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共见证 十年支教薪火相传 传递爱 青春照亮未来

时间:2020-08-2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教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7月9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贵州支教十年座谈会上,湖北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授予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雷锋式志愿服务团体”荣誉称号。华农大研究生支教团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扎根基层、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是湖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的杰出代表。

图为:支教团获颁荣誉称号

6月19日,记者奔赴贵州大山深处,踏访华中农大支教团10年支教路,发回连续报道,引起较大社会反响。7月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授予湖北日报田悦、龙华、李先宏、曾莉、王成龙等5名记者“荣誉志愿者”称号。

十年爱心接力,十年薪火相传。

以“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为代表的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团,在贵州接力支教10年,用青春热血照亮了大山孩子的心灵。

昨日9日上午,共青团省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贵州支教十年座谈会召开。

省文明办、共青团省委、华农大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负责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华农贵州支教团成员丁洁、本报参与踏访报道的记者,贵州大山里的师生,以及有关专家,深情讲述,激情澎湃。

笑与泪、爱与痛,传递感动,传递希望。

关键词:感召

李忠云(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贵州支教十年爱心接力行动,是当代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湖北青年典型群体和华农大精神育人效应的真实写照,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再现。虽然每届支教团成员不多,但他们是一面旗帜,对在校学生起着引领、示范和感召作用。希望通过接力支教,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将把贵州接力支教作为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长期坚持下去。

胡勇政(团省委副书记):10年来,徐本禹和华农大支教团的成员们,展开了一次次支教扶贫接力,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之歌,成为湖北乃至全国志愿服务的一面青春旗帜。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实践证明,当代青年富有理想、充满激情,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目前,湖北参与过支教服务的志愿者已达1500余人,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贵州、云南、新疆和我省多个贫困地区,唱响了“志愿服务耀荆楚”的时代最强音。希望广大志愿者朋友弘扬奉献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感动

丁洁(支教团成员):在华农大学子心中,“赴贵州支教”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词汇,每年的申请者需经过层层选拔。没能去支教的同学,也通过写信、捐款、捐书捐衣物等行动,对贵州的孩子们献出一份爱心。

读着这些天湖北日报的报道,仿佛自己又重新回到了贵州大山。虽然支教生活艰苦,可是山区人们深沉的爱,让这苦变得甘甜,成就了我们一起吃苦的幸福。十分怀念那段时光,支教生活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坚强、自信、沉静、包容。支教是一场众多人参与、没有终点的长跑。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当众多力量汇聚时,改变会真切地展现在面前。

郎坤(“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眼中的徐本禹是爱的辐射源,是偶像一样的大哥。本禹的低调、勤奋让我感受到本色的力量;山里孩子“有困难找本禹大哥”,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华中农大的支教接力团队,全国公益活动的热心人士,让我感受到扩展的力量;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幸福,获得充实,让我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支教十年,让我感受到执著的力量。我会学习他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以一名志愿青年的热情,执著奉献社会,感受志愿服务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感慨

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贵州支教,成为我生活中最为难忘、最为宝贵的一段经历。支教教会了我4种生活“技能”。一是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因为我支教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给予的无私帮助,我唯有心存感恩,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从点滴小事做起;二是把感动当成一种生活追寻,发现身边的感动,把感动转化为行动,用行动创造感动;第三是把困难当成一种生活磨砺,熬过了支教生活的艰苦,意志受到锻炼,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四是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能做一名全职志愿者,但会把志愿者精神融入本职工作,把参与志愿工作当成“终身职业”。

彭光芒(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7月1日,我重访贵州支教地,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坎坷山路变坦途,村庄变集镇,新房拔地起,农业技术机械化,曾经吃救济粮的农民有了摩托车和小轿车。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变化,8年前孩子们的表情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如今他们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因为,支教者一拨接一拨的到来,陪伴他们成长。这里教学设施大为改善,有了新教学楼和多媒体教室,当年自带午餐上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食堂吃上了免费营养餐……

