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从闽南古厝中探寻传统 厦门“孩子王”到央视讲门神故事

时间:2020-08-23

闽南神仙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14年至2016年,本报曾策划刊发几组“厦门奇神录”,讲述了厦门“各路神仙”的故事。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徐苹受邀去央视讲故事的小杜说,我在“洞”里住了七年,是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各类神仙妖怪的陪伴下,度过学龄前时光的。他给记者看了照片,公园里那个“洞天探奇”的人工溶洞里,有七仙姑、寿星公等诸多神仙,溶洞深处就是小杜的家。

1992出生的小杜,现在已经是“孩子王”。他目前所在的一家儿童教育机构,致力于中国传统神怪文化的发掘,并出版了《老神怪》等中国传统故事绘本,引起了央视少儿节目《故事大会》的关注。日前,小杜走上《故事大会》的讲台,向全国的孩子们讲述《门神》的故事。

用神话对话世界

完成中国孩子的连接

随便问个孩子,他心中有哪些比人更了不起的“超级生命”。他们会随口说出圣斗士、奥特曼、超人、蜘蛛侠,各种异国的超级天神、魔怪占据了孩子们的想象领域。而中国传统故事中“超级生命”的身影,已经越来越淡了。

不过,在孩子们的意识里,具备了和本民族传统故事相连的能力。小杜说,有个叫米尼的孩子,自家乔迁新居时,无师自通地在新居大门上画了一幅“防妖图”,有画错了的八卦和类似关公的将军。老师们认为,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仿若初民,用神话理解世界、对话世界的方式。“我们有责任,在历史根部、在时光深处、在城市的空间里,为孩子们发掘再现它们,完成中国孩子的连接。”他说。

寻找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妖、神、怪,成了小杜所在这家教育机构老师们的心愿。他们从闽南古建筑、寺庙壁画和雕梁画栋上,发现了这些故事。他们寻访这些壁画、雕刻的作者,多数人年纪很大了,有的只会说闽南话。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一位画了30年壁画的老师傅,在一百多座庙里留下过作品。他讲述了许多特殊版本的故事,比如,为什么灶王爷不是老人,为什么黑白无常不是一黑一白,为什么“床头婆婆”可以安慰夜啼的婴儿。

从“妖怪课”认识嫉妒等情绪

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这位故事讲述者为老师们画了20多组中国最常见的“家神家怪”。这些中国故事,离孩子们的生活现场最近,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老师们因此还制作了一套中国神怪剧,由孩子和家长进行角色扮演。二郎神、哮天犬……通过剧场,让充满中国元素的民间神怪故事,和孩子自然连接。

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说,他们还有个“妖怪课”,讲述另一类的东西,比如“目连救母”,讲二郎神、盘古开天地等故事。所谓的“妖怪课”,实际上是想跟孩子们讨论,各种激烈情绪和异化人性之后,怎么共同解决、面对与理解。“我们通过民间故事和妖怪故事的母题,去认识嫉妒、恐惧、愤怒等情绪。”她说。

在门神的故事中,有泾河龙王和唐太宗两个人物,都是特别得意洋洋的人物,一个以为自己能呼风唤雨,一个以为可以对抗天条。但是,在门神的故事里,任何一个人,甚至帝王将相和神仙,都是不能在自己的命运里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律的。天命,实际上是自然规律,是需要尊重的。老师们只负责和孩子们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做这种选择,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自己的回答。

孩子们听到的故事越多

预备的人生答案也更多

这家教育机构的老师们认为,孩子们幼年听到的所有故事,都是他们将来可能遇到的人生选择。而这样的故事足够多,可以预备下的人生答案、人生的路,就足够多。老师们希望,孩子通过岁月、历史、祖先去得到各种故事。

央视的选择,不是盲目随机的,他们领悟到了小杜团队努力的意义。

站在中国故事大会的讲台上,面对现场的孩子和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小杜说,他有点紧张。他能感到孩子们需要一点消化中国故事的时间。节目之后,他和现场的孩子聊天,孩子们显出对此类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小杜说,今年7月还将在厦门进行“老神怪剧场”的亲子活动,孩子们可以随兴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些活动,能把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故事,传给下一代。”他说。

链接

本报曾盘点“厦门神仙”

有的来自漳州和泉州

其实,本报近年来也关注过厦门的“神仙们”。本报《最厦门》周刊,曾策划了几期“厦门奇神录”,刊发了《“豆腐公婆”与“面线王”》《灌口排前社的“王姬娘娘”》《为张巡妾烧一炷香》《田都元帅帽边的手》等一系列文章,讲述了厦门岛内外的民俗信仰,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

