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汉景帝故事一七国之乱

时间:2020-08-30

关于汉景帝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汉景帝故事(一)七国之乱 简书

汉景帝故事(一)七国之乱赤军关注赞赏支持汉景帝故事(一)七国之乱关注2014.03.10 10:30:05字数 2,480阅读 1,413景帝的一生,他和祖父刘邦、父亲刘恒性格全都不同,外表宽容而内心忌刻,不像父亲那样真正懂得退让,又学不成祖父的流氓相,因此或谓大度,或谓冷血,后世对他的评价往往截然不同。 景帝初期,最信任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是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代就受到重用,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后为太子家令,辅佐刘启,时人号为“智囊”。刘启才继位,就任命他为内史,后又升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 晁错在当内史的时候,就常独断专权,引起丞相申屠嘉的不满。因为内史府在宗庙外墙旁边,门向东开,出入很不方便,晁错就自说自话地凿通墙壁,在南方开了一个小门。申屠嘉可算逮到这小子的错处了,上奏请诛晁错。景帝为晁错分辩说:“那是外墙,又不是庙墙,不算犯法。”申屠嘉恨恨地退朝,对属官说:“早知道我就先斩后奏了!”竟然被活活气死。 由此可见景帝是多么的信任晁错。晁错也因此权势薰天,谁都不敢得罪他。后来他劝景帝削藩,景帝召集大臣们会商,除了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外,没人敢说个不字。晁错的父亲听说此事,赶紧从老家跑到长安来见儿子,问他:“皇帝才刚继位,你就出主意削弱诸侯,让他疏远同族,大家都很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回答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晁父叹息说:“这样刘氏是安全了,晁氏却危险了。”竟然喝毒药自杀了。 晁错为什么要一力削藩呢?原来汉初分封的诸侯王领地广阔,权力很大,直接威胁到中央政权。西汉的基本行政单位是郡,诸侯王国往往和郡同样大,甚至更大,郡的行政和军事首脑由中央直接委派,诸侯王国的大小官员,却都由诸侯王任命,是他们的私党。尤其当时最大的吴、楚、齐三国,疆域合并起来,竟是中央直辖地的二分之一! 吴王刘濞是高祖刘邦的侄子,刘邦封做他吴王后不久也后悔了,但又不好收回成命,于是特意嘱咐,叫他老实做人,不要起反心。但刘濞早就埋下了造反的念头,招募亡命,积聚粮草,等待时机。文帝时,他带儿子入朝觐见,其子和太子刘启赌博为乐,一言不合,刘启轮起棋盘来,竟然失手把对方打死。文帝感到很过意不去,又不好重罚儿子,就允许刘濞开采铜山,自己铸钱,并且吴国境内的沿海地区,还准许他可以随便晒盐。刘濞得了盐、铜之利,势力更为膨胀。 晁错提醒景帝一定要关注刘濞的动向,同时主张削减诸侯封地,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他上《削藩策》,明确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急,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景帝虽然赞同晁错的主张,但也知道刘濞这个硬骨头不好啃,于是他先削楚王的东海郡、赵王的常山郡,以及胶西王的六个县,从比较弱的势力下手。 皇帝削藩削得顺手了,迟早会削到自己脑袋上来——很清楚这一点的吴王刘濞,现在既得到了借口,又被形势所迫,就在景帝前三年(前154)正月,联络楚、赵等六个诸侯王国,公然发动叛乱。不过他们打出的旗号很有迷惑性,名为“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我们并无意于夺取中央政权,只是为了诛杀君主身边的奸臣晁错,这才不得不发兵动武。 晁错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高兴,他早就料到吴王刘濞会造反,正好趁这个机会,根除毒瘤,巩固中央集权。然而年轻的景帝却被吴楚联军的貌似强大吓破了胆,竟然听从袁盎的建议,真的杀掉了晁错,自坏长城。 袁盎其实也是主张削藩的,但他认为晁错的措施太过激进。文帝时代,淮南王刘长暗杀辟阳侯审食其,袁盎就劝文帝说:“诸侯太骄必生患,可适削地。”文帝不听,最终刘长谋反事发,被流放蜀地,途中病亡。不仅政见不同,晁、袁二人性格也完全合不来,哪怕参加酒宴,只要晁错在座,袁盎肯定不来,袁盎在座,晁错也肯定不到。袁盎后来做吴王刘濞的国相,晁错想从他身上找出刘濞谋反的证据,就诬蔑他私受刘濞财物,将其免为庶人。 七国之乱一起,晁错对属下的官员说:“袁盎受了吴王贿赂,所以为他遮掩,说他不会造反。现在吴王造反了,应该治袁盎预知不报之罪。”官员们回答说:“如果吴王不反,治袁盎的罪还能对吴王有所警告,现在吴王已经反了,治他的罪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我们不相信袁盎和吴王有勾结呀。” 最终结果还没确定,先就有人把消息透露给了袁盎。袁盎非常害怕,于是前往求见也和晁错不合的窦婴,希望他让自己见皇帝一面,据实禀告吴、楚谋反的情况。窦婴果然为他引见,但袁盎见到晁错就站在景帝身边,就要求先屏退左右,他要密告。等晁错一走,袁盎就说:“吴、楚之反,全为晁错逼得太急,只要斩下晁错的人头送去向吴王道歉,他们自然就罢兵了。如此可以兵不血刃地结束动乱。” 景帝的无情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他曾经对晁错如此信任,言听计从,可是一到紧要关头,立刻起了“丢车保帅”的念头。他认为袁盎所说,很有道理,于是拜其为太常。数十日后,命中尉诱骗晁错到行刑的东市,把还身穿朝服的晁错当场腰斩。然后让袁盎和宗正捧着晁错的人头,去刘濞军中请求和谈。此时吴、楚联军势如破竹,已经逼近关中,刘濞自得意满,说:“我都已经称东帝了,还谈什么?”

