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时间:2020-09-01

听长辈讲革命的故事作文

提示:本文共有 5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篇一:观后感 2016 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9 月 1 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红军不怕远征 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 1935 年 3 月 21 日至 22 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最后红军长征于 1935 年 10 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 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2016 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观看了 2016 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之后,我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讲述了长征中的故事,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 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 48 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跟着走”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随后,94 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危急关头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巍丰碑。80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军为了北上抗日,踏遍了千山万水。红军长征转战 11 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 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1936 年长征结束,历经两年。 如今,我们更应该延续长征精神,学习那种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孩受尽了家庭的宠爱,家长的过于溺爱使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与长征时的生活比可是翻了一番,那时缺乏粮食,红军战士们吃草根、煮皮带,口渴了没水喝马尿,而今天的孩子们哪个懂得珍惜粮食呢?又有谁做到了?时间在流逝,祖国在飞腾,从当时的贫穷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中国强大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篇二:长征: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长征》: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作者:李宁 《光明日报》( 2016 年 10 月 15 日 06 版) 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 80 周年。 在这 80 年间,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走长征路,一遍又一遍地用影像去还原那段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听着老一辈的故事成长起来。 追溯往昔,那次为了粉碎“围剿”而不得不闯出来的伟大壮举,已经在 80 年前画上了句号。但是以长征精神为依托的中国梦,还在追逐和实现的路上。中央电视台历时 10个月摄制完成的八集电视纪录片《长征》,正是对长征的历史和精神的重新梳理,结合与时俱进的最新时代精神,站在今时今日的局势和视野下,重新审视长征,用最具创新意识的艺术表达,赋予它特定时代气息的内涵和洞见。 纵观《长征》的整体结构,时间线索依然是它的主轴。从每一集的分标题便可窥见一斑:第一集《英雄史诗》是长征历史的总述和概括,让观众可以窥见全貌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集《路在何方》陈述事件起因,让观众对彼时的危机一目了然;第三集《伟大转折》重点聚焦于遵义会议,看这一关键节点如何起到一“会”定乾坤的功效;第四集《战史奇观》则还原了一路上几场巧妙而伟大的战役胜利;第五集《民心所向》讲述红军来到了人民中间,也走进了人民的心里;第六集《跨越极限》把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牺牲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七集《百川归海》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三军会师的胜利时刻;第八集《永远长征》为观众呈现出了新时代新长征的征途仍在继续,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长征》的巧妙就在于,一系列八集之间互有时间先后和逻辑关联,但是每一集又各有侧重,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 关于创作过程,不可不谓之紧张。导致紧张的,除了创作团队的时间,更是受访老红军们的时间。漫漫 80 年的悠长岁月,长征亲历者们最年轻的也已经 90 出头,年长者甚至已过百岁。曾制作过《孔子》《百年小平》《东方主战场》等知名作品的导演闫东接过这个任务时,最大的感觉是:这是一项使命——错过这一次,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趁一切还来得及。 在这个过程中,《长征》团队整理了 700 多条亲历者的采访。这其中,还包括了对 49 名百岁上下老人的抢救性采访,他们都是活着的长征样本。所有这一切努力,让《长征》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素材,也彰显了它作为纪录片的真实性。“人本身就是历史”——导演闫军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他们(老红军和长征亲历者)坐在那里就是历史,不开口就是历史”。群体式口述采访里,既有对宏大史诗的集体性回忆,又有每一个人的眼神、语气、内容里最自我的微观细节。 除了人物口述,《长征》中还使得大量的党史资料、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得以公布。为了让全片的基础更扎实,主创人员还邀请了中共党史、时事研究、军事历史等方面的专家,每一个细节处的努力和严谨,都是为了让内容来得更扎实更准确。在扎实和准确之外,解说词的优雅大气也让人印象深刻,原本就已经足够激情澎湃的长征历程,配上激昂跌宕的解说,再穿插入毛泽东极富感染力的诗词,全片的观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长征过去了 80 多年,时至今日,当人们再次谈起,无不为之赞赏为之动情。人们回首长征,并不是在走长征的老路,而是在走出一条长征的新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天,不怕远征难的已不只是红军,更是每一个企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们。80 多年来,追溯和记录长征的影视剧不下数十 部,《长征》是其中占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部,这不仅仅是一次全景式、全方位的回顾,更是对当代人的一次提醒和鞭策: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篇三:材料作文的写作 材料作文的写作 例 1:把课文《小英雄雨来》缩写成 300 字左右的短文。 