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09-01

中国美食背后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0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译者何雨珈与陈晓卿畅谈美食及背后的故事

2018年10月,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期间爱上川菜、继而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逾二十年的《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现身成都和北京,与包括本书译者何雨珈、《四川烹饪杂志》原总编辑王旭东、“喻家厨房”创始人兼总厨喻波夫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及第二季总导演陈晓卿等一众嘉宾共同为读者们带来一连三场的分享活动,呈现一个英国女孩“舌尖上的记忆”。

“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及第二季总导演陈晓卿老师读完《鱼翅与花椒》后十分赞赏,写下了精彩而丰富的推荐辞: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最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她有着深厚的专业主义写作功底,又谙熟中国烹饪的精髓。读过很多外国人写的中国食物的书籍,无疑这本是最鲜活有趣也是最精准的。更重要的是,透过风味表象的记述,读者可以深度了解中国,这个传统深厚同时正经历巨变的东方国度。味觉是人类探索世界最初也是最复杂的通道。带着好奇心,扶霞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对纷繁的风味从陌生到甘之若饴的旅程,让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中国,她笔下生动有趣又不乏精准的记述,也让我们这些本土研究饮食的人受益良多。”

的确,这本书正是扶霞“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后的心路历程,它用轻松诙谐而又不失深度的语言描绘了这个英国女孩充满酸甜苦辣的川菜情缘。

事实上“探险”并非只发生在扶霞这样的外国人身上,对于“吃”,深谙此道的陈晓卿提供了简捷明了的经验:“在国内我会选择听不懂话的地方,那肯定是一个好吃的地方,它的方言能让我完全听不懂,说明它和我的生活有足够大的差异,尤其是中国有非常多的语言末梢地区——现在中国活着的文化只有两种,一种是食物,一种是方言。可是它们也在一点一点的消失,一点一点的变成一个东西,这也是我觉得扶霞做中国各个不同地方的吃的,介绍给世界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将来中餐就是一种,或者说它的差异性不像现在这么大,这可能对我们生活的多样性来说是灾难性的消息。”

食物、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

扶霞从进入四川的一开始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冒险。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而吃别国的菜,是很危险的,一筷子下肚,你可能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归属、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

在《鱼翅与花椒》中,扶霞用自己客观而又新颖的视角探讨饮食与文化冲突,它“与其说是很多西方人了解中国风味的指南,不如说是通过中国食物的窗口,展现当下中国人生存图景的文献”。陈晓卿认为,“扶霞最宝贵的是她能够知道哪些东西是应该代表中国的,哪些东西是很浮夸不应该代表中国的,她选择的人、她喜欢的厨师都是这种。同时她还能观察到很多中国人习以为常不在意的细节,比如中国刀工为什么这么复杂?实际上我们的刀是为我们的筷子服务的,这个我都没有想过。她说一棵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横切叫葱花儿,斜切的叫凤眼,又有画面感又有味道,而且你会想象它放在不同地方的样子,这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食物是黏合剂,食物也是壁垒。扶霞发现东西方对彼此的饮食都有深刻的误解与偏见,有些人尝过一次汉堡就得出西餐不好吃的结论——这就好像某些外国人只吃了一次华人餐馆里的咕老肉,就认为所有的中餐都是这个味道、油腻不健康一样。陈晓卿发现,饮食方面永远存在鄙视链,每个人都站在自己建设的那个鄙视链的顶端、站在自己的中心俯瞰所有人。但是食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黏合剂和沟通的语言,是完全不需要翻译的,吃东西是不需要文字、语言就可以开始的交流,很多食物恰恰起到这种作用。

在吃货们经常讨论的“中国菜是不是天下第一”的问题上,扶霞笑称,自己现在越来越觉得中餐是天下第一,如果是蛋糕、饼干这一类的甜点比赛欧洲人才可能得到金牌。但同时扶霞也希望中国人能摒弃偏见,西餐中也有很多美食与烹饪方法。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从恢宏庄严的北京到时尚现代的香港,扶霞在书中说中国已成为她难以改掉的“积习”,在中国的美食版图上走南闯北是她欲罢不能的期许。

