八路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时,其政治身份还受到质疑,等于是“内按使用”。这个情况过去也未听说。第 1 册的许多故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一批又一批进步人士、爱国青年放弃优越生活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来到延安,是满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的。也正因为充满理想,他们就不顾一切地奔向能够实现其理想的最民主、最革命、最清廉的圣地延安。《不到抗大誓不休》一文引用印度友人爱德华大夫看到奔赴延安的川流不息的青年人时发出的赞叹说:这简直是奇迹,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这一语破的,说明从西安到延安的 800 里山路是信仰之路、理想之路。这个结论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会震撼世界。2. 党的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艰苦生活、官民平等的故事。丛书披露的许多鲜为我知的故事,读后心情难以平静。毛泽东为写《论持久战》,白天黑夜连续工作,为防寒烤火,脚下的棉鞋烧着了都不知道。我是研究毛泽东的,但这个情节没听说。还有,他在转战陕北到王家湾了解到通讯员小马驹得了回归热,需用盘尼西林治疗。当时此药很少,是专门留给毛主席等首长用的,因此医生舍不得给通讯员打这个针。毛主席知道后,严厉批评大夫说:这些药品是战士们从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缴获来的。他们遇到了危险,还不给他们用,那给谁用?大夫说:这是有计划的,如果首长遇到危险,拿什么抢救?毛主席更生气了,“什么首长、首长,首长只有巴掌大,兵民是我们胜利之本!现在要紧的是抢救病人,一刻也不能延误!”医生赶快取来 3 支盘尼西林注射,小马驹脱险了。这个故事讲得很好,特别是毛主席讲的“首长只有巴掌大,兵民是我们胜利之本”,太感人了。这是领袖爱民的生动写照!9 2 1第 5 册收录的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一些故事也很感人。朱老总写的《回忆我的母亲》,我在中学就读过,但一直不知道他写信求友借钱给 85 岁高龄老母度过荒年之事。《朱德的“忠”与“孝”》一文披露了他给友人的信,说“十数年革命没有余钱,即将来也是如此”。这展现了朱老总革命一生大公无私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周恩来夜宿甘泉,也是篇十分感人之作。他不住县政府招待所、不住县城旅店,硬要住就近的骡马小店;不包房间,硬要住大屋子由麦草垫的通铺;不吃大米肉菜,硬要吃小米豆腐干。这样的作风,只有在延安才有,只有纯粹的共产党人才有。还有刘少奇前往华中敌后,在河南舞阳小村子夜宿猪圈的故事;彭老总爱护战士、关爱伤病员,吃了半根黄瓜主动要求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作自我批评的故事;林伯渠订《生产节约的计划》,谢绝代耕,带头开荒种菜的故事;徐特立俭朴一生,穿着灰棉布军装出席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为他举行的宴会而被警卫阻拦门外的故事;习仲勋背所谓“反革命家属到边区医院看病并输血”的故事等等,都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鲜活教材。延安为什么像块吸铁石一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些故事就是答案。在延安,官民平等、官爱百姓,“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鲜明对比,完全是两个世界。因而,爱国青年奔向这块革命圣地、进步人士向往这块光明热土。丛书的许多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也是丛书的成功之处。3. 讲清楚了原委的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红色延安的故事,人们知道不少,但这些故事的原委许多人不那么清楚,有的是不甚了了。丛书的一大功劳是将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比如张思德牺牲的情况,过去一般人只知道他是去烧炭牺牲的,其他就不那么了解。第 3 册《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一文将张思德参加革命、工作变动、开荒生产和烧炭牺牲的具体情况,还有毛主席参加追悼会讲话的情况讲清楚了。“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的故事,流传很广,但不同版本说的不一样。第 3 册《听到咒骂之后》,将这个故事发生的情况讲的非常清楚。时间在 1941 年 6 月,被雷电击死的县长,就是在边区政府开会听林伯渠作报告的延川县长;咒骂毛主席的人不是婆姨,而是在延安南关市场赶集的安塞老汉,他所以咒骂,是因为雷电也把他的毛驴打死了。这个话传到毛主席那里,让边区保安处长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边区老百姓的粮食负担、人力负担和公债负担三过重,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措施减征公粮、实行精兵减政,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等等,这些都是相互连贯的,不是各自孤立的事。经过两年艰苦奋斗,边区人民渡过了难关,面貌大为改观,处处呈现新气象。老百姓由怨声变成为歌颂毛泽东是“人民大救星”。这篇文章应当是这个故事的正本,以后党史本子应以此为依据讲这个事。还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过去也是有多个版本。该篇将陈嘉庚先生考察延安的始末讲得实事求是,澄清了一些传讹。对毛泽东的设宴款待,讲得实在、具体,没有沿用虚夸说法。对蒋介石会见陈嘉庚的那段谈话,生动地展现了蒋介石对陈嘉庚执意要访延的尴尬不安和无可奈何的窘况。这是在所讲此事单篇文章中最清楚的。此外,像写隐蔽战线的《浩气满大川》《永不消逝的电波》两篇,将张露萍和李白两位英雄从参加革命到被捕牺牲的具体情况讲得比过去知道的更清楚。