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玄武门之变中 李世民攻打李建成时 李渊是什么态度

时间:2020-08-19

从晋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仅用2年的时间完成破隋立唐的大业

提示:本文共有 19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公元617年,身为唐国公的李渊鼓起勇气,举起反隋的大旗。从晋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仅用2年的时间完成破隋立唐的大业。李渊本人也从唐国公晋升为唐高祖,一跃成为与汉高祖刘邦齐名的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李渊

从干事创业的角度来说,李渊是个非常成功的人士,开创享国二百八十九的大唐盛世,将华夏文明带入全新的历史高度。若从家庭和睦的角度来看,李渊又是个相当失败的父亲,自己尚在人世,两个儿子变为太子储君之位而自相残杀。

由于李渊疏于管教,引发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以次子的身份成功实现翻盘,太子李建成却倒在距离皇位最后一步。抛开孰是孰非不论,唐朝李家这场宫廷争斗,堪称史上罕见。

因为历朝历代,没有老皇帝在位,太子无过错的情况下,次子兵变成功且登上皇位。唐史对“玄武门之变”往往语焉不详,只是着重描述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如何争斗,很少看到李渊在此期间的表现。

此时的李渊龙体安康,他对此事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又从中做过什么,史书上只有“泛舟海池”四个字,他为什么如此气定神闲,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李渊眼中的李世民

史书记载,李渊是位很有远见的帝王,知人善任,遇事决断。他能够以晋阳之地,完成反隋大业,若非有精明过人之处,绝对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以此推断,他在皇位传承的问题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他十分明白李世民的能力远在李建成之上。《全唐文·秦王李世民受诏书》记载,上元降福,神器安宁,此乃宗庙有灵,非独吾之幸也。比察汝布政,听汝德音,洋洋盈耳,副吾所望。今天下庆赖,在汝一人。

从李渊给李世民的诏书中,可以看出他对李世民给予无比厚望,言语中有着将李唐社稷安稳,托付给李世民的意思,但李渊没有明说,因为他内心很犹豫,虽然有勇气反抗暴隋,但没有魄力挑衅“嫡子长子继承制”。此后的事实证明,李渊没有看错人,李世民才是李唐江山最佳继承者。

李渊的态度:犹豫不决中,稍微倾向李建成

李渊虽然很喜欢李世民,但碍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观念,李渊在喜爱与宗法的两难中,稍微倾向于后者。站在李渊的角度来看,宗庙社稷要远远大于情感,立储君关乎朝政国祚,历史上因随意改立储君而引起朝野动荡的事屡见不鲜。所以,李渊建立唐朝以后,对李世民采取诸多限制。

李渊采取的办法非常果断,直接剪除李世民的亲信重臣。唐朝建立过程中,曾有八位柱国级大臣,他们分别是“刘文静、阚棱、杜伏威、罗艺、侯君集、张亮、李君羡、薛万彻”,此八人中“刘文静、阚棱、杜伏威”是李世民的旧臣,特别是刘文静早在太原时,他与李世民的关系便非同一般,挑唆李渊起兵一事,刘文静没少给李世民出谋划策。

李渊登基不久,刘文静因与裴寂关系不和,整日在家郁闷喝酒,喝醉以后便大发牢骚,结果被自己的小妾告发。李渊得知此事后,立刻捉拿刘文静,随即交给刘文静的死敌裴寂审理,刘文静论罪当诛。

后来,名将辅公祏作乱。李渊派阚棱前去围剿。阚棱平定叛乱,尚未来得及邀功,却被辅公祏反咬一口,说阚棱与杜伏威(两人为师徒关系)也是谋反者之一。李渊故伎重施,将杜伏威和阚棱一并交给李孝恭处理,最后李孝恭玩出一手先斩后奏,急忙诛杀阚棱和杜伏威。值得一提的是,李孝恭与杜伏威关系也不和。

刘文静、阚棱、杜伏威三人被斩首前,李世民曾数次进谏向保住三位亲信,李渊一概不听。刘文静、阚棱、杜伏威已经位居人臣,隋唐纷争时,他们没有谋反的想法,却在大业已定的情况下作乱,从逻辑上丝毫说不通。只能说明李渊是有意而为,害怕李世民做强做大,对他采取限制措施。

泛舟海池,实则故意避嫌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变时,上方泛舟海池。说李氏兄弟在宫中打得不可开交,作为父皇的李渊在乘舟在海池游玩,不得不令人钦佩高祖的气定神闲。仔细想来,此事有很大的蹊跷。李渊作为长安皇宫的主人,耳目遍及宫中,纵使李世民手段高明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何况密谋篡位,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议定的大事,秦王府来回有人出入,哪能不引起外人关注。

