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0-08-24

中国民间故事摘抄

提示:本文共有 48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是一本由刘,北京的精装,本书:38.00元,:262,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历代笔记概述》:

●2019年11月29日读毕。2019年已读043。15.1万字。该书的在于,让读者了各有哪些笔记,相于一个关于笔记的图书吧。更的,是了通行的,便于读者。不过,对笔记的带有“”,似乎显得有点了。

●主要起入门和介绍的,其中的色彩自可忽略

●带有的笔记。没有提到杨孚的《志》,对《博物志》评价很低,认为在“中聊备一格,并没有多大”。

●看作是“笔记”的目录之书、版本之书,读过之后对历代笔记有一个的,再按图索骥去感的那些细细读来,在笔记的中不断。

●对历代笔记。笔记类可以对一些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因为性、,也有的。书绍读一些价值较高的~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一:笔记小说之

若提起中国小说,脑中第一就是四大。不过这四著都是,属于章回体。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上还有一种短篇类的,们虽然短小,但是却不,往往会以笔记类的。这便是在翻阅中国时常会遇到的一类形式,笔记小说。 或许有些人对于“笔记小说”这个感到有些,但是若提起其中的品,很多人知道。例如《搜神记》、《阅微笔记》、《》等,都是这笔记小说中的之作。在中国古典的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笔记小说自然不只有这么几部。它于魏晋出现,截至到清朝末期,有将近三千多种。其中到、朝章典制、虫、、考证、等多项内容,与古典章回体小说,也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的。如此之多的笔记小说,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毕,在上必定是会有所取舍的。这就有个的人来为我们一下。的“大小书”中就有一本专门笔记小说发展的书籍。 这本《历代笔记概述》的作者是刘叶秋,那可是学的大家。在他的这本著作中,刘叶秋先生从笔记最初的介绍开始讲起,历数自魏晋南北开始直至清朝末期,中国笔记小说的,笔记小说的。可谓是一本非常的阅读笔记小说的导读之作,其内容所涉及的之广,可读性之强,是绝对配得上“大家小书”这四个字的。 过于人们对于“笔记小说”的评价,有些类似于今天我们对于通俗读物的看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消磨时光的杂书,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就连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纪大烟袋纪晓岚,也用“景薄桑榆、精神日减,无复著书之志;惟时作杂记,聊以消遣。”来概述自己创作笔记小说时的态。但其实与其他的文学体裁一样,笔记小说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也承载了许多时代的元素在其中。并且相对于那些“一本正经”的严肃书籍,笔记小说表现得更加轻松,读来到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二:笔记可补正史之不足

事有阴阳,体现在历史上,就是正史和野史两条线,正史自前四史之后,公信力逐步递减,有时甚至不可信;野史则一直鲜活,虽然有荒诞不经、无可考证,但也有言正史不敢言、不屑言之真相,所以二者互补,不可偏废,才可管窥历史生态之真貌。笔记,理论上属于野史,且中国历史上笔记浩如烟海,数量远大于正史。只是,限于民众水平,长期被埋没,尤其是研究笔记的名作少,大批珠宝不得其用,不得不说是一种已遗憾的事情。最近,《历代笔记概述》出版,这虽然是本老书,但市面不常见到,算是对笔记宝藏的开发的名作,值得大家一读。

《历代笔记概述》一书的作者是刘叶秋,这位老先生的履历比较奇特,横跨两朝: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文学系,在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院兼课。1949年后,任教于天津滓洁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院校。1958年,参加商务印书馆《辞源》的修订工作。1980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又长期在没有诱惑的环境中做冷门学问。所以说,这本书并没有我预期中的那么有才情、有温度,更多的是严谨,跟你规规矩矩的讲历代笔记,而且有共和国老知识分子的谨慎和观念,考证的很细致,又很浓郁的时代色彩。坦讲,读起来就不那么舒服了,但是读书,不能只看,更应该看优点,这本书的优点,就是梳理的好,比如考证笔记的来源,就讲到:南北朝时崇尚骈俪之文,一般人称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对偶的文章为“文”,称信笔记录的散行文字为“笔”。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以后人就总称魏晋南北朝以来“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为“笔记小说”,而把其他一切用散文所写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名之为“笔记”。以小见大,让你把笔记的来源清清楚楚,而且发展的脉络也很明晰。可以说,读完此书,对于历代笔记会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以后按图索骥,很是方便。

历史其实不可能完全可知,但是在阅读正史的同时,辅助以笔记,则可以更好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原生态。建议对历史和文学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此书。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三:笔记里的苦乐年华

