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转载陕西宝宝的满月故事

时间:2020-08-14 05:24:06

相关推荐

转载陕西宝宝的满月故事

原文地址:作者:在陕西,过去受家大业大、子孙满堂的传统心理影响,人们一向认为生育是家庭和户族的一件喜事,故把妇女怀孕称为“有喜”。对怀孕之事,成年男子不愿谈论,年轻媳妇也羞于启齿,而只悄悄对丈夫说“我有了”。通常人们盼子心切,对年轻妇女来说,希望“早生贵子”的心态,在婚礼习俗中已反映了出来,如大枣、花生、桂圆等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就表现了早生儿子早享福的愿望。

产房门前的特殊标志

关中民间俗称产妇分娩为“坐月子”、“上炕了”。产妇三天内不下床,一月之内不出屋门,不动凉水,百日内不干重活。未满月前,产房里有许多禁忌,最主要的是忌生人进屋,怕带来“邪气”引起婴儿不安,即使血统很亲的长辈男子和兄长,也不得进入未满月的产妇之门。婴儿的父亲也不许归家太晚,如果晚上回家,要先在院子里转三圈,摆脱尾随的“妖邪”才能入房。如果来了客人须进大门者,要先在门外点一堆火,让客人从火上迈进门来。如产妇或婴儿有病,必须医生诊治者,亦要在门外放一堆干草,以火燎脚后才能进门,认为这样就可避免带入邪气。

为了防止生人进入产房,通常在产妇的门窗上设有许多标志。在韩城市一带,婴儿坠地后,婆母立即会在大门上插谷草,生男、插有根者;生女,插无根者。门上插草后,怀孕的妇女不得进入。岐山县在产妇门窗上设标志的讲究颇多,旧时要在产妇的窗子上贴红纸剪的鞋样,还要插上荆棘和枣刺,门上再挂一缕麻,取意千锁万绑,牢不可破;同时还要在门口钉一老橛,上顶铁铧,铧尖用红布包裹,用来避邪。现在多在门窗上贴一红十字代替。在商县和丹凤县一带,产房的窗台和门外都要用草木灰撒一条线,名为“撒灰线”。上述标志一方面是告诉人们“有人坐月,请勿入内”,另一方面也含有驱邪意义。这些做法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刚分娩的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身体都很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同时产妇也需要安静地休息。

在陕北的佳县,有一种很古老的产育习俗,生了男孩,要做一张小弓挂在门上,生了女孩,要在门上挂一小块红布。这种习俗是在先秦时代已有,《礼记·内则》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shuì,佩巾)于门右。”这种标志,除了表明男女有别,也寓意着希望男子将来勇武,女子善于刺绣和纺织。现代有些地方仍沿袭古风,其用意除了与古代相同外,还含有禁止生人入内和避邪意义。

降生第三天的习俗

婴儿降生第三天,女婿要亲自到媳妇娘家去报喜,也有当天或第二天就报喜的。旧时重男轻女,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在渭南一带,报喜时要提一酒壶,如生的是男孩,酒壶上拴一条红绳子,生的是女孩,酒壶上拴一条红绸子。娘家妈把事先准备好的醪糟、鸡蛋、红糖、挂面、尿布、退毛布衫及婴儿的棉、单衣服等,让女婿带上,同路去看望女儿和外孙。在华县农村,报喜人返回时,娘家还要烙一圆形锅盔,用红布包着,让来人带回去,俗称“给婴儿带奶粮”,据说,娘舅家给带了奶粮,婴儿就不缺奶水。

在陕北的佳县、吴堡、府谷等县,报喜后,丈母娘要去侍候产妇一个月,俗称“守月子”或“熬米汤”。去时要用毛驴驮上斗米、斗面和羊肉、母鸡等物,据说产妇在月子里吃了娘家的饭食,婴儿将来长大能够不忘娘舅家的恩情。

在陕南的安康一带,向娘家报喜时要带一只鸡,若生的是男孩,去时提一只公鸡;若生女孩,提一只母鸡,生男生女,娘家一见便知。而在佛坪县农村,婚后头胎,无论生的是男是女,向娘家报喜时,都要带上一只红花色的母鸡,娘家再配上一只月白色的公鸡,让来人带回去,接着娘家便带上营养品及婴儿衣帽去看望“月母子”,俗称“送汤”。

