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时间:2020-08-14

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

提示:本文共有 163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3 分钟。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姓名:张恬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达敏 20070801 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不以数量取胜,而是以独特的追求引起人们的注意。新时期以来,他以主观化的情感记忆,为我们画出了江南水乡的一幅幅情致悠远的 风俗画。本论文试图分析汪曾祺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探 讨他对当代文学的贡献。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内容。他的小说与政治拉开 了距离,向往一种人性化的生活理想,他把这种追求内含在风俗化的情境当中, 还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来。第二章论述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他以“清水荚蓉”式的恬淡,展示出质朴悠远的人问情趣。他以散文化叙事风格 和虚实相间、以虚驭实的叙述策略,使小说显示出一种虚静之美。第三章论述汪 曾祺小说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汪曾祺自觉地进入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接受和 转化其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美学资源。他对儒、道、佛三家伦理道德资源和美 学资源实行了较好的融合,立足当代,从自己的生命要求出发实行了有机地而不 是生硬地转化。笫四章论述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对当代文坛的贡献。在新时期之初, 汪曾祺与一些涉足风俗文化的小说家一起,共同开启了寻根小说创作,打破了延 安文学传统“正典化”的路子,使文学发展的河道趋向宽广。 本论文认为,汪曾祺的创作能够立足当代,面向世界,从自己的生命要求出 发,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就使得他的小说既是现代的,同时又 是民族的,为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人性化;虚静;传统性;民族现代性 Abstract WangZengqi isall important novelistinthemodemChinese history ofliterature. Hisnovelslet people payattentiontobecauseofits unique art pursue.We canseea beautiful genrepainting inhisnovels.Andinitwecanfindthatthesenovelsarefull subjectiveemotionand memory.In thisthesisI try analyzetheachievementof thought andartin WangZengqi’S novels.Then inquire intohiscontributiontothe modemChineseliterature. Thisthesisisconsistedoffour chapters.The frist chapterdiscussesthe thought andcontent.Hisnovelsarefarfrom politics alwayslookforwardtotheidealof humanlife.He pursues thisaim byhiding his thinking inthecontextofcustoms.And showit out bydepicting individualcharacter.Thesecond chapter discussestheart style WangZengqi’novels.Heshowed pristine andintact delight ofhumanby using tranquilstylewhich just likelotus.HisnovelsshowUSabeautifulof empty andcalm byusing narrate style like prose andnarratetacticswhichbothhaveillusory andtrue.Thethird chapter discussesthe relationbetweenhisnovels andthe traditionalcultureofOUrnation.HeenteredthetraditionalcultureofOUrnation consciously.Heaccepted andtransformeduseful thinking andaestheticresourcesin thetraditionalculture.Hemixedtheresourceofethicsandaestheticswhichcame fromConfucianismTaoistandBuddhismindividually.He stoodonmodemlifeand hisownlife request dosometransformation.Thelastchapter discussesthe contributionofhiscreationintheChinesemodemliterature.Atthe beginning ofnew age,he andsomeothernovelistwhosetfootincustomsandculturecreate.thewriting ofrootsnovels.Thiskindofcreationbreaksthe way bfYanAnliteraturecreation. Thisthesishasthe opinion WangZengqi’Snovels standing onthemodemChinese andfacingtotheworld.Hisnovelsarefromhisownlife request payattentiontO transforming thetraditionalcultureofournationcreatively.His novelsshowUS modemandnationatthesametime.Fromthis angle,we can say thathisnovels