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清明节 上汜节 寒食节的来历和故事

时间:2020-08-18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1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4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

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

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三月三"节日依旧在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

最典型的当属壮族,每年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会放假两天。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吴地也有上巳节遗韵,主要的习俗有祓禊、禊饮和游乐。

古时代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有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以驱除邪气。

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有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 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

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民间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晋公子重耳饥饿时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清明节 上汜节 寒食节的来历和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清明节来历 清明扫墓的由来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来历 清明扫墓的由来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节日,人们,这一天,亲人,寒食,寒食节,节气,日期,祖先,踏青,坟墓,日子,前一日,唐玄宗,秦晋国,天为,思乡情,世间,中原,习俗,人民,人群,农历,公历,介子,充满生机,先烈,公元,党员,农耕

2015-07-21 #长篇故事

清明节还是寒食节 来历典故可歌可泣

清明节还是寒食节 来历典故可歌可泣

人们,晋文公,寒食节,重耳,踏青,申生,发现了,主公,割肉,季节,天下,封赏,意义,节日,万物复苏,很多人,介山,常清,杜牧,晋献公,晋文,来让,路可,太子,享受人生,宫外,座山,导语,典故,一帮人

2011-09-05 #经典故事

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晋文公,介之推,重耳,寒食节,晋献公,儿子,公子,国家,寒食,祖先,刘备,苏东坡,太子,全国,全球,拜祭,古人,大臣,山东,曾祖父,由来,节日,肺炎,休对故人思故国,超然台,有名有姓,中山靖王,刘胜,普天下,来当

2020-04-19 #经典故事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其中十人九不知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其中十人九不知

寒食节,习俗,来历,晋文公,寒食,民间,节日,评论,你知道,十月初一,最新资讯,欢迎大家,第一大,于绵山,代明,续魄,大家好,天为,家有,人们,以示,动态,先人,利禄,农历,动力,历史,古人,原因,合二为一

2016-09-11 #经典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缩写成50字的 古有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之说 相传起于春

清明节的来历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缩写成50字的 古有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之说 相传起于春

晋文公,重耳,寒食节,介子,古有清,晋国,春秋时期,来历,故事,事迹,网友,内乱,历史,大臣,春秋,柳树,母亲,问题,于绵山,介山,北魏孝文帝,文公,晋献公,曹操,石勒,诸子争,先锋营,人世间,介休,公子

2020-09-02 #长篇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缩写成50字的 古有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之说 相传起于春

清明节的来历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缩写成50字的 古有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之说 相传起于春

晋文公,重耳,寒食节,晋国,介子,网友,内乱,一生,历史,大臣,春秋,春秋时期,柳树,母亲,经历,介山,于绵山,北魏孝文帝,古有清,文公,晋献公,曹操,石勒,诸子争,先锋营,楼古,答案,春秋时代,公子,人世间

2008-05-05 #经典故事

清明节是如何从寒食节演变而来的

清明节是如何从寒食节演变而来的

晋文公,重耳,寒食节,肉汤,追随者,主公,属下,母子,于绵山,冷食,割肉,来历,母亲,这几天,一闻,常清,文公,艾草,来一碗,传统,三天三夜,丹心,个人,人多口杂,习俗,人马,众人,介子,春秋战国,兄弟

2017-07-09 #故事会

寒食和清明是一天?你错了 寒食节与清明节不是一回事!

寒食和清明是一天?你错了 寒食节与清明节不是一回事!

寒食节,晋文公,重耳,晋国,节日,寒食,来历,踏青,介子,传统,笔者,祖先,节气,国人,人们,习俗,中华民族,主题,传统节日,儿子,冷食,历史,国家,大节,封赏,忠君,春秋时期,慎终追远,礼敬,春秋五霸

2016-07-2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