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儿时七十年代北方农村玩的游戏

时间:2020-08-27

70年代的农村童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每当看到广场上、公园里三三两两人们踢毽子,打陀螺,不由得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那个年代的农村物资还非常匮乏,经济条件很差,但是那时候人们生活的很快乐,孩子们在放学后,大人们在工间休息时,都可以一文不花就地取材,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的健身娱乐,有的斗智斗勇,生活在喜气洋洋、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而现在孩子们玩得网络游戏尽是些打打杀杀,充满恐怖、暴力甚至色情,扭曲了孩子们的心灵。于现在相比那时的游戏更充满着正能量。我呼吁能够把那个时代的游戏写进小学教材里,融进体育课堂上,作为文化的遗产来继承和发扬,也为孩子们创造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

1打纸包(打四角)

是用一(或两)张纸叠制成的,一面有四个三角形拼成的花,另一面光滑无痕,可两人玩儿也可多人玩儿,最常见的是两人玩儿。玩儿时首先通过剪刀、锤子、布决出谁先打,输者把四角抛出,让其自然落地,另一方击打,靠手扇出的风力和击打使对方的四角翻身。使对方的四角翻身了为赢,四角为赢者所有。 那时物质极为困乏,为了叠四角,不惜撕掉课本。四角有品级之分,草纸的最差,书纸、报纸的较好,最为珍贵的是牛皮纸的,如果拥有一个牛皮纸四角,一般情况是舍不得用的。 2开仗 这种游戏大多发生在冬季,一般是和邻村的孩子们进行。每天下午放学后(或晚上)村中的男孩子便纠集在一起结伙来到村外,和邻村的孩子们展开土坷垃对攻战,孩子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一直把对方逼到村里,另一方赶紧回村邀请高手,进行反击。当时男孩子们非常乐于此道,至于原因却无人知晓,每年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达一、两个月。 3藏老迷(捉迷藏) 玩之前,我们先要把一群孩子分成两组,分组时采用叫一种顶锅盖的分法,其中一个较大的孩子充当裁判员和组织者。由组织者抬高右手,手背向上,五指并拢,并且把整个手向下弯曲成伞状,称为“锅盖”。参与玩捉迷藏的一帮孩子,每人把一根食指伸到“锅盖”下,并用手指顶住锅盖。这时主持的孩子唱着自编的儿歌:“一摸不算,二摸砍转(砍转:方言,丢开的意思),三摸白胡彩(胡彩:方言,即胡须)老汉,四摸偷牛,五摸捉贼,六摸捉住谁就谁来。”他每唱一句,便在众多的小指头上轻轻地摸一下,当摸到第六次时,有一些小朋友因拿开手指的速度太慢,被组织者抓住。被抓住手指头的人要埋(埋:方言,被捂上眼睛),未被抓住手指的人要藏,这种分组法称为顶锅盖。(也有用包袱剪子锤最后的输家被蒙上眼睛的) 被抓住手指的孩子让组织者把眼临时捂上,如有两三个孩子需要同时埋,组织者会用毛巾或袄捂上,而后让其他孩子迅速找地方藏起来。过两三分钟,组织者把这些孩子的眼睛放开,让他们找那些藏了的孩子。捂孩子的地方称为老窝或老家,组织者会在老窝里高声念唱“老埋老埋快回家,家里有颗大西瓜”,藏的那些孩子就知道埋的人开始寻找了,这时双方最为紧张。当寻的孩子发现了藏的孩子时,藏的孩子就拼命往老窝里跑,寻的孩子则尾追不放,如能顺利地跑回老窝为胜,如果追的孩子用手接触到了藏的孩子,藏者便为负。有的孩子因藏得十分隐蔽,有时要寻好大会儿。当所有的孩子都跑回来后,就算玩了一盘。小时候我们对这种游戏是乐此不疲常常玩得满头大汗,十分开心。 4电报 这也是一个晚上游戏,孩子们利用锤子、剪刀、布捉对厮杀,败者再捉对儿较量,最后的败者为守者。守者在指定的树或某堵墙处捂着眼睛(不须偷看,不过,也有不遵守规矩偷看的),大声地从一数到十。在数数的过程中,其他人赶紧找好有利位置,准备摸指定的地方。当数数的声音一落,大家蜂拥而出奔向指定的地点,守者看准某个人后大喊“电报XXX”,若被电报的人多,要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出守者。 5走五路(又名憋葫芦) 这是一种两人智力游戏。常在地面上画出一个近似正方形,十字隔出四个小正方形,角对角画出斜线,斜线相交处再画竖线和横线,主五路图制作完成,再在一侧中线处画一十字,四周用线相连为葫芦。比拼时每人五个子儿摆在自己所占的一侧,可沿斜线和横竖线走。两子儿夹住一子儿为积,去掉对方此子儿添上己方一子儿;走到对方两子儿中间为挑,去掉对方两子儿添上己方两子儿。当对方只剩一子儿时,按双方约定把对方的子儿驱赶到葫芦的某位置方为赢。

