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儿童文学教案方卫平

时间:2020-08-12

老虎外婆故事教案

提示:本文共有 155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2 分钟。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儿童文学 学时学分:32 学时2 学分 专业班级: 18 小教接本、17 综文专16 综文本 授课教师: 马运动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题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 32 课时、2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训,语言表达、文学评价及写作能力得 以提高,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得到增强,能促进自我发展, 更加适应广泛的的社会需求。 学习儿童文学的内涵、特征、功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主要学习儿童文学各文 体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特征,学会鉴赏作品,能对各文体作品进行表演, 能进行作品创作,熟悉并掌握各种文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设计与组织的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08 第三版 参考书目: 1、《儿童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09 第二版 2、《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儿童文学原理》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儿童文学》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 开明出版社1998 年版 5、《学前儿童文学》李莹、肖育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6、《儿童文学》,韦苇主编,重庆出版社2000 年出版。 7、《儿童文学简论》 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8、《儿童文学名著选读》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核与综合评价方式。再结合书面作业和笔试成绩,评出 等级。 平时成绩占25%,实验活动15%,期末考试占60%。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授课学期: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 章节及教学内容累计学时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作者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第四章文体特征 儿歌10 儿童诗12 童话14 寓言16 儿童故事18 儿童小说20 十一 儿童散文 少年报告文学 22 十二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24 十三 儿童文学创编 26 十四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 28 十五 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 30 十六 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 32 十七 复习 章节目录第一章 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课堂教学方案 课时)课题名称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授课时数:1 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儿童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儿童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2、明确儿童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儿童文学史。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释义 在整个文学系统中,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在儿童文学研 究中,对“儿童文学”概念含义的揭示,需要在普通文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讨和揭示在文学系统中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含义和特殊性。从历史 出发来观照,对“什么是儿童文学”有以下的认识: (一)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幼者本位”。郭沫若在《儿童文学 之管见》中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周作人在1920 年10 月26 在北大作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儿童读什么书的问题,第一次有影响地提出了“儿童的文学”,强调在小学教育中让孩子读儿童文学是非常重要 的。周作人还在《儿童的书》《童话的讨论》中论及“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 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 “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 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概念的揭示,既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在“五四”时期, 这种观点是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 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 力。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 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 万缕的必然联系。 (二)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种观点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了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 赏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但从儿童文学整体来观 照,显出不严密的地方,其所指不能包容全部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为世人所公 认的优秀作品的作者,其创作初衷并非为儿童创作,而是为成人所作,但是由于 作品本身富有儿童情趣,充满新奇、快乐和荒诞,情节生动,语言浅近,深受小 读者的喜爱,因此也被儿童占为已有,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塞万提斯 得知他的《唐??吉诃德》使广大少年儿童“一面看书,一面狂笑”时,十分惊讶, 因为对他而言,这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实在并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都非专为儿 童所作,但均被儿童所占有,认可,这说明,专为论的观点是存在局限的。 (三)“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20 世纪 60 年代,儿童文学作家鲁兵作“教育儿童的文学”的演讲,提出“儿 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1979 年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专门提到“真正的儿童 文学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是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文学,是有益于儿童身心 健康,使儿童受到美感和愉快的文学”这种观点较肯定地提出了儿童文学的趣味 性和美感要求,强调了美感问题,这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观点。贺宜还提到“儿 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它辅助学校教育,帮助学校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全面 发展的目的”。“工具论”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儿童的工具。 至20 世纪80 代,工具论的观点被普遍认可,为文艺界和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一些儿童文学论著、论文中得到阐释。从广义上说,这一观点并不错。