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今天是抗战胜利日!新版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你知道么?语文课学过多少抗战英雄你还

时间:2020-08-28

小英雄雨来送鸡毛信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5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原标题:今天是抗战胜利日!新版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你知道么?语文课学过多少抗战英雄你还记得吗?

新版《历史》教材中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的14年的史实,并将“8年抗战”明确改为“14年抗战”。

今天是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曾经课本里的抗日英雄,看你记得多少~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为护主力转移,壮烈跳崖

⊙课文简介:

本课文出现在人教版第十一套全国通用小学教材中。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原文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赵一曼

★赵一曼:抗日女英雄

⊙课文简介:

选自1981年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一个粗瓷大碗》。课文记叙了当时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团政委的赵一曼女同志,爱惜战友节约粮食,把自己的非常难得的高粱饭倒回锅中让大家吃的故事,体现赵同志高尚情操和艰苦奋斗的意志,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吃苦的决心。

⊙原文节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鸡毛信

★海娃: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出现在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小学教材中。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原文节选: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着?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这一来,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王二小

★王二小: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

⊙课文简介:

选自人教版第十一套全国通用小学教材。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原文节选: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感染了几代人的河北少年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标本第八册,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以及与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

雨来是《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作家管桦笔下的人物,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少年小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之间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了鬼子。 如今,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成为了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去处。

⊙原文节选: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二虎子

★二虎子:英勇的儿童团团长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选自1958年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讲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区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

⊙原文节选:

男的一边只有七个人了。老王照样镇静地站在那里。接着又有三个人被小孩领走,只剩下四个人了。老王伸手想往腰里摸,二虎子的妈急得差点二喊出来,她知道老王腰里有一支手枪。老王看了她一眼,把手放下了。

轮到二虎子认人了。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女的一边,拉着他妈说:“妈,咱们走吧。”他妈出来了。他又不慌不忙地走到男的一边,拉着老王说:“哥哥,咱们回家吧。”老王也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

敌人拦住他们,指着老王问二虎子:“他真是你哥哥吗?”

敌人看了敌人一眼,说:“哥哥还有什么假的!”

“认错了杀头的!”敌人一面说一面做杀头的手势。他转过头来问二虎子的妈,二虎子的妈说是。他又问旁的人,大家也都说是。

二虎子一手拉着他妈,一手拉着老王,回家去了。

小铁锤

★小铁锤:机灵的小小侦察员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选自1961年人教版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课文主要讲述小铁锤机智的“骗”走了日本军官的白马的故事。

⊙原文节选:

小铁锤把羊赶进李家院子,转身出来,看见一个凶恶的日本军官拿着枪,从大白马上跳下来。小铁锤看见那匹大白马,心里想:“要是骑上这匹大白马去给民兵报信,那该多快呀!”那军官走近小铁锤,恶狠狠地问:“村子里的人哪里去了?”小铁锤装做没听见,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拉住那匹吗,对那军官说:“院子里有草,你进去喂喂马吧。我打水给你饮马。”那军官进了李家院子,小铁锤就提着水桶打水去了。

草很少,不够马吃。小铁锤说:“马饿得很,我牵它出去吃草吧。”那军官用枪筒打了一下小铁锤的头,恶狠狠地说:“好好地伺候我的马,欺骗皇军,杀你的头。”

小铁锤一边敷衍着,一边拉起缰绳把马牵出来。

屋后边是一片高粱地。小铁锤到了屋后边,就骑上马,穿过高粱地,一直跑进山沟。他跑过一个小山坡,才听见后面远远的枪声。

文章改编来源:河北省出版总社

END

责任编辑:

今天是抗战胜利日!新版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你知道么?语文课学过多少抗战英雄你还记得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今天是抗战胜利日!新版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你知道么?语文课学过多少抗战英雄你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胜利之后」胜利日“画”胜利

「胜利之后」胜利日“画”胜利

故事,沈阳,主题,创作,吕子,展览,抗日,市美,反法西斯战争,作品,人民,团队,和平,情怀,沈阳市,暨世界,胜利,历史题材,战争中,在沈阳,宋振,尹明,张晓东,张乐,张虎,拉贝,文兵,杨迎,王铁汉,王沛

2012-09-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战胜利日|纪念:英雄 照亮静海

抗战胜利日|纪念:英雄 照亮静海

杨瑞符,英雄,静海,剧照,家人,电影,上海,团长,烈士,题字,四行仓库保卫战,四行仓库,多大,舍生,翟庄村,西翟庄镇,中华民族,人格,举动,人们,侄孙,当代人,历史,勇士,勇气,华灯,名字,后人,和平,孤军

2014-12-25 #经典故事

新版教材《咏柳》教学设计

新版教材《咏柳》教学设计

生字,古诗,柳树,学生,二月春风,咏柳,l.,贺知章,诗句,课题,课件,方法,诗歌,孩子们,字组,情境,画面,老师,交流,一树,丝带,卡片,剪刀,叶子,图片,巧手,意思,收笔,本课,环节

2014-09-11 #短篇故事

采访俄罗斯坦克技术专家 讲述“胜利日”阅兵背后的故事

采访俄罗斯坦克技术专家 讲述“胜利日”阅兵背后的故事

米哈伊尔,坦克,阿玛塔,乌拉尔,红场,阅兵式,涂层,工作,专家,装备,车辆,速度,阿拉比,工业公司,都会,莫斯科,专家组,产品,所在,性能,故障,终结者,问题,驾驶员,检查,训练,阅兵,坦克支援战车,是一款,伯格曼

2013-11-26 #短篇故事

打开升国旗 讲红色故事 抗战胜利日长塘里阳光小学缅怀先烈

打开升国旗 讲红色故事 抗战胜利日长塘里阳光小学缅怀先烈

国旗,少先队员,故事,阳光,先烈,同学们,同学,志向,岁月,祖国,活动,孙亮,小嘎子,中队,校园里,长塘里,阳光小学,反法西斯战争,全体师生,五星红旗,全体,八路军,历史,同龄人,嗓音,国歌声,奶奶,多种形式,师生,年幼

2014-05-31 #故事大全

12岁像潘冬子一样给前线送盐 耄耋老人等待胜利日盛事

12岁像潘冬子一样给前线送盐 耄耋老人等待胜利日盛事

高建平,游击队,煎饼,庆元,老人,八路军,小脚,敌伪,敌人,浙江,潘冬子,浙江在线,杭州,丽水,姑娘,同志,妇女,故事,村里,消息,电影,盐水,衣服,食盐,阅兵,上前线,战士们,摊煎饼,闪闪的红星,翻山越岭

2018-04-28 #故事阅读

新版pep小学英语34年级教材解读”.ppt

新版pep小学英语34年级教材解读”.ppt

字母,单词,单元,教学,句型,语音,活动,学生,核心,词汇,发音,句子,板块,语言,部分,功能,语法,和意,三上,教材,能力,语境,对话,训练,字母组合,情境,描红,读后,设计,故事

2020-06-05 #故事大全

人教社:新版教材卫青 霍去病并未消失

人教社:新版教材卫青 霍去病并未消失

教材,统编,卫青,霍去病,人教社,张衡,人物,历史,屈原,新教材,历史人物,上册,初中,阶段,网友,下册,地动仪,国家,学生,科技,高中,历史教科书,古代科技,吃粽子,认真研究,冒顿单于,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

2012-01-1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