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宝葫芦的秘密》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0-08-29

编写童话故事作文导学案

提示:本文共有 113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3 分钟。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 吃 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 15 岁出外到现在,30 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 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 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 但现在想想 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 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 (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 15 岁出外到现在,30 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实际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 15 岁出外到现在,30 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开放性试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 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 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 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谨小慎微 兴致勃勃 光秃秃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答案 (1)蚕和蜘蛛 (2)即使;也;虽然;但是 (3), : , 。 (4)五光十色;一丝不苟;兴高采烈;光溜溜 (5)因为蚕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6)蚕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 即使 也 ②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 虽然 但是 ;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5)、(6)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蚕和蜘蛛; (2)即使;也;虽然;但是 ; (3), : , 。 (4)五光十色、一丝不苟、兴高采烈、光溜溜; (5)因为蚕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6)蚕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6)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理解。 目送(节选)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ー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ロ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ー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ー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有删改) (1)本文详细记述了 我 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填写下面的表格。 场景 儿子的表现 我的心理 儿子上小学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儿子上大学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孤单失落 (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 正确 错误 表示。 ①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 交会 一词,写出了 我 对儿子的牵挂以及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②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场景,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 ③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 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3)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多选) A. 应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 B. 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 C. 亲人总会不断地抛弃我们,我们终将孤独前行。 答案 (1)①不断地回头;②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有回头;③担心、牵挂;④失望 (2)正确;正确;正确 (3)A,B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不断地回头;②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有回头;③担心、牵挂;④失望 (2)正确;正确;正确 (3)A 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 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 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 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 哐哩哐当 ,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 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摘抄在下面。 (3)用 ‖ 将短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本期学的课文开头方法和本文一样的是:( ) A. 《钓鱼的启示》 B. 《我的长生果》 C. 《梅花魂》 D. 《小桥流水人家》 (5)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把句子里隐含的人物感情概括出来。 ①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②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③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答案 (1)织;涌;枕 (2)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 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织;涌;枕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点评(1)此题考查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给选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 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 学雷锋小组 。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乡亲们说: 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 学雷锋小组 的队伍也壮大了。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模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了眼泪,感动地说: 多好的孩子呀! 夏天,山里的蚊子多。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姓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 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学需锋小组 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方便 热闹 飞快 温暖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 (3) 学雷锋小组 的成员帮奉爷爷做了哪些事? (4)乡亲们为何称队员们为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 (5)文中的队员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 (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 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州市西北的鸡冠山乡,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莽莽苍苍。离鸡冠山乡 20 多公里的一个村子,住着 15 户人家,周围箭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 熊猫们自认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到居民家里串门访问。因为 友谊深厚 ,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己动 手 翻箱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 酒醉饭饱 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 手 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坡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食物,也帮忙吃一些。当然,对这样的 小愉 ,山民们只好付之ー笑!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 在玩要的孩子快步走去,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孩子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虚惊。 浩瀚的鸡冠山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十分热闹的。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每当狝猴桃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但它们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树兴叹! (1)第二自然段中 友谊深厚 引号的作用是( )。 ①表示强调,指友谊非常深厚。 ②表示特殊的含义。 ③表示特定的称谓 (2) 对这样的 小偷 ,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 这是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画 句子中的 宁静 和 热闹 ? (4)本文写了熊猫与山民之间的哪些事?填一填。 ① ②酒足饭饱后睡一觉,顺 手 带走山民家的小板凳。 ③ ④吓哭小孩但无恶意。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② (2)并不是真的偷东西的小偷,体现村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并不计较的那份宽容。 (3)宁静指这里自然环境好。热闹指这里动物众多。 (4)熊猫不请自来,到山民家串门访问。;常光顾炭夫、药夫放的炊锅,吃他们的食物。 (5)读了这篇短文,我觉得其实熊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人类不去伤害它们,两者必然可以成为朋友。要是人们都像文中的山民一样爱护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幸福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上。 解析分析(1)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谈自己的感想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② (2)并不是真的偷东西的小偷,体现村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并不计较的那份宽容。 (3)宁静指这里自然环境好。热闹指这里动物众多。 (4)①熊猫不请自来,到山民家串门访问。②常光顾炭夫、药夫放的炊锅,吃他们的食物。 (5)读了这篇短文,我觉得其实熊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人类不去伤害它们,两者必然可以成为朋友。要是人们都像文中的山民一样爱护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幸福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上。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献之是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一再警告: 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献之却当耳旁风,他早就巴望着能赶上父亲。 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 大 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这时,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 父亲,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一样吗? 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 拿去给你的母亲看看。 献之拿了这张纸兴冲冲地跑进后堂,一把拉住母亲嚷道: 母亲您快来看,这个字像不像父亲写的? 母亲接过纸仔细端详起来,高兴地说: 我儿的书法确有长进,这个字真像你父亲写的了。 献之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连忙问道: 母亲您快说说,哪些像父亲写的? 母亲指着一个 太 字下面的一点说: 就是这一点写得像,简直就是你父亲写的! 王献之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转身回书房了。 从此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记住了这个 太 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 18 缸水,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书法家。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巴望 模仿 教诲 (3)王献之 高兴得跳起来 是因为 。后来他的脸又 涨得通红 是因为 。 (4)王献之 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 ,此时他会怎么想? (5)王献之的这个 太 字的教训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案 (1)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母亲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4)略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 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母亲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 (4)略 (5)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撒尿的孩子 在一本新到的《小螺号》上,我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他卷头发,翘鼻子,大眼睛,一脸调皮相。这是一座塑像,妈妈说是青铜铸造成的。这小男孩浑身光溜溜的,连条游泳裤都不穿,正在撒尿。刚一看到,我都替他害臊呢!可听了他的故事后,我立即非常尊敬他了。 妈妈说,他叫于廉,是比利时人。有一天晚上,小于廉睡得迷迷糊糊地起来小便,忽然他看见侵略军正在点导火索。导火索点着了,火苗索索地爬向炸药。炸药一响,城市就完了,全市的居民也要完了。怎么办?小于廉急中生智,对准导火索撒尿!导火索的火苗被尿浇灭了。就在这时,侵略军发现了于廉,把他杀害了。 为了 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妈妈说,于廉站在那儿已经有 300 多年了。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人们怕他受冻,纷纷送衣服给他,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有国王的王服,有禁卫军的礼服,有工人劳动时穿的工作服,还有我们中国人民送给他的一套红缎子衣服呢!人们都知道他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思念 纪念 挺立 屹立 为了 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3)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4)人们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要送给他,是因为什么? 答案(1)纪念 ;屹立 (2)急中生智 (3)小于廉用自己的尿浇灭了导火索的火苗,救了全市的人,他自己却被侵略者杀害了。 (4)因为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思念 主要指意识主体对人或物的想念就叫做思念。 纪念 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 屹立:重点在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指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于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人。 挺立:着重于直立而不弯曲, 挺 的意思是硬而直。此外,还可以喻坚强 不屈服。中性词,但常用来表示褒扬的意思,可用于事物,一般是具体事物,也可用于人。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急中生智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宝葫芦的秘密》导学案设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文,故事,奶奶,生字,规矩,宝葫芦的秘密,同学们,童话,交流,指导,不劳而获,同学,学生,新词,检查,田字格,用自己,人物,内容,向日葵,想象力,想法,童话故事,结构,识记,课堂,问题,一个故事,不会做,因为他