supply inspiretoliterature’Smodernizeandmadethe way literarycreationwide. Key words:thenovelswritten byWangZengqi;humanization;empty calm;humanization;traditional;nationalmodernity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妾替钛莩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3F-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要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要做大缸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j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弘 28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妥极大孳历丈哥, 通讯地址:宴铝灸大荨历史暑、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电话: 引言汪曾祺(1920~1997)是一个跨越新旧时代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开始于 1940年。但他对小说创作不是特别地专注,他自称其创作,“是断断续续,一阵 一阵的”。 从1940年到新中国成立,汪曾祺的的短篇小说处在初创阶段。他先是在西 南联大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某中学任教,后来又到上海历史博物馆任职。这时期, 他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等杂志上发表作品,短篇小说有 《复仇》、《灯下》、《老鲁》、《鸡鸭名家》、《落魄》、《小学校的钟声》、《戴车匠》、《绿猫》等。他20世纪80年代年代为人们所看重的艺术风格,在这些作品中已 经开始出现。1948年4月,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 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之前,汪曾祺的小说成就没有明显的进展。这期间, 他先后在文学刊物《北京文艺》、《说说唱1日一日lel》和《民间文学》担任编辑,工作之 余,写作一些诗歌、散文、曲艺、戏曲等作品。因为趣味较广,放在短篇小说创 作上的精力并不多,小说作品主要有《羊舍一夕》、《看水》、《王全》等,北京市 文联主席老舍先生很看重他的才华。1954年,创作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 年,汪曾祺被错误地补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市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留在研究所协助工作。自1962年初到病逝, 他一直担任北京京剧团编剧。1963年,短篇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出版。1964 年,曾与人合作i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同名京剧,1968年,作为主要执 笔者,他将京剧《芦荡火种》加工成“样板戏”《沙家浜》。 进入新时期的80年代,汪曾祺与邓友梅、冯骥才、陆文夫等作家在伤痕小 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构成的文学思潮之外,开创了文化风俗小说的潮流,形 成了文学创新的一个“审美增长点”。这是他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艺术风格的 成熟时期。此时他虽然进入了老年,但意趣欣然,这从他的一首诗歌《江北行》 中可以看到:“人生六十方开始,一片巧云大淖妍。/曾记荸荠花结实,争尝雪藕 脆生甜。/凉床古语音犹在,石鼓童心忆故园。/往事千般常入梦,乡情一点倍依 0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自序》,《江曾祺短篇小说选》,序2页,北京ilj版社1982年版。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然。”/他的《受戒》、《大淖纪事》、《秉异》、《岁寒三友》、《故乡人》、《鸡毛》、 《故里三陈》、《徙》、《晚饭花》、《黄油烙饼》、《七星茶坊》等一批作品,给文坛 吹来了一股高邮水乡的清新的风,曾经一度寂寞的汪曾祺引起了文坛的普遍关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在创作上也接受了沈从文的影响。40年代如此,80年代亦如此。他身在现代都市,但情感皈依乡土,自觉地 传承民族文化,在恬淡和谐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欢乐,呈现出一种与现代文 明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他以散文笔调写作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 见闻和风物人情,民风民俗,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蕴含着凝重的质地, 平淡中见出隽逸,雅洁中透露出质朴清新之气。 第一章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第一章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 第一节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人性要求 长期以来,在文学写人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左倾”思想泛滥的 年代,人性被视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而严加限制,乃至批判,人们对此讳莫如 深。文学是入学,文学既然要写人,就避免不了写人性。在作家笔下,总会表现 出他们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新时期,在与人性相关联的人道主义论争中,有关人 道主义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人道主义:作为伦理道德 的人道主义和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作为伦理道德的人道主义,所要求的是尊 重人,爱护人,同情人,人与人之间要讲求自由、平等、关爱。