说起顶拐,当时的男孩子太熟悉了。顶拐拐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一般是年龄相仿的两人对玩。先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两米左右的圆圈,两人都站在圈内,并都把左脚抬起,用右手搬住左脚,仅以右腿来支撑身体,使自为拐子状。摆好造型后,两人用左膝在圈内互相碰撞,直到将对方撞出圈外,或因一条腿支撑不住,迫使左脚落地才告结束,被撞出圈外或双脚落地者为负。

7丢手绢

这个游戏大多是由一个班的同学围成一圈,大家面向圈内坐在地上或蹲在地面上。由一人猫着腰在圈外绕着圈跑,所以要猫腰是因为他要搞保密动作:他手中拿着一个手绢扎成的小团,边跑边选择对象,选上了谁 一般是看谁不注意,就把手绢放在谁的身后,如果被放了手绢的人发现了身后有手绢,赶快起身追丢手绢的人,如果追上了,那人就要继续丢手绢,追的人则回到原位上去。如果追到了一圈没有追上,他坐在了你的位置上,那么你就得去表演刚才他表演的节目了。如此继续下去,轮流不断。直到最后结束。 8走四顶(四咕噜) 这也是一种两人智力游戏。首先在地面上画出一个近似正方形,再在其中画两横线和两竖线。在比拼时,双方每人各四子儿(只要是样式不同能够区分就行),两子儿顶住对方一子儿时去掉对方此子儿,主动送到对方两子儿前的不算失子儿,把对方四子儿吃完者为胜。 9走联儿 这也是一种两人智力游戏,有九联儿和十二联儿之分。两种联儿的画法基本相同,都是三个正方形相套,区别是九联儿只在中间画上一横,而十二联儿还要把四个角连起来。比拼时一人一子儿地放,九联儿每人放九子儿,十二联儿每人放十二子儿。在放子儿的过程中,先放成三个一联儿(三个子儿在一条直线上为一联儿)的随意拿对方一字儿。两种联儿的走法是相同的,成一联儿随便儿拿掉对方一子儿但不能拿对方联儿中的子儿),把联儿拆开再成联儿方能第二次拿对方一字儿。在这种游戏中最怕拐子联儿(拆开一联儿的同时又把另一联儿成上),如果一方形成拐子联儿,另一方就投子儿认输了。

10打陀螺

其实就是陀螺,用木头刻出个陀螺状,把钢子砸到头上,摩擦力变小了,鞭子是用三角带里的丝线做得,非常有劲。可以在地上划个线,叫过河,互相打,看在谁那灭了谁就输。那时候陀螺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用手腕粗的棒棒,砍下茶杯般长一截,先用斧头砍出陀螺的雏形,然后用镰刀慢慢剥出圆锥形。剥得圆圆的、尖尖的,饱满又匀称。再找来一颗钉子,倒倒地在圆锥顶部钉进去(或者把一个钢珠镶进去),双腿一跨,骑到磨刀石上,轻轻把露在外面的钉子磨尖,陀螺就做好了。11推筲毂(滚铁环)

