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支矶石街:昔年君平卖卜处 今日网红文艺范

时间:2020-08-22

小众神话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7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支矶石街:昔年君平卖卜处 今日网红文艺范支矶石街:昔年君平卖卜处 今日网红文艺范04 10 18:19关注公元766年,唐代大诗人岑参拟赴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任上,入剑门关,于七月抵达成都。在嘉州为官不过一年即被罢官,因时局纷乱而滞留成都。直到约769年秋冬之季病逝于客舍,岑参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了成都。三年多的时间里盘桓于川,他对成都的风物也有相当的了解。《严君平卜肆》那首诗,提到的支机石,便是成都的一处名胜。这是一块褐色的大石头,高2.12米,宽0.8米,半腰处有一圆锥形的浅窝。浅窝旁,曾有唐人铭勒的篆文“支机石”三字,如今早已蚀灭。背面的棱上,还有一道长方形的凿痕。成都平原并不产大石,那么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放在此处又是为了啥?▲支机石真身位于成都市文化公园(文化公园 供图)岑参诗中所提到的支机石,明代学者、四川按察使曹学佺的《蜀中广记》里有一则神话故事,讲述了其来源。汉武帝时,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走到河的尽头,看见一个女子在织绵,她丈夫则牵着一头牛在吃草。张骞问这是什么地方,那女子指着旁边一块大石头说,把它运到成都去问严君平吧。张骞找到严君平,后者掐指一算,说:“怪不得去年我看星相,有客星侵入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不想是你坐船跑到天上的银河里去了。”原来,那块石头是织女拿来垫织机用的。那个浅窝,则是织机一只脚的置放处。这当然只是个传说,编撰它是为了证明严君平有学问、有本事。而那条凿痕,唐末五代的道士、前蜀户部侍郎杜光庭也给它编了个灵异故事,以说明支机石并非凡物。说是太尉敦煌公喜欢新奇的事物,让人从支石机上凿一块下来,以制作器物。敲凿之时,周遭风起雾涌。停止凿打则风雾消失,再次凿打则风雾又起。这位敦煌公好奇心极度强烈,又叫人把它挖起来,结果这一次是天色昏暗,雷鸣电闪。支机石的真正来历,自然不是所谓织女的织机垫脚石,也非从天而降的陨石。张骞和严君平虽然都是西汉人,但前者去世多年后者才出生,二人自然不可能对话。严君平为张骞解惑的故事,自然也是“关公战秦琼”一类的附会。从质地上分析,支机石很可能是来自龙泉山地区的白垩纪沙石。在“诗歌地理”系列的第一期,讲到唐代时曾矗立成都街头的巨大石笋。支机石和石笋一样,都是大石崇拜的遗迹,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观照——或竖立于祭祀大典,或用作墓前之碑。石上之浅窝,则很可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曾在某一次战争中被用于支垫发炮石机所致。棱上的长痕,则可能是将大石放倒后在地上拖曳而造成的。▲幽静的支矶石街岑参的诗和《蜀中广记》里的神话故事,都提到一个人,严君平。那么,支机石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神话故事把支机石穿凿到他身上,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能解释疑难;另一方面,他当年的生活范围,也的确就在支机石附近。严君平是西汉时期蜀郡成都人,辞赋大家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本来姓庄,叫庄遵,君平是他的字。庄遵是杰出的易经学者、哲学家,他以《周易》阐释《老子》,代表作为《老子指归》,凡十万余言。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其中的《王贡两龚鲍传》收录了一系列的隐逸、清节之士,因为要避汉明帝刘庄的讳,就把庄改成了严,严君平其名由此得以传世。严君平精周易,通老庄,擅术数,他去世后多年建立的天师道,对他十分尊崇,将其奉为“真人”,世称“严真人”。历代为祭祀严君平而建的严真观,就建在他当年的住所(人称“君平卜肆”),也即支机石矗立之处。到了明清,严真观所在之处已成街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清廷对藏用兵,部分八旗兵暂驻成都。康熙五十八年,四川总督年羹尧上书,请求从在成都的八旗兵中选取一千人,作为常驻,以备使用。年羹尧的奏折得到批复,清廷决定在四川驻八旗兵1600人,由成都将军衙门管理。为八旗驻兵及家眷所建的住宅,即为满城,严真观就在满城之中。严真观所在,最初建成的街道,名仁里二条胡同。“胡同”是北方对里弄街巷的称呼,一说源于蒙古语中的“水井”。因为严君平的名气太大,这条街也被称为君平胡同。修筑满城时,在原严真观旧址上,建立了祭祀“武圣”关羽的关帝庙。1905年,日本学者山川早水考察巴蜀地区,曾进入满城,留下了关帝庙的影像。在他拍摄的照片上,绿树蓊郁,亭台相望,拱桥卧于其侧。曾经立于严真观中的支机石,此时又在关帝庙的屋顶之下得到庇护。▲满城内的关帝庙 (日山川早水 摄)关帝庙毁于清末。民国年间,君平胡同更名为支机石街。到了1924年,卢作孚先生在此处建支机石公园。据《成都街巷志》,因为战乱纷频,公园并未建成。