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半的故事——朱熹

时间:2020-08-31

关于朱熹最有名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2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朱先生的名气很大,大到后世尊称他为朱子,在东周的百家争鸣之后,“子”几乎成了稀罕物,非在学术界有突出贡献者是没有资格享用这个名号的,且朱先生后来更是被升格入选为配享孔庙的十二哲之一,俨然就是车田小队长笔下那保护雅典娜的黄金圣斗士。

朱先生祖籍江西婺源,但他的出生地是福建尤溪,那时候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历1130年,建炎是高宗皇帝的第一个年号,1130年,又是这个年号被使用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大宋国都东京在精锐守军南撤,粮草殆尽,交通断绝的前提下终告陷落;这一年高宗皇帝赵构继续被金军追杀,仓皇逃窜300里;这一年,岳武穆进驻宜兴,随即剿杀金军于牛头山、黄天荡;这一年,高宗偏安和谈的忠实执行者,遗臭万年的秦桧从东北归来。

两宋,可说是华夏历史上文人的黄金时代,实际上,这种结论特指北宋更为恰当,宋太祖有家训:不杀大臣及言事者,这就等于给普天下的文人群发了免死金牌,因而北宋的文学成就在当时抑或后世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在北宋,你是文人,真有几把刷子的文人,可以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嬉笑怒骂不用担心家庭财产及人身安全,甚至可以躲在床下静听天子与美妇在上面嘎嘎吱吱咿咿呀呀。

而赵构南渡之后,只能说算是勉强继承了先祖的余辉,境中的文士也不再有从前的阳刚之气,转而更多把目光放在与同类的倾轧之上,在这一点,偏安的南宋与后世连偏安都算不上的南明有共通之处。

据说朱先生出生的头天傍晚,家对面的文山和背后的公山突然同时着火,他爹地朱松于是给孩子取名“熹”,意思是“喜火”。,朱先生打小儿就聪明,四岁的时候,他的爹地指着天告诉他那是天,他问爹地:“那天的上面有什么?”活活把他爹地问的哑口无言。五岁时候开始学《孝经》,后来还在书上题字自勉:不若是,非人也。关于题字这一节,有的说是五岁,有的说是八岁;好在这个问题不会比夏商周的断代更重要,尤其是与他往后的十来年,直到十八岁前都没有更明细的生活记述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转眼,朱先生十八岁了。

那一年,岳武穆已经被害六年,赵构的年号也早就变成了绍兴。前一年,朱先生刚刚结了婚,娶了爸爸的老朋友、自己的老师刘勉之小女刘清四,之后借着喜气儿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后一年,朱先生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和集英殿殿试,殿试的题目为《创业守文之策》,朱先生写的虽然不是最好,但肯定也还说的过去,因此中了“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这一年,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戊辰科状元是王佐。

王佐在历史上并没有像艺术作品的《岳飞传》中断臂说文龙那么壮烈,但也是个铮铮铁骨的人物,中了状元后,被授以承事郎,还未赴任,就又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乃是南宋最高的文化官署,头头称秘书监,更替频繁,一般一年半载就要换一个;当时秦桧正是大红大紫一手遮天的人物,他的儿子——其实是他那个坏的透腔的老婆王氏的哥哥的儿子,王氏的哥哥名字很酷,王唤孽,果然呼唤妖孽,与保姆偷偷生了一个儿子,但老婆不承认这个孩子,就只能放在外面养,秦桧还在东北当俘虏的时候,过继给秦桧,没成想秦桧还有回来的那一天,因此秦桧除了自己年轻时候有血缘关系但不继承秦姓的私生子外,又多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却姓秦的儿子——秦熺。秦熺成了礼部侍郎之后,还兼职提举秘书省,相当于主管人事任免的干部,大家自然众人纷纷趋附,唯独王佐从来不愿意拍他的马屁,这让秦熺觉得很没面子,就找个茬子把王佐外放了出去。秦桧蹬腿儿以后,王佐才重新做了京官,直到金兵南侵,丞相汤思退离职,王佐才跟着一起被罢免。回过头来说这次考试,殿试制度是宋太祖定的,意思是吏部考核之后,天子得亲自在殿上看看选上来的人才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能耐,然后钦点名单名次,入选的都可称“天子门生”,录取分为三甲:第一甲又分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的是“状元”,北宋时二三名都是“榜眼”,南宋时候第三名改叫“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后来又从三变成分五等,第一、二甲为“进士及第”,第三甲为“进士出身”,第四、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朱先生是第五甲的第九十名,虽然成绩只能说是安慰奖,但起码有了进入仕途的通行证。