推筲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玩法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支架是用8号铁丝做的,60公分左右长。前端弯成类似曲别针的形状,从缺口套进铁环,用支架推着铁环跑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术好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除了上楼梯,只要是人能行走的路,就能滚铁环。滚铁环的速度快慢均可,但太慢会倒下去,像骑车一样。快到什么速度,你能跑多快都行。滚铁环的技术一学就会,又熟能生巧。12跳皮筋

那个时代的学生没有现代孩子那么刻苦,放学后三下两下写完作业,从书包里拿出皮筋,喊上几个小伙伴,按人数平均分成两队,轮流跳,技术好的就能多玩一会儿,技术差的就只有撑皮筋的份儿了。我们的皮筋大多是用废旧自行车内胎为材料,用剪刀转着剪成长长的条,或者用几条结成长长的绳。按照皮筋儿的长短,跳皮筋儿分为跳单筋和跳双筋两种,跳双筋需要皮筋儿更长一些。跳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如:你跳一我跳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北京的金山上”、“红色娘子军歌”等都能成为我们跳皮筋的伴奏。开始跳时,跳的一人先站在皮筋的一侧,用右脚勾住皮筋并压下,左脚从皮筋的一侧跳到另一侧,脚尖稍点地,再把脚放回原侧,然后再跳到另一侧,用脚压筋再放筋,让皮筋弹起。这时跳皮筋人已由原来的一侧站到了另一侧,而后再勾筋、压筋,用同样的跳法再回到原来的一侧,如果全部顺利完成,为跳完了一级。接着再以同样的方式跳第二级、第三级……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加高,直到因皮筋儿太高而抬脚够不着为止,就算作"坏了"。在跳前几级时,如果脚下的步伐紊乱,偏离了游戏规则,也视为"坏了",就要让撑皮筋的人跳,自己换成了撑皮筋人。13踢毽子(踢毛儿)家乡人称踢毽子为踢毛儿毽子。记者小时候玩的毛儿毽子使用两玫铜钱,半寸宽、寸半长的一条熟羊皮条,五、六根公鸡翎毛制成。记得奶奶为我制做毛毽时,先把长条羊皮的两头剪得窄一点儿,中间剪出一道小口,把铜钱用皮包起来,把两个皮头从钱孔和皮的小口处掏到另一面,将鸡毛插入钱孔,并用线把鸡毛和皮头缠紧,这样一个毽子就做成了。鸡毛是选用公鸡脖子处的翎毛,那时候,为了做一个可以显耀的毛儿毽子,那些长的好看的公鸡常常被我们追的上串下跳。踢毽子一般是两人或三四个人一起玩,玩的种类也很多。不同年龄的人,根据自身踢毽子的水平,找不同的伙伴,选择不同的玩法。我们踢毛儿毽子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叫法:左腿支撑住身体,用右脚的内脚背把毽子踢起,脚落地后再把毽子踢起,称为"踢";左腿支撑身体,将右脚抬起不落地而不停地踢毽子称为"撩";用脚尖踢称为"蹦";用外脚背踢称为"外拐";两脚一第一下踢称为"叉";右脚连续地踢,偶尔间用左脚踢一下称为"过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踢法。再复杂一点儿的,有双腿腾起,同时右脚绕在左腿的后侧面,并用右脚踢起毽子,称为“蹅剪子股”;左腿曲起,作下跪状姿势,右腿内侧紧挨左腿前侧,用右脚内脚背踢起毽子称为“打跪”;将左脚抬起,用左脚脚底蹬在右腿的小腿处,用右脚内脚背踢起毽子称为“打站”;将左腿抬起并伸直,用右脚绕过左腿,并用内脚背从左腿外侧踢起毽子,称为“打跷”;把左腿压低,使身体成半蹲状,而右脚绕到左腿外侧踢起毽子,称为“打懒汉”。如果能使毽子不落地把剪子股、跪、站、跷、懒汉全部做完,称为“干五样儿”。有时蹅一个剪子股后还要用脚踢几下,以此来调节毽子的高度和角度,然后再做下一个花样,一直把五样做完,称为“湿五样儿”。同学燕子踢毛儿毽子的姿势很美很轻盈、动作很灵巧,剪子股、跪、站、跷、懒汉等技艺样样精绝,一直让我羡慕不已。据称,踢毽子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保健医生告诉我们,踢毽子可以预防关节炎,现在,我们在社区广场又也可以看到踢毽子的人群,只是那毽子远没有我们小时候玩的好看。14挑绳、超交、跳单单

