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语》故事:孔子的家教

时间:2020-09-03

论语中孔子弟子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0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论语》故事:孔子的家教《论语》故事:孔子的家教

传统文化发微

百家号12 1322:33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禽,这位学生十分热衷于研究孔子。《论语》记载,他曾经问子贡:夫子(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问这个国家的政治,有什么目的吗?这一次他突发奇想居然跑去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打听孔子有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给与特别的照顾。

子禽见到孔鲤开门见山问道:“老师对您有特别的教诲吗?(原文:“子亦有异闻乎?”)

孔鲤的回答也很干脆;“没有。”

子禽也不说话,瞪大眼睛望着孔鲤,满脸憧憬的神色。

孔鲤

孔鲤有点尴尬,笑了笑说:“好吧,我告诉你两件事,你就明白了。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庭院中,我从他老人家身边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诗》,我老实回答说没有,父亲就教训我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于是我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父亲还是站在院中,我又从父亲身边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还没有,父亲教训我说不学《礼》就无法站起来做人,我听了之后就开始学《礼》。仅此而已。”

子禽这才心满意足地和孔鲤道别,转身离去。路上他忍不住高兴地自言自语:“问一件事竟然得到三方面的启示:学《诗》、学《礼》,还有就是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后世称儿子经过父亲身边叫做过庭,父亲对儿子的教训称为庭训就源于此。

庭训

其实孔子早就说过自己没有私心,对自己子女、弟子都一视同仁,进行一样的教育。孔子说:“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啊。”(原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语·述而》)

但是弟子们还是怀疑。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孔子这么大的学问,也许给自己的儿子特殊照顾一点吧,于是子禽偷偷去找孔鲤打听情况。他这番打听也为我们揭开孔子家教之谜。

虽然历史上关于孔鲤的记得很少,也没有说明他的建树,但是孔鲤的儿子孔伋(字子思)却写出了《四书》之一《中庸》,被尊称为“述圣”。这就是孔子家教的厉害之处了。

孔子的家教有三点。

一、注重《诗》的教育。

《诗》就是《诗经》,虽然是诗歌总集,却包含了历史、哲学、劳动、婚恋、社会习俗等百科知识,既有国家的宗庙祭祀之乐,也有百姓的喜怒哀乐,是周王朝五百年历史的缩影。

但是《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孔子以《诗》教弟子,但这相当于高级教材了,弟子们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孔子才会教授《诗》的学问。深入研究《诗》的学问,在人格上可养成温柔敦厚的品行;在学识上能知历史、懂人情、博学多才;在能力上对内能主政、对外能应对,也就是政治人才和外交人才。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以《诗》为内容的精彩对答,可见《诗》的修养在办外交的重要。

《三国演义》秦宓屈张温

温(张温)复问曰:“天有头乎?”

宓(秦宓)曰:“有之。”

温曰:“在何方也?”

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温曰:“天有耳乎?”

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温曰:“天有足乎?”

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二、注重《礼》的教育。

表面来看,礼包括独处时的礼和与人相处的礼,在《仪礼》中有详细的记载: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修养,就是家教。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知道聘礼、丧礼了,还将聘礼理解为彩礼,那就只与钱有关,反倒是与礼没有多大关系。

从深层思想来说,礼的意义就是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从这个意义来理解,礼是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大致等同于现在所说的法治精神的法。

学习《礼》正是要通过前者的规范,达到后者的思想高度。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下学而上达的意义”。

三、君子对子女没有私心。

所谓的私心就是特别照顾和关注,普通人对自己的子女私心很大,为他们安排好工作、生活,安排好一切,认为这就是最大的的爱。其实这样未必就好。

有诗云:“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只有父母放开对子女的溺爱,让他们去闯荡、受打击,知道没有捷径可走,才懂得努力的重要,才能增长一番本事,依靠自己打拼拥有理想生活,这才是最大的成就。如果一味靠父母,躺在父母的功劳铺上享受,自己不站起来,到了老年拿什么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

永远记住:“父母给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孔子的家教历史上有四个字概括:诗礼传家。我们普通人不奢望那样的高度,只是希望在滚滚红尘中,柴米油盐间,疲惫的心灵还有另外的桃源可以安放和休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传统文化发微

百家号最近更新:12 1322:33

简介:专注传统文化的阅读与思考,助力现实人生

作者最新文章《论语》:另一群人——隐士12 1222:3712 1122:50相关文章环球网12 13观察者网12 13中国经济网12 13金融界12 13新京报12 13??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语》故事:孔子的家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故事:孔子的权变

《论语》故事:孔子的权变

孔子,权变,弟子,回礼,孔丘,回答道,个人,小猪,态度,老师,论语,教育,这样的人,这个故事,信必果,子曰,孔鲤,尔言,排场,回话,世人,不学,中阳,人为,仁者,决心,儿子,喜色,办法,前提

2012-09-20 #故事阅读

《论语》故事:孔子的考验

《论语》故事:孔子的考验

孔子,信念,考验,人生,弟子,涵养,庭院,修养,声音,手段,角度,误解,论语,道理,音乐,反应,不一定,就需要,有的人,乐为,公之命,傅说,和归,孔丘学,孔丘,子曰,来考,鲁哀,中师,新生活

2017-03-21 #短篇故事

孔子的道 就是我们的道——孔子其人与《论语》其书

孔子的道 就是我们的道——孔子其人与《论语》其书

论语,孔子,母亲,德行,知识,个人,人生,初心,妈妈,孩子,才能,时候,智慧,父亲,教育,中国,修养,兴趣,军队,君子,君子固穷,哲学,圣人,地位,子罕,弟子,道理,子曰,孟子,里仁

2012-06-17 #长篇故事

《论语》故事:孔子的帝国构想

《论语》故事:孔子的帝国构想

孔子,子贡,卫国,老师,冉有,冉雍,国君,论语,子路,公西赤,人们,人才,学生,帝王,书卷,人选,大臣,团体,大夫,外交,季氏,帝国,政治,权力,理想,经验,言语,身份,鲁国,南子

2020-09-15 #长篇故事

读书《论语》:孔子的故事一

读书《论语》:孔子的故事一

孔子,论语,叔梁纥,父亲,颜徵,女儿,身高,颜父,孔子的故事,颜征在,大夫,心灵,宋国,巨人,鲁国,颜氏,生活,三个女儿,向鲁国,和二,楼村,个人,下级,事迹,儿子,以博,史记,决断,后裔,后人

2020-07-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论语》故事 智慧启迪之一

孔子《论语》故事 智慧启迪之一

孔子,君子,刑罚,事情,鲁国,名分,礼乐,思想,卫灵公,鲁定公,子路,卫国,道理,言顺,名正言顺,论语,不兴,后果,后世,国政,国家,是非,烤肉,老师,言行,管理,不得当,不起来,回答说,大夫们

2020-07-20 #经典故事

孔子《论语》故事 智慧启迪之一

孔子《论语》故事 智慧启迪之一

孔子,君子,刑罚,事情,鲁国,名分,礼乐,思想,卫灵公,鲁定公,子路,卫国,道理,言顺,名正言顺,论语,不兴,后果,后世,国政,国家,是非,烤肉,老师,言行,管理,不得当,不起来,回答说,大夫们

2020-07-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和论语的小故事

孔子和论语的小故事

宰我,子曰,父母,三年之丧,乐不乐,云亦云,子生,新谷,君子,夫君,居丧,论语,科学,调皮捣蛋,不是人,食旨不甘,根据实际,独立思考,别出心裁

2020-07-20 #短篇故事