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二

时间:2020-08-20

古代治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8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治水与文明二中国古代故事:洪水、治水与文明二

樊晨盼科普

百家号11 0517:02

中国的四川盆地是由西部的盆西平原、中部的川中丘陵和东部的川东谷地三部分组成。在盆地的中心地区盆西平原,其地势西高东低,长江的主要支流眠江从川西高原中的茶坪山奔腾而出以后,沿着盆地的西缘从盆西平原西面流过,一遇大的洪水,眠江水就可能向东泛滥,给盆西平原的居民造成灾难。眠江流域降雨充沛,又有高原地区丰富的季节性融化雪水的汇人,使眠江成为洪水多发江河。如1917年在崛江流域出现的大洪水,使得四川眉山县城“水高数丈,侵人城东街,三日始退”;乐山县城“河水暴涨,三江汇合,府河指眠江干流尤甚,城中水深五六尺……沿河居民破瓦登屋脊,处处呼救,有两日不食者”。山民江上游又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带,地震和暴雨形成的泥石流有时可能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当地人称“海子”。东汉延平年间,眠山山崩就曾将崛江阻断了三天,迄今在崛江上游还有一些山体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某些堰塞湖在不断增加水量的挤压下发生崩溃,在洪水季节里更易引发极大的灾害。如1933年崛江大水,“洪水由松潘弓杠岭而下,冲破叠溪崩陷后之积水,水位高达十余丈。灾害所及,至松、礼、茂、仪各县起,达崇、郸、双、新各县止,长凡二千余里,宽约数百里,漂没人民、牲畜、家具,无法数计。此种巨灾,实川西亘古所未见”。这些近代的氓江洪水所危害的地方主要是眠江外江的沿江地区,盆西平原大部分地区经过著名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分洪调节,受到崛江洪水的危害已经不大,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尚未修筑和不太完善的先秦时代,盆西平原所遭受的洪水危害远比秦汉以后严重。因此无论在历史文献记载中还是考古材料中,都留下了不少先秦时期这一地区洪水和治水的记载和遗迹。

四川盆地先奏时期为蜀国统治区域,留下了《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记录蜀国历史和传说的历史文献。综合这些文献的记载,古蜀国的历史给人以这样一个依稀的景象:蜀国最早的一个朝代是距秦汉时代已经非常久远的蚕丛时代,以后又有柏灌时代和鱼凫时代,这三个时代各自经历了数百年,然后到了蒲卑时代。蒲卑时代最后一王为望帝杜宇,当时蜀地出现了如同中原传说中尧舜时代那样的大洪水,杜宇无力治理,幸好他的丞相鳖灵,一位据说死后从楚地溯流而上来的具有神性的人,E开了玉垒山或巫峡,使蜀地免除了水患,所以杜宇将王位禅让给了鳌灵,从而开始了开明时代。开明时代的史料开始较多,使我们知道该时代经历了11代350年左右,直到公元前316年才被秦国灭亡。秦国统治时期,蜀守李冰又大规模地治理眠江水系,在今都江堰崛江上修筑大堰,开通郸江和检江,疏通了成都平原上的一些河流,使得蜀地成为“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已经有学者指出,四川的鳖灵治水传说类似中原的鲸禹治水的传说,这无疑是正确的。夏代以后统治川西的蜀国王族,的确有许多可能来自中原的文献和考古证据。不过,盆西平原早在龙山时代就出现了具有防洪功能的堆土城防,直到商代晚期和两周时期的成都一带古遗址还不断受到洪水威胁的考古学证据,都说明四川地区的洪水和治水传说也还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盆西平原在相当于龙山时代的宝墩村文化时期就同时出现了多座古城,已经发掘过的这时期古城就有新津县的宝墩村古城龙马古城、郸县的古城村古城、温江县的鱼凫村古城、都江堰市的芒城村古城。此外,广汉市三星堆古城的部分区域,其年代也可能早到龙山时代。这些古城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城的规模较大,最大的宝墩村古城的城垣长约1000,宽660米,城内面积约66万平方米;最小的芒城村古城的城垣边长也有 300余米,城内面积约1万平方米。这些城垣均为堆土拍打构成,城垣宽阔,但高度却不太高,两侧也显得不很陡峭。从已经解剖的城垣断面来看,城垣的这种状况主要不是后世破坏造成的,在修筑城墙当初就已经接近现在的状况。这种城墙当然也可以起到保卫这些聚落免受敌人攻击的作用,但把它们视为包围聚落以抵御洪水冲击的土围子,恐怕也很合适。盆西平原史前城址均位于崛江水系各河流旁,这些河流从都江堰市呈扇形向东南延仲,芒城村古城处在这个扇形的顶端,以下诸古城沿扇的两边渐次排列。古城所在的地势较高,通常都是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有的还有凸起的土丘如三星堆古城的月亮湾。在这些古城的城墙外侧,不少至今尚有流水涂涂的河流或引水渠道,有的古城的城垣明显有被洪水冲坏的痕迹,例如在以后夏商时期仍然沿用但规模更大的三星堆古城,该古城的北城墙就已经被北面的鸭子河全部冲掉。这些可以用作防洪的古城和古城受洪水冲积的遗迹,是当地的古老洪水和治水传说出现背景的真实写照。