挑单单也叫翻单单,记得小时候,我们用二分钱就可以割到几尺多的塑料头绳,那些红的、绿的清清亮亮的玻璃头绳除了扎辫子外,还可以用来挑单单。挑单单的时候把两个线头儿挽结,使这根线成为一个闭合的线圈。然后双手四指并拢,把线圈在两手上各绕一圈后撑起来,再用右手的中指从左手绕线的线圈中由下到上掏过去,左手的中指从右手绕线的线圈中由上到下掏过去,这时两手撑着的线圈看似零乱,其实是很有规律的六根线,撑线的双手之间的距离已不足一尺。另一人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有规律地捏住六根线的对称部位,或上或下或从两边翻掏,并把这六根线顺带架撑于自己的双手上。根据捏的部位与掏的方向的不同,六根线会在四只手上变幻出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有叫面条的,有有叫老牛槽的,还有叫鸡不次(鸡内经)的。这种游戏玩起来比较文静,是女孩经常玩的游戏。15拿子(抓齿齿)

道具:玻璃球,自制石头球,泥球,瓶盖、羊腿骨等。 参与人数:2人以上,6人以下比较合适。 场地:最好有沙子的地方。 玩法:分成两拨或各自为战。单手拿球或骨,抛起。用手背接住一个(不能多也不能少),再次抛起这一个,同时拣起底下的一个球或骨,但不许碰到其他的。拣起后还要接住抛起的那一个。依次拣起底下的球或骨,前边拣的也要同时抛接,但是不许掉落。全部拣起算一轮,然后下一轮每次拣起的要递增一个,直到所有的。算一局结束。 这个游戏要求手眼脑高度协调,第一次抛球要有技巧。还有其他很多种规则,和玩法16跳方方

那时候几乎每个小孩都有好几个用两块长方形的花布围缝成一个拳头大小的方状袋,里边装入一些粮食或沙粒纱布袋(称沙包),那是我们跳方方的工具。在玩之前,我们一般先用“踩猜踩”的办法确定跳的先后顺序。先跳的一人由近到远,把沙包小心地投入第一个方格内,而后依次跳到第九个方格内,再返回第一格中,捡起沙包跳出来,称为“跳一”。再把沙包投入第二个方格内,和前次一样地跳,称为“跳二”。就这样一直把九个方格跳完,然后背对方格,从头顶把沙包向后抛出去,沙包落入哪个方格,这个方格便是自己的“家”。当锁住“家”之后,另一个人就无权进入这个方格。如若果沙包没有落到方格内,就不能锁“家”。在跳的途中,如果沙包没有投进方格内,或者拐拐跳得不规范、拐拐不应落地时落了地等都为“坏了”,就轮另一个人从“一”跳起。在单行方格内要用单腿跳,碰到并列两个方格时要“蹲”,就是能双腿叉地。当两人都锁了“家”时,就为玩了一盘。

17火柴枪,火药枪

子弹壳+单车链+铁丝+橡筋制成。子弹壳里放上火药,口上放上单车钢珠可以打穿木板,不过这样实在太危险,一般都是不加子弹壳的,前两个单车链扣用一个单车的辐条帽插在链扣空里,直接用火柴前面的红磷爆炸作动力把火柴杆做子弹打出去,称火柴枪。