在南郑县有“打三早”的习俗。婴儿出生的当天,女婿就要给丈母娘报喜,第三天,娘家妈带上早就准备好的婴儿的衣帽鞋袜和鸡、红糖、鸡蛋、猪蹄子等去看望“月母子”,俗称“看茶”。去后烧艾水,外婆给婴儿擦洗一下脸、手和脚,名为“洗三”据说外婆洗过的婴儿,将来孩子眼明、耳灵、手脚勤快。

“过十天”和“过二十天”

婴儿生下十天,娘舅家要再一次去看望,俗称“过十天”或“做十天”,陇县称为“小满月”,娘家妈要给产妇烙“狗舌头干粮”,给婴儿送衣物。在韩城市农村,“做十天”时娘家其他礼物可以从便,惟有圈圈馍必不可少,圈圈馍做得很大,可以套住婴儿,意为把孩子圈住,让他健康成长。潼关县一带,在“过十天”时,娘家的姑姑、姨姨、妗子等主要女客,要去为孩子送产旗。旗的样式是在细竹竿的顶端,用金纸做成箭头,箭头下挂一张竹弓,用红丝做弓弦。在箭头的左侧拴上被面,垂挂下来成为一面旗子。箭头右侧,以前男娃悬笔墨,女孩吊针线,现在无论男女都吊钢笔或铅笔。在竹弓的两端,还要各悬一朵带缨穗的大红花。产旗不送进屋里,而是依次靠在大门外的墙上,让人们参观。近几年,除了娘家插旗,双方的主要亲戚也插旗,有的多达十几面旗。过去在陕南的汉阴县,男孩、女孩做十天在时间上有区别,如是男孩在第九天做,如是女孩在第十天做,称为“男做九,女做十”。现在不论生男生女都放在第十天做。安康市做十天,娘家要担上斗米斗面,并送去婴儿衣帽鞋袜等,称为“大看”。各地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多为已婚妇女,故民间有“十天满月岁,婆娘姑姑会”之说。

在关中的华县和陕南的安康市一带,孩子二十天,主家要设宴招待亲友,称为“做二十天”。因孩子生下后,亲友和乡邻们都要送些鸡蛋、红糖、挂面等物来看望,平时客人很零散,主人无法设宴表达谢意,为了待客既庄重又省事,主家便择日宴请客人,民间也就形成了做二十天的习俗。近亲好友所送礼品,除了婴儿衣物,还要给婴儿赠送“长命富贵”银锁,现时多用钱币代替,并用红线绳系在婴儿颈上,亦有用铝制锁牌代替的。

关中的咸阳、泾阳、淳化等市县,有“烧喜酒”的习俗,新媳妇生了第一胎,特别是生了男孩,产后七八天,村邻中的男子要来讨喜酒,其方法是在傍晚时,把主家的柴火拿出一些放在大门口烧,表示祝贺,名曰“烧火吃喜”,主人要拿出烟酒招待。隔几天村邻还要再拿些柴火来烧,在满月前,一般要烧三次,喜酒也要喝三回。喝过喜酒的人,在婴儿满月时,要携带小儿衣物或钱币来祝贺。

“弥月之喜”的讲究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又称“弥月之喜”,满月后,产妇和婴儿都可出门了,俗称“出窝”,对产妇和婴儿的许多禁忌也被解除。“做满月”比“做十天”和“做二十天”要隆重。现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娃,孩子少了,对做满月就更为重视。旧时重男轻女,女孩过满月,贺喜者甚少,现在男女平等,无论生男生女,过满月都是贺客盈门。主家宴请宾客,一般是十个菜饮酒,名为“十全花”五个菜吃饭,名为“五星抱斗”。关中还要吃一顿臊子面,陕北吃“长命面”。讲究的人家还要请吹鼓手、自乐班或演电影助兴。主家在堂屋正中摆一张礼桌,屋檐下横拉一根绳子,亲友们送的糕点、花馍、婴儿衣帽、玩具等物摆在桌子上,送的布料、被面等搭在绳子上。关系疏远的乡邻,也要凑分子、搭干礼(几家把钱集在一起买礼品)。送礼者尤以娘家所送礼品最为丰厚,娘舅家一般要送斗篷(婴儿风衣)、裹肚、虎头帽、虎头鞋、小被褥、四季穿的衣服数套及项圈和“长命富贵”锁等。