四川盆地的中心成都是在三星堆古城衰落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城邑。在成都市的故郸江两岸分布着大量的商代晚期至战国及其以后的遗址,这些遗址相距不远,但彼此间又被一条条河溪所分隔,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十二桥遗址群的大遗址。遗址群的地势较低洼,临水而居的人们时刻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十二桥遗址的商代晚期木结构房屋被洪水冲塌,木构架发生漂移错位,以致于难以复原;指挥街遗址的战国时期文化堆积层含砂量很大,并包含有大量商代和西周的遗物,这些都是战国时期洪水冲毁商周时期遗址所形成的堆积;最能说明该地的人们与洪水抗争的遗迹发现于方池街遗址,该遗址的文化层主要有三层:第③层为战国晚期文化层,第④层为战国早期文化层,第⑤层为洪水冲积形成的再生堆积,遗物磨损痕迹明显,其年代早的可以早到商代或西周,晚的到了春秋时期。在第④、⑤层之问有河卵石构成的石埂三条,‘’石埂剖面形状大致都呈椭圆形,部分石埂上部被破坏,但下部埂脚埋人地层,仍呈圆弧状,卵石紧紧相挤,体现了使用竹笼的特点”③。这些防洪用石埂的年代在春秋早期与战国早期之间,这正是传说中四川盆地发生洪水和开明治水的时期,筑堤所用装卵石的竹笼,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用竹络石垒坝的方法。这种方法后来在李冰治水时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汉代还传播到中原地区,用以堵塞黄河的决口,在至今仍是川西地区加固河堤、堵塞决口采用的方法。根据对成都这些遗址的遗迹现象的分析,成都地区从商代到战国,其居住环境是由潮湿变为干燥。成都十二桥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的第层,其遗迹为为建于水滨的干栏式建筑;属于春秋战国之际的第⑨层,其遗迹为带散水的竹骨泥墙地面建筑;而属于战国秦汉之际的第⑧层,其遗迹却为下有夯土台基的地面建筑。这除了气候的变化外,治水工程也应当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樊晨盼科普

百家号最近更新:11 0517:02

简介:苹果最光辉的一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

作者最新文章11 0517:0111 0317:0611 0218:21相关文章澎湃11 05海外网11 05新浪财经11 05中国经济时报11 05体坛周报11 05??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一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一

四川盆地,文化,地区,青铜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王朝,传说,百家号,世系,古史,文明,特点,文化传统,商王,洪水,都邑,中国,作者,区域,河南,王族,精进,周文化,夏王朝,文化因素,一脉相承,中原,故事,名号

2020-08-19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一

中国古代故事:洪水 治水与文明一

四川盆地,文化,地区,青铜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王朝,传说,百家号,世系,古史,文明,特点,文化传统,商王,洪水,都邑,中国,作者,区域,河南,王族,精进,周文化,夏王朝,文化因素,一脉相承,中原,故事,名号

2020-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郭金山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郭金山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邮票,嫘祖,油墨,仓颉,三皇,人们,大禹治水,文明,灾祸,洪水,画面,伏羲,仓颉造字,伏羲画卦,燧人取火,神农尝百草,中国,人文精神,先民,创世神,女娲,命令,场景,大禹,尊称,帝尧,水患,燧人氏,荧光,鸟兽

2020-09-13 #故事会

郭金山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郭金山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邮票,嫘祖,油墨,仓颉,三皇,人们,大禹治水,文明,灾祸,洪水,画面,伏羲,仓颉造字,伏羲画卦,燧人取火,神农尝百草,中国,人文精神,先民,创世神,女娲,命令,场景,大禹,尊称,帝尧,水患,燧人氏,荧光,鸟兽

2020-04-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礼仪,文明礼仪,中国古代,孔子,中国,宗庙,天子,个人,先师,故事,祭地,拜礼,曾子,礼仪之邦,小故事,人们,冠礼,时行,节日,影响,方相氏,诸葛亮,中国文明,诞生礼,国都,下级,三朝,南郊,产物,传统

2020-05-27 #故事会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礼仪,文明礼仪,中国古代,孔子,中国,宗庙,天子,个人,先师,故事,祭地,拜礼,曾子,礼仪之邦,小故事,人们,冠礼,时行,节日,影响,方相氏,诸葛亮,中国文明,诞生礼,国都,下级,三朝,南郊,产物,传统

2020-05-30 #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礼仪,文明礼仪,中国古代,孔子,中国,宗庙,天子,个人,先师,故事,祭地,拜礼,曾子,礼仪之邦,小故事,人们,冠礼,时行,节日,影响,方相氏,诸葛亮,中国文明,诞生礼,国都,下级,三朝,南郊,产物,传统

2020-06-17 #故事会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礼仪,文明礼仪,中国古代,孔子,中国,宗庙,天子,个人,先师,故事,祭地,拜礼,曾子,礼仪之邦,小故事,人们,冠礼,时行,节日,影响,方相氏,诸葛亮,中国文明,诞生礼,国都,下级,三朝,南郊,产物,传统

2020-09-0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