作为历史观的人 道主义,是用抽象的人道主义认识历史,评价历史运动和历史人物。与这两种人 道主义观相联系的,是在人性论问题上认识的提高。从伦理道德上来谈人性,就 是肯定符合伦理人道主义理想的人性要求,它的最高向往就是马克恩所说的“人 的全面解放”,这是文学话语诉求的崇高境界。 从这种关于人性的理解出发,我发现,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化的生活理想, 是从伦理道德的意义上来定义的。汪曾祺曾说:“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 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尊重和欣赏。”晰谓“对人的关心,对人 的尊重和欣赏”,正是伦理人道主义的最切近的阐释。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一个 作家来说,他的作品更是他思想的形象化显现。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人与自然休戚 相关、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共的生存愿望。并赞扬为这种生存环境付出劳动,作出 奉献的美好精神:他肯定和赞扬作为“人”的生命形式、:一种世俗化的诗意人生, 等等,都突出地表明他是一个执着的伦理道德上的人性诉求者和抒情者。 第二节人性化渗透在风俗化当中 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渗透在他的风俗化艺术描写当中。我们从他 汪曾祺:《我是~个中国人》,《汪曾祺全集》(第4卷),291页,北京师范人学出版{t1998年版。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创造的高邮乡土风俗画中,可以特别地感受到他的人性化的生活理想。 汪曾祺很看重风俗。他认为风俗很美,“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 抒情诗999“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 在当代作家中,注重风俗的作家不乏其人。在五六十年代作家中,梁斌的《红 旗谱》注意描写冀中平原的风俗,以致这种描写成为这部小说获得“民族风格’’ 的一个重要原因。汪曾祺所推崇的作家孙犁也注重冀中平原的风俗,人称他的《荷 花淀》等小说就像冀中平原“亭亭净植的荷花”。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 说也注重山西地方风俗,所谓“山药蛋”这个通俗的称呼,恰好体现了这一派作 家由地方风俗构建纯正朴实的民间风格的努力。这些作家写风俗,都有各自的艺 术追求,或者为了建构民族史诗,或者为了诗化小说,或者为了实现民族化、大 众化。就是说,他们都是把风俗描写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看待。 汪曾祺重视风俗,或许受到过他们(例如孙犁、赵树理)的影响,但与他们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似乎摈弃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界限,风俗对于他来说,既是 手段又是目的。换言之,对于他,风俗的描写不在于手段,风俗就是小说的全部, 风俗即小说。具体而言,风俗即《受戒》,风俗即《大淖记事》,风俗即《岁寒三 友》,风俗即《晚饭花》,他描写高邮水乡人物,实际上就是描写风俗,描写他的 人性化生活理想。在他的小说——那个风俗化的世俗民间世界里,人生活在一派 优美、朴拙、健康、仁爱的“氛围”当中。 汪曾祺小说的风俗是无处不在的,它弥散在小说的字里行|’日j,做到了风俗化。 汪曾祺作品的评论者大都举出汪曾祺小说中那些出色的地方生活“掌故”,例如 大淖苇塘、炕房浆房(《大淖汜事》),药铺烟店、酒楼茶坊(《岁寒三友》),和尚 受戒的仪式(《受戒》),项香请愿的遗风(《大淖记事》),三牲祭祖的习俗(《鸡 鸭名家》),迎神赛会的场面,元宵送灯的节景等等,认为汪曾祺的风俗描写自然 淳朴,充满诗意般的人性。确是这样,这些风俗描写,引入入胜,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别有情趣的民问世 界。他的那些小说,特别是那些成功的小说,从开头到结尾,无处不是风俗,风 俗就是小说本身,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人物故事,人的生活情感、生活习惯, 以及他们的一睥一笑,仿佛天然生成,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乡土高邮的 生活整体,一个风俗化了的小说世界。譬如《大淖记事》,“顶香请愿”、苇塘坑 第一章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房的情节无疑是风俗描写,而大淖上各色人的生计,当地人和锡匠们的生活关系, 闺女出嫁赔送锡器的习俗,挑夫们挑担子的营生,人们从做饭到吃饭的那些细节, 县长、乡绅及各方代表处理刘号长的过程,姑娘妇女们挑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 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的走成一长串的情状,等等,更是风俗描写的佳境, 它们(包括顶香请愿的的遗风)彼此联系为一个整体,~个并非别人笔下可以产 生的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大淖风俗图”,就如同宋代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那样。同样,《受戒》的风俗也不只是和尚受戒的仪式,《岁寒三友》的风俗也不 只是药铺烟店、酒楼茶坊的陈设,《鸡鸭名家》的风俗也不只是三牲祭祖的习俗, 它们都贵在一个气韵生动的、完整的的风俗有机体。汪曾祺的人性化理想就体现 在这个无处不在的荡漾着人性气息的高邮风俗有机体当中。 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汪曾祺的风俗描写是事无巨细的自然主义呈现,实际上 他是有所选择、有所突出,也有所减免的,或者说,汪曾祺的风俗描写是经过审 美心理过滤了的,带有他少年时代的情感记忆,也带着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精 神状况,是他对昔日逝去的“梦”的追忆,具有浓厚的主观化特征。就总体而言, 在汪曾祺的风俗世界里,人们不太拘泥于封建的伦理道德、佛家教规,以及官家 繁冗的礼节。甚至于和尚也是世俗化了。没有酷烈的斗争,没有过重的悲惨和不 幸。其间有丑恶的事物,但这些都是作为善与美的陪衬,.它们使美愈美,善愈善。 