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

时间:2020-08-31

朱熹有趣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1、孩提问天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

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据《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在10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2、连环巧问

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3、鹅湖论学

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不相同。

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

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

4、朱张会讲

张栻,字敬夫,师从胡宏,学有专长,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朱熹和张栻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的会讲——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两人的讨论从太极之理上展开并最终趋于一致。

朱、张会讲于岳麓书院,从各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在经过两个月的岳麓讲学后,朱熹在张栻的陪同下游南岳衡山。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时牵动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览一边唱酬。

几天里,他们共得诗一百四十九篇,合编为《南岳唱酬集》。下了衡山,从岳宫到槠州一百八十里,朱熹和张栻就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临别前的讨论。两人朝夕在船中,讨论《中庸》之义三天三夜未曾合眼。朱熹与张栻分手后,携弟子范念德、林择之东归,一路轮流更换唱和。

5、朱熹和郑樵

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漈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

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好的手稿拿出来,递给郑樵,并请求郑樵给予指正。郑樵恭敬的接过手稿,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一支香。香烟袅袅,屋内顿时一阵芬芳。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将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页页的翻了篇。郑樵这个时候却像是春风醉人一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将手稿还给了朱熹。郑樵与朱熹彻夜交谈,一共谈了三天三夜,朱熹收获良多。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

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 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

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释道:“风吹动手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了,并且看完了。再说他特意点燃香,已经是对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给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

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草丛里飞出了一只五彩雄鸡,主仆两人不禁转头看去。正看见郑樵还站在门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转头对书童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扩展资料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取进士,此后担任过一些地方官,但是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儒学。他向程颢的再传弟子李侗学习程学,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后人称为理学、道学或新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

他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培养学生,普及儒学。他的道德学问受到人们敬仰,流传、渗透于社会每一个角落。

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关于“理”与“气”的深奥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编著《四书集注》,重新诠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得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为此,他特别致力于编写童蒙读本,例如《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

这些规矩在今天的“新新人类”看来,似乎过于迂腐、苛刻,其实不然。如果连日常生活细节的良好习惯都难以养成,那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更遑论“治国平天下”了。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师,朝廷出于政治考虑,对他进行严厉的打压、禁锢,成为南宋文化思想界引人注目的咄咄怪事。在中国历史上,用行政命令手段禁锢一个学派、一种学说,屡见不鲜,它并非学术之争,而是排斥异己的政治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

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

朱熹,郑樵,朱松,儒学,陆九渊,书童,手稿,论语,孟子,教育,书院,一碟,中庸,大学,理学,鹅湖之会,朱张会,陆九龄,岳麓书院,三天三夜,修身齐家,圣贤,分歧,听者,唱酬,圣人,弟子,时候,相公,童蒙

2020-05-25 #故事阅读

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

朱熹能言善辩的故事

朱熹,郑樵,朱松,儒学,陆九渊,书童,手稿,论语,孟子,教育,书院,一碟,中庸,大学,理学,鹅湖之会,朱张会,陆九龄,岳麓书院,三天三夜,修身齐家,圣贤,分歧,听者,唱酬,圣人,弟子,时候,相公,童蒙

2020-08-31 #短篇故事

不老实的人 往往都“能言善辩”

不老实的人 往往都“能言善辩”

能言善,对方,不老实,有的人,不善言辞,能言善辩,女孩,朋友,用语,言语,比别,会说话,有些人,甜言蜜语,类人,破绽,话语,领导,交流,工作,善辩的人,喜欢听,工作能力,表现自己,身边的人,这个人,这种人,夸夸其谈,言善辩,半分利

2019-10-04 #故事会

能言善辩 之人 八字命理特征

能言善辩 之人 八字命理特征

食神,八字,口才,社交,能力,力强,能言善辩,能说会道,朋友,桃花,驿马,善于交际,能力强,理中,演说家,易学,命理,个性,上司,世面,业务,人命,主表,争强好胜,交际圈,伤食,人缘,代表,兄弟,典型

2015-11-01 #长篇故事

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老师,鲁迅,张良,朱军,毛泽东,同学,口才,母亲,老翁,魏昭,皇帝,周恩来,雷锋,扁担,程颐,诸葛亮,尊师,故事,孔融,小孔融,郭林宗,同学们,明帝,唐太宗,桓荣,牛顿,大官,孩子,对方,将军

2020-05-26 #故事阅读

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老师,鲁迅,张良,朱军,毛泽东,同学,口才,母亲,老翁,魏昭,皇帝,周恩来,雷锋,扁担,程颐,诸葛亮,尊师,故事,孔融,小孔融,郭林宗,同学们,明帝,唐太宗,桓荣,牛顿,大官,孩子,对方,将军

2012-12-21 #经典故事

有关能言善辩的故事350字

有关能言善辩的故事350字

谢尚,颜回,孔夫子,太守,父亲,宾客,学生,客人们,是出于,有一次,有些人,没有一个,来考,谢公子,上孔,人们,地位,公子,场面,客人,夫子,学识,少年,心理,成年人,权势,机会,真心,谋略,贤能

2010-05-11 #小故事

孔子不喜欢能言善辩的人 可是有一个人他看错了!

孔子不喜欢能言善辩的人 可是有一个人他看错了!

孔子,子贡,人家,老师,冉雍,君子,言善辩,能言善,学生,生气,瑚琏,鲁国,孔子说,怎么能,能言善辩,论语,发自内心,时候,水平,看错,一句话,不理想,可人家,君子不器,很讨厌,有一次,这么说,周游列国,孔丘,孙武叔

2018-10-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