不过,一张支机石公园的老照片,又给此种说法增添了疑问。由出版家舒新城1924年拍摄的公园大门,竖匾上“支机石公园”几个字清晰可见,“机”字旁还挂着一盏玻璃灯。据古元忠《成都公园史话》一文,支机石公园又称森林公园,仅大楠木树即有数百株。(《图说成都百年》引文称,“其地有楠木近千株,俱百年物也。”)公园东临同仁路,西至老西门城墙,占地十余亩,呈长条状。原支机石庙包含在公园之内,进入公园大门就能见到耸立的支机石。园中数百株大楠林,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砍伐,“公园也就湮没无闻了”。▲支机石公园老照片 (舒新城 摄)1958年,支机石移入成都市文化公园。对于这个时间,也存在一些争议,《成都街巷志》称,“1985年,支机石终于得以移入文化公园”。然而,数位亲历者证实了1958年的说法。据原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中心主任、《四川电影界》副主编王华回忆:1959年春节前后,他就读于宁夏街小学时,低年级八个班的同学曾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自带锅碗柴火,到文化公园搞野餐。同学们看到支机石,都非常好奇,更有调皮的学生用弹弓“瞄准”……▲支机石现在置身于亭子的保护之中 (文化公园 供图)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知青文化研究者谢光治,也曾在1970年代初,在文化公园见到过支机石。谢光治说,1958年成都扩建公园,迁移了很多大院里的古树名木,以及散落在街头的文物到公园内。他回忆道,支机石曾伫立在文化公园湖边,他还于1980年代初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建议修亭保护。又过了数年,再去文化公园寻访支机石,发现已迁到小山顶,置于亭内。成都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历史和故事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日新月异发展,许多旧时的故事也逐渐不被人们所知。不过,这并不影响天生善于将休闲和勤勉把握得恰到好处的成都人,在这里继续劳作、生活,让古老的土地具有了当代的烟火气息。此次所探访的支矶石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街头伫立了千年的大石,早已迁入文化公园。2006年,一块一模一样的,同样带着明显浅窝标识的复制品树了起来,如今就放置在支矶石街和下同仁路路口的览胜亭旁。▲支机石复制品按理说,因为紧邻成都著名的“打卡”胜地——宽窄巷子,支矶石街的名气也不算小。但或许是因为整条街道打造的风格都比较文艺复古,而显得颇为幽静。支矶石街和下同仁路的交叉路口,依次坐落着宽窄巷子文物挖掘遗址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建筑都是灰墙青瓦木头门,墙里墙外的高大树木在春日萌出新芽,各种绿色铺满眼。路口一侧的墙上,镶嵌着的古铜色牌子上简单介绍了支矶石街的由来。“支矶石是古蜀先民大石崇拜遗物,隋唐即多有记载。民间传说中成为天上织女垫织机的宝石。”▲成都画院就在支机石原址对面沿着街道往里走,越发僻静起来,即使正值午后,街道上也十分安静。街道两侧都经过精心装点,不论是红绿相间的花草装饰墙还是印着诗文的古铜色雕花窗,都颇有文艺范儿。人行道上隔几米就是一棵高大的树木,走路时还得当心别被其中某棵伸出的蜿蜒根系给绊了脚。不知是不是为了契合这条街道的整体风格,街道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店也走的是文艺风,不论是酒屋、茶室还是咖啡厅,都在花草映衬中有种优哉游哉之感。当问起其中一家店的店主是否了解这条街的由来和历史时,年轻的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并向我们询问。抓住了织女、织机几个关键词后,她笑言:如此浪漫的由来,还挺符合现在这条街的定位。▲支矶石街文艺墙和支矶石街一起同属“慢生活市井文化街区”的,还有隔壁的泡桐树街和几百米开外的小通巷。如果说支矶石街是幽静文艺的,那么泡桐树街和小通巷无疑就在这些特点上还加上了一个年轻时尚的定位。私房菜、小酒馆、咖啡吧,各类小众又特别的小店将这两条不长的街道填得满满当当,成为不少年轻人消磨时光的不二选择。他们或许也像那位年轻的店主一样,并不了解这些有着悠长历史的街道的来历和故事,但依然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方法。▲支矶石街附近的小通巷和泡桐树街,定位时尚,充满活力。上图为小通巷,下图为泡桐树街当天,笔者举起手机对着身影掩藏在层层叠叠草木中的支机石复制品进行拍摄时,引起了经过此处的一名路人的注意。他站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但最终并没有上前询问。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发现他也拿出手机对着那块石头拍了起来,拍完以后还埋头摆弄着手机,像是在搜索着什么。或许,就在那一天,支矶石街这些个旧时的老故事,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多一个人所知晓了。一条街道,如果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该是何等的荣耀(给了广告赞助费的除外)。而在古代成都,曾经有一个人,他的名字跟三条街都有关系。