还有,关于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减政”案的缘由,马锡五调解婚姻纠纷案成为评剧《刘巧儿》的故事、《兄妹开荒》源于马家父女开荒的情况等,都将事情的本末讲清楚了。4. 知识界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这方面的情况过去知道不少,但是看了丛书的介绍,还是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事。除前述的冼星海、郑律成等外,还有丁玲、萧军、李有源、孙万福等,使我这样的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不少新的了解。《抗战人生》讲丁玲到保安后对毛泽东谈起与杨开慧在长沙周南女中读书时是同窗好友,两人以姐妹相称,毛泽东就将她当小妹妹看待。她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很快去了前线,发表多篇战地散文,影响不小。西安事变后,她随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了陇东,在庆阳聂荣臻将毛泽东发来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电报交给她。她回延安后,毛泽东曾安排她担任中央警卫团副主任,但只干了一个月就要求调离。毛主席说她:我看你呀,还是习惯和知识分子一起,他们喜欢你,你也喜欢他们。你和战士还有距0 3 1离,不能打成一片。这些情节,对解读毛泽东给丁玲的那首词作有参考价值,我过去不了解。《推心置腹》写萧军与毛泽东交往的情况。在1991 年至 1994 年间,我参与了撰写《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工作,看了一些材料,对萧军与毛泽东交往的情况还是了解的。但这篇文章还是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细节。如萧军建议“党应当制定一个文艺政策”和毛泽东委托萧军收集文艺界的一些材料,从而成为毛泽东召开文艺座谈会的一个导因,并且毛泽东亲自骑马接萧军参加座谈会的情况;还有毛泽东希望萧军“入党、当官”的谈话。这两个情节,对多侧面地研究延安文艺座谈会,有参考价值。《李有源与〈东方红〉的诞生》中讲的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来龙去脉也提供了几个重要情节,如“他是人民大救星”一语源于他挑担到佳县城看到标语“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的顿悟;曲调沿用的是《移民歌》《骑白马》小调;最后参与修改定稿的音乐家有马可、公木、刘炽、高阳、田方等。这些过去都未听说。《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歌,刚解放时,我读高小和初中唱过,但对作者情况不了解,以后再未涉猎这方面材料。这次看了《孙万福与〈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一文,才知道作者孙万福一字不识,但既有才情又有干劲。他不仅是农民诗人,还是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请他介绍生产经验时,他豪情奔放地朗诵了这首诗。这个故事对研究现代中国诗歌史有参考价值。5. 延安怎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经济、丰衣足食的故事。第 3 册专题编写了这方面的系列故事。一是将过去知道的一些故事讲得更具体、更清楚。二是讲了过去许多不知道的故事,对了解红色延安 13 年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故事,在我看来,大体有这么几个系列:1八路军 359 旅开发南泥湾的故事。这在过去知道一些,但丛书讲得丰富多彩。不仅在第 3 册有近 10 篇讲南泥湾,其他册也有多篇讲南泥湾故事。这样,丛书以多角度、多侧面、多视野,将开发南泥湾的始末讲的比较全面,使读者对 359 旅开发南泥湾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历史贡献有了更多了解。2延安创办工厂、开发工业的故事。这方面的情况是广大读者知之不多的。这里的介绍填补了许多读者对延安历史知识的空白。《边区工业之父》《‘坚持到底’的军工局长》《一名光荣的非布尔什维克》《一切从零开始的工程师》《艰苦创业的延安通信材料厂》和《白手起家的大光纺织厂》等篇文章,对延安怎样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地创办工厂、开发工业的情况作了较为翔实的介绍。这些故事对了解延安怎样成为革命大本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基础有重要意义。沈鸿、李强、陈振夏、钱志道等人对当年延安创办工厂、开发工业所作的历史贡献,有如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科学家们,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当年延安相当于 “两弹一星”的元勋。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不禁产生了这一联想。310 多个特等劳动英雄的故事。大生产运动后,为表彰作出突出贡献者,边区在 1943 年和 1944年连续评选特等劳动英雄。第一次评选了 17 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不仅接见并宴请他们。丛书将这17 位特等劳动英雄的故事不少都介绍了,这个系列故事很好。过去知道吴满有、赵占魁两位劳模,但其他的大多不甚了解。书中讲的这些劳动英雄的事迹既很突出,有的故事也很感人。这些特等劳动英雄是边区先进人物的卓越代表,也是红色延安所以“红”的底层基石。6. 提供了许多珍贵党史资料的故事。上述故事都提供了许多党史资料,还有一些文章也提供了不少珍贵党史资料。比如写陕北公学的《“两件礼物”》,引述了毛泽东 1938 年 4 月出席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的讲话。毛泽东送给陕北公学的“两件礼物”,一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二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是后来毛泽东为抗大校训提出三大作风的最初来源。