解析:缩写类作文必须遵循三条原则:1.不能改变原文的题目、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不能改变原文体裁;3.不能改变或遗漏原文的重点和要点。进行缩写练习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 小英雄雨来(缩写) 在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北部还乡河边,有个美丽的芦花村。村里有一位 12 岁的雨来,是位游泳能手。 一天,鬼子来芦花村“扫荡”。雨来为掩护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不幸被捕。鬼子把全屋搜遍,什么也没搜到,就用松绑来哄骗他,用糖块、金戒指引诱他,后来,还毒打他,用死威胁他,但雨来始终不为所动,坚强不屈,最后鬼子恼羞成怒,把雨来拉出去枪杀。 人们听到枪声,无不悲痛万分,深切怀念雨来,而雨来却靠他的机智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本领,跳水脱险了。后来人们发现了雨来,都惊喜万分,异口同声称赞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总结:怎样缩写? 1.认真阅读原文,分清主要和次要内容,找出重点段落和一般段落。2.保留主要情节,删去次要情节。记事类文章要保留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写人类文章要保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材料。3.把原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改为叙述,把长句压缩成短句,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尽可能使用原文语句,不要随意添加自己的感想和意见。 例 2 把《猜字谜》扩写成 3000 字左右的短文。 猜字谜(原文) 有一次,老师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来猜个字谜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 老师问:“一口咬掉牛尾巴,你们猜是个什么字?”大家认真地想起来。想了一会,小聪说:“是‘午’字。”老师说:“不对!”小明说:“是‘告’字。”这时,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大家跟着鼓起掌来。 解析:扩写就是把短文、片段或者提纲扩写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文章。扩写要求不改变原文的中心,不改变原文的“六要素”。扩写后的文章在内容上比原文更具体、更充实,语言更生动、更形象,结构更严密。原文写得有条理,但太空洞了。如老师出了字谜后,同学们是怎么思考的?怎么猜的?小聪为什么猜错了?他是怎么想的?小明是怎样猜成“告”字的?他是怎么想的?这些方面正是需要扩充、 展开的地方,也是原文向我们提供的扩写点。我们要抓住这些扩写点,在忠于原文,紧扣中心和主要情节的前提下,围绕一个“猜”字展开合理想象,把“出谜 思考 猜错 启发 猜中”等过程交代清楚,向读者展示猜谜全过程。经过这样扩写后的文章,在语言、结构、情节等方面一定会比原文更充实、具体、生动形象。 答案: 猜字谜(扩写) 有一次,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来猜个字谜好不好?”同学们一听要猜字谜,都非常高兴齐声说:“好!”老师又说:“我出字谜的时候,要认真听,谁猜中了,大家就鼓掌。” 老师说:“一口咬掉牛尾巴,你们猜是什么字?”大家都认真地想起来,有的托着腮,有的皱着眉,还有的嘴里在小声嘀咕。我想:牛尾巴咬掉了不是“午”字吗?于是,我和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老师说:“请小聪起来讲讲吧!”小聪充满信心地站起来说:“是‘午’字。”老师笑着说:“你说的是什么‘午’? 请你写在黑板上。”小聪走到黑板前,把“午”字端端正正写在黑板上。我看到他写的和我想的一样,就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不少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老师问小聪:“为什么是‘午’字?”小聪说:“牛尾巴被咬掉了,上面没有了,不就是‘午’吗?”我赞同地 点了点头。 正在我高兴的时候,老师问大家:“牛尾巴长在头上吗?”大家笑着说:“不是,长在腚上。”我和小聪愣住了。老师叫我们再认真想一想。我想:“牛尾巴长在腚上,尾巴被咬掉了,变成了‘告字头’,可这又不是字呀!可能大家和我想的一样吧!”我向四周望望,只见托腮的更多了,正在这时,小明举起了手。老师指着小明说:“小明起来说说吧!”小明说:“是‘告’字。”老师问:“为什么是‘告’字?”小明解释说:“牛尾巴是被口咬掉的,‘牛’字下面不出头,再加上‘口’字,就成了‘告’字。”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猜中了!猜中了!”大家一齐叫起来。我和小聪也笑了。 例 3 用第三人称改写《草地夜行》中,“在茫茫的草海上”到“夺去了生命!”这部分。 例 4 以“黑夜射虎”为题,将古诗《塞下曲》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解析:改写,就是一原文为基础,在不改变中心的前提下,用不同于原文的表现形式,将其内容写出来。这中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样化地组织材料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我们应掌握的改写形式主要有两种:改变人称和改变 体裁。《草地夜行》原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原文中的人物有“我” 小红军,“他” 老红军。题目要求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这样原文中的“我”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除直接引用对话之外,其他都得作必要的改变,既改为“小红军”。“他”字在可能混淆的情况下,也改为”老红军”。例 4 是改变体裁的练习。成功的体裁改写必须做到两点:既不背离原意,又能展开情节。因为诗歌的语音凝练,诗意的跳跃性大,因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事情发生的起因、黑夜射“虎”的情境,以及第二天清晨寻箭的经过,设想得具体生动,描绘得有声有色。 草地夜行(改变人称) 在茫茫的草海上,老战士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小战士说:“来吧,我背你走!”小战士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下老战士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小战士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雨来。小战士再三请求他放下自己,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往前走。 突然,老战士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他急切地嚷道。小战士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老战士往下陷。此刻,老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学校,红军精神,师生,红军小学,长廊,全国,红色,课程,李肇星,特色,老爷爷,我校,红军,建设,故事,老红军,活动,奶奶,成就,核心理念,迟浩田,教育,小日本,亮点,仪式,体育锻炼,建设工程,教材,爷爷,理事长