而且,此人还是一个视名利若无物的隐士。这个人叫严君平,而那三条街则分别是支矶石街、君平街和君平巷。▲严君平严君平本来姓庄,名遵,字君平,西汉时期蜀郡成都人。他是杰出的易经学者、哲学家,他以《周易》阐释《老子》,代表作为《老子指归》,凡十万余言。“无身者生,有身者死;趋利者逢患,求福者得祸;不召自来,不迎而遇……听造化者,煞之不忧,生之不喜,然后与道为人,与天地友,长生久视。”这段见于《老子指归》中的文字,很能体现出他的哲学观和生命观: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奥秘就在自然大道之中。搞哲学研究并不是严君平的职业,他的本职是算命先生——当然不是江湖上戴副墨镜、自诩“半仙”的那种骗子,而是借用蓍草、龟甲等工具,形成一定的卦象,再以周易之理进行解读。即便在汉代,卜筮也是一种很底层的职业。然而,严君平却乐此不疲。他认为这种职业可以为人言明吉凶,而这种祸福却并非全由天定,可以靠人力转换,其中有是非正邪之大道。因此,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卜筮者,就应当因势利导,借此改良社会风气。有些人抱着整人害人之心来问命,严君平则给他指出危害,避免其走上歪路。对于当儿子的,就在解卦时讲明应当孝敬老人;有兄弟的,就助其团结友爱;帮国家或个人办事的,就让他要学会忠诚。君平先生略加统计,发现超过一半的顾客听从了自己的劝告,于是也从中得到了莫大的满足感。卜筮业从业者虽然地位不高,却很能挣钱。不过,君平先生深知“钱是找不完的”这个道理,每日只给数人解卦指路,赚够了一天的伙食费就收摊子回家。(岑参诗中有“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句,说的就是此事。所谓“杖头钱”,指的是挂在杖头用于买酒的一百文铜钱。)当然,君平先生回家也不是虚度光阴,而是收了几个弟子,给他们讲老子的《道德经》;或者,在竹简上写他的《老子指归》和《易学骨髓》。君平先生的子弟,后来出了个大人物,就是与司马相如齐名的辞赋大家扬雄。扬雄扬名于京师之后,多次在朝廷诸贤面前称颂君平的道德文章。扬雄说,不要看诸位都是当大官的,我那个老师啊,还不一定想见你们哩。扬雄有个官朋友叫李强,偏不信邪,觉得是在吹牛。后来机缘偶合,李强出任益州牧,就想检验一下扬雄那句话。扬雄告诫他:“你莫摆官威哈,要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可能还见得到他。不过,要是想让他出山辅佐你的话,我劝你还是早日打消这个念头。”李强不信,到了成都之后,果然去见了君平先生。他对严君平居所的阴冷潮湿颇感不适,提议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你到蜀地来,众人都想捧场,要给你接驾。我们这一出门,扰民。”君平先生拒绝了,“再则,人家看见我跟你在一起,还会误以为我跟你有啥交情,这也不好。”会面结果,李强被君平先生淡定而强大的气场所震慑,根本不好意思把请他打工的话说出口。当时四川地区还有个很有钱的人,叫罗冲,他对君平先生说:“你咋不出去当官呢?你要去当官,我可以给你提供车马和服装。”君平先生却回答道:“别,你这么穷,还来救济我,我哪里敢收哩?”“啥?我穷?”罗冲十分愤怒,“你知道我多有钱吗?!”“你不穷,为啥每天要熬更守夜,四处奔忙,这么辛辛苦苦地挣钱呢?”君平先生道,“你看我,给人算算命,动几句嘴皮子钱就到手了。现在还有几吊铜钱,摆在桌子上灰尘都好厚了,还不晓得咋用。这不是钱多得用不完了吗?”听了君平先生的话,罗冲被瞬间“秒杀”,再也说不出话来。对于名利场,君平先生总结了一句:“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总之,这个淡泊名利者活了九十六岁,一直到死都只是个卜筮者,这也证明他隐居于世并不是要走终南捷径,所谓身后之名,完全是无心插柳。曾经有人问他的学生扬雄:“一个君子,最怕在世上活了一辈子而声名不显。为什么不借那些有名望者之手,成就自己的名声呢?”扬雄回答道:“君子立德为先,德立则名自立。梁齐楚赵等诸侯,都既富且贵,但他们的名声是如何得来的呢?……蜀郡的严君平先生,深沉无欲,不结交有权势者和富贵者,也不苟且求利。他长时间幽居而不改操守,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珍宝啊。即便是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又岂能与之相比?”前文提到,成都的支矶石街、君平街和君平巷的得名,都跟严君平有关。支矶石街曾叫君平胡同,而君平街则是修建满城时,在其南垣所筑的蓝旗官街永济胡同。同样是在民国年间那次满城大改名中,永济胡同改成了君平街。今日之君平街,东起横陕西街北口接陕西街,西至小南街南口,全长420米。君平街东段南侧,有一条宽不足4米,长不足两百米的小巷子。这条小巷,原称火巷子,因为重名,在1981年的地名普查中更名为君平巷。当年的君平胡同(支矶石街),和今天的君平街离得很近,不到两公里。君平巷则更是与君平街紧紧相连。这三条街的得名,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不想当大官也不想挣大钱却有大学问的世外高人。成都日报·锦观策划孟骅 吴刚 钟山 单正华 何大江 何齐铁文字/编辑何大江 李旻摄影李旻制图曹劲松校对代立宁Copyright ?? 1998 202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支矶石街:昔年君平卖卜处 今日网红文艺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都宽窄巷子紧邻的支矶石街 去找天上织女垫织机的宝石