之后的几年里,朱先生除了经历老岳父病亡,自己得了同安县主簿等之外,基本都是在祖籍附近游学,这一时期,他对于黄老之学更为感兴趣,著作颇丰,直到31岁的时候,正式拜程颐的再传弟子李侗为师,李侗对这个学生很满意,替他取了一个字,曰元晦。这也可以视为朱先生开始创立自己的一套理学思想的开端。

朱先生33岁的时候,天子从高宗换成了孝宗,孝宗是从赵家宗室里选出来的继承人,不是高宗的儿子,若说北宋由第二代开始就转到了宋太宗一脉,那么南宋由第二代开始就又转回了宋太祖一脉,确是一场天道轮回。

宋孝宗打心眼里讨厌和议,一心想着收复失地,朱先生这时候还和自己的爹地从前那样,也冀望着有朝一日可以打回老家去,因此积极上书主战。

后来奉诏带兵的是张浚,他带着号称20万,实际只有8万的宋军分两路北进,很快又分两路溃败,此时金国也是内务纷扰,不愿久战,因此签订了“隆兴和议”后各自收兵,南宋每年缴纳岁币20万两,绢帛20万匹,钱花到了,往后的40年里,宋金相安无事。

仗虽然没打赢,朱先生因此倒是暂露头角,在名士汪应辰及宰执陈康伯、吏部侍郎陈俊卿、凌景夏的荐引下,天子有请,入宫议事;但这次朱先生上表婉拒,直到半年后,朝廷再次催促,朱先生方才动身,这几个月里,他见了两次老师李侗,周密细致的跟老师研究了见到天子都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

在得到孝宗皇帝的亲切接见时,他提了三点建议,除了旗帜鲜明的赞同跟金国打仗这样的主旋律,和苦口婆心的劝导天子应该亲贤臣远小人这种套话外,还不失时机的推销出自己改编自《大学》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实践体系,为了树此,不忘倒彼,把之前潜心研究的老佛称作异端,狠狠打击了一下。

之后的朱先生,开始为了捍卫自己理论的伟大光辉正确而如鱼得水般与各个学派开始进行顽强卓绝没完没了的斗争。其中与陆九渊的论战最为精彩,陆九渊也是自幼就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天才儿童,同样在三四岁时就问爹地天地的边缘在哪里,同大多数家长一样,对于不知道的问题保持傻笑才能保持尊严,所以陆老爹只能傻笑,陆九渊于是自力更生,不停地在典籍与思考中寻求答案,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宇宙观,即凡事都发源于内心,内心应该遵从的天道是亘古不变的,各种伦理秩序都是外在表现,在这点上,与禅宗悟到的结理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容易有失偏执,过分强调内心,而忽略外行。后来王阳明把“心学”发扬光大,更提升了一步,这是后话。

朱先生最威猛的在于,理论上是在大的范围内与陆九渊在实践方法针锋相对:由外至内或者由内至外,仿若禅宗的南顿北渐,虽然殊途同归,却水火不容;但他在实际做法上,却总愿意依照着陆九渊的方法。

在中年那段时期,朱先生还是很有正事的,校勘,编订和著述的成果颇丰,为母亲守丧时构建草堂三间,以“晦庵”自号,亦称“云谷老人”、“晦翁”,推崇后来被称作“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重开白鹿洞书院,及被后世传播甚广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本都是三十多岁到五十多那段的成果,

在朱先生五十三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头些时候,浙东遭灾,朱先生因为曾在江西垦荒的成绩不错,且有人推荐,被任命为浙东茶盐公事,以巡按的身份去浙东救荒,但地方官员似乎不太配合,没有拿出什么相应的举措,且对于他的指令执行的也敷衍了事,朱先生很生气,就擎起尚方剑,准备拿几个官员开开刀。