18老鹰捉小鸡参与人数一般在四人以上,有时八九人都能一起玩。玩法是一个较大的孩子扮成老鹰,另一个较大孩子扮成母鸡,其余孩子扮成小鸡,扮老鹰的为一方,其余的孩子为另一方。扮小鸡的孩子按个头大小依次排于母鸡的后边,并且后面的人要紧抓前面人的袄后襟,连成一链。这时“老鹰”要绕过“母鸡”抓吃后边的“小鸡”,“母鸡”则带队左右躲闪反抗。在限定的时间内,如果“老鹰”抓不到“小鸡”,“老鹰”方为负;如果“老鹰”住“小鸡”,或“母鸡”在躲闪时整个“小鸡”链脱散,“鸡”方为负,这样就算玩下了一盘。19弹弓

弹弓可谓源远流长,流传了好几代人,然到了现在的孩子手中却式微了,偶尔在农村中还可一见。做弹弓的材料有几种,第一种是利用生长自然分杈的丫状树枝,在枝杈的两端分别系上一截单车内胎制的橡胶带,再找一皮革扎紧到两条橡胶带上,就成了一把可将小石子射出几十米远的弹弓。这样的弹弓威力挺大,可以把麻雀之类的鸟儿射落地。但要找到合适的树杈并不容易。另一种是用铁线弯制的,找一段有点硬度的稍大号铁丝,弯绕成丫型状,两头顶端弯个小环,再用扎辩子的橡皮筋,连成需要的长度,挂到环上就成了,简单易行。哥哥他们玩弹弓的“弹药”得专门制造,是用废作业薄纸撕成条卷成约一厘米一段的条状,对折扣在橡皮筋上一拉即可射出。用这弹弓对射是勇敢者的游戏,虽然纸质子弹射在裸露的肌体上一般不会伤损,却辣辣地疼,参加者得能耐痛才行。

20打水漂

捡小瓦片越薄越好,贴着水面打过去,和水面角度越小打出的水漂越多,点起一串水圈圈,谁的圈多,谁的远,胜出

21扔沙包

玩前划正反手分班儿,伸手背的一班儿,伸手心的另一班,4个人,5个人都能玩,偶人数的分班玩后,谁先被砸,还得多道剪刀石头布程序,奇人数的,人少的那班先砸。拉开距离,一头一个人,被砸的那班人马站在中间,砸人的做出种种虚实花样的姿势,砸过去,被砸到的人就得下去,如果接到沙包得一分,将来万一自己人被砸下去,还可以凭分救人,直到全部被砸下去后再换班。

22跳绳

个体玩法就不赘述了,可以自己玩,可以带别人玩,群体普通玩法,是两个人抡绳子,剩下的人依次跳上去,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小朋友,掐掐腰,小朋友,摸摸地,小朋友,转一圈,小朋友,下去吧..;一个人带另一个人的玩法唱的是:谁坐我三轮车,我坐你的三轮车,多少钱?三毛钱?给你一毛行不行,上来吧,于是就跳上去,跟着跳...

23翻手腕翻手腕,是一种比试手腕力气大小的徒手游戏,男孩子爱玩。大家闲着没事干时聚在一起,有争强好胜者便主动吆喝开展游戏。为了显示公正,两人之间放一张小桌,两人对坐于桌两旁,并规定两人的臀部都不能离开椅子(或者两个人站立胳臂伸直两手相握)。两人各自把肘部放于桌面上,并用自己的两只手紧紧地握住对方的两手。一切准备就绪后,双腕成交叉状,尽力压住对方的双手,而被压的另一人则尽力把自己的手翻成手背朝上的姿势。手背挨到桌面即为负,或者确实翻不过来的自己认输,胜者继续接受他人的挑战。24扭勾扭勾游戏是一种比试手指力气大小的徒手游戏,只限两人玩,一般是男孩子之间爱玩扭勾。一人用自己双手的中指和另一人的两个中指先紧紧钩在一起,一人手背朝上,两手腕交叉压住对方的手,对方则尽力将手翻起,变为手背朝上、两手腕成交叉状时为胜。如双方力量有差距时,一人用中指钩住对方的中指和食指,再进行比赛。如果力量相差更为悬殊,力大的一人用中指同时钩住对方除母指而外的两个(或三、四个)指头。这种游戏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扭勾勾不慎能拉伤手指肌肉和筋络。27瞎子摸瘸子