就是说,汪曾祺通过一幅幅民间化的风俗画,交给我们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一致, 人与入之间和谐相处,无论尊卑高下,无论持什么信仰,无论天南地北,七行八 作,三教九流,除了少数伦理道德上的坏人,大家都能以仁爱为本。 这是经过汪曾祺的浪漫主义“心境’’过滤了的诗化了的风俗化的“民间世界”, 一个民间的“桃花源”。事实上,二在那个年代,他家乡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充满 着悲苦和辛酸的,人世有着触目惊心的苦难。所以我们说他描写的是“情感化的 真实”,是他心灵世界中的真实,是他心灵中的三四十年的高邮山水、人物记忆,是一个主观化了的民间“桃花源”。在这里,寄托了汪曾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理 想,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那样。通过风俗及其人物故事,汪曾祺告诉我们, 人应该健康的、很有情趣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民间”就是人诗意的“栖居” 之地。换句话说,他希望人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人与自然和谐 与共,人与人和谐与共。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风俗渗透一切,~切都是风俗,婚姻爱情自然也是风俗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们编织的那些生活故事,演绎的那些野俗 的、饶有趣味的世俗人生,那些悲欢离合,谈不上崇高、壮烈,也不显得特别的 凄苦,有一点曲折,多以道德伦理为中介,但又流动着含蓄的野趣,在自然平和 中透露着做人的快乐。汪曾祺人性化的生活理想,在这些描写中也特别地流露出 在《受戒》中,有一桩婚姻,一桩爱情,都与和尚有关。婚姻是指和尚仁海和他老婆的生活。仁海的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庵里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 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海叫她嫂子,明海叫她 师娘。这两13都很爱干净,整天在洗涮。傍晚的时候,他们坐在天井里乘凉;白 天,闷在屋里不出来。爱情是指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姑娘两小无猜的交往。庵里 的小和尚明海可以到农家小英子家里去玩,和小英子_起画画儿,帮助小英子家 车水,打场,挖荸荠,跟小英子家的船进城,到大庵里去买香烛。明海到大庵里 去“受戒”,小英子划船送他去,可在来回的路上热火朝天地谈起了恋爱。封建 礼教和佛家的清规戒律全在人性化的百姓生活中消解了,化为很有情趣的世俗人 在《大淖记事》里,有巧云与小锡匠(十一子)的婚姻爱情。他们两人一个是本地人,一个是外乡人,好得死去活来,“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小锡匠拉风 箱”,小锡匠有时也帮她“织一片席”,“巧云的手指划破了,十一子就帮她吮吸 指头肚子上的血”。巧云被保安队刘号长“破了身子”,她“没有滴眼泪,更没有 想到跳到淖里淹死”,只是觉得“为什么是这个人”而不是十一子。十一子也不 在乎这个。十一子被保安队的人打得半死,依然想着巧云。巧云也任劳任怨地等 着他,他回来后,帮助他养伤,终于又成为眷属。.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汪曾祺关于婚姻爱情的描写不存在褒贬,褒贬是有的, 但不剑拔弩张,只是在诗意的世俗生活中暗示出来。《晚饭花》是三个独立的短篇,每一篇都是写青年女性的婚姻爱隋。其中第一篇写大家闺秀孙小姐的人生悲 剧,孙小姐从小知书达礼,受到封建礼教的濡染,在未婚夫的影响下也接受了新 文化、新思想,放足,看新书。丈夫不幸死了,她自己无再婚之念,只是寂寞地 躺在家里,静静死去,叙述者告诉读者,“从锁着的房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 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上的声音”。第二篇中的王玉英从小忙于家务,勤劳朴实, 嫁了个风流浪荡的丈夫,只是因为喜欢这样的人和他家里的三间房子,也就出嫁 第一章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了。第三篇中馄饨小贩秦老吉家三个女儿各自都嫁了市井中的能人,一个嫁了理 发匠,一个嫁了糖匠,一个嫁了皮匠,个个都心满意足。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作 者是倾向最后一种婚嫁的,为什么,没有别的,无非它们顺乎自然之理,符合世 俗中的人性。 这些婚姻爱情描写,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又传达出汪曾祺的生活理 想,它们以“随缘”为原则,不矫情,不大红大绿,只是健康地、很有情趣的营 造人性世界。有些看似低俗,但低俗中有和谐,也是一种诗意人生,所以在汪曾 祺的小说世界里,人生是一种情趣,一种有意味的存在。“随遇而安”就是人性 化的生活状态、生活理想。 第三节人性化的风俗人物 汪曾祺写小说是小大着意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但也不能说汪曾 祺不注意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汪曾祺的理念量,人物也是风俗,而不在于 是不是典型。他甚至说过:“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罩行间都浸透了人 物。”所以他常常是刻画有个性的人物,使他们成为完美风俗中血肉饱和的艺术 有机体,用风俗人物来体现他的人性化理想要求。 沈从文写作是要“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零他还说:“…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定,对于未 来光明的向往。”并且自认为是“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的理论主张、创作实 践都极大地影响了汪曾祺,汪曾祺重视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也追求一种 纯朴和谐之美。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 需要的。”“我要把它写得、很健康,很美,很有诗意。”@他在刻画人物时,就 是要表达“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 生形式’。”