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支教夫妇

时间:2020-08-2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教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1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老夫妇十年支教路感动中国 支教前交代身后事

贵州一个偏远山村,一位退休外交官携手老伴义务支教,在讲台上辛苦耕耘了整整十年光景.

强紫外线照射,长时间吃不到绿色蔬菜,营养不良的妻子熬坏了一只眼睛,但他们依旧坚守学堂.他们就是朱敏才和孙丽娜,他们的坚持感动着中国.

超龄的志愿者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记者见到了孙丽娜,她的丈夫朱敏才在2014年10月25日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这次她只能自己来接受奖杯.

在演播大厅内,孙丽娜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丈夫的十年支教历程.

2005年,孙丽娜离开奋斗了一辈子的教师岗位,退休回家,她的心里十分留恋.“我没有当够老师.”孙丽娜说,“我爱人朱敏才是原对外经贸部驻尼泊尔的经济商务参赞,我曾经停薪留职,陪爱人在尼泊尔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回来后就一直没能再教课.”

朱敏才是贵州人,他的夙愿也是当老师,但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外交官.退休后,两人心里都有了支教的想法,但一直没有说出来.

有一天,孙丽娜在电视中看到一条,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刚刚生完小孩,就背着孩子去了贵州的大山里支教.这位老师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孙丽娜,她对丈夫朱敏才说:“我们去支教吧.”

那时,孙丽娜50岁,朱敏才已经六十二岁.

为了圆梦,孙丽娜前后给“北京志愿者协会”打了两个电话,接待的人始终拒绝:“我们只接待45岁以下的人参加支教.”

面对拒绝,老两口并没有放弃理想,转而收拾起行囊,直接买了两张去贵州的火车票.没有具体目的地,也没有具体计划,他们出发的时候,并不知道此程的终点会是在哪里,但是他们的信念却很坚定,“贵州那么大,肯定会有一所学校需要我们.”

在黔东南,朱敏才夫妇转了两个月,一直没有收获,后来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他们在修文县找到了一所学校.孙丽娜是北京市第一批高级教师,朱敏才是英语课程专业的毕业生,二人的履历让校长非常满意.“我们现在不缺老师,等开学,我会组织教师重新竞聘,不合格的裁掉,空出名额后安排你们上岗!”这位校长这样承诺.

孙丽娜和朱敏才一听心里犯了难,“我们是来支教的,怎么能抢边远地区教师的饭碗呢?这些教师要是下岗了,他们一家吃什么?”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支教梦,砸了人家的饭碗,于是朱敏才、孙丽娜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寻找.

遭遇匿名批评

距离开学还有两个月.

朱敏才、孙丽娜投宿在贵阳亲戚家,每天都在寻找支教的机会,但是毫无进展.

实在没有办法了,孙丽娜给当地一家报社打了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名叫何星辉的记者问:“你们要支教,具体要求是什么?”孙丽娜回答:“只要有水有电就行,越是贫穷的地方越好,我们就是希望能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报纸刊载了朱敏才、孙丽娜的故事后,很快就收到20多家学校打来的电话,何星辉询问朱敏才:“您要选哪家?”朱敏才回答说:“谁是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我们就跟谁走!”

第一个打进电话的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望谟县的刘县长.就这样,孙丽娜、朱敏才到了望谟支教.

在一个小学里安顿下来,孙丽娜担任二年级语文和三年级英语的教课任务,而朱敏才因为没有教学经验,专门负责照顾孙丽娜的生活.

在望谟,孙丽娜教了一个学期的课.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封匿名信,一位青年教师在信中说:“你们现在所处的这所学校并不缺老师,深山里的乡村才缺,你们支教来错了地方!”这令孙丽娜非常震惊.

在教师节,一些老教师们坐在一起开会,有人对孙丽娜夫妇说:“一些农村的孩子考上师专,但是他们毕业以后却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学校不缺老师,你们知道吗?”

孙丽娜、朱敏才这时候意识到,他们来错了地方.

支教前交代身后事

2006年1月份,朱敏才、孙丽娜回到了贵阳,在当地租了一套房子,继续寻找支教机会.

那时候,朱敏才退休金每月1400元,孙丽娜每月1600元,除去每人每月各自留下1000元给孩子,两人可支配的资金加起来不到1000元.在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二人尽量节省用度,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家庭贫困的学生.