扶霞在国外出版的中餐菜谱非常畅销,她说现在很多西方人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或者环保的原因,他们要少吃肉多吃蔬菜,但是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告诉他们,你可以跟中国学习,不但身体更健康、更经济、少吃肉,而且可以做的非常好吃——她介绍的都是最基本的家常菜,番茄炒鸡蛋、鱼香茄子等等。同时扶霞表示还将继续自己舌尖上的“寻路中国”之旅,而提到以《寻路中国》为代表的“译文纪实”系列,做为记录片导演的陈晓卿说,从扶霞这些作者的书里面,最难得的是你一下看到自己,而且不是你留神镜子里的时候看到自己,是别人拍到你的自己,你会有非常多的激动,你会有特别异样的感觉,食物永远是在面前的,食物背后永远有这么多的人,我们永远对那些人特别感兴趣,恰恰在扶霞的笔下那些人都是活灵活现的——犹如陈晓卿曾经对于美食的一句总结:最好吃的是人。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鱼翅与花椒》内容简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作者简介

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于伦敦亚非学院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研究硕士学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

扶霞着有三本书,分别是《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她在BBC中文频道首度与中国当地电台合作时,担任与成都电台合作的《吃东吃西》电台节目共同制作人,这是一系列以饮食为主题的双语节目。她的文章曾刊登于各大报章杂志,包括《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家》《四川烹饪》杂志等。她的作品也先后赢得了许多奖项。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别颁奖以肯定扶霞对湖南料理国际化的贡献。

扶霞在最近十年里,长期从事演讲与烹饪示范工作,有时是独立进行,有时则是和中国厨师合作,足迹踏遍了巴塞罗那、悉尼、纽约、加州、都灵、北京、上海与成都。她还曾担任过中国烹饪旅行团的领队。扶霞目前是伦敦水月巴山餐饮集团的顾问,负责对这家川菜馆的菜单提出建议,同时指导或协助员工训练,以及接待媒体的采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8-31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9-01 #小故事

“舌尖1 2”导演陈晓卿再次操刀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美食为先 故事靠后

“舌尖1 2”导演陈晓卿再次操刀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美食为先 故事靠后

陈晓卿,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食物,故事,团队,中国,人物,内容,节目,观众,腾讯视频,埃塞俄比,晓卿,段美,不一样,好的,两地,世界,世界性,中华美食,中介,人文精神,人们,北京,全网,初心,关系

2011-10-04 #故事会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陈晓卿,纪录片,风味,人间,观众,团队,故事,腾讯视频,美食,导演,市场,时间,项目,食物,中国,舌尖,调研,东西,全球,领域,镜头,龙脊,陈磊,北京的家,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品类,商业,微博,摄制组

2012-03-01 #短篇故事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食物,风味,人间,陈晓卿,美食,乡土,清欢,舌尖,风俗,充满了,就达,高晓松,都是为了,苏轼,世界,东海,京城,人工,吃货,传统,农作,四季,国际,土豆,地方,巧思,情结,心思,情怀,总和

2014-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成都,林大,地点,时间,烟火,生活,嘉宾,讲座,陈晓卿,活动,小程序,人居,兴城,孩子,方式,海报,猴子,老师,饮食,方庭,曹文轩,洁尘,王亥,马甜,一帆,新华文轩,鹭洲,中心,主题,主办方

2009-04-29 #故事大全

舌尖上的美食 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美食 美食背后的故事

美食,舌尖,纪录片,观众,故事,片子,争议,东西,意义,导演,社会,陈晓卿,美食节目,好评,人物,人们,感悟到,文化,方向,痛处,节目,角度,载体,食物,黄金,社会现象,我以为,背后的故事,美食上,一播出

2020-05-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舌尖上的美食 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美食 美食背后的故事

美食,舌尖,纪录片,观众,故事,片子,争议,东西,意义,导演,社会,陈晓卿,美食节目,好评,人物,人们,感悟到,文化,方向,痛处,节目,角度,载体,食物,黄金,社会现象,我以为,背后的故事,美食上,一播出

2020-05-2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