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炜老师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赏析

时间:2020-08-20

关于找规律的数学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以绘本名义,叩数学之门

——王炜老师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赏析

当游戏课程、魔术课程、实验课程、绘本课程、戏剧课程等创意课程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们已然感受到了的课程改革对基础课程的冲击。但是,这些创意课程的基本特质是什么?目标定位有什么区别,教学方式有什么差异?其实我们还并不清晰!

王炜老师“数学绘本化”、“绘本数学化”的理念,无疑为“绘本课程”标注了鲜明的标签,而《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又为这一理念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寻找“故事激趣”与“数学本质”的平衡

当“绘本”与“数学”相遇,将会发什么?

绘本,以其情节有趣生动、画面童真精美,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以大鼻子侦探发现国家博物馆的王冠已被调包,寻找真正的王冠为线索,设置了一系列寻宝任务,故事之生动、情节之跌宕,令师生心弦紧扣,至此,“故事激趣”的目的已经实现。

但是,数学呢?数学绘本课程,有别于儿童绘本阅读,必然承载着数学的认知目标,事实上,王老师《找规律》一课显然是“借儿童绘本叩数学之门”的典范。我们不妨分析其中数学认知的目标,至少有:

①“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把握;

②找规律的方法形成与经验积累;

③观察、推理、表达能力的有机培养。

首先,着力于“什么是规律”的意义理解。“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等关键词伴随着王冠、图纸、画作、小路、保险箱中的红蓝宝石、多边形、儿歌等具体实例,通过分析交流,得以内化,学生关于规律的内涵理解十分到位。

其次,感知“规律有哪些”,即规律的外延把握。教师提供了“颜色的规律”、“形状的规律”、“数字的规律”、“方向的规律”,让学生对具有“规律”属性的对象,有了极为丰富的感知。

第三,学会“如何找规律”。探索过程中,教师多次设问“我们是按什么来找规律的?”为学生提示了找规律的角度,“有序”、“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循环”提示具体方法。

另外,伴随着“找规律”学习活动的展开,“仔细看”、“认真想”……等基本学习方法融于其中;“有目的地观察”、“有根据地推理”等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目标也悄然实现!

二、寻找“绘本内容”与“结构材料”的平衡

本课中的学习材料有两条线,一条故事线,以绘本方式呈现;一条知识线,用数学材料承载。故事线中,卡通形象、精美画面、童声画外音,可谓萌味十足、惟妙惟肖!但细品知识线中,我们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在数学材料构建中所体现的“精致度”与“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材料,是将所要学习的认知目标镶嵌于其中,有着丰富内在联系、蕴含某些关系和规律的教学材料的组合。从王老师的课中,主要呈现以下几组材料:

材料1:蓝宝石、红宝石

材料2: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正方形

材料3:左、上、右、下

材料4:儿歌:逐渐变大、五颜六色

材料5:扑克图案:梅花、方块、爱心

如果细品分析,从一维到二维,从单一到组合,从封闭到开放,落点清晰、逐级递进,可见匠心!尤其是最后的扑克图案材料,为不同角度找规律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角度1:学生可根据颜色找规律:红、蓝、红、蓝……;角度2:根据形状找规律:梅花、方块、爱心、梅花、方块、爱心……;从观察的方式看,可横着看、可竖着……看显然,“绘本数学化”,从结构化材料的构建角度,《寻找王冠》一课做到了!

三、寻找“自主探索”与“有效导学”的平衡

教师怎样引领学生展开规律的自主探索?孩子们参与思考的程度如何?教师怎样发挥“导学”的力量?这是一节好课绕不过去的话题。无疑,王老师极好地做到了“以学为主”与“以导为方”的两者平衡。

每一个任务给出之后,教师均将学生置于“侦破”的主要地位,观察、表达、相互讨论、生生质疑,规律的发现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但由此,是否就可忽略教师的作用呢?“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发挥“导”的功能。那么,王老师的课上,有哪些“导”的作为呢?

