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最新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

时间:2020-08-27

矛盾体现物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31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7 分钟。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 [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参考答案ABCD〔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 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 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这里的和谐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和实生物”说明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 的统一体,这些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即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同则不继”说明没有矛盾就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里的“同”指没有差别的“同”, 矛盾的“同”是包含差别的“同”,这种包含差别的“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故本题选ABCD。 2.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的性质 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 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题选BD。 3.从1997 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至今,香港的政局稳定、经济 繁荣,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说明了()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部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整体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D.矛盾的特殊性参考答案BCD〔解析〕 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祖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选B。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制度,说明矛盾(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选C。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由香港的历 史、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决定,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 事物的普遍联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 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 发展的重要要求。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选A。在三者之间,改 革和发展是绝对运动的,稳定则是相对静止的,选B。本题没有体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 系,因此,不选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 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并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选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考答案AB〔解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义是说: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 蓝草更深。“青”是新事物,“蓝”是旧事物,青出于蓝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正确。新事物超越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绝对否定。本题选AB。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参考答案AD〔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就是肯定否定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律之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 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 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 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物发展 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并不是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 一个有规律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本题选AD。 7.下列关于质变和量变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量变就是质变D.量变和质变互相排斥 参考答案AB〔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但并不是说量变就 是质变,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根本区别,量变只是事物数量增减、大小变化等,质变则是 事物的内部矛盾发生改变,一事物变成他事物。事物量变过程中,可能发生事物局部质 变,质变过程中必然伴随量变,量变和质变并非互相排斥的。故本题选AB。 8.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也存在局部的不适应。经济 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参考答案ACD〔解析〕 任何社会都存在矛盾,虽然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形态,但也存在种种矛盾,包括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 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正体现出矛盾双 方是相辅相成的。故本题选ACD。 9.“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对这句话 理解正确的有()。 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B.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D.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参考答案BCD〔解析〕 本题考查对因果的认识。题干的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 性,认为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这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选C。决定论是一种认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题干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 观存在,是一种非决定论,认为因果存在于思维之中,是一种唯心主义,选B。同时,由 于题干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使科学认识丧失了客观依据,选D。故本题答案为 BCD。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B.水涨船高 一寸光阴,一寸金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答案BD〔解析〕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对立,又 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原因和结果是相对而成立的。原因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 果,才是原因,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才成为结果。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 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A 项是宿命论的观点,是虚构的因果关系;C 项讲的是光阴的重要性 就像金子一样,不存在因果关系。B 项,“水涨”是“船高”的原因,二者互为因果。D 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原因,二者互为因果。故本题选BD。1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的基本特点是() 重复性参考答案ABD〔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是就事 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 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 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故C 错。同时,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适用。本 题选ABD。 1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主要是()。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参考答案ABD〔解析〕 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就是 说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 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可以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考 察的。但并不能说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本题选ABD。 13.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而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整体性C.开放性 结构性参考答案BD〔解析〕 在哲学中,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 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层次性特征是指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 递路径是分层次的;整体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 性特征;开放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结构性特 征是指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但只有整体性特征和结构性特 征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其余都是次要特征。故本题选BD。 14.“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参考答案CD〔解析〕 项,体现的是外因对事物的影响,B项体现的是要抓住事物的 主要矛盾。C、D 项强调的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与题干中的 诗所体现的哲理是一致的。故本题选CD。 1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参考答案BCD〔解析〕 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如此,并不是仅仅针对我国。A 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都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作用,如果二者没有一定的融 合性,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在中国得到发展。B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专政, 这和中国的革命建设之一直的,任何革命都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C、D 项正确。本题选BCD。 16.1989 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 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 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 年后的 2009 年11 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 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 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 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参考答案BCD〔解析〕 “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A 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 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 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A 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胜利。