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0-08-26 19:24:02

相关推荐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扩展资料:

出处

《调虎离山》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2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参考资料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故事:调虎离山

成语故事:调虎离山

刘勋,司马懿,曹爽,孙策,虞诩,卢江,军阀,少帝,据点,卢江郡,魏少帝,一行,公元,亲信,势力,厚礼,发兵,增援部队,敌人,文档,朝廷,部队,停止前进,顺利地,调虎离山,刘励,刘晔,司马懿听,曹操,曹氏

2020-09-05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刘勋,敌人,孙策,虞诩,卢江,敌方,地势,据点,军阀,用人,卢江郡,调虎离山,假象,兵力,势力,厚礼,发兵,地利,增援部队,天时,往蹇来连,己方,情况,我军,意图,老虎,援军,故事,数量,日夜

2020-09-04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刘勋,司马懿,曹爽,孙策,虞诩,调虎离山,卢江,军阀,少帝,据点,卢江郡,李胜,魏少帝,故事,一行,公元,亲信,势力,厚礼,发兵,增援部队,意思,敌人,朝廷,老虎,部队,停止前进,成语接龙,顺利地,刘励

2020-05-29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刘勋,司马懿,曹爽,孙策,虞诩,调虎离山,卢江,军阀,少帝,据点,卢江郡,李胜,魏少帝,故事,一行,公元,亲信,势力,厚礼,发兵,增援部队,意思,敌人,朝廷,老虎,部队,停止前进,成语接龙,顺利地,刘励

2020-09-04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刘勋,司马懿,曹爽,孙策,虞诩,调虎离山,卢江,军阀,少帝,据点,卢江郡,李胜,魏少帝,故事,一行,公元,亲信,势力,厚礼,发兵,增援部队,意思,敌人,朝廷,老虎,部队,停止前进,成语接龙,顺利地,刘励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