成都宽窄巷子紧邻的支矶石街 去找天上织女垫织机的宝石

支矶石街,大石,成都,严君,小街,文化公园,石头,严君平,张骞,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成都人民公园,宝石,支承,织女,有一条,安安,米多,舒适感,在成都,井巷子,君平街,古巷,安顺廊桥,对石,长五,传说,传奇,一侧,丈夫

2011-07-26 #短篇故事

成都有故事的两个奇石之一的支矶石 现在还好吗

成都有故事的两个奇石之一的支矶石 现在还好吗

成都,天涯石,支矶石街,张骞,严君,故事,严君平,历史,女子,文化公园,胡同,君平,杨雄,宽巷子,在成都,传说,卜筮,天涯,街道,茶园,织女,石犀,奇石,劈柴,博物馆,名人,奖赏,石头,朋友,牛郎

2018-10-22 #小故事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惜字,蜀王,朱元璋,传说,荔枝,蜀国,文天祥,四川,字纸,街名,仓颉,张仪,方孝孺,人们,历史,皇城,而得名,蜀王府,支矶石街,严君平,天祥寺,张骞,朱椿,石牛,先生,妇人,秦国,牡丹,街道

2020-08-04 #故事阅读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惜字,蜀王,朱元璋,传说,荔枝,蜀国,文天祥,四川,字纸,街名,仓颉,张仪,方孝孺,人们,历史,皇城,而得名,蜀王府,支矶石街,严君平,天祥寺,张骞,朱椿,石牛,先生,妇人,秦国,牡丹,街道

2020-08-03 #短篇故事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惜字,蜀王,朱元璋,传说,荔枝,蜀国,文天祥,四川,字纸,街名,仓颉,张仪,方孝孺,人们,历史,皇城,而得名,蜀王府,支矶石街,严君平,天祥寺,张骞,朱椿,石牛,先生,妇人,秦国,牡丹,街道

2020-08-03 #短篇故事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惜字,蜀王,朱元璋,传说,荔枝,蜀国,文天祥,四川,字纸,街名,仓颉,张仪,方孝孺,人们,历史,皇城,而得名,蜀王府,支矶石街,严君平,天祥寺,张骞,朱椿,石牛,先生,妇人,秦国,牡丹,街道

2020-09-29 #经典故事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成都,惜字,蜀王,朱元璋,传说,荔枝,蜀国,文天祥,四川,字纸,街名,仓颉,张仪,方孝孺,人们,历史,皇城,而得名,蜀王府,支矶石街,严君平,天祥寺,张骞,朱椿,石牛,先生,妇人,秦国,牡丹,街道

2010-08-26 #故事阅读

成都这些地方 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成都这些地方 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成都,万里桥,巴金,司马相如,扬雄,君平街,严遵,卜肆,武侯祠,故居,双眼井,君平,驷马桥,公馆,后人,地方,时期,正通顺街,东垣,驷马,有关,关羽,方孝儒,升仙桥,成都人,支矶石街,事迹,后世,图片,大门

2015-06-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