责任编辑萧春雷说,福建是全国神明信仰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闽南地区。这也与华夏文明的根源以及海洋文化有关。住在海边的闽南人讨海,风险高,茫茫大海上,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们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祈求神明的保佑。因此,相比闽北、闽西,闽南人对于神明的信仰也更加盛行。

各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宫庙、神灵、传说与民俗,在编辑萧春雷眼中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平时只要看到了、听到了,他都会找人问一问、聊一聊。他说,信仰与族群有关,漳州龙海人来厦门,把龙海的神带到厦门供奉;泉州人来厦门,也把泉州的神带来厦门供奉。他把神明的信仰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去看待,“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心理现象,从文化学术角度来说是值得探究的。”

记者戴懿

展开阅读全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闽南古厝中探寻传统 厦门“孩子王”到央视讲门神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厦门小众旅游:探寻闽南古厝中的活化石 “冠绝八闽”的莲塘别墅

厦门小众旅游:探寻闽南古厝中的活化石 “冠绝八闽”的莲塘别墅

莲塘,别墅,古厝,闽南,大院,对联,砖雕,雕刻,大厝,陈家后,人居,人物,停车位,厦门,游客,学堂,家庙,小众,小道,石雕,祖庙,细细品味,自驾,艺术品,部分,是一座,有一座,真的是,闽南民居,这才是

2014-11-16 #经典故事

泉州泉港土坑村 闽南古厝隐藏着刘氏家族百万身家背后的故事

泉州泉港土坑村 闽南古厝隐藏着刘氏家族百万身家背后的故事

土坑,刘氏,古厝,旗杆,大厝,土坑村,港市,厦门,闽南,历史,商业,木雕,石雕,砖雕,船队,货物,遗址,代表,古民居,小刘,后龙镇,图案,商船,家庙,小院,展示馆,年间,建筑群,彩绘,提督

2017-06-16 #短篇故事

探秘!厦门和周边这些闽南美景 竟有这么多故事!国庆走起~

探秘!厦门和周边这些闽南美景 竟有这么多故事!国庆走起~

闽南,厦门,别墅,向海,海沧,莲塘,九龙江,古厝,建筑,红砖,邱得,福建土楼,大厝,书洋镇,南靖县,周庄,建筑群,故事,族群,花园,莲花,龙海,广电,最古老,电视系列片,闽南风,名副其实,颜值,古榕,吴木

2016-08-11 #故事大全

闽南街巷故事丨繁华背后的老街巷

闽南街巷故事丨繁华背后的老街巷

厦门,街巷,郑成功,大字,牌坊,炉灰,闽南,吕世宜,江夏堂,旧城,古厝,建筑,民族英雄,说法,厦门卫视,著名书法家,万寿,文古,文圃山,杨敏谋,王宁,甘棠,练水师,陈化成,雅露,五缘,名的,好的,新发现,老牌坊

2007-08-01 #故事阅读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家族,记者,都会,习俗,家庭,陈文鸿,天公,年轻人,泉州,身体健康,长辈,吴亦飞,润饼菜,老宅子,人们,古厝,后生,后人,姐姐,小孩,所有人,文化,早点,老人,菜品

2020-07-04 #故事会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家族,记者,都会,习俗,家庭,陈文鸿,天公,年轻人,泉州,身体健康,长辈,吴亦飞,润饼菜,老宅子,人们,古厝,后生,后人,姐姐,小孩,所有人,文化,早点,老人,菜品

2020-07-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都会,习俗,家庭,家族,天公,年轻人,记者,长辈,吴亦飞,陈文鸿,老宅子,人们,古厝,后辈,后人,姐姐,寓意,小孩,文化,泉州,老人,菜品,身体健康,祝福,吃年夜饭

2020-07-13 #小故事

探秘千年传统闽南文化——老院子民俗文化+《闽南传奇》秀欢迎您

探秘千年传统闽南文化——老院子民俗文化+《闽南传奇》秀欢迎您

闽南,妈祖,演艺,民俗文化,老院子,华夏,南洋,文化,渔村,闽南人,传奇,大战,实景,文化区,舞台,世界,始祖,观众,风情园,音乐,闽南文化,中华,传统,景区,古厝,国际,岛城,特色,福佑,观众席

2018-07-0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