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 发展的普遍规律。B、C 项正确。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 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 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D 项正确。本题选 BCD。 17.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去了一些 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予修改。例如1971 年版对“科举” 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 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 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 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 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参考答案ACD〔解析〕 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不同时代对同一个词有 着不同的解释,这说明,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通过词语这种形式表达出 来。本题选ACD。 18.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 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事不必难,知难不难参考答案ABCD〔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都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 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 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 碍甚至破坏作用。A 项,强调信心的重要性。B 项,则指出人们恐惧其实是“恐惧”这一心理 行为。C 项,指出人们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同 时又会产生新的矛盾。D 项,说明只要知道事情的难度在哪里,事情本身就不会难了。这 四个选项都说明了意识对人、事物本身的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故本题选ABCD。 19.台湾魔术师刘谦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引领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名利双收的他谈及自己的 成功时说:“在我决定要做一个职业魔术师时,我就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要成为一个成功的 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思考宽广,是我有别于其他魔术师的地方”。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 思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参考答案ABD〔解析〕 从刘谦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成功,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 开的:广泛收集资料,坚持学习,思考宽广。这三点体现在哲学上就是:量的积累,坚持 发展的观点,深入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故本题答案为ABD。 20.“岁”除了年龄之外,还有年景之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 岁。”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大纲》讲:“土地之岁收。”这里的“岁”都是在说老百姓一年的收 入、收获以及生活状态。古今中外的统治者都很关注民之“岁”。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参考答案AC〔解析〕 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收获以及生活状态即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实 践活动的结果,在哲学上讲,即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 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构成了社会 生活的基本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C 正确。统治者关注老百姓的“岁”,是因为他们 知道人民对国家安稳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确。本题选AC。21.金刚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因其碳结构的属性,在高温环境下不 稳定。随着纳米材料的出现,不久的将来,纤锌矿氮化硼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硬的物质, 在各个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这则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科技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物质参考答案 ABC〔解析〕 在题干中,金刚石原本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随着科技的发 展,别的物质将有可能成为最硬的物质,这说明,认识和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 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制造新的最硬的物质的目的是广泛应用于现实。故本题选 ABC。 22.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参考答案 BD〔解析〕 “圆的自白”表达了不满足已有成绩,仍在继续追求奋进的态度, 说明我们应该有批判意识,B 正确。“起点”和“终点”是一对矛盾,起点否定了终点的存在, 这体现了辩证法中的否定观,即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这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推 动力量。故本题选BD。 23.“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 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 BD〔解析〕 父(母)子二人的对话是对走路方式的不同看法,这体现了二 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从另一方面来说,曲和直是相互对立的矛 盾关系,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题选BD。 24.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 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 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09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化 “危”为“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说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参考答案 ABD〔解析〕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人民正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万众一心,才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故A 正确。“危”与“机”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 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题干中国民经济好转即验证了这一点,B 正确。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事 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审时度势, 这一种做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也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D 正确。本题 答案为ABD。 25.如果一些地方的农民看到蒜价猛涨,便一窝蜂地种植大蒜,有可能造成蒜贱伤农。因 此农民除了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外,也要重视获取最新、最可靠的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掌 握了有价值的信息,再因地制宜,适时搞好农业生产的布局调整,稳妥发展适销对路的生 产项目。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上述材料对 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制约参考答案 AC〔解析〕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 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 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指导人们的 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在 本题中,蒜价猛涨和一些农民一窝蜂种植大蒜互为因果,一窝蜂种植大蒜和蒜贱伤农互为 因果。由于预见了蒜贱伤农的后果,农民采取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不仅体现了因 果关系辩证法在现实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本题选AC。 26.“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事物与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参考答案ABC〔解析〕 “盲人摸象”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错误在于只见 部分不见整体,以部分代替整体,片面看待事物本身。故本题选ABC。 二、综合题 27.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 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但我们不能 否认的是,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 类历史包含思想史,因此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28.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某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 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很多事情才难以做到。” 请从哲学角度谈谈这句话给予我们哪些启迪?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3)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9.“党中央提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 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请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 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原理得出的结论。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既坚持了 社会主义性质,又不超越初级阶段。 30.“零资源经济”在浙江的蓬勃发展说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参考答案AD〔解析〕 浙江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却能够发展与稀缺资源相关的经济领 域,这在于浙江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普遍 联系的,浙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盲目发展经济。故选AD。B 项说法本身就是错 误的。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能够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C 项说法错误,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坚持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不会 有成效。 3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政府的开明政策是一种理性认识参考答案BD〔解析〕 政府制定了一些开明政策,这些政策对浙江成为“零资源经济”强 省起到了作用,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这些政 策是一种理性认识。故BD 项说法不一定正确。C项,政府制定政策对浙江成为“零资源经济”强省具有促进作用,但 二者并不是因果关系。本题选BD。 32.第一段中的大学生成功被某报社聘用的经历说明()。 知识没有实践重要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BCD〔解析〕 材料中说“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并不能说明知识就没有实践 重要,而是说明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理论就失去其作用。