积极意义在于看到了儿 童文学的重要功能——教育功能,其局限在于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 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 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明确: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 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在儿童文学范畴中,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即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这是 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是是专为儿童创 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与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相比,其范围和界域 要相对明晰和确定得多。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娃》。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 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凡是符合儿童文学概念及其含义的作品,都可列入这一范围。从不同角度 可以分成不同类型:从读者对象上看,儿童文学包括了适应不同年龄儿童读者欣 赏心理特点的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等;从体裁种类上看,有诗歌、童 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图画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不同类型。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第二课时 一、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儿童文学的美学特 质与成人文学的不同表现在: 首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 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 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例如“纯真”,某些成人文学作品中 有时也能表现出一种纯真的艺术品质,但在儿童文学中,“纯真”是一种普遍存 在的、基本的美学特质。 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但是,当这 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 作品中,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一)纯真 稚嫩、纯真、美好是是儿童世界的基本特点,这种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成为儿 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而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了 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童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 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集中于在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如美国作家阿诺德 贝尔的《寄给蛤蟆的信》。(二)稚拙 稚拙与纯真一样,是儿童文学天然拥有的美学语汇和艺术特质。儿童文学总是表 现出一种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稚拙是它的一种艺术本能, 一种美学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特质和形态。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 有的稚气、拙朴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综合化和外显化。是只有 儿童才会有的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藉人物 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例如:日本作家小春久一郎 的《虎助的尾巴》、梅子涵《东东西西打电话》等。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 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例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由于语言的不 断重复的叙述组合方式,产生了稚拙的口语形式风格。 欢愉高尔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 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 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欢愉的效应与纯真、稚拙的美学特征相关。儿童文学作品 因表现了纯真与稚拙而产生喜剧效应,使人快乐。这种欢愉之美表现为以幽默、 滑稽、可笑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的内容。如木子的童话《长腿七和短腿八》 (四)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因此, 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而这一切,就构成了 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变幻的特点是多变奇幻,富有动感。变幻的心理 依据在于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变幻的具体表现为:富于幻想色彩, 具有荒诞美。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例:《一个被劈成两半的子爵》《长 袜子皮皮》等。 五质朴 儿童文学的质朴美就是本色之美、淳朴之美。儿童文学的质朴之美,来源于儿童 生命、精神中所蕴涵的质朴性格和儿童文学创作者质朴的人格品质。在儿童文学 作品中,质朴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理内 含的素朴。例如《青蛙卖泥塘》、《进城怎么走法》。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第三课时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促进学生审 美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心理素质的全方位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一)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决定了儿童文学具有十分突出的美育功能。 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健康的审美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得到纯正的美学观念 的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儿童文学着重于表现出温暖、快 乐、幽默、巧智,这一切都转绕着美的感情,美的精神,美的品格和美的鉴赏的 培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感动和熏陶。例如《阿廖沙叔叔的歌子》 (人性美、情感美)《海的女儿》、《天使的花房》(语言美)。 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对儿童文学作 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情感。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衣》《海的 女儿》。 再次,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 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儿童文学整体审美功能的实现。这是一个渐进 的历时的过程,从儿童初期接受文学作品到逐渐成熟,能初步评价作品,其间经 历从幼儿的接受到少年的接受的过程。 (二)小学审美教育中应掌握的几个原则 1、直觉性原则小学生长于直觉思维。由于他们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有限,难以接受枯燥抽象 的概念和推理。儿童审美过程中,年龄越小,直觉性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学生审美教育的直觉性特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非功利性原则 小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一过程是没有明确的功 利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爱的主题、温暖人道的情怀、幽默欢快的格调、美好 动人的情感,优美有趣的语言乃至神奇的故事向学生传递出美的信息。