这段讲话在《毛泽东文集》中没有收入,而是散见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杂志1982 年第 1 期。再如《“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写马列学院请毛泽东去作报告的故事。学院领导派了邓力群等四人去接请,毛泽东却迎面往学院走来,向他们讲了不要来接的一篇话,说“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这个情节过去也未与闻,这不啻是一则重要史料。又如,《为党献身常汲汲》,写谢觉哉在延安“与民谋利更孜孜”的故事。该文讲 1936 年 6月党中央到保安县后,谢老参与领导县、乡两级政府民主选举,为了使不识字的农民能参加选举,首创了“投豆子选举法”。“豆选”这个中国式选举,大家很1 3 1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发明者是谢老。我们的党史书过去没有披露这个细节,但这是一则重要史料。还有《一张照片的启示》。人们都熟悉这张照片,但不知拍于何时和对谁讲话而拍的。因此,也演绎出不同版本。该文通过拍摄这张照片的著名摄影师吴印咸提供的回忆材料,说明它拍于 1942 年春,是给八路军 120 师的晋绥干部作艰苦奋斗报告的场景。毛主席的穿着与报告主题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艰苦朴素的风采,成为他本人最满意的两张照片之一。这就成为研究毛泽东的又一则重要史料。此类材料还有不少。因此,丛书选择的故事,既精准地反映了当年延安的革命风貌,也提供了许多重要历史资料。这也是很难得的。三文字编撰好。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有了米、菜等好的食材,这顿饭菜是否可口还要看是否有“巧妇”。丛书的许多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有一批会写故事的好作者、好编者。在我看来,凡写得好的,基本做到了这样四点:一是篇名题目取得好,能吸引眼球,让读者去想了解个究竟。二是谋篇布局合理,逻辑清晰。三是文字晓畅,读起来吸引人。四是文内和结语有画龙点睛之笔,提升了文章的美感。丛书的绝大部分故事做到了这几点,因而可读性强。下面举几例而言之:1. 对白求恩的情况,我过去知道不少,但不系统、不完整。这次看了第 1 册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也就六七千字,但要言不繁,突出重点,简明生动,非常感人,是篇美文,完全可以作为学习毛主席《纪念白求恩》的辅导教材。读了该文,再来理解毛主席讲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有了极为丰富的具体内容。2. 前面讲过的写陈嘉庚先生考察延安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一文,首先篇名取得好。如果直叙,比如用“陈嘉庚先生考察延安”的篇名也说得过去,但相比之下还是目前的篇名好。它抓住了纲,能提纲挈领。文字叙述流畅,特别是该文在“收官”部分所论列的延安近乎“十好”和其访延结论,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理由。3. 第 2 册的《先礼后兵策略》,是讲打退国民党发动两次反共高潮的。这段历史,人们比较清楚,但要将其写的有可读性,需要抓住重点、要事进行概括,否则难以吸引人。该篇也就 5 千字左右,但将党中央怎样运用先礼后兵策略,打退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给人印象深刻。4. 第 2 册的《毛泽东与梁漱溟的谈话》,说共有8 次谈话,作者没有一次一次地展开书写,而是集中起来突出有重要意义的谈话来写。这样就不会成为流水帐,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开篇第一段就说这是“现代孔夫子与中国马克思的对话”,能很快吸引读者眼球。这是个形象比喻,当时不可能有这个说法,而是现代研究者们称呼的。该文用它来开篇,起到了点穴提神之效。5. 第 3 册的《李有源与〈东方红〉的诞生》,前面已讲过《东方红》创作的来龙去脉。这里要说的是该文讲的一段趣闻,说 1947 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为欢迎蒋介石的光临视察,特别组织学生列队唱歌。没有合适的歌,就让学生唱《东方红》,将歌词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改为蒋主席。但是学生唱惯了原歌词,唱着唱着还是唱成了毛泽东。所幸蒋介石没有听出来,使吓得一身冷汗的胡宗南逃过一劫。这个插曲也给文章增了色。6. 第 4 册的《延安的“列宁格勒”》,文字不长,可能不到 5 千字;而且是写延安集市贸易的,头绪繁杂,不易写好。但该文很有看头。首先篇名醒目,能抓住读者。其次,以国画大写意的手法来写延安新市场布局,突出毛泽东为新市场写的对联。再次,重点勾勒了骡马大会的盛况和生意红火的妇女合作社。透过该文,读者能感受到当年延安的市场风貌,是那时延安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读后,我动过这样的念头,能否复制当年延安的“列宁格勒”,搞旅游开发。如果规划建设得好,可能成为一个吸引游客的新景点。7. 第 5 册的《马背蜜月》,写邓小平与卓琳谈恋爱结婚的故事,是个 2 千字左右的短篇。这也是篇名点题好,能让人去了解个究竟。通篇文字简洁,最后结语引用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也很得体。这是很有趣味的短篇。还有写陈云的《一块钱的婚礼》,也很生动。篇名好,能吸引眼球;开篇用陈云讲的“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很实在;文中写新郎官洞房讲党史2 3 1这个细节也很有趣。总起来说,丛书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写得很好。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缺点和疵瑕。主要有这么四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有的故事比较薄弱,可以充实内容;二是有的故事情节反复引用,显得重复;三是有的文字推敲不够,显得粗糙;四是有的表述和论断不严谨,所讲的时间不准确。