李渊表现得如此波澜不惊,越能说明他内心一清二楚。他想的是,反正两个儿子都是自己与皇后窦氏所生,无论哪个儿子坐江山,都不会对自己太过分。与其明确地表态,不如让两兄弟一决高下。一来自己假装涉身事外,二来省去犹豫不决的烦恼。

若是李渊强行立李建成,李世民肯定不服,夺位也是必然发生的事儿;若是立李世民,围绕在李建成身边的重臣由岂能善罢甘休。所以,李渊料到兄弟“夺嫡”迟早发生,与其拖到最后双方以大规模武力抗衡,不如将其推向小规模宫廷争斗,这才是保全李唐江山的权宜之计。于是,高明的高祖爷上演一幕“泛舟海池”。

读史君认为:玄武门之变,充分暴露出李渊为人精明的性格,这场宫廷夺嫡的闹剧完全在他意料之中。由于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嫡子,让李渊难以抉择。因此,高祖爷所幸放手不管,让兄弟二人凭本事坐江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玄武门之变中 李世民攻打李建成时 李渊是什么态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杀李建成一家 为何下葬当天哭了?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杀李建成一家 为何下葬当天哭了?

李世民,李建成,李渊,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太子,集团,李建,地位,葬礼,谥号,成和,人们,代表,势力,帝王,权利,民为,皇宫,这件事,斩草除根,刘恒,刘安,唐高祖李渊,尉迟恭,明里暗里,方兵,杨广,秦二世,隋炀帝

2016-07-20 #故事大全

玄武门之变实乃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殊死搏杀

玄武门之变实乃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殊死搏杀

李世民,李渊,天策府,太子,李建成,元吉,集团,势力,玄武门之变,秦王,李元吉,中枢,关东,李唐,玄武门,兄弟,儿子,内战,权柄,武德,皇位,关陇集团,关键,大唐,帝王,程度,逼宫,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李建

2020-05-29 #小故事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不能阻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不能阻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李渊,李建成,玄武门,李建,这个时候,李元吉,势力,大哥,年纪,惨案,时候,朝政,计划,谁知道,夏立,李渊举,太子,下造,太子府,好的,太子殿,成一,感觉,世人,功大于过,关键,作用,位子,主子

2009-01-04 #经典故事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李世民,元吉,玄武门之变,太子,集团,唐高祖李渊,唐高祖,大王,玄武门,唐太宗,李渊,李建成,王世充,齐王李,兄弟,国家,局面,武德,皇帝,皇太子,秦王,侯君集,唐王,四子,子世民,房玄龄,李靖,李建,李渊立,杜如晦

2020-05-28 #故事阅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为啥没人帮李渊?其实原因很简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为啥没人帮李渊?其实原因很简单

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李建,玄武门之变,明君,隋炀帝,父亲,这个时候,成和,千古,军功,志士,民心,能人,长子,隋朝皇帝,唐高祖,立太子,下更,好的,帝位,后人,亲戚关系,人心,先下手为强,儿子,假传圣旨,军事,军队

2020-04-03 #短篇故事

李渊给李世民独创一个官职 这注定他必定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

李渊给李世民独创一个官职 这注定他必定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

李世民,太子,李渊,李建成,皇帝,功劳,地位,手下,女性,威望,文化,战绩,秦王,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家齐,李建,王世充,玄武门之变,窦建,隋炀帝,魏征,下唐,名的,成和,中国,个人,世家,一统

2010-01-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玄武门之变前的斗争 李渊和李建成联手打击 秦王险些功亏一篑

玄武门之变前的斗争 李渊和李建成联手打击 秦王险些功亏一篑

李世民,李渊,李建成,太子,尉迟敬德,秦王,杜如晦,程咬金,时候,情况,皇位,刘黑闼,房玄龄,李建,天策上将,命令,大将,时间,越来越少,起兵,两个人,从玄武,天策府,尉迟敬,尉迟恭,李元吉,玄武门之变,秦琼,窦建德,金元宝

2014-09-06 #故事会

玄武门之变 李渊为何把江山拱手让于李世民?难道是真的怕了?

玄武门之变 李渊为何把江山拱手让于李世民?难道是真的怕了?

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弟弟,唐太宗,帝王之,太子,时期,人们,兄弟,原因,帝王,朝代,江山,皇帝,统治者,阶段,或者说是,至高无上,吉全,尉迟恭,有才,李建成,李元吉,李元,李建,李渊命,秦始皇,秦琼,程咬金

2012-02-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