2020-07-09 #故事阅读

2020年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匹配新教材教学设计

2020年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匹配新教材教学设计

故事,目录,内容,兴趣,同学们,图片,学生,小组,了学,弗朗兹,等着我,图书,低年级,老师,课时,页码,阅读教学,这本书,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布鲁,读书吧,故事大王,个人,书本,乐趣,书目,代表,作者,全班同学,单元

2020-08-10 #长篇故事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名师版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名师版

课文,小公鸡,小鸭子,指导,句子,自然段,任务,词语,学生,意思,朗读课文,单元,导语,同学们,小结,偏旁,图画,宝宝,课文内容,板书,图文结合,交流,主题,故事,生字,虫子,读音,写字,实际,拼读

2020-08-11 #短篇故事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田忌,孙膑,齐威王,故事,田忌赛马,齐威,贵族们,顺序,魏军,齐军,比赛,战国时期,大将,将军,齐国,词语,语气,课文,课堂,贝凡,齐桓公,而且都,出谋划策,胸有成竹,历史,贵族,才能,方式,段落,样子

2020-09-05 #经典故事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田忌,孙膑,齐威王,故事,田忌赛马,齐威,贵族们,顺序,魏军,齐军,比赛,战国时期,大将,将军,齐国,词语,语气,课文,课堂,贝凡,齐桓公,而且都,出谋划策,胸有成竹,历史,贵族,才能,方式,段落,样子

2020-09-05 #经典故事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部编统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田忌,孙膑,齐威王,故事,田忌赛马,齐威,贵族们,顺序,魏军,齐军,比赛,战国时期,大将,将军,齐国,词语,语气,课文,课堂,贝凡,齐桓公,而且都,出谋划策,胸有成竹,历史,贵族,才能,方式,段落,样子

2020-09-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语文微课堂:统编语文(四下)《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语文微课堂:统编语文(四下)《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奶奶,故事,张三,李四,幻想,规矩,课文,一面,事情,同学,葫芦,王五,神仙,宝葫芦的秘密,劈面,声明,愿望,生字,词语,龙宫,张天翼,肯让,对话,要什么,人物,作者,向日葵,好处,好孩子,小组

2010-11-12 #小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 田忌赛马课件新审定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 田忌赛马课件新审定教材

田忌,孙膑,齐威王,故事,齐威,田忌赛马,魏军,齐军,比赛,办法,大将,将军,齐国,词语,语气,课文,课堂,顺序,贝凡,齐桓公,贵族们,历史,战国时期,战国,贵族,才能,方式,段落,样子,田氏

2020-09-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