在关中西部,婴儿满月这天,舅家要送去一只黄布制作的老虎,意在祝愿婴儿长大后像老虎那样剽悍有力。进大门时,必须将虎尾折断一节丢在门外,意为希望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在陇县等地,婴儿满月,至亲好友要送“曲连”馍祝贺,馍的形状是一个大圆圈套住一个小圆圈,中间再放一个小馍。舅家送去的则是一个特大的,还要抱婴儿从当中钻过去。送圆曲连,是祝愿婴儿长大后生活美满、诸事如意。让婴儿钻过,是祝愿婴儿平安度过重重险关,顺利、健康地成长。太白县在做满月时,娘家妈要送给婆家每人一双布鞋,名为“满家鞋”,意思是感谢亲家在月子里侍候了女儿。陕北黄陵县过满月,男孩二十九天过,女孩三十天过,这天娘家妈要送女儿一条裤子,名为“下炕裤子”,表示从这天起,女儿可以正常走动了。

关中和陕南,在做满月的这天,都有给婴儿爷爷、奶奶脸上抹黑或抹红的习俗。关中多抹黑脸,陕南多抹红脸。在扶风县一带,连外祖父和外祖母的脸也要抹黑。有的被抹着刚刚洗完脸,又会被人抹黑或抹红,有的人干脆不洗脸,任其笑闹,被抹者并不恼怨生气,心里反而很高兴。有的还给阿婆穿上花衣服,让她倒骑在牛背上游街取乐,看热闹的人开心大笑,骑在牛背上的阿婆也满怀喜悦,耍闹的人还能讨到红鸡蛋吃,人们认为这样嬉闹,是吉祥的征兆。

太白县和礼泉县等地方,在做满月这天,人们还把婴儿的眉心和脸蛋染红,用小被子包严实,再在小儿怀中放根葱和蒜,由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抱出大门,在村中转一圈,名为“转娃娃”,表示婴儿已经见了天日,从此父母便可抱着婴儿出门走亲串友了。婴儿怀里放的葱和蒜,则是预祝孩子长大聪明,将来能写会算。

在关中东部的潼关县一带,把“转娃娃”称为“转场”,是在满月第二天举行。婴儿在这天身穿新衣,头戴新帽,由爷爷和奶奶抱着到麦场上转一圈,去时要带两上蒸馍,一个放在碌碡上,一个拿回家去。放在碌碡上的馍,要插上根带有红丝线的针。转完场,还要顺便到村镇上的学校里去转一圈。意谓娃娃长大,如果务农,会成为一个种庄稼的能手,如果上学,也一定能把书念好。

回娘家“熬满月”

产妇出月后,要带上婴儿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叫做“熬满月”,有些地方俗称“挪窝”。人们认为把婴儿比成命贱的猫狗,孩子就会长得壮实,同时认为挪过窝的小孩无灾无病,乖巧好带。韩城市一带“熬娘家”的乡俗是:生男,由女婿送;生女由娘家接。丹凤县的产妇熬月,去时有人给婴儿脸上抹锅墨(锅底黑烟),认为这是见喜。还要给婴儿带个馍,揣在产妇怀里,谓之“奶馍”或“奶干粮”。熬完满月回婆家时,娘家也要用手帕包个蒸馍,让女儿揣在怀里,认为带了“奶馍”,产妇的奶汁充足,婴儿不缺奶吃。在武功县农村,熬完娘家,外婆要蒸一个直径三四十厘米的曲连馍,用包袱包好,放在大方盘内,和孩子一起送回婆家,名为“滚路曲连”。意思是祝愿婴儿一路平安,无灾无病。在关中东部的潼关县,媳妇坐完月子回娘家,返回时,外婆要给婴儿蒸些“扎牙馍”,其做法是用面捏成菊花、梅花、海裳、菱角、葫芦、蝴蝶、白兔、小猫、小狗等形象,蒸熟后,用线穿成一圈,下面再悬挂一个用面制的长命锁,锁的中间刻镂荷花图案,两端刻镂梅花图案,串在一起带在婴儿脖子上,意在祝愿婴儿早长牙齿,表现了外婆对小外孙的厚爱。

百天的庆祝

婴儿降生百日,设宴庆贺,俗以长命百岁为吉,故民间把过百日称为“过百岁”。陕西各地对过百日一般不重视,间或亦有送礼者,但都是外婆、妗子、姑姑、姨姨等近亲,仪礼远不及过满月隆重。这天对婴儿最具特色的礼品是百岁锁和百家衣。百岁锁是婴儿的祖父求村邻每户出钱少许,集够百家的钱,打造一个银锁,上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佩戴在婴儿的脖子上,垂于胸前,以示有百家保佑,可以免灾免难。百家衣是向每户邻舍讨取一块零碎的小布片,做成各种颜色的三色形、菱形、方形,然后再拼连缝缀在一起,制成小衣裤,让婴儿穿上,意谓穿百家之衣,托百家之福,便可增福增寿。在延长县一带,有的晚年得子或有女无儿者得子,为了对婴儿特别爱护,求邻里每户给少许棉花,请一寡妇老婆妨成线,染成红色,再合成绳,称“百岁绳”,系在婴儿腰间,其意在于避邪免灾。现在婴儿们过百日,已由拍百日照取代了戴“长命锁”、“百岁绳”等活动。