也是由一个班的同学围成一个圈,面都向里,蹲着站着均可。选择两个同学在圈里面,一个用布条把双眼蒙上,另一个把一支手绑在同侧的腿上,蒙眼的同学注意倾听绑腿的同学在什么地方,用双手去摸,摸到了他就算赢,改由瘸子当瞎子,再找一人当瘸子。继续做下去。

28憋茅坑

棋盘呈区字形。在右侧的叉处画一圆圈(意味茅坑不能通过)。在面对己方的一条横线上摆两个子,顺线可走一格,不分直竖与斜先走的一方第一步不能把对发憋死,有头一憋憋死爹的趣语。一方把另一方的两个子憋得不能走动为赢(意为走投无路只能跳进茅坑了)。

29:十六格虎棋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五横五竖组成十六个格子的棋盘,然后在中间的田字的四个角的顶点上各摆上五个子为人,共二十人;另外在每两组人中间放上一个字,共两个字为虎,走法与田字打虎一样。也是虎先走,直到人把虎憋住走不了人为赢,或是虎把人吃得没有足够的人把它围住,虎为赢。

30:柳棋、也叫柳方棋

在平地上先画成一个六横六竖组成的有25个格子的棋盘。双方轮流在棋盘内下子,一方组成一个四角带子的“方”,则揪去对方一个子,如果六个子在一条直线上,则揪去对方两个子。揪去的子要先画个圈,待把全盘的子下完的,取走带圈的子,由后下的一方先走,走时横竖每走一格。组成一个方或柳,均按约定揪子,当时揪那个就取走哪个。最后以子的多少轮输赢。31:挑担

是农村田间地头棋类中最为高档的一个。它的棋盘可以先画一个虎棋盘,然后再画大对角线,画以各边为中点的小对角线,棋盘成。下棋双方各在自己的一方摆好五个子,每走一次不分横竖斜线与否,可以在线上无子的情况下走需要的若干步,不可跃子而过。在一子走入对方两子之间时,则可以把对方“挑担”,对方的两个子就要换成自己的子了,但这要在对方的两个所在的同一直线上没有其他子才行,否则就是有“帽儿”,挑担不了。另外,如果两个子把对方的一个子夹住了,对方这个子就要换成自己的,但也要是在对方的一个子与自己的两个子所在的同一直线上没有其他子才行。否则也是因为有“帽儿”而无效。但有时规定这个“帽儿”如果距离上述三个子有一子的位置相隔则不算“帽儿”。这个棋法很有意思,玩时只要注意力集中,往往能出神入化反败为胜.32:扔窑儿,扔瓦儿

先说扔窖。选好一块地面,在距离约一丈五到两丈的地方各放上一块砖头(或画两条横线)。然后玩者约三五人把备好一块边长约一、二寸的瓦片,按顺序从一块砖头处向另一个砖头处扔去瓦片。看谁的瓦片离砖头最近,就由其中一人把提前定好的一根秫秸杆约一尺长左右,从离砖头最近的一个瓦片量起,看谁被他“尺”上了,如果尺上了,被尺上的就要向尺上的进贡即给钱。33:踢蛋的玩者要先备好一个直径约二寸左右的铁球,把它放在选好的一块平坦地面上,众人按次序用一只脚的鞋尖踢铁球,看能把谁的铁球撞上就赢了谁。

34弹球

这个也是延续到现在的一个游戏之一。主要道具:玻璃球透明且中间有花瓣的居多,偶尔还有不透明表面有花纹的瓷球。场地:空地一块,有一条起始线,一个小坑。玩法:分成两拨,或者各自为战。分好次序之后,一方先弹出自己的球,另一方把对方的球作为目标弹击。最好是先到坑里“喝水”因为喝了水之后,只要击中对方对方的球一次,就可以使对方退场或者赢了对方的球。如果没喝水,就要连续3次击中对方才能达到目的。透明且中间有花瓣的居多。偶尔还有不透明表面有花纹的瓷球。弹玻璃球是众人先要有若干个小玻璃球,其他玩法与上述踢铁球相似,只是玻璃球要用手指弹出,不用脚踢,弹出的玻璃击中了谁的玻璃球,就赢了谁。把赢的玻璃球拿下居为已有。输了球的一人就要再拿出新球继续玩。35戳刀儿