4人点赞

总资产1 约0.11元共写了13.6W字获得309个赞共201个粉丝关注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人物古代文化推荐阅读作为一个汉朝皇帝,景帝可能远远没有开国的高祖刘邦、北击匈奴的武帝刘彻、以及中兴汉家的光武帝刘秀有名,他没有从草根到...冷墨潇染阅读 262评论 0赞 7今天同学发消息我,让我帮忙投票。因为跟那同学关系还不算太坏,所以也就打算去投了截个图发给他,结果很不巧地碰上了一次...小 城阅读 118评论 0赞 0当航班延误三个半小时,再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上空降下云头准备着陆前,那颗心和大脑才再次真正感觉...卿此阅读 34评论 0赞 0刚工作不久的桦树周末回来,撮合了一顿小规模的饭局。下午三点,饭时还早,哥几个在校外租住的小黑屋里满天瞎扯,消磨时光...戴文子阅读 487评论 0赞 3广告关注总资产1 约0.11元阅读 339阅读 189推荐阅读阅读 5,647阅读 61,706阅读 22,463阅读 2,868阅读 4,078评论0赞44赞5赞赞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景帝故事一七国之乱”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浪子回头金不换 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

浪子回头金不换 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

刘启,太子,刘贤,刘濞,刘恒,皇帝,晁错,汉文帝刘恒,吴王刘濞,儿子,汉文帝,藩王,汉景帝刘启,历史,亲哥哥,势力,和平,国力,国家,孙子,强势,政策,诸侯国,身份,认识到,仁和,代帝,刘仲,刘邦,周亚夫

2015-01-11 #长篇故事

汉景帝刘启的一起杀人案 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刘启的一起杀人案 引发了“七国之乱”?

刘启,周亚夫,景帝,刘贤,晁错,匈奴,汉景帝,诸侯王,豪强,太子,吴王刘濞,中央,官员,朝廷,皇帝,威胁,乔永,多大,人心,利益,地方,封国,实力,建议,忠诚度,政权,时刻,棋盘,王国,结果

2011-08-15 #短篇故事

汉景帝刘启时期 发生了七国叛乱 大将周亚夫仅用三个月就摆平了

汉景帝刘启时期 发生了七国叛乱 大将周亚夫仅用三个月就摆平了

刘启,晁错,诸侯国,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汉景帝刘启,刘恒,周亚夫,皇帝,汉武帝,陛下,儿子,叛军,母亲,老师,刘贤,窦漪房,窦婴,袁盎,太子,好的,代王,军队,势力,太皇太后,智囊,汉文帝,父亲,策略,诸侯

2011-07-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文景之治—汉景帝

文景之治—汉景帝

刘启,汉景帝,太子,晁错,刘恒,刘彻,刘荣,馆陶公主,汉文帝,代王,朝廷,刘贤,袁盎,吴国,皇帝,盛世,刘濞,周亚夫,栗姬,窦婴,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大将军,中央,力量,后生,叛军,母亲,女儿,时候

2015-04-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间故事1501/汉景帝刘启暴戾残忍

民间故事1501/汉景帝刘启暴戾残忍

汉景帝,周亚夫,邓通,晁错,刘荣,刘启,汉文帝,太子,刘恒,文臣,丞相,儿子,刀笔,寡恩,武将,王宫,脓血,筷子,七国之乱,向父皇,为帝,亚夫,刘彻,加强中央集权,宗立庙,封刘彻,帝立,徐卢,应在,文帝

2020-08-31 #故事大全

“庙号”这个尊贵的称号 汉景帝却没有 原因为何?

“庙号”这个尊贵的称号 汉景帝却没有 原因为何?

庙号,汉景帝,皇帝,太子,晁错,原因,诸侯,刘秀,时候,景帝,儿子,先祖,历史,父亲,刘备,文景之治,事情,后代,错事,问题,刘濞,刘启,周亚夫,平帝,七国之乱,事实,好歹,后人,势力,忠心

2017-1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的皇后 汉景帝的儿子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的皇后 汉景帝的儿子

刘启,于阳陵,汉文帝刘恒,景皇帝,中央集权,汉景帝,嫡长子,封地,政策,皇后,窦氏,窦太后,皇帝,谥号,诸侯,七国之乱,削藩策

2020-08-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汉景帝的双面人生 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怎样的故事

汉景帝的双面人生 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怎样的故事

刘启,汉文帝,汉景帝,老爸,刘濞,太子,老百姓,七国之乱,儿子,棋盘,汉武帝,一面,世人,史记,姐姐,国家,性格,时候,时代,爸爸,皇帝,铺垫,领导,从小就,哥哥们,展示自己,就这样,平白无故,于文帝,阿诚

2020-08-3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