儿童在对 作品的阅读中自然而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说,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对小学生 来说,首先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审美活动,而不是一般的教育活动。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整个审美过程中都有情感的渗透。教学活动 不是单纯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作家内 心情感的外化,师生双方都会带着情感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情 感性特征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的情感的交融统一。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小学语文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的基础课程,强调在学习中实现语言的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宏观上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 为全面发展、完善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必须 接触大量的语言资料,形成语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并对之加以熟练的运用。 学生的语言能力由小到大——由字词句到段再到篇,进而自如地掌握母语的语言 文字;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能提出问题到思考“是什么”再到思考“为什么”,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审美能力由无到有——由对美的初步感知 到对美的自觉发现再到对美的创造。儿童文学在这一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较为重 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的总目标为: 语文课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儿童 文学对实现新课标有直接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歌、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等)。儿童文学语言简洁规范,富有儿童情趣, 被称之为“浅语的艺术”,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材料。儿童文学是进行美感教育、 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儿童文学的阅读中 可望得到实现。正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历来的教科 书都将儿童文学作品引入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首先,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认识儿童.儿童文学是伴随着儿童的被发现产生的,儿童 文学作品渗透着作家对儿童的认识。例如刘心武的《我可不怕十三岁》——对特 定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把握。了解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有助于 教师校正自已对儿童的认识。 其次,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儿童文学激发教师热爱儿童,贴近儿童 ——以年轻的心态为儿童写作,从而唤发出极大的创造力。 很多儿童文学作家本身就是教师或曾经是教师,他们的创作与他们对儿童文学的 热爱和自身经历分不开。生活激发了教师的创作,文学成就了都师的艺术创造。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一)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人格是指做人的根本之格,是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统一体,是现实中体现个 体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即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和情态等表现出 的为人的品味或格调。小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能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种种复杂感情,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 (二)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实到概念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是儿童思维 的主要特征,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要求,能够引导小学生逐 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推动他们的思维发展。例如《小猫种鱼》。 (三)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强调小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对他们创造精神的培养。小学生的创 造精神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在思想 观念、意识和精神方面等具有创新意识,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技巧。小学生需 要具有的创造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 新方法等,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 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作业布置: 1、什么是儿童文学? 答:儿童文学是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 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是文学作品中最富有儿童情趣的那一部分;儿童文 学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大层次。如:《小老鼠》 2.结合作品说说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 答: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富有儿童情趣。如:《坐火车》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 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鸣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 的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有童趣。“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的在 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进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 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 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 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 典型的儿童情趣。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 区分开来。 3、举例说明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 答:1。韵文性。《五指歌》以数字为线索组织内容的数数歌,能帮助幼儿掌握 一些数的概念。正因为儿歌内容浅显而又种类繁多,节奏明朗而易记易唱,适宜 于这些虽不会阅读但会听会跟着朗读的小“读者”,让幼儿在欢乐气氛中不知不 觉的接受启蒙教育。2。直观性。如:《葫芦娃》运用土文并茂的卡通画,使儿 童借助图画来进行阅读,这种直观性的作品,格外地博取他们的欢心。3。幻想 性。如《会滚的汽车》4。叙事性。如《木偶奇遇记》(教材16) 4、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手作用或说意义? 答: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 一个孩子得到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 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冶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以 下四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教育作用。