刘叶秋先生的《历代笔记概述》将文人的雅趣情怀毫不虚伪与敷衍的似春风般轻拂读者的心灵。笔端有纵横,烦恼皆抛弃,这样的大家小书系列确实可开解心智。以历史发展为线,将名家著作穿缀其间,一篇篇笔记透视出一段段过往的历程。生命的华章终在刘叶秋先生所攫取的如沧海一粟的闪现。

《历代笔记概述》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以魏晋南北朝的风华始,用清代的沧桑终,佐以开篇的绪论及总结性的结束语,读来脉络清晰,丝毫不觉繁杂与赘述,刘叶秋先生文学功力由此可见。

从这本《历代笔记概述》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笔记的含义和类型、笔记的渊源与名称、各朝代笔记体的变化,在唐时笔记成熟期,还就笔记的丰富内容分门别类,独列专项陈述,比如传奇集与杂俎、历史琐闻类的笔记、考据辨证类的笔记等,最后还针对笔记的作用与优缺点加以独到的点评。一本《历代笔记概述》为我们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笔记体。虽然笔记的内容只分享到清未,但事实上笔记体从未断绝过生命力,鲁迅的故事新编,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说,小小说,传奇,志怪,奇幻等类型小说的兴起,几乎都是 笔记 的生命力延伸,可以说,一本书读透历代笔记。

文以言志,刘叶秋先生仅将各个历史时期各朝代触动心灵的笔记列出,选取的《搜神记》《世说新语》《日知录》等篇,无一不是时世下灵魂的呐喊。可贵的是刘叶秋先生引经据典之余,那份关注民生的情怀,将家国天下与文学形式巧妙融合,一本《历代笔记概述》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著作,更是刘叶秋先生一腔热血的宏志之愿。

执笔记叙的笔记是阴暗苦闷生活的抗争形式,似狂风巨浪里的行将倾覆的小舟,但刘叶秋先生却将笔记这样的载体赋予拼搏奋发精神。或许这正是时今时代有志者应有的不屈昂扬精气神。在没有先进影像技术留存宝贵时刻的古代,文字与画笔成为民众抒发灵魂深处呐喊最直接的载体,笔记的传承与研读正是众多如刘叶秋先生般的志士的心声。

文明之光在《历代笔记概述》这样的著作里闪现。这部并不繁厚难懂的文学论著,成为信息时代里忙碌者感悟生命脉动的桥梁,有追求希望与光明的心,彼岸才会更美好。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四:笔记的宝藏

顾颉刚先生在《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幸有刘叶秋先生对从魏晋到明清的笔记进行了总结归纳,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小说故事类的笔记,其中又包括志怪、轶事两小类。第二大类者为历史琐文类的笔记,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的杂录丛谈。第三大类是考据、辩证类的随笔,所谓读书随笔、札记。虽然笔记大体可如此分类,但实际上有些笔记经常会跨“类别”,毕竟笔记还是以杂著称的。

从魏晋开始直至明清,流传下来的笔记只怕有上千种不止,哪些笔记值得一读,哪些又十分重要,这些笔记的特点各自是什么?能讲这些笔记的脉络整理清楚,如数家珍,必然对于中国的笔记和历史有着极深的造诣。

魏晋南北朝时多志怪小说,例如甘宝的《搜神记》。汉末时小乘佛教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的人信仙拜佛,修仙炼丹,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经派人去寻找仙丹,以求长生不老,所以各种宣传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故事比较流行。等到唐代时,志怪小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演化为传奇,今天为人熟知的《西厢记》就是取材于唐传奇。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并非有意创作,而唐传奇则是文人寄意抒情的作品,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宋代的历史琐文类笔记最是发达,源于宋代的史学更加昌盛,而传奇渐渐为平话所取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其考据辩证类的笔记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等都有很大价值。明代的笔记很多水平不佳,因为抄袭严重,又不著名出处,或者引用书证往往只凭自己的记忆,或者随意删改原文,错误百出。但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为笔记添加了不少文学的味道,如张岱的《陶庵梦忆》。

清代大兴文字狱,逼得知识分子只好逃到故纸堆里去整理、考证古籍,乾隆、嘉庆一来考据之风盛极一时,所以考据辩争类的笔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优于明朝。但志怪小说类的《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

这本《历代笔记概述》,可以看作是“笔记研究”的目录之书、版本之书,读过之后对历代笔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按图索骥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那些细细读来,在笔记的宝藏中不断挖掘学习。

《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五:笔记小说里原来还有如此之大的一片“天地”

