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照片 新故事南充古稀老人讲述穿衣史 见证70年沧桑巨变

时间:2020-08-28

听老人讲70年代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慈祥的杨友贵老人和童真的孩子

年轻时的杨友贵弹风琴教孩子们唱歌

四川网南充9月24讯 赵效泉 记者 高飞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服装既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精神审美的体现,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服装被称作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近日,全国敬老模范之星、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南充古稀老人杨友贵,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她身边人的穿衣故事,印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因为穷,父亲常年光膀子

来到杨友贵家中,一张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个梳着长长辫子的姑娘在一架脚踏风琴前教一群孩子唱歌,姑娘穿着素色的衣裤,但却显得十分精神。“这就是我。”杨友贵拿起照片扶了扶眼镜说,那个时候在军区小学当教员,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等等。“这张照片是1960年11月照的,那个时候我18岁,这也可以说是我家最老的一张照片了。”杨友贵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你看这件衣服的袖口、领口和腰身部位,都绣着“豌豆花花”。“那个时候,这种衣服是很时髦的,穿在身上‘洋盘’得很。”

看着照片,杨友贵渐渐陷入到回忆中,那个时代的祖国发展情况伴随着人们的衣着服饰特点也渐渐从老人的回忆里展现在记者的眼前。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连最普通的粗布衣服都买不起。”杨友贵回忆说,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一直在码头上当挑夫挣钱,为了防止扁担磨坏衣服,父亲甚至无论冬夏都光着膀子干活,长年累月下来,膀子上长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但我还是很喜欢父亲长满老茧的大手,温暖、厚实有安全感。”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稀记得是在1950年夏天,我穿上了人生中第一条裙子。”杨友贵回忆说。已经9岁的杨友贵终于就要走进向往已久的学堂了,在那段时间里,父亲拼命的干活,终于攒够了钱,父亲将钱交到杨友贵姐姐手中,“老大,你去帮妹妹选条裙子,要选最漂亮的。”“具体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我仿佛记得裙子是蓝色的。”杨友贵说,开学当天穿着新裙子几乎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只是为了在所有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裙子。“现在无论穿什么,都不及当时的那种兴奋程度。”

杨友贵和爱人

杨友贵老人关爱特殊孩子

一“票”难求的年代,穿上“的确良”的“婚纱”

“由于成绩优异,我被分配到军区小学当教员,后来经部队领导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丈夫。”只见杨友贵两眼微眯,嘴角微扬,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我们是在1961年建军节当天成婚的,我已经不记得当年一起结婚的有多少部队的同志,但我很清楚的记得为了买一套结婚穿的新衣服,我和丈夫用了好几周时间,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商店,仍是一无所获,后来终于花高价钱买来了‘的确良’面料的衣服。”

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国家经济极度紧张,买什么都需要“票号”,买粮食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而衣服则是先用布票买到布料,然后再裁剪做成衣服。“在哪个特殊年代里,即使有‘票号’也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东西。”杨友贵回忆说,“的确良”作为稀缺的商品,虽然很贵,但最终成为了婚礼服装的首选。

“‘的确良’很贵,但结婚是件大事,一定要要穿新衣服。”杨友贵回忆说,在和丈夫商量后,买了“的确良”面料的衣服来做婚服,“几乎花掉了整个月的工资,真的是太贵了。”杨友贵说,在那个年代,买喜糖也是一件难事,那个时候的糖品种少,就是普通水果糖,婚礼上也就给来宾拿两颗,不像现在,喜糖的品种多样,给每位来宾准备了一盒子至少8颗不同种类的喜糖。

“结婚前一天,我们去照相馆照了结婚照,我穿着崭新的白色“的确良”面料衣服,丈夫在战友那里借了一件白衬衣,于是就有了这张结婚照。”杨友贵取下墙上的结婚照,用湿毛巾轻轻地拂去相框上几乎看不见的灰尘,眼底流露出的全是幸福的笑意,“那个年代,条件相对艰苦,但还是感觉很幸福。”杨友贵说,我和丈夫毕竟是用自己的工资筹备着婚礼的所需物资,特别是买到了一件“的确良”。

现如今服饰琳琅满目,色彩样式纷呈多样

时间逐渐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衣服的种类和色彩越来越多,杨友贵衣柜里的衣服也从单一的颜色、简单的样式变得色彩多样、款式多样了。

“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家就基本不穿素色服装了。”杨友贵说,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将曾经最爱的蓝色、灰色的衣服压在了箱子底部,穿上了连衣裙、喇叭裤、小西装等等。“现在,我已经迈进了古稀之年,即将进入耄耋之年,对于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我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了。”杨友贵说。