因为整个儿童期都是孩子们受教育的时期, 儿童文学的主要作用便是与学校教育一起,运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发 展成果传给儿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儿童文 学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儿童健全成长的有力一翼。其次是愉悦情性。因为儿童期是 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儿童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物 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儿童文学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思想和情感,顺应儿童纯 真、好奇的心理和活泼好动的天性,为儿童的心灵营造了一个逍遥的乐园。因而 儿童文学又被认为是快乐的文学。第三是开启智力。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智力开 发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将无法弥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儿童 文学,便自觉担负起发展儿童思维和开启儿童智力的任务。儿童文学中有不少体 裁便是以开启智力特征的,如绕口令、谜语诗、寓言、科普作品等。第四是健全 儿童人格。儿童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构成人格要素的各个方 面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智与情的发展不可偏废。儿童文学的 最大特点之一是指向儿童的情感,能让儿童在美的情感愉悦中,明辨是非,学会 做人,审美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促进儿童人格的协调发展和趋于完美有着积极 意义。(34) 5、童年期文学的常见样式和常用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常见的样式有:儿童诗如《月牙》;英雄故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小说如《饿》;科学幻想作品如《神秘岛》;童话和寓言如《小蝌蚪找妈妈》《野 兔和猎人》;散文如《寄小读者》。儿童诗是婴幼儿文学中儿歌的自然延伸。英 雄故事是这一时期儿童的英雄崇拜心理在文学需求上的反映。作为婴幼儿期生活 故事的发展,儿童小说也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科幻作品以其幻想性、探索性、 知识性为特征等特点,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幻想世界。而同样以幻想为特证 的童话,仍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已由婴幼儿期的短小浅显向篇幅较长、结构 较复杂的艺术童话发展。既听故事又长智慧的寓言开始受到青睐。散文这一文学 样式,适应着儿童抒情言志求知的需要,一般仍以短小的抒情散文、知识性散文 为主。表现手法: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幽默手法如《阿凡提的故事》(63) 教后记: 10 章节目录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授课时数:1 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儿童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儿童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2、明确儿童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儿童文学史。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一、从自在到自觉 儿童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所形成的对儿童的认识。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20 世纪以前--自在的儿童文学 20 世纪初--自觉的儿童文学 西方: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 二、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 1、民间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产生的重要母体 2、作家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促进了儿童文学的由民间传统向创作传统的转变 格林兄弟改编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茅盾、周作人等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11 3、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标志着儿童文学从民间走到现代形态。 三、审美形态的发展 (一)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类型化 1、母题类型化 2、结构类型化 3、人物类型化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刘绪源) 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场面、手法、意象,也可以指主题 或题材。 爱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 自然的母题 母爱型: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 审美:审美感情的升华。 审美基调:亲切温馨。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 《白雪公主》《海的女儿》 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祥。 父爱型: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七只乌鸦》 《十二兄弟》 审美:揭示人生难言与奥秘。 基调:端庄深邃。 爱的母题的意义:渴望母爱,寻求家庭和社 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 面,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顽童的母题:张扬儿童活泼、顽皮、淘气的天性。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 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自然的母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 审美: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 基调:悠远率真。 自然的母题的意义: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 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12 结构的类型化 1、开头结尾模式化:很久很久以前 2、故事形态的类型化 如灰姑娘型的故事: 3、情节结构模式化:三段式结构 人物形象类型化 人物性格单一,缺乏个性 三、审美形态的发展 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1、体裁样式分化 2、题材领域的拓展 3、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 新媒介与儿童文学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课后思考题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说说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3、新媒介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章节目录 第三章 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课堂教学方案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儿童文学的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被儿童所认同的作家,即他们的作品能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扎 下根,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作品的读者 对象是儿童而不是成人;他们的创作活动必须以尊重儿童的审美特点及接受能力 为前提;他们的作品必须得到儿童读者的确认。儿童文学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是在儿童历时性阅读中被确定下的。从儿童文学作家的自内涵看,儿童文学人家 必然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三方面: (一)独特的精神气质 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气质表现为审美感受的独特性、审美情感受的独特性、审美 想象的独特性。