就在这时,得知父亲患上了肺癌,孙丽娜暂时中断支教计划,返回北京,陪伴父亲.

而就在安顿好父亲后事后不久,不幸再次发生,孙丽娜年仅55岁的哥哥猝死.

孙丽娜家族有高血压遗传病史,极易发生猝死.孙丽娜本人更是体弱多病,她身上做过多次手术,乳腺、子宫、卵巢、阑尾等都被切除.

回到北京后,孙丽娜没有急于离开,选择留下照顾子女.2007年,孙丽娜儿子、女儿先后完婚,她决定再次南下.因为知道自己支教吉凶难料,孙丽娜事先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受益人是子女,也算为孩子们做了一点儿事情.

临行时候,孙丽娜还把女儿叫到身边,嘱咐着家里钥匙在哪里放着,户口在哪里放着,银行卡在哪里放着.按她的话说,那就算是交代后事了.

险些猝死在尖山

2008年,孙丽娜南下贵州与丈夫会合,再次重启支教行动.

6月9日,孙丽娜在贵阳报纸上看到一位老师在大山深处一所学校内苦撑了六年的,朱敏才决定,就去这里支教.

6月16日凌晨4点多,朱敏才、孙丽娜冒着蒙蒙细雨,背着行李,直向尖山.

支教的学校坐落在贵州兴义州马岭镇尖山苗寨,学校有100多个孩子和一位老师.房子是由村民们背了7000斤石头砌成的,一共两间屋,一间用作教室,另一间是办公室.

朱敏才和孙丽娜将办公室隔开,一半办公,一半当卧室.教室由几个年级共用,一个年级在上课的时候,其他学生就蹲在操场上做自习.

孙丽娜曾无数次设想过尖山苦,但她没想到会是这么苦.这也算是学校吗?

朱敏才夫妇住的地方,紧挨着公共厕所.夏天的时候,满屋散发着恶臭,孙丽娜戴上两层口罩,仍然难以入睡.在山上取水不便,孙丽娜他们的饮用水是在厕所旁边的一个水泥池子里收集的.要是赶上雨季,厕所内的蛆虫就会漂进水泥池子里,孙丽娜汲水的时候,水壶里常常爬着那些厕所里的蛆虫.

山路崎岖,进出山里一趟要用两天时间.孙丽娜回忆,她和朱敏才第一次下山采购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当日往回返时,刚刚走到山口,天色就全黑了.夫妇二人手脚并用,摸着山壁往上爬,摔得鼻青脸肿,非常危险.

因为长时间承受紫外线照射,吃不到绿色蔬菜,孙丽娜的右眼渐渐模糊,最后达到全盲的程度.

而最惊险的一次,孙丽娜险些猝死在尖山.有一天,孙丽娜在教室备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头晕,血压骤升,高烧发到近40度,心跳急速,一度昏厥.幸亏朱敏才贮备了速效救心丸,孙丽娜才在鬼门关里硬闯了出来.

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淤血,终身瘫痪,最终累倒在支教事业中.

虽然朱敏才僵卧在病床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

难忘的歌声

到尖山苗寨的第二天,孙丽娜和朱敏才就开始上课了.

“那时候已经是六月下旬了,眼看着快放暑假了,可是孩子们的教材还没学到一半.”孙丽娜回忆.

为了把课程赶回来,孙丽娜给自己一周排了30多节课.

朱敏才没当过老师,每周只安排了六节课.在课堂上,朱敏才慈眉善目,当过外交官的他笑意盈盈、风度翩翩,但是学生们却根本不吃这一套,课堂乱成一片.有的孩子趁机跑出教室,在外面玩耍,玩够了再跑回来,随意出入;更有甚者,偷偷爬上讲台,摸摸朱敏才的肚子,然后再爬回来继续大喊大叫……

朱敏才并不生气,跟着孙丽娜学经验,渐渐掌握了控制课堂的方法,授课也越发游刃有余.

山里的孩子非常渴望学习知识,但是他们连基本的普通话都不会说.在孙丽娜的教导下,苗寨里的孩子们第一次讲普通话、第一次查字典、第一次写日记,甚至第一次喝到了开水,因为在尖山苗寨,孩子们基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他们口渴的时候,就跑到灌溉农田的机井旁,拎起水管子便往口里塞.喝完水以后,把水管扔在地上,另一个孩子再捡起来,用手擦一下,再跟着喝,非常不卫生.为此,朱敏才买了一个饮水器,并为每个学生买来不锈钢杯子,培养他们的喝水习惯,如今,每当下课,学生们排队打热水的场面,成为了苗寨上一道另类的风景.