这些疵瑕是个别的,瑕不掩瑜。若再版时可以修改,使其好上更好,尽善尽美。三、反思的历史启示读这套丛书,既在读历史,也在反思现实。它写的是 70 多年前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蕴含的延安精神值得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丛书 5 个分册揭示的 5 个主题,很切合当今的时代脉搏。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两个重要文件,要求深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这 5 个主题与六中全会的精神完全一致。这套丛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多方面的。从宏观的总体而言,我们应当像当年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进步人士、爱国青年那样充满理想信念,做到求真务实、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5 个主题就是5 大启示。怎样学习和践行这 5 个方面,丛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抓手也很具体。读这套丛书时,我一直在想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四万多青年知识分子不顾一切地要奔赴延安,延安为什么能像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爱国进步人士?书中有答案。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个个是标杆,事事作典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照他们,认真践行,就会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进一步改变面貌,取得更大的飞跃发展。在这里,我想还是对怎样教育和吸引青年人讲三点想法。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多地要靠他们艰苦奋斗、持续接力来实现。第一,切实认真地加强理想信仰教育,使广大青年人自觉地要求进步,树立远大抱负。当年四万多青年奔向延安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有抱负,因而舍弃一切,不惜牺牲,非要到延安来不可。这就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今天的青年人,像当年奔赴延安的那种热血之士也有不少,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顶梁立柱。但是也有不少青年人淡漠理想、缺乏信仰、唯利是图,追求享乐。这种倾向尽管不是主流,但非常值得注意,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激发他们本身就蕴含着的正能量喷发出来,改变其人生价值观念。这套丛书是很好的教科书。第二,切实认真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教育,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有国家的主人翁感。当年那么多青年向往延安、奔赴延安,就因为延安是民主圣地、是革命摇篮,能实现他们的理想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飞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青年人也都在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有知识,对民主的渴求就比较多。30 多年来,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十八届四中全会还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这都为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民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就是要探索和创造一种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青年人有国家的主人翁感,有民主红利的获得感。这既要加强建设,也要加强教育。使广大群众包括广大青年,从内心里真正感到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国家,这个社会是我们的社会,即有“舍我其谁”这样的历史担当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切实认真地加强人民公仆意识教育,真正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政治生态。上面讲的如何探索和创造一种使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青年有国家主人翁感的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使国家工作人员只能是人民公仆,不能做官当老爷的具体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力推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和政府的作风有了显著变化。风清气正,“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政治生态正在有序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要把这种政治生态建设好、维护好,坚持好,像当年延安那样,真正做到官民平等一家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各种形式的特权。当年延安所以为进步人士向往,被广大知识青年视为朝拜的圣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延安没有特权,官民完全平等。