那一年从盛夏到初秋,朱先生一口气上了六篇奏折,揭发检举打倒的对象是台州太守唐仲友。

这个唐仲友据称“仲友邃于经学,通性命之理,下至天文地理、兵农、礼乐刑政、阴阳度数、郊社学校、井地封野,探索考订,体该本末……”而且无论从正方还是反方的诉辩,都说明他的学问还是不错,也做了点实事,像修路建桥,兴办学校之类,但与范文正公那样真正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的高士比,肯定是云泥之差。

在揭发信里,朱熹以“知台州唐仲友催督税租,委是刻急……急于星火,民不聊生”开篇,抡起棒子狠狠敲在唐仲友的头上,除了道德问题,经济问题,还掺入了不少生活问题,偏偏令后来人注目,让朱先生自己抹黑的,就是他大加渲染的生活问题,直接的导火线,是一个曾与朱先生言语论战过的落魄文人陈亮,与一名官妓陷入了爱河不能自拔,这位陈亮年轻时候也是位传奇人物,十八岁时候写出三篇《酌古论》,惊动了家乡一把手婺州知州,二十五岁时以布衣身分,连上五疏,后称《中兴五论》;后来穷困潦倒,不得已准备考公务员挣钱,当时不少研究学问的人进书院写文章,跟现在流行去庙里出家一样,其实心里更希望走的是一条终南捷径,引起注意,以期名利双收。陈亮五十岁中了状元,五十一岁就病故了。他一辈子结了一把婚,蹲了两回监狱,吃了三次官司。

这个陈亮,与唐仲友还有八杆子能打得着的亲戚关系,唐仲友的三弟唐仲义娶了当时义乌官塘首富何恢的大女儿,陈亮娶的是二女儿。何家的六个女儿都选了名士之家,像三女婿宗楷,是宗泽家族的后代。唐仲友的为人比较孤傲,而且陈家当时已经颇为落魄,因此唐仲友对这个穷亲戚自然不会客气,据说还在公开场合让这个连襟下不来台,然后好好讥讽嘲笑了一番。

陈亮与官妓的爱情故事,是几个朱先生弹劾唐仲友原因的版本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其他的无非都是学术观念之异,按说都不至于把人往死里整。

唐宋时候的官妓,不少都是获罪官员的各级家属,因而教养良好,才艺卓绝;其中档次高的是公务员专用,在宴会上歌舞助兴劝酒陪席,但不可以入寝,起码不能公开陪侍。陈亮看中了一个官妓,于是请唐仲友帮忙,为她脱籍从良,好能名正言顺的长厢厮守,唐仲友去问这个官妓的意见,官妓觉得跟着个名士总好过日日如往来浮萍,所以没意见;唐仲友不知道出于男性的妒忌还是善意的提醒,就告诉她,说你可别当个个都能跟我家一样,要真嫁到陈家,得做好天天过挨饿受冻布衣荆钗那种土包子生活的心理准备哦!

官妓一听领导提醒自己这个,立马从点头变摇头,表态还是安心于本职工作,做好圈圈叉叉建设的一颗螺丝钉比较好,陈亮之后以后,气得把唐仲友家所有女性亲属都问候了一遍,之后转而投向曾经与自己有“王霸义利之辨”的朱先生怀里,并告知,姓唐那小子跟谁都没客气过,他还个公开说您大字都不识一个,就骗了个监察的官儿当呢。

于是,朱先生开始在第三四封告状信中全力以生活问题炮轰唐仲友,并把一个“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的女子卷了进来。该女子本姓周名幼芳,艺名严蕊,也是一名官妓,相貌随依每人审美各有所好,但其才华是公认的优秀,唐仲友曾经让她即时以桃花填词,严姑娘吟有《如梦令》一首: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朱先生上面告着,下面抓着,想从严姑娘这里打开突破口,并严刑逼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一定要严姑娘承认自己和唐长官有一腿,没想到严姑娘骨头也很硬,说“我就是一个妓女,就算真跟人上床了,也不至于要取我的性命吧?再者,你这么下狠手不就是为了让我诬陷上司,达到你打击异己的目的吗?但你选错了对象,诬陷人的事儿我死也不会干,你愿意打就继续打吧!”

