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 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真相出乎意料

时间:2020-08-22

历史上关于误会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真相出乎意料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真相出乎意料

文化哪点事

百家号05 1800:01

在浩瀚的历史海洋里,究竟有多少被粉饰的史事?究竟有多少被隐藏的真相?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1.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年轻人,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被赵王拜为上卿。这是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会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负荆请罪的事发生在这之后不久。

现在我们算一下,从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负荆请罪,到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赵王思用廉颇,已经过了39年,廉颇"居魏久之",以后又到楚国,最后死在楚国。这怎么的也得有几年时间。假如廉颇负荆请罪时就是老将,就算是60岁,那么他任楚将时已经将近百岁。古人的寿命与健康是远远不及今人的。楚国不惜得罪魏国,挖来一个百岁老人做武将,这只能是神话。但《史记》并不是神话,它是历史,只能历史地看。假如,廉颇为楚将时是70岁,那么40多年前负荆请罪时的他,不到30岁。30岁不到的大将军,应该算是年轻的了。

2."坑杀"就是活埋吗《史记》记载,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赵国失败,四十万降卒被秦军"坑杀"。从多种古籍对这事的记载看,这不应该是虚构的,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事件。有人认为"四十万"系"十四万"之误,但学界多取四十万之说。这次"坑杀"一直被理解为:活埋。因为这样,长平之战就更血腥了。但是细究此事,活埋之说,却极不合理。

活埋多数并不是挖个大坑将人埋进去完事,而是将人埋入土中,却把头露在外面。不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活埋都是最麻烦的处死方式,但是活埋却最有震慑作用,对人的心理打击最大。于是历史上活埋不断。活埋是一种威慑手段,一般是要给敌方看的,处理时也多不隐蔽。而长平之战"坑杀"后,"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赵军基本被杀光,其威慑作用与一般的杀头没有两样。如果效果一样,大战后疲惫不堪的秦军就没有必要活埋赵人了。

越是武器简陋的时代,军人与平民的区别越小,武装与非武装的区别越小。在只有冷兵器的时代,树枝、石块与刀剑的差距,远远不是树枝、石块与机关枪的差距,四十万人知道自己即将被活埋,知道必死,动上拳脚,操起石头、树枝,没个十万八万人是难以抵挡的。再说了,将四十万个大活人埋了,光土方就不得了,况且是置之死地的四十万战士,不加绑缚是很难埋的,而要绑上四十万人,谈何容易?埋人家时,就得放下武器,操起锨镐,一锨一锨往下填,埋了这个,上来了那个,四十万人闹了起来,可是了不得的事。大将军白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项羽三更半夜地挖坑埋人,岂不更傻?

从几次大规模的"坑杀"看,长平之战是"挟诈而尽阬杀之",项羽是"夜击"。"诈坑杀秦降卒","挟诈"就是使用骗术,采用不光彩的军事手段。长平之战"坑杀"的正解应该是用欺骗的手段杀害。白起说:"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这被杀的四十万人中,应该包括大量的上党百姓。为是用了损招,"坑杀"对军事家白起心理压力极大,白起临死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如果只是一般的杀降,白起是不会心中有愧的,他是愧在"诈"上。白起坑人用的是什么"诈",没有记载,估计也就是放出谎言,乘人不备,杀进赵军降兵营中。可是,后人常说长平赵军被活埋了四十万,这样说图的多是刺激。

3.项羽根本不能过江东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一直被看成是英雄壮举。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肯过江时,倾注了无比激情,成为《史记》最精彩的片段。《项羽本纪》是这样写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这段流传千古的文字,让多少人为之心潮澎湃,多少人扼腕唏嘘。项羽不肯过江一事,自然也成为几千年来人们议论评说的热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歌颂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的,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项羽不肯过江的态度。

总而言之,人们认为,项羽是有条件渡江的,只是受不了委屈。然而,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当时楚汉形势,就会发现,即使是项羽渡过长江,也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他并不是碍于面子,而是没有可能性,过江与不过江结果差不多。自从固陵战败后,项羽就连连败退,一路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

考察当时的形势,项羽即使是过了江,即使是手中尚有一些部队,过江后也没有好结果的,因为江东早已不是他起兵时的江东了,这时的江东已经是刘邦的地盘了。朱东润《史记考索·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讲到项羽败亡时说:"其间堂邑侯陈婴已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羽虽渡江,天下事已无可为者,此则时势所趋,不特愧见江东父老已也。"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这已经清清楚楚说出了,楚汉战争一开始的时候,东越人已经占有今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东南,并且"不附楚";刘邦攻打项羽的时候,东越人是站在刘邦一方的。江南广大地区已经不是当年项羽起兵时的局面,已经成为刘家天下。项羽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军队,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块地盘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这些他项羽自然了然于心。

然而,一息尚存,还要挣扎,于是,项羽还有渡江一搏的想法。可是,看到了亭长,心又凉了。亭长说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明显是安慰项王的假话。这对项羽反而是一种不良刺激。项羽见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还不如死得"丈夫"一些、慷慨一些,于是说出了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等话语。

