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 朗诵:梁媛媛文学文学家的故事散文散文诗精选免费荔枝

时间:2020-08-21

渔歌子的背景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5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创作背景 听语音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作品鉴赏 听语音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清刘熙载《艺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清黄苏《蓼园词评》:“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近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后世影响 听语音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摘自《白香词谱笺》)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以上来源:百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 朗诵:梁媛媛文学文学家的故事散文散文诗精选免费荔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作者,颜真卿,鳜鱼,白鹭,这首词,渔父词,渔父,箬笠,读者,郭沫若,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蓑衣,青箬笠,故事,桃花,渔歌,蓑衣,唐肃宗,戴叔伦,李德裕,杜甫,苏东坡,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水,西塞山前白鹭飞,作品,低飞,兰溪,后世

2020-08-21 #故事大全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作者,颜真卿,鳜鱼,白鹭,这首词,渔父词,渔父,箬笠,读者,郭沫若,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蓑衣,青箬笠,故事,桃花,渔歌,蓑衣,唐肃宗,戴叔伦,李德裕,杜甫,苏东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水,作品,低飞,兰溪,后世

2008-04-15 #短篇故事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唐肃宗,斯人,百家号,渔歌子,张志,名词,作者,太子,嵯峨天皇,正三品,代表作,处分,渔歌,湖州,唐玄宗,安禄山,李德裕,李享,颜真卿,作品,刺史,故事,回纥,太学,守孝,小伙伴,弘仁,待遇,文章,日本

2020-05-20 #小故事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唐肃宗,斯人,百家号,渔歌子,张志,名词,作者,太子,嵯峨天皇,正三品,代表作,处分,渔歌,湖州,唐玄宗,安禄山,李德裕,李享,颜真卿,作品,刺史,故事,回纥,太学,守孝,小伙伴,弘仁,待遇,文章,日本

2020-08-20 #故事会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斯人已逝 名词长存 张志和与《渔歌子》的传唱故事

唐肃宗,斯人,百家号,渔歌子,张志,名词,作者,太子,嵯峨天皇,正三品,代表作,处分,渔歌,湖州,唐玄宗,安禄山,李德裕,李享,颜真卿,作品,刺史,故事,回纥,太学,守孝,小伙伴,弘仁,待遇,文章,日本

2020-08-20 #长篇故事

张志和的渔歌子发生的故事

张志和的渔歌子发生的故事

这首词,于宪宗,颜真卿,李德裕,刺史,湖州,渔歌,玄真子,长庆,鳜鱼,首唱,代宗大,历七年,其中之一,桃花水

2020-08-20 #长篇故事

轻松记忆的最美古诗课 渔歌子—张志和

轻松记忆的最美古诗课 渔歌子—张志和

孩子,古诗,古诗文,知识点,先人,含义,生字,小学,知识面,词汇量,孩子学习

2020-05-04 #小故事

学诗词 | 张志和《渔歌子》→ 练吟诵 明诗句 悟诗情

学诗词 | 张志和《渔歌子》→ 练吟诵 明诗句 悟诗情

老师,江美丽,诗词,渔歌子,讲故事,渔父,音频,微信公众号,古诗,绿色,桃花流水,斗笠,春水,桃花,烟波钓徒,白鹭,蓑衣,诗人,鳜鱼,历史故事,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蓑衣,背后的人,西塞山前白鹭飞,青箬笠,又称,唐肃宗,左金吾,录事参军,西塞

2008-06-1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