朱先生没想到搬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骑虎难下,只能继续大刑伺候。大师都官妓,这事儿不久惊动了天子,负责调查处理此案的,是岳武穆的儿子岳霖,岳武穆的五个儿子中,一同赴死的长子岳云是他的养子,另外四子依次为雷、霖、震、霆。父亲遇害时,岳霖十二岁,随着母亲与兄弟一同被贬岭南,待父亲昭雪时,岳霖已经三十二岁,方得以入仕。

岳霖觉得这个案子背后隐藏的目的七扭八歪拐的太深,就有意大事化小,遂在让严姑娘自辩后令其作词,严姑娘当场写下《卜算子》一首: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霖一听,当即判定严姑娘脱罪从良,严姑娘也因此一举成名,以其风骨成了当红偶像,被赵宋宗室娶回家做了妾,终于算是苦尽甘来。严姑娘留下的词只有三首:《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朱先生曾上书自辩,称此诗非严姑娘所作,操刀者是唐仲友的表弟高宣教,但反响寥寥,似乎大家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最终,这件事情被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这是读书人互相闹着玩儿,之后唐仲友与朱熹各自卷铺盖回家,就给弄得风消云散。

这件事情的细节,记录在洪迈的《夷坚志》里,但因为这本书里有不少奇异题材的笔记小说,因此后来大家都据此否定此事的存在,理由是宰相王淮与唐仲友私交甚笃,洪迈与唐仲友也是好友,因此两人自然一个负责以权压制,一个负责以笔抹黑;且岳霖与朱熹的父亲同属主战派,因此岳霖不会难为战友的儿子。

这件事情在明末凌濛初所著《二刻拍案惊奇》中另有描写,为“卷十二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无形之中增添了此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到底真相如何,就不好说了。只能从一些侧面,来臆断一下这样的事情以朱先生的为人会不会做得出:

比如朱先生曾上奏,称“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号召以阶层高低定罪名大小;

比如朱先生骑着驴来石洞书院讲学,经过一座桥时不慎跌伤了腿,落下残疾,后来终于找了个机会派人烧了郭宅的十里长街以解心头之恨;

比如朱先生为了治这摔坏的脚,曾找来游方道士针灸,一个疗程之后,效果不错,朱先生即赠诗一首: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大概意思是我这些年走路就靠着瘦竹竿儿,没想到扎几下就扎好了,出门儿小孩看见都乐:嘿!不是天天匍匐前进的老头子了哦?结果道士离开后,他的脚又开始疼,朱先生就命人四处找道士,不是为了复诊,而是为了索回那首诗,说是怕自己的广告效应给道士再带来生意。

比如在宁宗朝的庆元二年的“庆元党案”中,“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列举的十条罪状,除“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外,还有“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和“家妇不夫而孕”。说朱先生的私生活也够乱的,不但连尼姑都收编,甚至连儿媳妇都没放过,叶绍翁在《四朝见闻录》中照搬了这个奏表,并当成结论记录。朱先生对于种种指控的辩白也比较苍白无力:“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关于这一节,后来人的解释是这完全就是党争引发的诬陷。

在朱先生六十岁这一年,宋孝宗禅位给第三个儿子赵惇,史称宋光宗,这位万岁爷身体不好,心眼还小,凡事宁可听后宫李皇后的,也不愿意听朝廷大臣的;因此只当了五年皇帝,就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由韩侂胄和赵汝愚两位逼着让位于嘉王赵扩,史称宋宁宗。

韩、赵两位拥立有功,但封赐却大相径庭,赵汝愚当上了右相,韩侂胄却只得了一个虚衔;韩大人家世显赫,他的五世祖乃北宋名臣韩琦,太皇太后是他的姨妈,宁宗皇后是他侄孙女,这样一来,韩大人心里自然不爽,而赵汝愚却还毫无心机的对韩大人说,我是大臣,你是外戚,都不用在乎功名封赏,朱先生与赵汝愚是旧交,并近水楼台被推荐入朝,诏命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成了给天子讲课的教师,朱先生投桃报李地是不是在赵汝愚和宋宁宗面前说韩大人野心勃勃,应该给他多多的钱,让他少少的参与政事,结果除了被告韩大人之外,赵汝愚和宋宁宗谁也没当回事儿。