这位大学生从大二起就 为将来就业做各种准备,说明他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然他不是专业,却能被报 社录取,原因在于他参加了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工作,说明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本 题选BCD。 33.自主创业大学生的经历说明()。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勇于创新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条条大路通罗马D.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ABCD〔解析〕 这位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就业,这说明成就个人事业的 途径并不只有一条,生动说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哲理。他认为“创业要找与自己专长 吻合、能发挥特长的项目”,这一点体现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他认识到要想有所成就,不能拘泥于别人正在从事的行业,要有所创 新,这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勇于创新。故本题选ABCD。 34.第三段中的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的原因在于()。 脱离实际看问题参考答案AD〔解析〕 有的大学生之所以没有实现就业,是因为他们脱离了现实,只存 在于幻想,导致了与社会的脱节。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对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就业的看法存 在偏差造成的。本题选AD。 三、单选题 35.阶级划分的首要标志是()。 社会分工不同参考答案 A〔解析〕 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次是在生产过程 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故本题选A。 3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参考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真理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 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 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本题中,真理随着社会 实践发展呈现不同的形式,这说明真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故本题选B。 3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参考答案 C〔解析〕 这两句话是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物质决定 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是 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选C。 38.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参考答案 D〔解析〕 现象有真相和假象。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与本质一致,是 本质的表现。假象与本质不一样,但仍然是本质的表现,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或从反面 歪曲地来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故A 对。假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观条件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其他比如认识事物的方式等也会导致产生假象,故B 错。既然假象也是事物 本质的反映,那么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就能够通过假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故C 错。本题选 39.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句话说明()。 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参考答案 C〔解析〕 毛泽东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矛盾分析方法即对立统一的方法,是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进一步从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践意义上说明了它是辩证法的核 错,对立统一规律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而辩证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40.“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 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参考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 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和外因作为同时存在 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本题中“师傅”是外 因,“个人”是内因, “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故选C。 41.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先进,就无 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参考答案 D〔解析〕 “下”因“上”而存在,“右”因“左”而存在……这些本来是互相矛盾的双 方,其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依据,生动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故选D。 4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参考答案 D〔解析〕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 度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故选D。 4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参考答案 B〔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主义占据统 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故选B。 44.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理解正确的是()。 这是唯心主义的参考答案 C〔解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得过且 过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只看到现在,没有看到未来,否认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客观 规律,割裂了现在与未来的联系。故本题选C。 45.相对静止是()。 绝对运动的状态参考答案 B〔解析〕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 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故 本题选B。 46.《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科学总结了我们 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它必将更好地指导我们把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体现唯物论的哪一个道理?()。 主观与客观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参考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 的发展,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本题中,《江泽民文选》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 宝贵经验,是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故选B。 47.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 本本原则之中参考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 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哲学依据。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世 界是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故本题选A。 48.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等同的关系参考答案 A〔解析〕 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 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 偏废。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主 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因此说,两点论 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故本题选A。 4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参考答案 C〔解析〕 意识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并不是主体的自由创造,A 错;意识反映了客观存在,并非不受客体影响,故B 错;意识 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 错。本题答案为C。 5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参考答案 D〔解析〕 题干中的诗句体现了旧事物被新事物替代这一哲学原理。故选 只有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参考答案 C〔解析〕 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产生 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中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和认识水 平决定的。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本题答案为C。 5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发展的观点参考答案 C〔解析〕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故选C。其 他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53.“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参考答案 D〔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家庭兴衰,以及个人 的荣辱得失、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无不处在发展、变化、运动之中。这句话体现了一切 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故取决于生产力,本题选D。 5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 D〔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果 这种反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则说明这种反作用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故取决于 生产力,本题选D。 5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参考答案 C〔解析〕 这是列宁说过的话,这句话指出了意识的起源,即物质决定意 识,正是由于物质具有反映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意识,这说明意识是从自 然界产生的,是一种必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C。 坚持从实际出发参考答案 B〔解析〕 在《孙子兵法》的这段话中,“能”、“用”、“近”、“远”分别被“不 能”、“不用”、“远”、“近”所掩盖,也就是说事物所呈现的状态与事物本质的状态可能截然相 反,我们要想看到事物的原本状态就不能被其表象所蒙蔽,这就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 本质。故选B。 5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参考答案D〔解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对于“天”要怀着敬畏之心,如果人类 不能够敬畏“天”,最终会受到“天”的惩罚,这个时候,即使后悔也是没有用的。在这里, “天”是指脱离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孔子的这种思想承认“天”是客观存在,但脱离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最新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试题88题含答案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试题88题含答案