因此,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人与人关系融洽和睦、人与人交往率直 真诚,所描写的人物也多是~些风俗中的质朴、宽厚、平和、仁爱的平民百姓, 诸如贩夫走卒,江湖郎中,行家罩手,乡间文人……他们都以真率的人性,质朴 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序言》,《江曾祺短篇小说选》,序2页,北京f』:版社1982年版。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闽闻周报》,1936年第13卷第l期。 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1936年3月29日《大公报 文艺》。 沈从文:《给某教授》,《废邮存底》,文化生活fi{版社1937版。 浙江文艺”.1J,I版社1988版。入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的人情,磊落的胸襟受到肯定。他们构塑着高邮水乡的风俗,同时又是这一方风 俗的人格化。 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信守生活所给予的经验,都不是理学名臣们所教诲的德 性楷模,他们所实践的基本上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类的道德伦理。 生活态度旷达超脱,适性自得,随意自然。《鉴赏家》中的季匀民有浓厚的出世 思想,在家作画,讨厌不必要的应酬,却又与果贩叶三谈得来,结为至交好友, 同室论画,视为知己。《岁寒三友》中的穷画师靳彝甫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却 “活得有滋有味’’,种竹,养花,放风筝,斗蟋蟀,赏田黄石章。《鸡鸭名家》中 的余老五既勤劳,又闲散。炕蛋期间,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使出了浑身解数; 炕蛋之后,便提了茶壶,在街上逛来逛去,闲聊,喝酒,吃茶,自在得意。陆鸭 (长庚)一手赶鸭本事,一根赶鸭杆子,把河里散乱的鸭子调动得如同演戏。他 为人随和,要了赶鸭钱,一个晚上“七戳五在手”,输个尽光,却并不在乎。《故 乡人》中的王淡人一面治病救人,仗义疏财,让病人在家里吃喝,一面在河边钓 鱼,得过且过,自得其乐。 而且,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具有一种进退自如、刚柔互补的品格。《徙》中 的地方名士谈甓渔,多次科举考试不能如愿,无心于仕途,于是每日闲散街头, 抽烟喝酒,傍花随柳,言谈举止,全没有约束。但他并不厌倦人生,精心培养学 生,桃李满天下,受到乡里人的尊敬。他的学生高北溟秉承了他的遗风,先是在 小学任教,不与人苟合,大有狷介名士的脾性。后开办初中,热心贡献教学良方, 受到校长看重,升入初中就职。初中更换校长,把他拉下来,复让他去小学,他 虽不服,也还是去了,教学依然兢兢业业,培养学生自有套路,受到人们的尊敬。 更让人看重的是,这些人物理想破灭之后并不消沉。在汪曾祺看来,这些人物所 ’作所为所想是符合人性的。他表现个性鲜明的、浸泡在风俗之中的人物性格,体 现着他关于人性的理想。汪曾祺强调文艺创作要以诚见人,掏心倾诉,追求一种不事雕饰的自然之趣。 所以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他发自内心的人性讴歌,具有本色的美感。然而, 从非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他作品中一些人物的那些“缺点”似乎应该给予批评, 乃至否定,但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则只能说这类“缺点’’与那些“优点”浑融 在一起,构成汪曾祺高邮风俗中一个个血肉饱和的“人’’,体现着汪曾祺的美学 追求和人性理想。例如《受戒》里的和尚仁德,居然有老婆,还把老婆接到庙里 第一章汪曾祺小说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来住,大白天关在房子里不出来,正人君子看了会指责其有伤风化。但这却是中 国乡间的风俗,是很有人情味的。因此,我们看到这些,便不会矫情地嗤之以鼻, 而是会心地微笑着,觉得生活真是有趣,这也就是汪曾祺所要达到的目的。再例 如《故乡人》里的那个急公好义、热心助人的医生王淡人,给从小跟自己一起长 大的汪炳治疗叫“搭背”的脓疖,把汪炳留在家里,不仅不要钱,而且还管吃, 管喝,管住,有时还让他抽一点鸦片。《复仇者》中的复仇者(他)不记杀父之 仇,损弃前嫌,跟仇人一起弃恶从善,似乎不讲孝道,不讲“原则”。所以有评 论者就对其予以批评,说这种善行、义举的“弱点与不足”是“消极落后的一面”。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即从汪曾祺对风俗人性的审美追求来看,这是汪曾祺重自 然、重情趣、重“仁爱”的表现。 行人:《汪曾祺论》,Ijl自中罔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编:《当代作家论》,277贞,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第二章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汪曾棋的小说创作具有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清水荚蓉”式的恬淡,展 示出质朴悠远的人间情趣。其中,散文化叙事风格和虚实相问、以虚驭实的叙述 策略,使小说显示出一种虚静之美。 第一节散文化叙事 汪曾祺的小说不同于五六十年代人们所习惯的小说写法,它没有集中的贯穿 到底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不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全篇的叙述无拘无束,信 马由缰,诉说风俗人情,用散淡、“跑题”的手法消解情节的集中性,让叙述者 的情致自然地浸润在平淡悠远的叙述中,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例如《大淖记事》, 写发生在一个叫大淖的地方的事情,其中的主要事件是小锡匠十一子与巧云的爱 情故事。如果按十七年小说的写法,肯定要从头到尾都写这个故事,但汪曾祺在 这里并没有这样做。全篇六个部分,在第二部分的末尾才出现小锡匠十一子,到 了第四个部分才出现巧云。从第一到第三部分都是叙述大淖这个地方的风物人 情。作者从大淖的来历说起,接着写到大淖里的景物,写到大淖岸边高阜上的鸡 鸭炕房、浆洗衣服的浆洗场、鲜货行,写到大淖南岸的轮船公司及小轮码头上的 买卖,写到轮船公司西边低矮瓦屋里的来自外乡的二十多个锡匠,由锡匠写到他 们制造的各种锡制用具,由锡制用具写到当地闺女出嫁时用的大锡罐及其用途。 