先选好一块平坦湿润的地面,要有一个长约三寸的修脚刀,由两个人来玩。一人先用戳刀在地面上戳两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用戳刀画成的直线连起来。再用戳刀在地面上戳一个点,把这个点与已经画好的线段的一端连在一起,然后再戳第四个点,这点就要与第三个点处用曲线相连了,以此类推,不断用新的点与旧点连成的线画圈儿。直到戳刀没有戳在地面上倒下了,或是在画圈的时候碰到了原来的线为上,交给对方依法去做。当落后的一方从对方已画的圈的圆线之间画线时碰到了对方的线时为输,把刀交给对方去做。最后谁的圈画的多线画得长为赢。

36冲关

分两组,每组若干人,拉起手,拉紧紧的,一替一边喊:天上扑腾腾,地上纺麻线,麻线纺不着,叫你憋娃儿挑过来,挑谁?,于是大叫:某某某,某某某就开始冲向对方阵营,如果冲过了,就可以胜利挑走对方一名人员,冲不过去,就只好留下来成为对方人员了...

37木头人

追逐游戏,被追的人快被抓到时说:木头人,双方都要静止保持姿势,喊解冻,再追,被抓到互换角色,和电报游戏差不多。

38水枪

锯一节直径一寸左右的竹筒,一头用钉子钻一个小孔,用筷子一头缠上旧布条插在竹筒里便可吸水打水枪。

39风筝

用废纸,旧竹门帘的签,自制浆糊来制作,做好后去麦地里放飞,一般在冬季和开春玩的较多。

40冰棍棒

吃完冰棍后把棍子收集到一起,用手拿着从一定的高度往下掉,散落在地上后一根一根往外拿,其他的不能动,动则为输,有另一个人继续进行。

41摔瓦屋(补腕)

用胶泥作成斗状,然后口朝下摔,在空气作用下斗底破了,就要对方拿胶泥补,不破就给对方胶泥。也叫摔泥炮比谁摔得响,摔得越响窟窿就越大,赢得胶泥就越多。

42用两个架子车咕噜,如果有人没见过,到工地上看工人推的那种就是。再找一个长竹耙,或者长木板,把木板放在两个咕噜上,用绳绑好一群人象串羊肉串一样做在上面(有时候也可直接用两个排子车,两车辕杆交叉在一起)。动力就是用脚噔地,前面的人还得控制方向,其实跑的也挺快的,非常兴奋。

由于时间的久远使得还有一些难以回忆起来,有的即使写了出来但却不能全部将游戏内容和规则写出来。希望各位网友能够给于修改、补充和完善。给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于回忆,给现在的孩子于丰富。谢谢大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儿时七十年代北方农村玩的游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80后的农村孩子 这些儿时游戏你玩过几个?

80后的农村孩子 这些儿时游戏你玩过几个?

孩子,玩法,游戏,烧沟,对方,军旗,形状,树枝,棋子,都会,这个游戏,司令,帖子,弹弓,棍子,父母,玻璃球,石子,绳子,长龙,回家,每个孩子,在地上,石头子,军长,方言,时候,棋盘,父亲,火柴

2016-07-19 #短篇故事

盘点农村老家童年儿时的难忘的有趣游戏经历和回忆

盘点农村老家童年儿时的难忘的有趣游戏经历和回忆

那时候,被子,老宝,农村,小雨点,弹弓,游戏,明星,木头人,自行车,芋头,跳房子,跳皮筋,雪糕,情人梅,冷狗,四大天王,那香,四驱,小虎,快乐童年,打鸟,有钱人家,都会,年轻人,内心,东西,一毛钱,万圣节,口味

2011-04-28 #长篇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22 #故事大全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22 #小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7-02 #故事阅读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8-27 #短篇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04 #经典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8-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