中华传统文化这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无论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其他卫视的此类节目,多是围绕着诗词来做文章,笔记小说之类说得并不多。所以要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真的有必要看一看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

刘叶秋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解放前曾在天津《民国日报》任副刊主编,还曾在大学任教,解放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还担任过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由这样一位学者型编辑来谈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确实真的能说出点道道来。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一般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的特点。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笔记小说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其中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作,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而在广义上,笔记小说也可兼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作品,内容则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无所不及。

大体上统计,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总数还不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的佼佼者有《搜神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涑水记闻》《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剪灯新话》《万历野获编》《阅微草堂笔记》《日知录》等。这些作品,在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也都有重点介绍。除此以外,虽然诸如《玄怪录》《随唐嘉话》《归田录》《啸亭杂录》等不是那么出名,但也各具特色。

历代的笔记小说,《历代笔记概述》大体上是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三部分内容来进行介绍。关于这些笔记小说的价值,用刘叶秋的话来说就是,“在平实文字中,大多深藏着作者的学术智慧和深厚的知识功底”,“具有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的特点”。比起诗词的格律工整,笔记小说的包容性更强,可谓是收放自如。

而且,要想真的深入笔记小说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它们的更精妙处,就不能仅仅限于“粗枝大叶”般地知道轮廓就行,而是要把其中的代表作拿来,至少要读过一遍。有了“第一手”的印象,才有助于更真切的领略到刘叶秋所说的笔记小说的“结实有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结实有力”;也才会越来越感觉到,笔记小说里原来还有如此之大的一片“天地”——不熟识的时候,却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作品,无论详略,都具有相当的学术性与可读性,无不一堪称精品,是足以中国文学爱好者的案头常备之书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代笔记概述读后感摘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第49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七)

第49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七)

皇帝,制度,法术,官员,钱穆先生,政府,政治,上谕,军机处,巡抚,总督,政权,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内阁,大臣,宰相,成分,督抚,满洲人,读书笔记,全国,读书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布政使,个人,侍郎,利益,命令,吏部

2007-01-25 #故事会

第44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二)

第44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二)

制度,政府,皇室,御史大夫,丞相,地方,收入,皇帝,由御史,太尉,大司农,少府,察举制,中丞,中央,军事,关系,宰相,局面,皇权,晋武帝,董宣,婚礼上,魏晋南北朝,御史中丞,中国,相权,中央政府,九卿,二帝

2008-09-05 #长篇故事

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包括上古传说+神话传奇+古典小说+历代笔记等

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包括上古传说+神话传奇+古典小说+历代笔记等

感情,文学,作家,人性,人物,地表,形象,语言,读者,打动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工具,世代,中华民族,作品,作者,内容,依据,历史,命运,心弦,手法,扣紧,教训,文学作品,文明,明珠,烙印,经验

2020-04-12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 杨爱情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以历代小说笔记 日本物语文学为例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 杨爱情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以历代小说笔记 日本物语文学为例

李杨,故事,论文,长恨歌,小说笔记,日本,俞平伯,论述,李隆基,杨玉环,历代,本论,题材,分析,杨贵妃,爱情故事,内容,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创作,人物形象,先生,学报,情节,文学作品,研究成果,陈鸿,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对这些

2020-06-08 #故事阅读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家风,家训,故事,历史名人,普通人,孔子,好的,名人,处世之道,重要性,颜氏家训,影响,左宗棠,杨继盛,王祥,人之道,关系,修身齐家,兴衰,历史,名臣,大儒,学风,家庭,底线,帝王,才能,教训,文豪,社会

2020-08-24 #长篇故事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家风,家训,故事,历史名人,普通人,孔子,好的,名人,处世之道,重要性,颜氏家训,影响,左宗棠,杨继盛,王祥,人之道,关系,修身齐家,兴衰,历史,名臣,大儒,学风,家庭,底线,帝王,才能,教训,文豪,社会

2020-08-31 #小故事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家风,家训,故事,历史名人,普通人,孔子,好的,名人,处世之道,重要性,颜氏家训,影响,左宗棠,杨继盛,王祥,人之道,关系,修身齐家,兴衰,历史,名臣,大儒,学风,家庭,底线,帝王,才能,教训,文豪,社会

2014-04-21 #故事大全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家风,家训,故事,历史名人,普通人,孔子,好的,名人,处世之道,重要性,颜氏家训,影响,左宗棠,杨继盛,王祥,人之道,关系,修身齐家,兴衰,历史,名臣,大儒,学风,家庭,底线,帝王,才能,教训,文豪,社会

2019-10-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