韩大人很恼火,先是赶走了准备奉命弹劾自己的谏官黄度,之后把朱先生也拉下马来,朱先生过了将近五十天的“帝师”瘾后,一夜之间不但地位没了,连宗派都被天子亲定为“伪学”予以取缔,凡是“伪学”弟子均不得入仕为官。赵汝愚也被罢相,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妻子儿女,赵汝愚在放逐途中很适时的暴亡,有史家说这是韩大人一手遮天的结果,但此时的韩大人不是曹阿瞒,此时的宋宁宗也不是汉献帝,起码对于朱先生,韩大人不会那么在乎,而宋宁宗对于之前听闻的种种关于朱先生的奇闻异事想来也不会那么不在乎,因此才有沈继祖敢拿皇帝的老师说事儿,才有让朱先生一蹶不振的“庆元党案”,要说朱先生此时已经六十有六,因此仕途终止,也算是塞翁失马。又过了五年,朱先生在左眼全瞎,右眼模糊,臂痛腹胀,泄泻不止的情况下去世了,除了辛弃疾和陆游少数几人前往凭吊外,故宅门可罗雀。

朱先生的书法不错,也很喜欢沈括,在《朱子语类》里沈括解释的月之盈仄、地壳变动、黄赤关联等进行了多次引用,无形之中对于沈老的为人也胜于蓝了很多。仍旧是那个对于华夏文化不问青红皂白就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李约瑟,对于朱熹,赞誉他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可惜,朱先生已经听不到了。

宋宁宗嘉泰二年,天子寻思起曾经的这个老师,遂诏朱熹华文阁待制与致仕恩泽,意思是他属于正常的退休干部,国家还是承认的,不久,又赐谥号曰“文”,称朱文公。又过了一阵子,他的学说开了禁,不再是“伪学”,到了宋理宗时期,朱先生被追赠为太师,并封爵信国公,反正人也死了这么多年,怎么褒怎么贬都是根据需求随心所欲的事情。往后,被视为异族的蒙古大元为他建庙,加封齐国公;明太祖朱元璋则很实际的把朱先生注解的《四书五经》定为科举必读教材,并追封他为徽国公;景泰皇帝、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亦纷纷过问朱先生的祭祀问题;到了白山黑水间出来的另一支异族大清,一代圣主康熙大帝盛赞朱先生“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并确立了他在孔庙中的位置。再后来,因为孔子成了孔老二,朱先生自然也被打翻在地,并踏上了八万万只脚。他留下来的语录,尤其那句“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是时常会被断章取义的拿出来作为对付不同声音的帽子与棒子。

朱先生终其一生,都算是沾了万世师表的光,若说承袭,可以以释迦与慧能的差别为类,朱先生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是与孔夫子讲学时面临的环境,针对的群体与本来的含义其实有所不同,但如同佛家的三藏,只有“经”——还得是正儿八经的“经”——才算得上是“经”,其余的“律”、“论”都不是释尊原意。这样的偏差,再加上朱先生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解说,偏差更大,好比向河外星系发射火箭,出发时候偏离一度,到目的地时候怕错的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若是朱先生把自己理论再进一步,则不可限量,因为天理的背后,也是物质存在的体现,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其中又包含了实际存在的“气”,气是动态,是表现,衍生的一切都是在“理”的规律之中,都是围绕着“理”来运转,具体在人身上,“人心”须听命于“道心”,看起来是研究的一个通途大道,再前进一步,就会更接近佛道两家阐释的真理,可惜朱先生四岁时候的兴趣已然不再,他的视线已经从四岁时候白昼的天上有天,变成了四十岁时候夜晚的人上有人,最要命的是在很多事情上,他只是停留在理论,因此,这种理论只能让粉丝们崇拜,却影响不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朱先生只能把圈子绕回来,觉得这就应该为儒学的入世观服务,表现在作品上,也只能停留在什么什么什么开,什么什么什么来,殊不知,其境界上照比邵康节的“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相差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只是在某一思想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当被尊崇到一定程度,最后大多数的精力与时间都会转而放在如何维护自己的学说,而非继续思考与探索上。

毕竟,维护真理与维护观念只有一线之隔。

小白

壬辰年八月二十二于 听雨轩

后面的话:

现在林林总总的解读类历史普及读物中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习惯性把古人扣上阴谋论的大帽子,目的要么是哗众取宠,显示自己懂得多,要么是为当世之怪现象开脱,殊不知古人较比当世的道德,不知道要高出多少,本篇关于朱熹的文字,与之前的那些相比,自我感觉评论部分多了些,与一直以来只客观叙述,不加入个人色彩稍有相悖,只是,尽量不加入个人好恶。

