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朱熹南宋理学家

时间:2020-08-31

朱熹的典故或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8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朱熹《蓬户手卷》真迹,国外私人藏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书,后攻楷书及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朱熹人物评价朱子画像4张清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16]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南宋词人: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南宋词人: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清初: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9]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最后还应指出,朱熹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9]宋人《黄氏日抄》云: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发其指要。[17]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18]清人(《宋元学案.学案》):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英国现代生物学家李约瑟:①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②至少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这一点是不可能有疑问的。③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19]朱熹个人著作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蓍卦考误》《》《大学中庸章句》《》《》《》《解》《解》《解》《辨正》《韩文考异》《考异》《》《》《小学书》《》《》《》《》《河南程氏遗书》《》等。《》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一百四十卷。[20]朱熹史籍记载《·道学·朱熹传》[21]朱熹轶事典故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据《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在10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9]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22]为官正直,体察民情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在视察中,朱熹发现“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难与图事”(《文集》卷10)。他说:“若此学不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同上)。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9]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不相同。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9]张栻,字敬夫,师从胡宏,学有专长,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朱熹和张栻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的会讲——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两人的讨论从太极之理上展开并最终趋于一致。朱、张会讲于岳麓书院,从各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在经过两个月的岳麓讲学后,朱熹在张栻的陪同下游南岳衡山。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时牵动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览一边唱酬。几天里,他们共得诗一百四十九篇,合编为《南岳唱酬集》。下了衡山,从岳宫到槠州一百八十里,朱熹和张栻就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临别前的讨论。两人朝夕在船中,讨论《中庸》之义三天三夜未曾合眼。朱熹与张栻分手后,携弟子范念德、林择之东归,一路轮流更换唱和。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朱熹塑像3张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后今),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熹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师承当时的一脉“南剑三先生”李侗的教诲,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与“南剑三先生”并称为“”。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在书题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23]朱熹和郑樵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了朱熹。两人促膝而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朱熹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幅对联表示感谢。联句是: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朱熹离开草堂后,步行到前次下马的地方上马。他的书僮不满地说:“这个老头子算什么贤人?他对相公太无礼了。无酒无肴,只有一碟姜一碟盐,亏他做得出来。”朱熹说:“那盐不是海里才有的吗?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吗?尽山尽海,是行大礼啊!”书僮:“相公的手稿,他连看都不看……”朱熹:“你没看到吗?我送他手稿时,他特地燃起一炷香,这是很尊重我啊;风吹开稿页那阵子,他把稿子看完了。他跟我谈了不少好意见,还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来,令人钦佩。”书僮:“相公老远跑来见他。可今天离开时,他送都不送一程。”朱熹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正说着,前面草丛里突然哗啦一声,一只五色雉鸟从头顶飞过。两人不由得回过头来,却见郑樵还站在远处的草堂门口前,保持原先送客的姿态,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笑着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24]朱熹后世纪念江西省上饶朱熹纪念馆江西上饶坐朱熹墓所在地 建阳黄坑7张落在江西省上饶市景区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园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25]是一座于1990年落成的庑殿式大院。馆内悬挂着新近书写的匾额、楹联,其中有不少联文。古朴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大匾,题为“朱熹纪念馆”五个醒目大字。是方毅同志在武夷山视察时留下的墨宝。殿前大门两侧联曰:“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这副楹联悬于大门显得端庄典雅,醒目点题。大殿前有一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联。大殿前横匾上书写的“学达性天”四字,字体雄浑、硕壮。福建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武夷山,位于武夷宫古街。为仿宋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米,东西宽约25米,占地约875平方米,由前厅、两廊、庭院、展厅等组成。前厅正门上,高悬“朱熹纪念馆”横匾,5个大字庄重而苍劲有力。殿前大门两侧悬挂3幅抱柱联,一幅是赵朴初撰并书,联曰:“千古敏以求,性天学述二程子;三字‘不远复’,心地功行九曲溪。”一幅为清康熙御笔:“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还有一幅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并书:“致广大而尽精微,网罗历代;尊德性而道学问,体用兼赅。”大门两侧围墙上各镶嵌10块碑刻,为朱熹手书《潭州城南二十景》诗,是朱熹访问张栻于长沙岳麓书院唱和的诗作。[26]仙游枫亭文昌阁前身为会心书院,始建于隋代,初为庵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并亲书“敬义堂”为匾。明嘉靖四年(1525年)更名“会心书院”,后几经兴废,1996年在遗址复建文昌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朱熹南宋理学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朱松,朱子,陆九渊,书院,朝廷,教育,弟子,问题,饥民,朱张会,陆九龄,理学家,青黄不接,三朝,中庸,儒学,农民,分歧,办法,听者,唱酬,圣贤,圣人,地方,学派,学生,崇安,灾情,衡山

2020-08-31 #短篇故事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朱松,朱子,陆九渊,书院,朝廷,教育,弟子,问题,饥民,朱张会,陆九龄,理学家,青黄不接,三朝,中庸,儒学,农民,分歧,办法,听者,唱酬,圣贤,圣人,地方,学派,学生,崇安,灾情,衡山

2020-08-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朱松,朱子,陆九渊,书院,朝廷,教育,弟子,问题,饥民,朱张会,陆九龄,理学家,青黄不接,三朝,中庸,儒学,农民,分歧,办法,听者,唱酬,圣贤,圣人,地方,学派,学生,崇安,灾情,衡山

2020-08-31 #短篇故事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郑樵,朱松,朱子,陆九渊,朝廷,书院,书僮,草堂,教育,一碟,地方,弟子,手稿,把手,相公,道人,针灸,问题,饥民,南剑,朱张会,李侗,陆九龄,理学家,青黄不接,三朝,一炷香,三天三夜,中庸

2020-08-31 #短篇故事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郑樵,书僮,草堂,一碟,手稿,把手,相公,道人,针灸,南剑,一炷香,先生,佛学,十分高兴,贤人,道学,道学家,只如此,朱松,从建阳,刘子,刘勉子,其诗,孔夫子,四贤,宋朱熹,李侗,盛文,胡宪

2020-05-24 #故事会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郑樵,书僮,草堂,一碟,手稿,把手,相公,道人,针灸,南剑,一炷香,先生,佛学,十分高兴,贤人,道学,道学家,只如此,朱松,从建阳,刘子,刘勉子,其诗,孔夫子,四贤,宋朱熹,李侗,盛文,胡宪

2020-08-30 #长篇故事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郑樵,书僮,草堂,一碟,手稿,把手,相公,道人,针灸,南剑,一炷香,先生,佛学,十分高兴,贤人,道学,道学家,只如此,朱松,从建阳,刘子,刘勉子,其诗,孔夫子,四贤,宋朱熹,李侗,盛文,胡宪

2020-08-30 #故事会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郑樵,书僮,草堂,一碟,手稿,把手,相公,道人,针灸,南剑,一炷香,先生,佛学,十分高兴,贤人,道学,道学家,只如此,朱松,从建阳,刘子,刘勉子,其诗,孔夫子,四贤,宋朱熹,李侗,盛文,胡宪

2020-08-3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