儿童文学作家贴近儿童而建立儿童的视角,具有儿童般的审美感 知以孩子的心去感知外部世界,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 的眼睛来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审美对象是儿童的 世界,他对外部世界的的感表体验除了作为作家的感情体验外,还必须具有两种 基本感情, 即: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对儿童的热爱。 (二)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儿童文学作家关注儿童的生活,所以对儿童的生活具有独特的敏感。优秀的儿童 文学作家都具备这种敏感,从而使他们对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有关了一切都具有了 很敏锐、很深刻的洞察力。如郝月梅《搞笑鬼王闹》系列——用少年幽默行为反 思现行应试教育的。 (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为审美想象的独特性、幽默感、诗意和讲故事的能力。儿 童文学作家能以特殊的审美想象力去契合儿童审美想象的特殊性——幻想或者 说是夸张的想象,使童意识中的“泛灵化”“人造化”思想通过多姿多彩的故事 呈现出来。由于儿童文学作家能从成人的思维势态中沉进到与儿童思维相一致的 想象世界,这种审美想象的特殊性,使他们能够调动各种手段创造充满荒诞感的 审美世界。如童话的幻想世界,童心的再现与复归。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看不出作 者的作为成人影子,作品所呈现的主体世界是一个完全的儿童世界。幽默感是儿 童文学作家的一种文化情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幽默迭起的作品,所以, 能够营造幽默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化才能,体现为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种喜剧 智慧。儿童文学作家要能够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富有诗意我传达,会调动各种表现 手法将孩子们生活是平凡的事讲得不平常,将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可能性有发生的 事讲得既是一般的又不同于一般。作品有故事才能吸引儿童。如每一个小孩子都 爱玩水,郑春华的《洗衣服》就将这一普遍的事讲出了味道,有幽默感,又有智 二、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教师个体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为我童 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的共同生活可以让 他们体察儿童的心理、个性、语言、行为细节等,这些都成为教师进行儿童文学 创作的生活泉源。就儿童文学作品对教师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自身功能价值而 言,作品本身为教师提供了间接的创作材料和再创造空间。 一、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创作的意义:满足了儿童的表现欲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表现能力; 使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创作家族,儿童自已书写自己的生活,使儿 童文学创作显现出新的希望;对传统的写作形式形成冲击,促成儿童文学的理论 研究对新的创作现象进行新的思索,从而重新思考定位儿童文学,使儿童文学真 正走向儿童的心灵。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儿童,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作家试图与特定的读者群— 14 —儿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对话的产物。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一)生理层面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是以儿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条件和基础 (二)心理层面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形成了儿童文学能力结构的特殊性。 (三)文化层面 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学内容。 而作为儿童文学接受者的少年儿童读者,其文学能力结构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文 化的层面。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的年龄特征 整个儿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3—6 岁)、童年期(7—12 岁)、少年期 (13—15 岁)。各个阶段的儿童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感 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1、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 幼儿期文学:幼儿时期身心发展迅速,表现在身体,动作、语言的发展等方面。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可能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因而,游戏成为幼儿期儿童的 主导活动。同时,幼儿富于幻想,在他们的世界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人 造化”的,有灵气的,幼儿文学是适合于学龄前儿童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应合着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显示出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就是幼儿期文 学的具体要求: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 童年期文学: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处于逻辑思维初期阶段,有崇拜英雄 的倾向,有受到评价和评价别人的要求(接受表扬,批评别人),有强烈的好奇 心。其主导活动以学习为主。与童年期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童年期文学(儿童 文学)因之而有如下要求:浅显性、故事性和趣味性。 少年期文学:少年期儿童的年龄特征表现为有成人感,独立感,道德评价能力逐 渐增大,关注自我且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特征已明显地体现 出。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期儿童的社会情感完全形成,知识面拓宽与,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他们具体了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与少年期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应,少年文学要求做到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 2、儿童对文学的接受特点: 婴幼儿接受:语音层面的接受,侧重于语音、游戏的感官性接受,属于初级的感 官性接受。 童年接受:审美情感日渐丰富,审美理解力日渐提高,能借助于文本语言层面对 作品的形象体系进行复现,理解作品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属于二级的想象性接 少年接受:随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文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接受中不仅可领会表层画面,且能理解深层意蕴,属于三级的理解性接受。 作业布置: 15 1、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 2、儿童对文学的接受特点? 教后记: 章节目录 第四章 文本特征 第一节 故事性 第二节 语言特点 第三节 插图 课堂教学方案 第四章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现代、当代的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外国儿童文 学的发展概况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读物;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发展;当代中 国儿童文学发展概况;19 世纪前、19 世纪、20 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家作 教学难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20世纪儿童文学的新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故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 情节所造成的叙事特质。