给婴儿剃头,也是过百日的活动之一。有的婴儿在过满月时已剃过头了,但大多数人认为婴儿头皮很嫩,胎发也很稀少,一直没有理过发,直到过百日才第一次给婴儿剃头。婴儿剃头,在陕西各地没有一定仪式,只请一个技术娴熟的人拿剃刀,另一个人拿东西在下面接住胎发就行了。有的为了使婴儿将来的头发长得粗壮,便把头发全部剃光,名为“和尚头”。陕北府谷一带,则不能剃成光头,胎发要留成锅圈形,并留一撮“坠命毛”,据说可使孩子吉祥长寿。而在陕南农村,一般要在婴儿额前留一块方形的“聪明发”,形状像个锅铲子,俗称“铲铲头”,这些发式要在孩子12岁开“迷魂锁”时才能改变。婴儿第一次剪下的头发,由婴儿的母亲妥为保存,作为母子之情的象征性纪念。有的地方,要把第一次剃下的胎发,用红布包好,缝在婴儿枕头上,认为这样做,小孩在夜里睡觉就不会哭闹了。

在孩子养育过程中,陕西各地过去普遍有拜干爹的习俗。拜干爹就是拜义父母。父母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密切,为了巩固关系,便让拜对方为干爹干娘。认干爹的方法很多,有的婴儿生下后,认为第一个登门“逢生的”外姓人与婴儿有缘,便拜他做干爹;关中有的地方是在孩子满月那天的中午,把孩子抱出村外转游,俗称“撞道”,碰到的第一个人与孩子的父母同辈者便是干爹干娘,长辈者便是干爷干婆;而在陕南农村,满月那天,天刚亮时,年轻的父母就要把孩子抱出村外去,俗称“撞露水干爹”,所碰见的第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即使是个讨饭的,也得拜他做干爹。在路上问明姓名、住址,三天后再登门拜认。认干亲时,孩子的父母要设宴招待干亲家,并以厚礼酬谢,干爹干娘要送给孩子衣服、鞋袜等礼物,有的还送银项圈、长命锁等贵重物品。有的地方,干爹干娘还给孩子另取名字,认了干亲,节日和婚丧喜庆,双方以亲戚关系互相往来。认干亲的风俗现今在各地已渐少,甚至绝迹。

(收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转载陕西宝宝的满月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14陕西招教教案范例:幼教《骄傲的大白鹅》

2014陕西招教教案范例:幼教《骄傲的大白鹅》

幼儿,活动,大白鹅,教师,故事,头饰,陕西,考试,考生,大哥,目标,道理,华图,故事内容,小朋友,宝宝,形象,排排坐,教案,方法,能力,诗歌,讲故事,过程,部分,骄傲自大,难点,交流,提问,多媒体课件

2020-09-20

刘瑶:陕西人压岁钱的70年变迁|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99)

刘瑶:陕西人压岁钱的70年变迁|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99)

压岁钱,故事,陕西,秦声,红包,活动,孩子们,孩子,小时候,长辈,钱包,那时候,农村,压岁,大团结,水平,花生,记忆,变迁,刘瑶,00后,70后,90后,故事内容,乡音,乡愁,乡情,东西,互联网,传说

2014-06-01

陕西名人有哪些?陕西名人故事事迹简介

陕西名人有哪些?陕西名人故事事迹简介

韩城,陕西,陕西名人,中国,历史,图文,本站,秋雨,西河,卜子夏,司马迁,子夏,程婴,赵氏孤儿,内容,故事,语录,世界文化名人,为当时,名人故事,历术,史圣,史上第,孔子,居河,王侯将相,纪君祥,韩厥,鲁迅,九郎庙

2010-04-28

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暨2020“讲好中国故事”陕西分站赛在陕西渭南启动

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暨2020“讲好中国故事”陕西分站赛在陕西渭南启动

陕西,世界,声音,中国故事,中国网,主题,创意,王玉娥,鲍永,传播,大赛,陕西省委,三秦,分站赛,渭南,活动,宣传活动,小康路,陕西省,攻坚,仪式上,王晓辉,惠民生,王利,薛立,中国日报网,六保,新时代,记者站,一大

20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