苗族孩子不会唱汉语歌曲,孙丽娜特意开了音乐课,不但教中文歌,而且教英文歌曲……

一年多的时间匆匆过去,由于村民移民,学生减少了,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全部被安置到新学校,朱敏才夫妇也不得已离开了苗寨.

孙丽娜告诉记者,在她和丈夫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跑出来送行,一边哭一边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歌声和哭声在大山里回荡,孙丽娜说:“我永生都难忘那天的离别.”

用黑泥水生活了一年

孙丽娜一直向往革命老区遵义,2010年5月,她和丈夫来到遵义支教.

和第一次支教一样,他们没有明确的支教地点,随便坐上一路巴士,然后对司机说:“你把我们带到最穷的村子里就行,我们是去支教的老师.” 司机非常惊诧,将信将疑,在一个叫做“龙坪镇”的地方停下车来:“我就觉得这里最苦.”

孙丽娜、朱敏才找到了当地的教抚站现称中心小学,把随身携带的资料展示给值班老师,表示希望可以留到学校里教英语.恰好当地一所育民小学急缺英语教师,朱敏才最合适不过,于是,他幸运地留了下来.

住进村子里的第一夜是在黑暗里度过的,因为住所没电,两人背靠着背,在屋子里静坐了一夜,直到第二天,电工过来,总算可以正常生活了.

那一年遵义大旱,为了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当地政府打了一口机井,但是抽出来的水是浓浓的黑泥汤,根本不能用.

孙丽娜住所不远处有一个水塘,朱敏才买了两个桶,与老伴一起去挑水,结果第一次去挑的时候就发生了意外,孙丽娜把腰扭伤了,腰椎滑脱.

持续的天旱让家禽也受到影响,为了解渴,猪、鸭整日泡在水塘里,粪便、鸭毛等漂满池塘,池塘里的水越来越脏.

无奈之下,朱敏才只得买来白矾,往机井里打出的黑水里撒,然后将这种水沉淀一夜,第二天,黑水变成了黄褐色,朱敏才夫妇才用.就这样他们喝着发黄的水坚持了一年.

为学生四处募钱

2013年,孙丽娜的右眼瞳孔上长了一块斑,她只得再去北京看病.在北京,她听女儿说,有一位企业家想捐一批书给山区的孩子.

孙丽娜想,山区里的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能否请这个老板捐一批电脑呢.经过一番游说,对方为龙坪镇中心小学捐了20台电脑.

电脑很快被送到了学校,但是电脑课却一直没能开起来.略带愤怒的孙丽娜去找校长询问情况,校长却把孙丽娜带到了食堂:“孩子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我哪有能力去建电脑教室呢?”

食堂顶棚已经露天了,支撑房顶的铁架锈迹斑斑,偶尔掉落下铁屑.孩子们打完菜,转身就跑,防止铁屑掉进碗里,寒风中,他们只能蹲在操场上吃饭.

看到这样的场景,孙丽娜转过身,红着眼离开……她开始为学生们四处募钱.

孙丽娜又联系上了记者何星辉.何星辉帮助她联系了几位企业家,希望可以资助一下学校.

2014年3月15日,那是一个灰暗的日子,因为眼疾加剧,孙丽娜再次回到北京治疗.医生告诉她:“你的右眼已经彻底瞎了,不用再继续治了.”

孙丽娜摸着黑走出医院的走廊,爬上天桥,这时候,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脑袋里一片空白的孙丽娜直接挂断了电话,此时,她的心碎了.

坐上公交车,车轮开始晃动,孙丽娜稍稍稳定了情绪,电话又响了起来:“是孙老师吗?我是何星辉记者介绍的,我们公司决定捐给你十万元.”

孙丽娜脑袋嗡了一下,等公交靠站她立刻下车,再次确认,对方明确表示,钱是捐给她和朱敏才个人的,可以随便用.

挂了捐款人的电话,孙丽娜想都没想,直接给贵州遵义龙坪镇中心小学校长打了电话:“有人给咱们学校捐了十万元,这些钱可以给学生建食堂和电脑教室.”