关键词:感叹

袁北星(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本禹及41名华中农大志愿者延续十年的支教行动,用真诚、爱心和善行诠释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当代志愿精神。他们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华中农大召集专家教授赴大水乡,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社会各界踊跃捐资,一幢幢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我们看到,徐本禹效应正在不断拓展和放大。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担当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派出记者踏访华中农大支教团10年支教路,他们不畏艰辛采写,感受“本禹精神”薪火相传,发回的一系列鲜活、感人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作了最生动的注脚。

我们坚信,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文明湖北建设、推动湖北跨越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卫华(中南民族大学系教授):当年,徐本禹在大山深处的坚持“感动中国”;今天,华中农大支教团队10年的坚持,已使支教活动成为年轻大学生理想与现实接壤的精神承载体。因此,徐本禹和华农学子坚持支教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贵州山区的资助。它是我国新一代大学生甘于为国家建设付出的可贵精神的一种重要呈现。

我阅读了湖北日报关于“华农大贵州支教10年踏访”的全部报道。这些真切、鲜活的一线报道,将关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支教活动这一视点得到落实,也让读者内心受到深深的感染和感动。一个人、一个团队的能量是有限的,改变偏僻贫困山区的面貌,需要政府有完善可行的政策支持,需要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上下齐努力,汇聚成社会各界的合力。

关键词:感恩

王成范(贵州大石希望小学校长):华中农业大学在贵州支教10年,向学校捐赠一套投影设备和一套校园广播,为学校修建了学生食堂,每年向我校派遣志愿者支教等。2004年以前,我们学校老师很少。华农大志愿者来了之后,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2007年至今,每年村里都有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感谢华农大对大石小学的关心,希望他们继续支持山区的教育事业。

康胜美(徐本禹支教时的学生):我是徐本禹老师在狗吊岩为民小学支教时教过的学生,现在武汉读大一。在我的求学道路上,本禹老师扮演了以下角色:老师、亲哥哥、知心朋友。在本禹老师赴贵州支教前,我是一个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这十年期间,本禹老师以及其他支教老师们,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很多,让我有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支教老师们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高中时期,我利用假期回母校教书,大学里我参加爱心家教活动,今年暑假我将和“红杜鹃爱心社”成员一起回贵州支教。如今我是个大学生了,更要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把爱心火把传得越来越远。

关键词:感染

田悦(湖北日报视觉中心记者):和第六届支教团的学生一起生活了20天,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在这里,我看他们上课,随他们一起翻山去家访。体验到艰辛,更体会到支教生活的不易。一年时间,在人生的长河里很短,但是,每一届支教生都在用这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在贵州大山里,我们见证了支教生平凡的每一天。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大山,是我国新一代大学生甘于为国家建设付出的可贵精神的一种呈现。

龙华(湖北日报社会中心记者):记者,应是历史的记录者,时代的瞭望者,社会发展趋势的揭示者。华农大贵州支教团“延续十年爱心接力”,是点燃在贵州深山的希望火把,是志愿行动支援西部的精神旗帜,是当代青年奉献担当的集中体现。走进他们中间,记录他们的故事,传播他们的精神,正是一个主流大报从业者的职责与担当,也是回应广大读者关注、关心、关切之所在。正如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所言,当代媒体人应秉承公益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儿童、贫困、疾病、教育等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更多地关注欠发达地区和各类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的现状和呼声,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同时寻求消除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的有效对策。我们愿意践行,愿意继续努力!

大山孩子的愿望

小女孩高燕穿着5个脚趾全露在外面的球鞋爬山上学,小女孩杨杰因哥哥离世认支教老师罗欢为大哥,她们的故事牵动了很多读者的心。

昨日,杨杰和高燕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贵州支教十年座谈会现场,同来的还有大石和本禹两所希望小学罗帅兰、王尧尧和李成译。他们围着支教老师们说,“以后想来武汉读书。”

同来的5个孩子中,杨杰年龄最大,也最文静。现场的大屏幕播放孩子们的照片,出现哪个孩子的照片,其他孩子都会欢快地鼓掌。杨杰却静静坐着,目不转睛地紧盯大屏幕。

当罗欢和杨杰的照片出现时,一直沉默的杨杰眼里泛起了泪花。一旁的罗欢拿出纸巾给杨杰擦泪,拍着她的肩膀安慰道:“不哭啊,哥一直都在的。”

尽管家里困难,高燕妈妈还是为女儿买了双新凉鞋,她想让女儿漂漂亮亮地到武汉。因为入学晚,12岁的她刚读完小学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她数学考了第一名。

穿那么破的鞋爬山上学累不?记者忍不住问。

“不累,能上学就很好!”高燕说。

从大山到武汉了,有什么愿望?