如陈嘉庚所言,领导人廉洁,与群众平等相处,“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实行民主化,没有特殊化。 下转至第 136 页3 3 1立“一球家园”理论、加强全球综合治理的阻碍,是极其短视和愚蠢的。当前,人类危机在全球蔓延,人类日益成为了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曾经断定资本主义体系垂死和腐朽,资本主义危机日益严重,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并未预见到还存在着超越两制关系壁垒的人类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爆炸和老龄化、森林破坏和沙化、耕地和粮食锐减,人类生存空间的污染、教育倒错、贫富差距扩大、传染病与犯罪等屡见不鲜。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绝不是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所能囊括的,因为这些危机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在全球危机面前,人类必须将全球共同利益放在首位,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立的传统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协同共进,才能化危为安,化危为机。现在各国领导人开始顺应历史潮流,促和平、求发展,意识到了人类日益成为了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地球村”也日益成为了世界的共识。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今还有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西方对社会主义的敌对态度仍然存在,而中国理论界仍有人高谈“两个阵营”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期望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类似于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以求得危机的彻底解决。但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很多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品,而是人类世界共同的危机。因此,作为一名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树立跨越两制关系壁垒的全球治理观念。只有全世界人民不分民族、国家、信仰、阶级和制度,树立全球性的治理观念,协同共进,必能根治危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危言》的作者,并未囿于两制关系的框架,也并未死守传统的固定结论,而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居于两制关系之上,纵横捭阖,谈古论今,贯通中外。其远见卓识、真知灼见发人深省!高放教授在为此书所写的序言中鲜明地提出要确立“一球家园”新理念,加强全球综合治理,必能根治危机,这是很有见地的!作者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责任编辑 赵春上接第 133 页但是,要完全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因为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官有特权的基因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毛泽东要改变这个基因作了很大努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提出了要废除特权问题。习近平也多次讲了这个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也包括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的政治生态为广大老百姓所认同,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吸引力就会更加增强。毛泽东说过: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应当说我们国家正在变成一个大强国,并已为世界公认。要使我们国家可亲,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亲和力。毛泽东在讲了“可亲”的话后 3 个多月,又讲道: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段话可视为对社会主义使人可亲,具有亲和力的注解。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引用过毛泽东的这段话。我以为,废除了各种形式的特权,建设好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的政治生态,官民平等一家亲,那么毛泽东的这个理想目标就完全实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既是一个大强国同时又使人可亲,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亲和力。它不仅使中国人感到可亲,而且使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感到可亲。我们的党和国家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奋勇前进。我们中国将无敌于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红色中国将万年、万万年!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责任编辑 刘滢6 3 1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

