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 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

时间:2020-08-31

长辈记忆的故事3000

提示:本文共有 11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

胶东故事会

发布时间:02 2420:35本地资讯创作者,优质原创作者

今天是“二月二”,按照习俗,意味着走完了过年的流程,可以理发了。

因为特殊情况,今年不少朋友可能都是在自己家简单收拾一下头发,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那个时候,农村的“二月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在自己家理发。

记得当年从我记事起,最怕的是母亲用刀子剃头。那时候剃头刀子不快太痛了,母亲每次都是把我夹在她的腿当中,强逼着我一点一点往下刮。头型是只刮头下半部分,上部留着,像个帽子。每当这时我都是苦恼,可无能为力,只能让母亲“宰割”。曾记得每一次要给我剃头,我一听就跑,母亲拗不过我,往往好长时间头发太长了,母亲就让大伯母帮忙。俗话说“躲了初五,躲不过十五。”可二月二是逃不掉的。母亲常说:“给你剃一头好像让你上刹床似的。”“二月二,龙抬头,不剃头不行,若不不好养活。”

后来大哥和小哥学会了用剪子相互剪头,尽管样子不中看,可总比那刀子刮好受一点。

一次大哥给我剪头,他挺认真的,一剪子,一剪子,边剪边看,因我小,每次都把我当“实验品”,想学点新样式。可是越剪头发越小,越修改,越难看。那天我一照镜子,哭了,头发没了。无奈大哥只好将计就计,给我剃成了秃子,怕人笑话,出门就带着帽子。

多少年来,我一直靠小哥给我用剪子剪头,直到参加工作后,同事之间开始用理发推子相互理发。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乡村逐步有了理发店,我才开始成了常客,这样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仍然保持至今。

编者的话:

以上是栖霞隋建国先生的讲述,他是1946年生人,儿时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相对于隋建国先生而言,编者为晚辈,不过也有类似记忆。

编者小时候也在家理发,不管是“二月二”,还是平日,都由奶奶负责。当时的工具相比起最早的剃头刀子和剪子已经有所进步,是那种两个柄的手动理发刀。作为一种小型机械,它的效率自然比刀子和剪子要高,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容易夹到头发,尤其是前面的头长期没有涂油时。因此,奶奶在理发的时候,通常会反复提醒:“别乱动,薅了毛。”

(现在集上的理发摊偶尔也能见到,顾客都是老人)

那时邻里街坊孩子多,除了给我理发之外,其他的小孩前来,奶奶也都会帮忙,一直坚持到带了几年老花镜之后,这才慢慢撂下。

在过去,农村的理发店很少见,会理发的师傅,通常是在赶集的时候才出摊,在集上放个凳子,顾客一坐,就算是生意上门。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电动理发刀的推广,农村的理发店才逐渐兴起,但也不是每村都有,通常是大村或者有手艺人的村庄,才会开个门头,到了“二月二”,不光本村的人来理发,周边邻村的人也要么骑车、要么步行,前来排队,那个时候,真是热闹。

02 2420:3602 2419:2902 2317:39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 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村里,陌生人,大人,笔者,村庄,胶东,时候,原因,小孩,长辈,人们,北京,农村,印象,口音,孩子,年龄,户长,普通话,父母,祖籍,老家,纽带,面孔,上世纪,从北京,大人们,纪七,东农村,交通通讯

2009-10-06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小桥流水人家 即墨蓝村镇有个王家小桥村

胶东乡村记忆:小桥流水人家 即墨蓝村镇有个王家小桥村

王家,村里,小桥,大人,村庄,母亲,油纸,小社,那时候,东西,大队,小溪,时候,回家,王立,那个年代,小队长,小桥流水人家,碾台,两岸,小时候,地瓜,大街,孩童,小村,故乡,感觉,往事,戏台,时代

2019-10-17 #长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地瓜,窖子,地瓜干,古镇,我家,传播,刘家,向东,陈振龙,向西,口粮,地窖,小队,大人,奶奶,提篮,胶州,玉米面,父亲,高粱面,生产,地瓜面,我爷爷,刘家洼,土中,栾庄,结秦晋,里乌,陈世元,鲜叶蒸

2010-04-09 #故事会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麦秸,乡民,碌碡,麦穗,刷子,场院,根部,镰刀,上世纪,左手,小麦,家母,麦子,麦糠,薄田,历史舞台,右手,天色,小队,扫帚,木锨,烈日,粮堆,莱州,草垛,苞米,麦粒,生产,80年代,70年代

2015-01-30 #长篇故事

记忆:中元节 缅怀那些逝去的胶东乡村老人

记忆:中元节 缅怀那些逝去的胶东乡村老人

笔者,时候,小院,村庄,老人,胶东,两年前,了一下,乡村,典故,大叔,山村,春联,村里,院门,烟台,老爷爷,老爷,老翁,历史人文,古来稀,斯人,马石,中一,农家,乳山市,乳山,事情,健在者,前段时间

2014-09-21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辘轳,水车,井口,井绳,小鱼,手压井,上世纪,水井,水桶,水斗,畜力,菜园,生产,掖县,我家,水泵,自来水,王河,70年代,南湾,支架,村落,木杠,水面,铁链,生活,小湾,90年代,生命之源,两端

2014-09-17 #短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考试,学生,当当,老师,小学,教师,监考,乡镇,学校,学制,完小,成绩,年级,中学,班级,考场,依据,内容,卷子,学年考试,家长,干粮,常识,座位,教学,数学,方法,校长,考点,课程

2015-09-19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农村两兄弟抓阄分家的往事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农村两兄弟抓阄分家的往事

我家,分数,地级,房屋,田地,成分,母亲,麦子,时候,土地,大爷,建华,麦秸,二河,村西,西门外,亲兄弟,三河,作者,先生,土质,地段,大部分,小脚,小河,收成,麦根,我的父亲,年有,王河

2010-09-1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