接着写到轮船公司东头住在草房子里的本地挑夫,写他们如何挑担子,如何做饭、 吃饭,写他们过年怎样赌钱,又写姑娘媳妇挑担子的美丽的姿态,写她们把“老 骚胡子”叔公的裤子脱掉,然后一个个跳到水里洗澡,如此等等,写出了高邮水 乡自然、纯朴、优美的风俗画。在写过这些之后,小锡匠和巧云才一个个出场。 故事并不复杂,说的是他们好上了,但县保安队的刘号长晚上摸到巧云家里“破 了巧云的身子”,巧云告诉了小锡匠,继续与小锡匠好。刘号长打伤了小锡匠, 锡匠们集体到县政府游行,县政府只好把刘号长调到外地,巧云把小锡匠接回家, 一边和妇女们一起挑担子,一边等待着小锡匠的伤好起来。从而歌唱了他们不拘 10 第二章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泥于旧的贞操观念的世俗化的爱情生活。小说的前部分构成了后部分人物故事的 环境、土壤,后部分与前部分融为一体,共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散文化叙事。这 是一种顺乎自然的闲适性文体。 又如《受戒》,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事一直到小说即将结束时才 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把它当做情节的 中心。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一些似乎是“跑题’’现象,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 俗、明海出家所在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小英子~ 家的关系等。不但如此,接着又插入似乎与题旨无关的叙述,例如讲到和尚庵里 几个和尚的特点,讲到三师傅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他擅长于“飞铙”的绝技和山 歌小调,放焰火时出尽风头,讲到当地妇女与和尚私奔,等等。这么多的枝节, 作者叙述起来很随意,仿佛水的散漫流动。它们构成了明海和小英子天真浪漫的 爱情的背景。而写这两个小孩子的爱情,也不是注重情节的完整性,主要是写小 英子划船送明海到庵里去受戒,二人来回的一些情况。如同《大淖记事》一样, 前面部分成了后面人物故事的环境和背景,后面的人物故事是前面叙述的一个自 然延伸,它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散文化的叙事过程。 当然,如果我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里,那么就根本没有体会到“散文化” 的艺术精要,汪曾祺的这种“散文化”是与他的风俗化追求相一致的。在汪曾祺 看来,所谓风俗,来自久远,存活在当代,像空气一样渗透在日常百姓的生活当 中,它汤汤水水,散散漫漫,不太好条分理析,砍不断,撕不碎,是生活的一种 弥散状态。他又认为: “小说要真诚,不要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 修辞立其诚。”D风俗既然是不能条分缕析的,又要诚实地从作家的内心要求描 写这种风俗,很显然,就只能运用与这种风俗化相通的修辞手段,一种散化的“生 汪曾祺的“散文化”,是造成风俗化的最好形式。我们已经知道,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他是 从伦理美学的角度来理解风俗的内涵的。这就决定了他在处理风俗时,是把风俗 当成诗来表现。对于他,所谓散文化,实质上是诗化,是通过散文式的笔墨,打 破理性痕迹明显的情节结构模式,通过散漫的风俗画面,呈现出民间百姓本乎自 然的人伦物理,和自由自在的健康人生。可以说,散文化,这是与汪曾祺人性化 汪曾祺:《桥边小说三篇后记》,《江曾祺义集 小说卷》,559页,江苏文艺小版社1993年版。 ll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的生活理想相通的、最适当的小说构成方式。 第二节虚实相间,以虚驭实 因为要营造“民族抒情诗”,实现诗意呈现,所以与散文化的文本构成方式 相一致,汪曾祺在处理“故事”与“意义”的关系上,一方面是让“故事”直接 地表达出意义,这就是所谓“写实”,从这方面看,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 另一方面,对故事实行“有意味”的处理,使“意义”得以暗示出来,这就是所 谓“运虚”,从这方面看,他的小说又具有象征主义特点。在处理这两个方面的 关系上,他既不止于“写实”,也不止于“运虚”,而是“实”中有“虚”,用“虚” 来解构“实”,提升“实”,使文本生出内在的张力,收到一般写实性小说难以获 得的诗性和理趣效果。《受戒》中,从大量的实际描写看,世俗中的人与佛家人 物交相混融,以食、色相交通,和尚和老婆生活在一起,年轻的女孩子与和尚搞 对象。就是说,“破戒’’为实。而小说的题目却是“受戒”——小和尚明海前往 大寺院去“受戒”,接受佛门长老的洗礼,却实行了“虚’’处理,实际的描写微 乎其微。更有趣的是,小和尚前去“受戒”,不是踽踽独行,心怀向佛之心,而 是在小情人小英子姑娘的陪同下,划船而去,仿佛是一次轻松愉悦的水上恋爱旅 行。而且,在回程的路上,他们的恋情表现得多么诗意盎然: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 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声说:“要一一!”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 12 第二章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紫灰色的苇塘,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 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腊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苇塘,扑鲁 鲁鲁飞远了。 有对话,有景物描写,是实写,又含有不尽表达之意,给人以无限向往的、诗意隽永的悠远空间。就是说,这篇小说以“破戒”为实,以“受戒”为虚,景 物为实,情趣、意趣为虚;文本为实,象征为虚,彼此相映成趣,成功地实现了 作家人性化生活理想的表达。《异秉》围绕王二“发达起来”,展开后街景观、保 全堂药店规矩和夜间围坐趣谈等意趣盎然的风俗描写。“异秉”‘(传说中,上苍赋 予杰出人物奇异的秉赋)实为“常秉”,各人的命运不同,实出于人们不同的生 世、努力,性格,乃至某些偶然因素。在这篇小说的描写中,“常秉”为实,“异 秉”为虚,就是拿王二来说,他之所以发迹,完全在于“常秉”,即在于他善于 经营,作者对于他如何起早、摸黑、抓空子、善待人等机灵、勤劳的行为、性格 进行惟妙惟俏地描写,是为实写。