对于儿童来说,喜爱故事、热衷于了解故事情节是其阅 读的天性。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他们更喜欢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的故事,故 事性强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二、故事性的构成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 (一)“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故事,也称“故事核”。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 心,是故事的母体,而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为故事元这个中心服务的。 讲述不同故事的作品,其故事元可以不同,也可以是相同的。民间故事中的“灰 姑娘型童话”“羽衣型童话”“狼外婆型童话”等故事元是相同的,故事要靠生 动的情节和细节来完善,情节和细节的安排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故事元,作品也 会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故事情节的展开需要一种“矛盾体现物”来支撑,这种“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 事中称为“道具”。 (二)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 一般是指它的情节曲折离奇,具有某种怪异性和神秘色彩,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往 往采用变形的艺术手段,通过夸张、将生活特异化、漫画化或理想化,因而能够 引人入胜。 (三)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 完整性指的是故事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中间的曲折、最后的结局等,即故事 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连贯性指的是情节 16 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情节的推进无较大跨度的跳跃性。 (四)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 而等待解的疑端。在通常情况下,悬念常见于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如冒险小说 《宝岛》。 (五)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儿童文学作品以浅白的语言讲述故事,被称之为“浅语的艺术”。所谓口语化与 生活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近口头交际语,小修饰,平实地讲述故事,通俗 明白,语句结构简单。第二,具有口头文学的叙事特点。如《一个唬老虎的小男 (六)故事性构成的常用方式“三迭式”结构。又称“三段式”,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重在表现人物活动 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此为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在儿童文学中的 运用。 例《稻草人》《三打白骨精》。 连环式结构。也称多段式的情节反复,其特点是在三段式反复的基础上再一环扣 上一环地向前延伸,发展。情节的推进超出三次以上。例:《木偶奇遇记》的多 重情节发展,五次奇遇,五大波澜。 对立式结构。从对立的两方来组织情节,开成对立结构。对立可以是人物自身的 对立,也可以是人物与人特的对立。例《没耳朵变尖耳朵》《大林和小林》等。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从语言艺术的总体特点看,儿童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和叙述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比成人文学中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 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 使语言富于形象性的技巧如下: 一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而大 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更容易被儿童理解。如台湾诗人林焕彰的 《日出》:“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 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二是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动 作感强的文学语言能够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加对认识对象的 理解。增强语言动作感的方法是通过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三是使语言 呈现鲜明的色彩感。儿童文学实现色彩感的手段:摹状、比喻、比拟、夸张、细 描等富有色彩的语言词汇。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儿童年龄小,难以理解深奥难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 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 丰富多样又简洁明快。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在儿童语言发展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一是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二 是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三是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 性。儿歌、儿童诗具有不同的节奏、韵律,短促有力的节奏构成明朗向上的音乐 感,缓慢肃静的节奏形成平淡或悲哀的音乐效果等。许多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 都十分重视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如严文井的《四季的风》《小溪流的歌》等。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17 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儿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 事、小说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如《海的女儿》 《金色花》等。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一、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称为插图。插图的意义在于:以插图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儿童文学教案方卫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儿童文学教案方卫平

儿童文学教案方卫平

儿童,文学,语言,故事,作品,创作,发展,教师,特点,审美,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品,意义,概念,功能,情节,情感,童话,教育,小学生,文学作品,特征,学生,母题,能力,结构,美学,艺术,生活,内容

2020-08-11 #长篇故事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20-06-30 #故事会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20-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20-07-05 #经典故事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07-06-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19-10-18 #故事大全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10-05-25 #短篇故事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本关于成长的书籍 愿你能从中获得力量!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年轻人,方卫平,出版社,读本,读者,青春,俞敏洪,人生,作家,勇气,单元,婚礼,小镇,方向,问题,梦想,美国,经验,美梦,指导,生活,成长的滋味,认识了一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卡森,勒斯,和建,国学大师,弗兰,由表

2011-05-1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