4.铜雀台怎能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赤壁》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的。黄州就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的战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可能是杜牧在当地看到了出土的古代兵器,睹物思古,有感而发。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说"杜牧精于兵法",精于兵法的杜牧,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自然要有许多对赤壁大战这样大规模战争的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说,赤壁大战的胜负,东风起了决定的作用,如果没有东风这样的天时,战争的胜利者就不是周瑜了,东吴可能就不存在了。

读这首《赤壁》诗的时候,必须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所谓曹操铜雀台却是在赤壁大战后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才建的。赤壁大战时并没有铜雀台,即使周瑜败了,即使"二乔"被俘了,也不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结果发生。文史不分家,读诗时要读史,诗史时也要读诗。我们看书要有两只眼睛。不能将《三国演义》当成《三国志》,不能把《康熙王朝》当成真的大清康熙,更不能视种种的"戏说"为历史的真实过程。

5.马谡病死狱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

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可见,马谡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没有执行,马谡自己就在狱中"物故",没等诸葛亮挥泪去斩,就自己死去了。《诸葛亮传》、《王平传》中所说"戮"、"诛"马谡等,应理解为判其死罪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向朗传》说:"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说明,街亭败后,马谡并未主动向诸葛亮请罪,而是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犯了包庇罪,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从《向朗传》可以看出,马谡打了败仗后,害怕惩罚逃走了,并不是小说《三国演义》说的那样,"自缚跪于帐前"。应该是让人家给捉回来的。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也因马谡受了牵连,受了髡刑。《晋书·陈寿传》说"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文化哪点事

百家号最近更新:05 1800:01

简介:传递世界历史文化!让你足不出户了解世界!

作者最新文章从古到今为什么没人盗秦始皇陵?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国宝文物?05 1800:0305 1800:0105 1111:06相关文章澎湃05 18新浪05 18网易05 18凤凰科技05 18凤凰05 18??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 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真相出乎意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 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真相出乎意料

解密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事件 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真相出乎意料

项羽,马谡,廉颇,活埋,坑杀,白起,诸葛亮,江东,赤壁大战,杜牧,历史,史记,长平之战,亭长,向朗,铜雀台,负荆请罪,三国演义,三国志,乌江,作用,楚国,时候,树枝,物故,赵王,二乔,刘邦,周瑜,寿父

2019-02-23 #故事大全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名人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名人

刘禅,周瑜,诸葛亮,李鸿章,陈世美,历史,杨业,潘美,潘仁美,百家号,蜀汉,魏延,皇帝,作者,孙策,蒋琬,监军,北伐,军事,大臣,朝廷,蜀国,刘备,司马昭,张小北,李鸿,杨仪,杨继业,秦香莲,开国名将

2020-08-22 #长篇故事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拿破仑,哥伦布,马可波罗,亚洲,制度,地球,学生,矮个子,最高分,身高,船员,有到过,最低分,斯坦,泰勒斯,爱因,爱因斯坦,发现了,地方,专家团,中国,商人,历代,古希腊,意大利,小时候,成绩,标准,故事,数学

2020-04-22 #故事阅读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拿破仑,哥伦布,马可波罗,亚洲,制度,地球,学生,矮个子,最高分,身高,船员,有到过,最低分,斯坦,泰勒斯,爱因,爱因斯坦,发现了,地方,专家团,中国,商人,历代,古希腊,意大利,小时候,成绩,标准,故事,数学

2020-08-22 #短篇故事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历史上被误解的五大伟人事迹

拿破仑,哥伦布,马可波罗,亚洲,制度,地球,学生,矮个子,最高分,身高,船员,有到过,最低分,斯坦,泰勒斯,爱因,爱因斯坦,发现了,地方,专家团,中国,商人,历代,古希腊,意大利,小时候,成绩,标准,故事,数学

2020-08-22 #故事大全

历史上五大奇异事件 你觉得哪个最为真实?

历史上五大奇异事件 你觉得哪个最为真实?

...,小周,文化,金字塔,蒙娜丽莎,奇异事件,蒙娜丽莎的微笑,五大,地面,手表,架飞机,过程,飞机,你觉得,时空穿梭,有些人,检测到,从雷,达芬奇,工作人员,科研工作,中经,复旦大学,历史,一段时间,世界闻名,个人,乘客

2015-11-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被误解的山海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被误解的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本,地理,怪物,地理著作,南西,哥伦布,本中,烛九阴,青羽,鲁迅,有记,说吧,金刚鹦鹉,面的故事,作者,中国,人们,五大,代表作,古书,原因,功效,刑天,凤凰,动物,医药,原型,原材料,多子多孙

2008-05-11 #短篇故事

盘点历史上发生的五大“奇葩事件” 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古人幽默

盘点历史上发生的五大“奇葩事件” 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古人幽默

奇葩,秦武王,晋景公,皇帝,司马曜,历史,周幽王,百家号,时候,一笑,高湛,不一样,五大,作者,古人,大鼎,故事,皇后,新麦,秦武,我相信,盘点,事件,和士开,烽火,看官,诸侯王,来勤王,褒姒,高纬

2020-04-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