2020-09-01 #小故事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听老红军讲故事作文

学校,红军精神,师生,红军小学,长廊,全国,红色,课程,李肇星,特色,老爷爷,我校,红军,建设,故事,老红军,活动,奶奶,成就,核心理念,迟浩田,教育,小日本,亮点,仪式,体育锻炼,建设工程,教材,爷爷,理事长

2020-09-01 #故事会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爷爷,时候,给我们,地主,敌军,活动,那个时候,宋老,忆红,好的,花园社区,都会,今天下午,事情,人才,共产党,分路,农民,南路,土匪,土地,好好学习,小时,建设祖国,徽章,红领巾,故事,战争,情报,村子

2020-07-12 #故事阅读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爷爷,时候,给我们,地主,敌军,活动,那个时候,宋老,忆红,好的,花园社区,都会,今天下午,事情,人才,共产党,分路,农民,南路,土匪,土地,好好学习,小时,建设祖国,徽章,红领巾,故事,战争,情报,村子

2020-08-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听老红军讲故事

听老红军讲故事

爷爷,时候,给我们,地主,敌军,活动,那个时候,宋老,忆红,好的,花园社区,都会,今天下午,事情,人才,共产党,分路,农民,南路,土匪,土地,好好学习,小时,建设祖国,徽章,红领巾,故事,战争,情报,村子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听老红军讲故事

听老红军讲故事

爷爷,时候,给我们,地主,敌军,活动,那个时候,宋老,忆红,好的,花园社区,都会,今天下午,事情,人才,共产党,分路,农民,南路,土匪,土地,好好学习,小时,建设祖国,徽章,红领巾,故事,战争,情报,村子

2020-07-12 #故事会

听老红军讲故事

听老红军讲故事

爷爷,时候,给我们,地主,敌军,活动,那个时候,宋老,忆红,好的,花园社区,都会,今天下午,事情,人才,共产党,分路,农民,南路,土匪,土地,好好学习,小时,建设祖国,徽章,红领巾,故事,战争,情报,村子

2020-07-12 #故事阅读

听老红军讲故事 感受红色精神

听老红军讲故事 感受红色精神

养老院,老人,老红军,学生们,吉祥庵,关工委,五老,和平年代,一面,党课,历史,同学们,社区,志愿者,好好学习,幸福生活,心怀,爷爷,政府,社会,组织,红领巾,附小,讲故事,鲜花,青少年,鲜血,到来,活动,生活

2020-08-0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