“虽然我的年龄大了,又回到了以素色为主的衣着世界,但我为困难孩子买衣服的时候还是会多走几家商店,多听听店员的建议,买上颜色鲜艳的、样式漂亮的送给孩子们。”杨友贵拿出刚买来的白色针织衫说,这是走了5家店才最终选中的。

“在里面套一件粉色的或者黄色的体恤,外面套上这件针织衫,一定会非常漂亮!”杨友贵拿着衣服,看了又看,嘴角也微微上翘,或许她想到了,被支助孩子穿上衣服的漂亮模样,又或许,她在想,如果自己年轻时候有这么多漂亮款式和颜色的衣服,她一定是更加美丽动人。

沧桑70载,巨变70载,从妈妈做的粗布衣服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品牌服装,从款式的单一到多样,颜色的单调到纷繁,服饰的变化也折射出了祖国的巨变,如今的祖国已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美好。图据顺庆区委宣传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照片 新故事南充古稀老人讲述穿衣史 见证70年沧桑巨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照片 新故事」南充老干部讲述高坪的蝶变新生

「老照片 新故事」南充老干部讲述高坪的蝶变新生

高坪,陈二才,绿色,高坪区,建设,教育,消费,生活,那时候,城区,南充,全区,南充市,城乡,哥哥,城市,学校,市民,条件,泥巴路,群众,镇上,邻居,变化,不再是,到处都是,医疗资源,教育水平,立体交通,那个年代

2015-12-12 #故事会

历史老照片:重现80年代末期北京沧桑巨变 交通 天安门 时尚

历史老照片:重现80年代末期北京沧桑巨变 交通 天安门 时尚

那时候,老照片,中国,孩子,时尚,生命,老人,蔬菜,80年代,一群人,是这样,多大,金山,工作人员,中国强,春天的故事,事情,一家人,充满活力,事物,交通工具,体质,代人,农活,沧桑,天安门,大爷,大妈,大包,大白菜

2011-05-28 #故事阅读

你存着哪些值得怀念的老照片?照片背后有哪些故事?

你存着哪些值得怀念的老照片?照片背后有哪些故事?

卫生防疫站,四川日报,全国,人员,传染病,卫生防疫,我国,天花,沙门氏菌,疫苗,瘟疫,防疫站,钩虫病,工作,卫生部,老照片,南充市,卡介苗,同志,村民,科技,疫情,结核病,老鼠,评论,麻疹,活动,侯泽,抱房,故事

2007-03-24 #故事大全

晚清老照片:老人为咸丰帝服丧 地方大员与家眷合影

晚清老照片:老人为咸丰帝服丧 地方大员与家眷合影

广州,地方,大员,咸丰帝,买办,驾崩,中国,地方官,富商,家眷,家庭,太后,家人,巡抚,师爷,意识,洋务运动,朝廷,第二次鸦片战争,诰命夫人,上慈禧,天之,富贵,弥尔顿,戴凤,由慈禧,曾国藩,李鸿,米勒,罗西

2017-11-18 #长篇故事

老照片上为何会出现“娃娃兵”?一位84岁的老人讲述了背后故事

老照片上为何会出现“娃娃兵”?一位84岁的老人讲述了背后故事

娃娃兵,部队,陈友,这张照片,家乡,孩子,强烈要求,战役,照片,老人,连长,龙陵,照片中,纪太,陈老,在陈,送水,原因,力量,事情,云南,勤务兵,南天门,士兵,原籍,塔山,外国,山东,年龄,想法

2009-07-30 #小故事

70多年前老照片爆红后 83岁老人流着泪说:照片上娃娃兵就是我啊

70多年前老照片爆红后 83岁老人流着泪说:照片上娃娃兵就是我啊

陈友,照片,孩子,长官,连当,事迹,数人,老照片,美军,网络,老人,解放战争,部队,龙陵,战斗,小战士,照片中,背后的故事,出生于,国军第,张经典,陆春,中一,别看我,美国国家档案馆,送水,专家,一番话,大拇指,兵团

2011-08-17 #小故事

老照片上为何会出现“娃娃兵”?一位84岁的老人讲述了背后故事

老照片上为何会出现“娃娃兵”?一位84岁的老人讲述了背后故事

陈友,娃娃兵,年纪,这张照片,孩子,照片,老人,连长,队伍,龙陵,做一些,出生于,才明,白原,陈老,在陈,摄影记者,片上,送水,太小了,中国,士兵,云南,做工,军队,力量,勤务,勤务兵,南天门,塔山

2010-02-15 #故事会

一对古稀老人的感人爱情故事

一对古稀老人的感人爱情故事

老爷,老人,老爷子,同事,川剧,天气,古稀,坎肩,大寿,大部分,想法,总会,时间,故事,朋友,毛笔字,阳光明媚,衬衣,老战友,老伴,西装,辈子,领带,写字,商谈,慢慢走,你们要,不要让,你自己,穿裙子

2020-07-0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