“导”在问题启发时——“刚才我们是按什么来找规律的”?“除了形状之外,还有什么规律?”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的角度,驱动抽象地表达。

“导”在板书总结时——第一组材料反馈时,教师将绘本中的红蓝宝石贴于黑板,随着师生互动,适时用方框框出一组:板书“一组”、“重复”,揭示规律的本质;后面材料讨论后:板书“颜色”,“方向”“数字”等关键词,揭示规律角度。

“导”在方法指导时——呈现较为复杂的规律,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带着学生用手指着图有序观察,边指边说,致使规律明晰。

四、进一步思考

当然,王老师的课,可圈可点处颇多,限于篇幅,不做赘述。欣赏之余,一点思考与大家探讨。

情景的变换,情节的跌宕,无疑为学习增添了乐趣,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故事情节的需要,使得非数学的元素较多:画面、人物、对话……,且场景与物件也随之不断转换,学生就显现出“应接不暇”之感。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情节的强刺激与认知的弱刺激相比,显然故事占了上风,学生很难实现恰当的注意力分配。因此,能否减少场景与情节转换,减少教学环节,部分材料成组呈现,放下去让学生静静思考之后再交流呢?

培养阅读能力应该是绘本课程的重要目标,怎样留出时间,引导学生静静阅读,自主搜集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或许也应该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潘红娟)

阅读 291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炜老师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赏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炜老师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赏析

王炜老师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赏析

规律,材料,数学,找规律,学生,教师,课程,王冠,角度,王老师,情节,目标,故事,分析,宝石,形状,方块,板书,梅花,爱心,画面,结构化,颜色,王炜,之门,信息,关键词,内涵,图案,场景

2020-08-20 #故事大全

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

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

公主,安巴,黑公主,史诗,大战,王位,沙鲁瓦,巴公,宝石,王后,悲剧,罗多族,古印度,长子,利王,贡蒂,代表,儿子,妻子,形象,流行语,王冠,丈夫,兄弟,命运,国王,大学,天堂,父亲,美貌

2020-05-20 #短篇故事

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

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

女性,史诗,古印度,形象,利王,王冠,宝石,军事,公主,不幸,人们,代价,宗教,婚姻,安巴,政治,爱情,试论,非同凡响,风俗,印度史诗,可以了解,是一部,悲惨命运,艺术成就,等一系列,黑公主,波澜壮阔,付出了

2020-05-21 #小故事

伊丽莎白女王佩戴的这顶红宝石王冠背后有什么故事

伊丽莎白女王佩戴的这顶红宝石王冠背后有什么故事

红宝石,王冠,伊丽莎白女王,女王,皇冠,数量,礼物,稀有性,缅甸,英国,伊丽莎白二世,英国皇室,价值,人民,产量,代表,关系,历史,各界人士,场合,国家,妇女解放,情谊,情意,疾病,珍宝,王室,珠宝,相互辉映,皇室

2008-10-01 #故事会

小学数学二年级《寻找放屁王》王炜  2017年海峡两岸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

小学数学二年级《寻找放屁王》王炜 2017年海峡两岸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

视频,优质课,小学数学,王炜,中小学,客服,本站,海峡两岸,核心,素养,研讨会,网站,详情,课题,年份,学科,专题,地址,主营,全国,会员,公开课,原因,官方,平台,版本,年级,本课,服务器,栏目

2020-09-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关宝石的故事

有关宝石的故事

钻石,护身符,光明之山,宝石,蓝钻石,英国,万美,史密斯,主人,法国,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人们,历史,温斯顿,珠宝商,珠宝,研究院,首饰,魔镜,侯普,圣金,麦克林,不幸,力量,厄运,印度,南非,华盛顿,女儿

2020-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关宝石的故事

有关宝石的故事

钻石,护身符,光明之山,宝石,蓝钻石,英国,万美,史密斯,主人,法国,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人们,历史,温斯顿,珠宝商,珠宝,研究院,首饰,魔镜,侯普,圣金,麦克林,不幸,力量,厄运,印度,南非,华盛顿,女儿

2020-08-24 #小故事

红宝石的传奇故事

红宝石的传奇故事

红宝石,红宝,王冠,钻石,宝石,缅甸,套装,温莎公爵,珠宝,礼物,项链,卡门,玛丽,罗克斯堡,万美,会上,佛手,爱情,皇冠,魅力,首饰,设计,佳美,夫斯,爱德华八世,罗斯利,路易丝,传奇,世界,世间

2020-08-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