休息日里通读了《易经》,颇有感触,其玄妙窥见一斑,发现那与《道德经》及佛经在主旨上是殊途同归。几日前一个暖暖的午后,去亦师亦友的弛安兄长处小坐,从法灭尽经又谈及诸多现象与话题,发现了自己的懈怠,颇为惭愧。

再有,就是某日凌晨,透过窗户,突然发现猎户星座高悬眼前;

以及看了部能让人笑出来的动画片,在对白与背景、细节上也颇为讲究:《冰河世纪4》,临近结束,还发现了片中一个与从前的领导神似形似,行事方式、风格及动态时吻合度95%的形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半的故事——朱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朱熹简介 朱熹的名言名句 朱熹的故事

朱熹简介 朱熹的名言名句 朱熹的故事

朱熹,孔子,朱子,理学家,徽州府,婺源县,哲学家,世尊,儒学,儒教,大成殿,孔庙,学派,弟子,思想家,教育家,祖籍,诗人,集大成者,字元晦,代表人物,十二哲,是唯一

2020-09-01 #故事阅读

朱熹简介 朱熹的名言名句 朱熹的故事

朱熹简介 朱熹的名言名句 朱熹的故事

朱熹,孔子,朱子,理学家,徽州府,婺源县,哲学家,世尊,儒学,儒教,大成殿,孔庙,学派,弟子,思想家,教育家,祖籍,诗人,集大成者,字元晦,代表人物,十二哲,是唯一

2020-08-31 #故事大全

朱熹故事之五:朱熹劝学

朱熹故事之五:朱熹劝学

朱熹,名人,珍惜时间,上曾,学堂里,历史,劝学,光阴,所学,头发,少年,年轻人,所作,时间,春草,未觉,梧桐,池塘,过来人,诗兴,青少年,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诗,不懂得,有不少,忽然看见,惜时如金,才知道,环境中,黄叶随

2007-01-07 #小故事

朱熹故事之三:朱熹与盛温如

朱熹故事之三:朱熹与盛温如

朱熹,盛家,书僮,老夫子,相送,买东西,门槛,书院,丰城,东西,沙湖公园,沙湖,篮子,一首诗,友盛,向盛,喻户晓,朱夫子,杰士,涵宇,满空山,满园飞,温府,盛杰,诗中,里以,金木,黄虫,一洲,三里地

2020-08-30 #故事会

朱熹小故事 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短故事

朱熹小故事 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短故事

朱熹,一个字,一句话,循序渐进,未得,理明,索其,朝前,学识渊博,典籍,乐律,史学,大盘,学者,文学,小碟,学问,意志,搞清楚,经学,特别强调,满桌,涵义,疏漏,饿汉,饭店,道理,错误,有研,著名学者

2020-08-30 #长篇故事

朱熹小故事 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短故事

朱熹小故事 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短故事

朱熹,一个字,一句话,循序渐进,未得,理明,索其,朝前,学识渊博,典籍,乐律,史学,大盘,学者,文学,小碟,学问,意志,搞清楚,经学,特别强调,满桌,涵义,疏漏,饿汉,饭店,道理,错误,有研,著名学者

2020-08-31 #短篇故事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 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 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朱熹,之本,理学,思诚,思想家,一生,哲学,后世,思想,朝代,诗人,穷理,诗词,是哪个,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于循序,孔子,孟子,居敬,明善,朱子,申敕,莫贵,西省,西铭解,理学家,徽州府,江南东路,全才

2020-08-30 #故事会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 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 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朱熹,之本,理学,思诚,思想家,一生,哲学,后世,思想,朝代,诗人,穷理,诗词,是哪个,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于循序,孔子,孟子,居敬,明善,朱子,申敕,莫贵,西省,西铭解,理学家,徽州府,江南东路,全才

2020-09-01 #故事阅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朱松,朱子,陆九渊,书院,朝廷,教育,弟子,问题,饥民,朱张会,陆九龄,理学家,青黄不接,三朝,中庸,儒学,农民,分歧,办法,听者,唱酬,圣贤,圣人,地方,学派,学生,崇安,灾情,衡山

2020-08-3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