而“异秉”实在欠缺,只是在小说快结束时, 当那个说书人张汉说到大凡有出息的人都会有“异秉”,要王二说说有何“异秉” 时,小说作这样地叙述: 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王二虽然发了上点财,却随时不忘 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是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 “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 总是先小手,后解大手。”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 一起来,难得!” 就是这么~点“实写”,与王二平时勤劳善良的大量写实性描写连在一起,矛 盾混成,生出~片“虚”的意趣——作家没有真接说出、却蕴含在文本之间的诗 性意趣,高邮民间那种风趣的,带有野俗性、神秘性、质朴俏皮的世俗人生,由 此呈现出来,让我们发出忍俊不禁的微笑。而且,这还没有完结,小说最后,药 店管事卢先生没有见到陈相公,大声叫着“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 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这个“陈相公”是药店里受人欺负的、贫穷年轻的老实伙计,而陶先生在“同 事”这一级别的职员中是最窝囊的,这人已有四十好几岁,经常“咳嗽痰喘”, 几乎每一年都被店经理请吃“上席”,当成辞退的对象。这么两个命运不好的人, 听了王二的“异秉”,也希望自己生出这种“异秉”,只是作家不直接点出,把这 层“虚”隐在“实”的背后,给人以悠然乐趣。在这里,实写和虚写——“常秉” 和“异秉”,不仅在王二这个人物身上矛盾混成,而且在全篇小说的描写上也是 矛盾混成:由虚提升了实,使全篇的风俗生出大于风俗的趣味、诗意。作家并不 刻意针砭王二、陈相公和陶先生的“国民性”,虽然我们可以从这方面作出分析, 但在作家的意识中,只不过让人意会到这是一群很有意味的“人”,他们以喜剧 式生命形式,渡着这世俗化人生。汪曾祺不是以“深刻”而是以“和谐”来实现 “生命有机体”的诗意呈现的。 第三节以虚静为美 在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分析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叙事风格和虚实相间、以虚 驭实的叙述策略。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使汪曾祺小说显示出虚静之美。这种虚静 之美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淡化矛盾,隐去丑恶,诗化世俗人生。汪曾祺心里面的高邮也并非不存 在剧烈的社会矛盾,也不是没有悲剧,社会矛盾和悲剧如果在善于史涛写作的作 .,家笔下,可以创造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氏卷。但是,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他把它们 作了虚化的处理,把冲突变得和缓,把苫难淡化,甚至将其隐入作品的背后,有 一些是化为幽雅的一笑。很多时候,他用平民百姓的世俗人生、韧性乐观的生存 意志和乐天安命的生活态度,把它们超越了,化解了。《大淖记事》中的刘号长 强奸了巧云,又带人打伤了小锡匠,这本可以处理为一部严峻的社会悲剧,但在 汪曾棋的笔下只足作为大淖风俗中的一个点缀,锡匠们的“顶香请愿”,县政府 约请几个方面代表人物在大茶馆会谈,来“了”这个事件,刘号长厕押具结,“由 两个弟兄持枪护送,悄悄地走了”,这些彼汪曾祺叙述得像细波微浪…样的自然。 14 第二章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 他让民间众生以大度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把苦难超越了。整个作品呈现出一 种大善如气、小恶如戏的世俗人生的诗性境界。 不过,作家不是在社会不公和丑恶面前无动于衷。汪曾祺是有着鲜明的爱憎 和倾向性的。只是,他在美学追求上反对在艺术中的剑拔弩张、张惶使大,激烈 的内容要出之以平和,在平淡中看出最深的喜悦和悲哀。在《八月骄阳》中,写 人物将要投湖自尽,也没有使气氛变得突然紧张,只重复着说“那人还在楼子上 坐着,望若湖水”,用平静的外表来遮掩内心的波澜。在《故里三陈》中,几乎 全篇都是写乡村医生陈小手替乡间妇女接生,受到信赖,并围绕着这项手艺展开 了乡间产妇生孩子以及请人接生的风俗。写到“联军”团长请陈小手为太太接生, 主要笔墨也是放在陈小手的精心劳作和团长的酬谢上,只是在结束的时候,写团 长送别陈小手,陈小手骑马走在前边,“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枪就把他打 下来了”。原来,团长枪杀陈小手,原因是陈小手碰了他女人。在他看来,他的 女人,除了他自己,别人“都不许碰”。平中寓不平,幽默中寓控诉,但全篇又 不失“虚静”之美。可以说,读汪曾祺的小说,读者不会领略到慷慨悲歌的雄壮 之气,但也不是轻飘飘的。何立伟在读沈从文的作品时,谈到这样的体会,他说: 沈从文的作品,“使生命之重化为让人一唱三叹的轻,使悲啸的大号化为一支悠 远的洞箫”。沈从文的作品具有这种特色,汪曾祺的一些作品也具有这种特色。 他的这类作品是隐含性、内敛性、超越性的有机浑融,达到了一种“虚美”的境 二、留出空缺,讲究“含藏”,引人遐思。前面说过,汪曾祺的风俗化叙事带着他主观化的诗性回忆。这种回忆的“原生态”只是片面的真实,它是作家有 所取舍的结果。有~些隐去的东西,对于汪曾祺来说,不是不要它们,而是希望 读者由写出的东西想到它们,在自由遐想和寻味之间生出再创造的可能, 这种所 渭“含藏”,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诗意隽逸的更丰富的表达。江曾祺谈到这方面的 经验时这样说:“‘话到嘴边留半句’,在一点就破的地方,偏偏不要去点。在‘根 节儿’上,‘七寸三分’的地方,一定要留得住。尤三姐有言:‘提着影戏人儿上 场,好夕别戳破这层纸儿。’把作者的立意点出来,主题倒是清楚了,但也就使 主题受到局限,而且意味也就索然了。小}兑不宜点题。”锣“i再到嘴边留半句”、 何t俅:《洞箫的悲悯0天》,引自赵同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34页,中罔和平fl;版社1993年版。 汪曾祺:《自序:小说技巧常淡》,汪曾祺:《汪曾祺小说经典》,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人性化的生活理想——衽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性化的生活理想——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贡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汪曾祺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