孙丽娜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把钱转捐给了学校.而当时,她的女儿正准备去加拿大,缺十万元作押金,孙丽娜没有管自己的女儿,她选择了帮助山村里的孩子.

住进新宿舍第一天,朱敏才瘫痪

孙丽娜捐款的事情很快被媒体报道出来,外交官支教十年的事迹轰动整个贵州.

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龙坪镇小学盖起了崭新的校舍、食堂、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学校还新设置了多功能教室、会议室、电脑室等.

2014年10月25日,朱敏才、孙丽娜第一次搬进新建好的教师公寓.住进新居的当晚,朱敏才看着热水器发起愣来,回想起这支教的十年里,他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洗一次澡,现在竟然可以用上热水了.

过去十年的辛酸,历历在目.朱敏才与孙丽娜越聊越动情,可突然一阵眩晕,朱敏才昏倒在地上.

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朱敏才生命垂危,急需送到遵义市去抢救.交警部门立即为朱敏才开通一条绿色通道,警车开道,50米一个警察指挥,一路绿灯,原本几个小时的路程,仅用几十分钟到达市医院.

经诊断,朱敏才系急性脑出血,遵义医学院教授全力为他做引流手术,经过各方努力,朱敏才的生命保住,但却终身瘫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支教的路上,老两口饱尝辛苦却不改初心.2015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孙丽娜说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当地的老百姓,感谢贵州的领导,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支教夫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之大凉山深处支教教师

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之大凉山深处支教教师

李桂林,学校,学生,孩子,李老师,妻子,老师,夫妻,小学,陆建芬,大凉山,云海,夫妇,不同意,刘大江,小儿子,新华社,开学了,大山深处,云梯,一大,义务,不幸,乡长,吊桥,全体师生,入学率,伤亡事故,优异成绩,人愿

2020-08-24 #长篇故事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事迹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事迹

孙丽娜,朱敏,贵州,孩子们,外交官,丈夫,夫妇,山区,支教,大爱,北京,夫妇俩,孩子,窟窿,义务支教,感动中国,鲜靓丽,代课老师,英语老师,人民医院,和礼,学生食堂,新生活,贵州大学,陇海大院,上装,世界,使馆,乡村,亲情

2020-08-24 #长篇故事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赵久,张纪,移民,孙丽娜,朱敏,氢弹,炎黄,陶艳,外迁,事迹,中国,儿子,山区,村支书,移民新村,外交官,好心人,我国,村民,贵州,黄冈,支教,大爱,杨乃,江阴人,高级教师,个人,团风镇,夫妇

2020-04-09 #故事阅读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 赵久 张纪 移民 孙丽娜 朱敏 氢弹 炎黄 陶艳 外迁 事迹 中国 儿子 山区 村支书 移民新村 外交官 好心人 我国 村民 贵州 黄冈 支教 大爱 杨乃 江阴人 高级教师 个人 团风镇 夫妇

2020-04-28 #长篇故事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赵久,张纪,移民,孙丽娜,朱敏,氢弹,炎黄,陶艳,外迁,事迹,中国,儿子,山区,村支书,移民新村,外交官,好心人,我国,村民,贵州,黄冈,支教,大爱,杨乃,江阴人,高级教师,个人,团风镇,夫妇

2020-05-09 #短篇故事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赵久,张纪,移民,孙丽娜,朱敏,氢弹,炎黄,陶艳,外迁,事迹,中国,儿子,山区,村支书,移民新村,外交官,好心人,我国,村民,贵州,黄冈,支教,大爱,杨乃,江阴人,高级教师,个人,团风镇,夫妇

2020-05-10 #故事大全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赵久,张纪,移民,孙丽娜,朱敏,氢弹,炎黄,陶艳,外迁,事迹,中国,儿子,山区,村支书,移民新村,外交官,好心人,我国,村民,贵州,黄冈,支教,大爱,杨乃,江阴人,高级教师,个人,团风镇,夫妇

2020-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于敏,赵久,张纪,移民,孙丽娜,朱敏,氢弹,炎黄,陶艳,外迁,事迹,中国,儿子,山区,村支书,移民新村,外交官,好心人,我国,村民,贵州,黄冈,支教,大爱,杨乃,江阴人,高级教师,个人,团风镇,夫妇

2020-05-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