A.,B.,C.,D.,事物,本题,参考答案,意识,发展,关系,现象,质变,本质,量变,双方,物质,部分,整体,事物发展,人们,运动,作用,过程,偶然性,统一,真理,外因,变化,新事物,世界

2009-05-29 #长篇故事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试题88题含答案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试题88题含答案

A.,B.,C.,D.,事物,参考答案,本题,发展,意识,物质,观点,质变,量变,部分,人们,双方,整体,运动,过程,世界,作用,事物发展,历史,本质,关系,统一,这说明,客观,变化,假象

2007-11-27 #长篇故事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考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考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A.,B.,C.,D.,事物,本题,参考答案,本质,关系,意识,发展,现象,整体,部分,观点,物质,质变,人们,量变,原因,双方,变化,结果,作用,运动,统一,事物发展,过程,唯物辩证法,辩证关系

2009-09-27 #故事大全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考生,可以从,故事,立意,材料,新时代,世界,中国,层面,角度,还可以,为题,主体,命题,态度,文章,方向,方式,素材,领路人,讲故事,身份,题目,世界人民,写一篇,理解中国,青年学生,大美,模拟考

2020-04-19 #故事会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考生,可以从,故事,立意,材料,新时代,世界,中国,层面,角度,还可以,为题,主体,命题,态度,文章,方向,方式,素材,领路人,讲故事,身份,题目,世界人民,写一篇,理解中国,青年学生,大美,模拟考

2020-04-24 #短篇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考生,可以从,故事,立意,材料,新时代,世界,中国,层面,角度,还可以,为题,主体,命题,态度,文章,方向,方式,素材,领路人,讲故事,身份,题目,世界人民,写一篇,理解中国,青年学生,大美,模拟考

2020-05-26 #故事大全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考生,可以从,故事,立意,材料,新时代,世界,中国,层面,角度,还可以,为题,主体,命题,态度,文章,方向,方式,素材,领路人,讲故事,身份,题目,世界人民,写一篇,理解中国,青年学生,大美,模拟考

2020-05-26 #小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考生,可以从,故事,立意,材料,新时代,世界,中国,层面,角度,还可以,为题,主体,命题,态度,文章,方向,方式,素材,领路人,讲故事,身份,题目,世界人民,写一篇,理解中国,青年学生,大美,模拟考

2020-05-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