汪曾祺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

作家,语言,思想,小说,这个世界,生活,个人,民族,结构,自序,中国人,对生活,揉面,短篇小说,读者,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东西,作品,散文,文章,文集,方言,气质,本质,杂书,短简,精神,素质,艺术

2015-10-19 #故事大全

汪曾祺小说选读后感

汪曾祺小说选读后感

智慧,背囊,汪曾祺,小说,以色列,妈妈,读后感,小乞丐,价值,庄稼,时候,父母,男孩,菊花,这个故事,演说家,母亲,棒棒糖,母爱,生命,生日礼物,童心,钞票,小故事,母亲的生日,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无价之宝,角上,都会

2007-02-16 #短篇故事

受戒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

受戒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

明海,小英子,荸荠,汪曾祺,仁山,赵庄,李清泉,庵里,和尚,小说,舅舅,人家,日子,沙弥,老婆,邻居,小和尚,北京文艺,北京文学,善因,多田,夏秋之,子照,小女儿,杨毓珉,赵大娘,方丈,三师,二师,十亩地

2020-08-06 #经典故事

汪曾祺小说《受戒》人性美

汪曾祺小说《受戒》人性美

中学,小学,小英子,小学生,高中,汪曾祺,明海,人性美,中学生,人性,实验中学,教案,爱情,小学一年级,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实验小学,龙泉中学,人们,先生,作家,和尚,公式,初中,初中语文,合肥,大全,小学教师,形象,成都

2020-08-06 #经典故事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 都有打动我的心汪曾祺小说经典书评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 都有打动我的心汪曾祺小说经典书评

巧云,汪曾祺,和尚,陈泥,先生,作品,小说,陈小手,令人深思,团长,常理,地方特色,大淖记事,花天酒地,双凤眼,明海,顾名思,有滋味,时间,人物,习俗,一朵花,事故,产婆,偷腥,情节,底层,内心,原因,困境

2020-06-07 #经典故事

汪曾祺将小说视为对生活的回忆 他笔下几位人物的原型是怎样的故事?

汪曾祺将小说视为对生活的回忆 他笔下几位人物的原型是怎样的故事?

汪先生,汪厚,汪曾祺,大英子,照片,小说,故事,陶虎,陶钧,高冰,焰火,先生,作品,女儿,高邮,王乃,王家河村,岁寒三友,作者,北京,父亲,癞子,老人,金家,刘军,宝英,汪家,人物原型,摄像记者,这三个

2012-03-12 #长篇故事

汪曾祺如何改写《聊斋》

汪曾祺如何改写《聊斋》

汪曾祺,聊斋,故事,林语堂,瑞云,新义,蒲松龄,贺生,鲁迅,人性,孙郁,得多,霍金,80年代,故事新编,中国,主旨,促织,作品,作家,儿子,原著,士大夫,意识,思想,文言文,比人,时代,结局,篇名

2012-02-10 #短篇故事

前有汪曾祺今看张忌 到《南货店》里寻找生命温暖记忆的源头

前有汪曾祺今看张忌 到《南货店》里寻找生命温暖记忆的源头

南货店,小说,方言,汪曾祺,东西,供销社,作家,感觉,状态,老师傅,历史,文字,秋林,记忆,人情,人物,兴趣,器物,方式,纸面,读者,书面上,供销,古典小说,场所,小说家,宁海县,官方语言,家乡,悼词

2007-08-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