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

延安,故事,毛泽东,丛书,情况,红色,毛主席,危机,历史,读者,萧军,作者,青年人,陈嘉庚,革命,人类,作风,公仆,国家,理想,篇名,习近平,教育,艰苦奋斗,从严治党,全球,政治,文字,材料,首长

2020-08-12 #故事大全

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

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读《红色延安的故事》

延安,故事,毛泽东,丛书,情况,红色,毛主席,危机,历史,读者,萧军,作者,青年人,陈嘉庚,革命,人类,作风,公仆,国家,理想,篇名,习近平,教育,艰苦奋斗,从严治党,全球,政治,文字,材料,首长

2020-08-12 #小故事

镜头︱守正创新 讲好全面从严治党故事

镜头︱守正创新 讲好全面从严治党故事

监委,纪委,好家风,成都市,福建省,河南省,群众,问政,宣传,张晋,王晓,董玲玲,中央纪委,广播电台,山东省纪委,互联网,专栏,变量,公共服务,增量,基层,国家,时代,声音,实时,宁津县,山东省,故事,政府,政务

2017-11-25 #故事大全

井冈山斗争时期如何从严治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如何从严治党

党员,毛泽东,党组织,井冈山,思想,边界,斗争,革命,红军,群众,清洗,湘赣边界,分子,原则,基础,才能,投机分子,数量,时期,无产阶级,根据地,组织,领导人,铁的纪律,党的组织,上级,下级,党的领导,从严治党,作用

2017-08-03 #故事会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新闻故事】精准“点穴”破解利益链条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新闻故事】精准“点穴”破解利益链条

巡察,问题,党员干部,方式,街道,项目,拆迁安置,群众,资料,导向,居民,开福区,浏阳河,闹剧,和群,党员,公公,家庭,补偿,违规,中多,苏某,不正当,工作人员,人头,事实,儿媳妇,作用,婚姻,完成率

2009-04-05 #小故事

守纪律 讲规矩 做表率演讲稿 从严治党演讲稿

守纪律 讲规矩 做表率演讲稿 从严治党演讲稿

故事,规矩,小故事,常怀,候鸟,纪律,游客,守纪,事件,党员干部,司机,寓言故事,就可能,动物,全国,励志,外国人,女司机,导游,慎始,成语故事,时刻,灵异,素质,社会,结果,英语,视频,过程,工作

2020-06-18 #小故事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新闻故事】选出为民谋幸福的好班子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新闻故事】选出为民谋幸福的好班子

换届选举,班子,全市,村民,村干部,问题,沙冲村,两委,市纪委,约谈,邵阳市,集体,张斌,严督,武冈,陈云,板桥乡,湖南师大,真的好,面子上,解决了,通讯员,湖南日报,党委书记,乡镇,乡亲们,人选,人员,事理,免费发

2016-03-08 #小故事

许昌实验幼儿园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

许昌实验幼儿园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

从严治党,幼儿园,师风,师德,实验幼儿园,新时代,党员干部,许昌,工作,建设,在路上,会议,责任,各项工作,党支部书记,张培,张玉婷,田玉,中层干部,好的,中新,专题会议,河南,事业,体系,会上,党支部,党组,全体,党风

2007-10-0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