李成译想去狮子山,在他看来,狮子山应该有狮子;王尧尧想让晓晓老师带着去看花,听说武汉的花比山里好看;罗帅兰和杨杰年龄大一点,想的是给爸妈带什么礼物回去。高燕说:“想到武汉读书,像老师那样帮助人。”

座谈会现场,某爱心企业捐赠5位孩子每人500元善款,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条件。文字整理:记者曾莉 王成龙 实习生 肖群萍 唐良霄 刘思伟 摄影:记者张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共见证 十年支教薪火相传 传递爱 青春照亮未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守正创新 展望未来” 岩山故事薪火相传

「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守正创新 展望未来” 岩山故事薪火相传

岩山,红色,县委,孟州,孟县,特色,大力发展,故事,发展,农村路,户外基地,乡村,产业,精神,孟州市,教育,旅游,党建,抗日民主政府,绿色休闲,吴俊杰,祝庄,马绍,五合,岩山乡,教育基地,大河,一大,人文荟萃,交通

2018-09-30 #短篇故事

“薪火相传 追忆革命精神”

“薪火相传 追忆革命精神”

青少年,老兵,革命,活动,陈清,志愿者,同学,社区,罗岗社区,仪式,国家,小柯,感想,社工,祖国,老人,铁道兵,孩子们,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历史,寄望,少先队员,感天动地,愿者,深圳,组织,记忆,培训

2011-05-28 #故事阅读

菏泽:张景宪获“薪火相传

菏泽:张景宪获“薪火相传

个人,基因,红色,传承者,团队,张景,活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记者,公益活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领域,张和,庄社,市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志华,佃户,事迹,全国性,公众,品牌,典范,奉献精神,宣讲会,座谈会,第十一届,感人事迹,影响力

2015-01-06 #短篇故事

沂蒙精神 薪火相传

沂蒙精神 薪火相传

故事,红色,讲解员,选手们,观众,口号,复赛,解放战争,梁润,革命故事,沂蒙精神,红色文化,军毯,临沂,传承者,传播者,解放军,山东,志愿,影响力,精神,终身,赛区,比赛,革命,沂蒙红嫂,刘胡兰,刘红梅,子双双,张瑞

2020-05-10 #故事阅读

育人育志 薪火相传

育人育志 薪火相传

故事,国防教育,红色,市南区,海洋,海军,青岛,学生,少年,历史,学校,讲解员,课堂,教育,青岛市实验小学,一战,全区,国防,基因,形象,报告,特色,海防,群体,课程,全民国防教育日,中国人民,这里有,浴血奋战,刘黎

2020-07-24 #故事大全

青蓝相继 薪火相传 郑州79中举行教师拜师仪式

青蓝相继 薪火相传 郑州79中举行教师拜师仪式

师傅,新教师,代表,老师,小师傅,教师,青年教师,大师傅,师徒,教育,徐筱,徐辰,毛丽,拜师学,仪式,专业,个人,全体,勤学好问,学年度,学校,学生,学科,校长,薪火相传,经验,证书,良师益友,严慈,惠济区

2020-09-02 #故事阅读

讲解红色经典 “薪火相传”烟台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

讲解红色经典 “薪火相传”烟台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启动

红色,讲解员,烟台,大赛,故事,金牌,志愿,组织奖,薪火相传,选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区的,新时代,烟台市委,专业组,专业,党史,充分发挥,作用,全市,各县市,制造业,参赛选手,复赛,城市,国际,大地,大市

2009-02-14 #故事会

五四特辑 | 女排精神 薪火相传

五四特辑 | 女排精神 薪火相传

训练,女排,不变,条件,队员,不放弃,姑娘们,女排精神,队员们,徐峰,下尤,上经,中国女排,五四运动,三合土,一身,年轻人,场地,地面,地铁,外籍,姑娘,层皮,宿舍,节日,时期,搭成,护具,排球,救球

2008-01-0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